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959141 上传时间:2021-06-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专业: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行政管理专业: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行政管理专业: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行政管理专业: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行政管理专业: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专业: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专业: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电大南涧职中工作站09春农村行政管理班毕业作业温泉村委会农村养老现状的调查报告姓名:蔡家丽 学号:0953004401102温泉村委会农村养老现状的调查报告提纲一、当地农村养老的基本现状。1、当前该地区养老的基本方式。2、当地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二、当地农村养老所面临的问题。1.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加,加大了农村养老的压力。2.老年人口的高龄化降低了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能力。3.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4.“空巢老人”的增多,独身老人比重上升,加大了农村养老的社会化需求。三、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1、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所面临的形势。2、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

2、制度的主要措施。温泉村委会农村养老现状的调查报告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显,为充分了解当地农村养老的现状,寻求改善农村养老的办法,结合我的毕业作业实际,开展当地农村养老现状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当地农村养老的基本现状。我所调查的南涧县拥翠乡温泉村委会,总人口有2755人,老年人有664人,占总人口的24%左右。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的推进,留守形老人日益增多,养老形式严峻。另外,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深入,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家庭养老功能在日益弱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中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

3、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标志着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试点、探索之后,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被正式提上日程。该地区紧紧围绕有关的精神,结合地区实际,将如何更好的解决老年人问题提上日程,在所辖范围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努力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条件。1、当前该地区养老的基本方式。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养老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其它养老方式并存的格局。(1)家庭养老。我所调查地区家庭养老所占比重是85%,这是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当地农村家庭养老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在于:第一,当地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由于农村地区间发展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短时间

4、内不可能在全农村范围内建立、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这决定了家庭养老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第二,当地农村家庭服务业不发达。即使部分老人拥有数目可观的养老金,但由于疾病缠身、自理能力较差,他们仍然难以安度晚年。第三,传统的文化思想观念对农村老人生活习惯的感染和影响。“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仍是他们所渴求、向往的,且随着年岁的增加,农村老人抵御生活风险的能力越来越有限,对家庭人员的物质、精神依赖亦会增加。(2)集体养老。据调查,当地家庭养老所占比重是5%。这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尽管集体养老在历史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现在看来,其作用仍然有限。第一,集

5、体养老对象过窄。集体养老的范围事实上就是对五保户的供养,然而,五保户的供养条件非常苛刻,对于只有女儿的老人一般不予“五保”;第二,集体养老主要由村组负责对“五保户”实行分散供养,且养老保障仅仅停留在维持其温饱;第三,对集体养老认识明显不足。在当地农村,许多符合条件的农民不愿享受“五保户”待遇,只要尚有一点点劳动能力,或者有亲人可以依靠,谁也不愿享受“五保户”的供养。(3)储蓄养老。据调查,当地储蓄养老所占比重是10%,且这种养老方式在农村越来越缺少实用价值。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收入有限,尽管辛苦劳作和省吃俭用,但盖房、子女教育、医疗等各项开支却很大,等到了晚年,其积蓄根本无法保障养老的基本需

6、求。2、当地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1)农村养老保障的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我地区农村养老保障的保障对象一直限于“贫困人口”、“光荣的人”和“富裕的人”,农村的大多数人由于种种原因还无法享受社会保障。(2)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子女的赡养压力增大:随着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和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来临,80年代后的农村年青夫妇,面临着承担四个老人的赡养义务,同时还有一至二个子女的负担。劳动力流动和人口的迁移给家庭赡养带来了负面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地区人口大量向经济较发达的城镇流动,这些“离土

7、又离乡”、“进厂又进城”的农民工长年在外务工经商,势必影响对老人的供养和照顾。随着农民观念和家庭规模的变化,传统的大家庭模式正在被核心家庭模式所取代,家庭养老的保障功能正在弱化。(3)农村养老保障的现行制度和法规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协调。从现状来看,我国现行农村养老保障的制度和法规与我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主要是以土地为中心的正规保障。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人均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大量农村人口离开土地涌入城镇,使得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弱化。其次,新型的社区养老和商业养老保障模式仅仅在少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农村较富裕的家庭存在,很

