转 《学前教育》读后感之 三.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955845 上传时间:2021-06-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 《学前教育》读后感之 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转 《学前教育》读后感之 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转 《学前教育》读后感之 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 《学前教育》读后感之 三.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转 学前教育读后感之 三学前教育读后感之(三)在孩子六岁前发展的精神模式中,应该有善于思考的能力,并形成基本的思维方式。学前教育不是提前将小学的内容教给孩子。在孩子还没有达到掌握小学一年级知识的能力之前,如果孩子的思维形式没有得到很好的建构,即使上了小学成绩特别好,那也只是孩子凭着记忆在学习,等孩子到了初中、高中以后,要凭借思考来学习的时候,孩子就会非常吃力了。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成绩喜人,上了初中高中以后,成绩直线下降。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就感觉到非常紧张-我的孩子难道一下子变笨了吗?小学的时候不是成绩很好吗?是因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被成人用灌输的方式教了很多知识,孩子已经习惯于

2、用记忆来学习,这种学习的形式一旦被固定下来,是无法轻易改变的。那么思维形式是怎样形成的呢?培养良好的思维形式应该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以一问一答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不能培养孩子的思维模式的。应该给孩子提供进行恰当思考活动的工具,供孩子来工作。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恰当,和恰当相对的是过分开发。恰当的另外一层含义是:孩子在工作的时候,老师不要教孩子怎样做,而是让孩子自行探索。探索过程完成了,思维也就发展了。蒙特梭利教具可以满足孩子心智成长的需要。但在操作蒙氏教具时,教师也不可以让孩子围坐一圈,老师来展示给孩子教具的操作使用方法。我特别认同这个观点,老师向孩子展示教具操作规范的时候,不确定每一个孩子都在同一

3、个年龄段,即使在同一个年龄段,也不能保证所有的孩子都到了某个特定的敏感期,更不能保证每一个孩子的兴趣点都在这一个教具上。所以在儿童之家,你几乎看不到老师在为一圈孩子展示教具的操作使用方法。在统一的教学模式下,孩子的思维形式无法得到真正发展。因为,孩子按照老师展示的步骤来做,孩子看起来在操作教具,但其实并不能思考。还有一种可能,老师在展示教具操作的时候,会有极少数的孩子对工作不感兴趣,不愿意参加,一个懂得孩子的老师会请孩子离开去选择别的工作;一个不懂得孩子的老师会强制孩子坐在那里观看老师展示,很难想像一个被强制坐下来的孩子,会真正对工作发生兴趣。蒙特梭利教具赋予孩子的内容是相同的,但每一个孩子在

4、不同时间里有不同的选择和需要。孩子只要按照内心发展的需要选择教具工作,就一定能发现逻辑,并形成逻辑的思维。孩子自行探索教具给了孩子更多的思考机会。在学前教育课程设计中,应该着重训练孩子的思考能力,让孩子来发现,而不是直接把结果告诉孩子。让孩子真正成长起驾驭思考的能力。很多幼儿园接触到了一些先进的理念,给孩子爱和自由,他们理解的自由就是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们有天然的探索热情,只要你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工作,他们就会不断地探索。但是孩子一下子到了五岁,家长和幼儿园就都开始着急了-孩子拼音没有学会,也不会识字,写字。所以,幼儿园就从五岁开始成立学前班,把以前孩子们没有做的事儿全部补回来,孩子每天

5、要上五到六节课,写很多的作业,一般,几个月下来,孩子们就开始害怕上课了。这是幼儿园担心会砸牌子而采取的补救行为。这种抓了芝麻丢西瓜的补救行为不能在儿童之家发生。正确有效的方法是:尊重孩子生命的自然规律,孩子到了五岁,会经历一个文化敏感期,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在等待孩子练习和熟练的过程中,引领孩子保持对文化探索的热情和兴趣,同时还要以循序渐近的方式完善与学前准备相关的技术内容。技术内容包括:写字,算术,拼音。千万不要因为完善这些技术内容而破坏了孩子对学习的渴望,那样,将得不偿失。书中举了大量的例子,学前教育该如何以循序渐近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完善这些技术内容。对儿童之家来说,这些准备工作也已经开始了,

6、顺应孩子文化敏感期的到来,我们也要设计大量的与文化相关的工作,使孩子们发生兴趣,逐步从趣味型过度到对纯文化的学习,这个过程不是刻意的,在孩子没有觉察的情况下进行间接的帮助,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过渡。当然,孩子如果能在七岁上小学,这会使我们的准备工作变得更从容,更充分。有关孩子何时上小学,以及儿童之家为孩子们所做的准备,我将以分享会的形式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家长在决定孩子入学时间时,要对孩子的发育年龄是否达到上小学的标准进行评估,孩子的认知水平、社会性能力以及语言发展是否完善,心理及人格建构得是否完好。具体到孩子的行为和技能上,包括:孩子是否能跟随简单的指引加入到老师的表演;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他的需要或不理解的内容;是否能与其他孩子分享资源;是否能在团体中玩耍,并且能保护自己;孩子的认知能力,运动能力,注意力,应变能力,语言技巧等是否很完善;家长在和小学老师沟通的时候,着重了解孩子是如何与同伴相处的?他们之间又是如何影响的?他能够使别人理解他并能理解别人吗?他能够控制自己在听别人讲话时不打断别人吗?如果孩子还没有发展出这些技能,就意味着他还没有准备好进入小学教育的条件。这时候,家长可以考虑再推迟一年上学,如果推迟一年上学能够让孩子建构得再好一些,这一年的等待是值得的。暂时写到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