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959323 上传时间:2021-06-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谈谈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谈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谈谈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自80年代“素质教育”的提出至今,理论界对“素质教育”的界说众说纷纭,从教育文件中出现的“国民素质”和“民族素质”等词来看,“素质”这一概念已超出心理学中“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的规范,构成人的素质的内函是多侧面、多层次的。有的学者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三个层面来界说“素质”这一 概念,从这三个层面的构成来看,素质具有“社会性”即与社会文相吻合的基本素质对每个公民的要求,又具有“独特性”即这三个层面的结构在每个人身上的不同体现。这三个层面素质落实到中小学生身上。主要表现为: 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素质教育就是提高这些素质

2、的教育,其实质就是要充分控掘人的自身潜能。不断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结构。个性指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所表现的是个人的独特风格。每个人的个性都有他不同于别人的特点。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受到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学中无儿童”。教育研究见物不见人。不重视对儿童本身的研究,忽略了教育的对象-人的精神生活。加之基础教育近十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徘徊,教育目标狭窄,教育手段单一。学校成为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学生成为按一个模子训练出的“考试机器”。严重压抑了儿童的天性,扼杀了个性的发展。要彻底摆脱旧教育观念的束缚,跳出应试的框架,就必须重视对人的潜能的开发和发

3、展人的个性,把追求学生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做为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个性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活力所在。因为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个性发展的突出特征就是创造。“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科学成就,都来源于独立的个性。只有培养个性才能产生出或者能产生出发展得很好的人类”(英: 密尔的自由论)。在理解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上,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是相互联系,相素制约的统一体。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自由论)。在理解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上,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是相互联系,相素制约的统一体。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一书中指出: “要给每个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多样化选择的余地,

4、以便满足学习者各种不同的要求。”在个性发展的过程中,个人必须进行选择,没有选择,就无个性可言。目前,世界各国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在基础教育改革上,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主要就表现在: 为各种个性、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课程,使课程结构灵活化和多样化。出现“多轨制”的课程。同时教学内容综合化和现代化。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我国基础教育正加紧实施素质教育,在选修制度上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探索。这表明我们的改革正在与世界教育改革接轨。 2、活动是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个性是具有一定生理素质的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逐步形成的。个性的发展不能简单归为先天素质,或后天环境影响。而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就是主体对客体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活动成为个人既有素质与社会环境共同作用于个性发展的中介环节。马克思指出: “为了在对自身有用的形式上改变自然,个人必须使自身的自然力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的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