8、难推广普及。与此同时,我地区老龄化的步伐正在加快,老年人比重达24%左右的农村老龄化压力更加不言而喻。二、当地农村养老所面临的问题。1.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加,加大了农村养老的压力。2.老年人口的高龄化降低了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能力。农村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未读过书的占一半以上,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占到九成以上,低素质决定了农村老年人口大部分都是体力劳动者,年龄对他们的自我养老能力影响很大。老年人口中高龄人群比重的增加,降低了老龄人口的自我养老能力,同时也降低老龄人口自理能力。农村老年人口高龄化和健康状况的下降,无疑加重了农村养老的负担和压力。3.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由于计

9、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农村家庭的子女数也大大下降,导致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化的比例上升。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核心化,使过去一般是多对夫妇供养一对老人变成现在一对夫妇供养两对及两对以上老人,无论财力上还是精力上,都让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4.“空巢老人”的增多,独身老人比重上升,加大了农村养老的社会化需求。传统的家庭养老不仅由子女为老人提供经济保障,更重要的是生活照顾和精神抚慰。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后,虽然也履行了在经济上供养父母的义务,但考虑到进城农民的自身经济状况,供养的程度是有限的,而且无法给予老人必要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时,农村老人尤其是高龄人口中独身老人,由于缺少了“老来伴”,没有在

10、生活上相互照应、在情感上相互慰藉的对象,使得养老更加困难。三、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1、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所面临的形势。(1)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全面建设小康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体人民的小康。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以从制度上解除农民发展生产力的后顾之忧。(2)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迫切要求。受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大批农村青壮年向城镇转移,导致农村人口出现迁移性的结构失衡。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呈现上养四位老人、下养一个孩子的“四二一”结构。农村传统

11、的“养儿防老”的家庭保障功能受到严重削弱,农民的养老问题比城市居民更为突出。(3)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区相继出台实施了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五保户”集体供养、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新制度,扩大了社会保障的受益面,也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应该说社会养老保险已经在政策上全面覆盖了城市居民。因此,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尽快做出新的有效的安排,为解决农民养老后顾之忧打好基础,是当前完善我区社会保障体系最为关键的举措之一。2、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主要措施。(1)关爱“空巢老人”,重视精神赡养。全社会都要来重视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家庭成员

12、要负责,年轻人要多承担体力劳动,给足老人生活费用,抽空常回家看看,多给老人们精神慰藉。社会服务功能要强化,社区要为他们提供面对面、心贴心的服务,要扩大志愿者队伍,开展形式多样文体活动,使“空巢老人”空巢不空,独居不孤,欢乐常伴。抓好老年精神关爱示范点建设,推进地区老年精神关爱工作。积极探索老年心理研究,在做好老年人精神关爱工作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撰写有质量的调研报告。(2)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要进一步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范围,真正建立面向所有老年人的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要逐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立监督机制,及时评估中介机构服务效能,确保服务落实到位;要对居家养老

13、服务实施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制定上门服务制度、服务监督制度、服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规章制度,确定生活服务标准、养老护理标准、服务效果评价标准等各项标准,规范服务项目和内容,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实行资格认证、持证上岗,逐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3)建立村社助餐点和老人日托所。政府要出资在老年人集中的村社设立老年人助餐点和日托所试点,并对助餐点和日托所的的性质、任务、要求、运行机制等都要有配套政策及相关规定,培训工作人员和招募志愿者,建立后招标按市场化来运作,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助餐点和日托所日常运作予以相应支持,并在试点运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满足高龄、独居、纯老家庭的老年群体一日三餐的

14、需求以及生活照料的需求。(4)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满足老年人入住需求。要落实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以及外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规划建设不同档次的养老机构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入住需求。对养老服务机构实行分类管理,明确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逐步改变目前较高收入人群大量占用公办养老机构资源的现象,在合适的时机,为中低收入老年人群发放养老服务专项补贴,使中低收入老年人能够住得起养老机构。(5)大力扶持,多形式发展社区家政服务。出台相关政策,培育家政服务业,吸引家政服务的相关企业加盟,同时进一步扩大政府援助服务对象范围,完善送时服务机制和制度,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有偿、低偿和无偿的家政服务。 - 9 -第 - 9 -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