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练习十四人教版新课标.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960191 上传时间:2021-06-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练习十四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练习十四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练习十四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练习十四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练习十四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练习十四人教版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练习十四人教版新课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六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练习十四课 型 : 练习课课 时:第 3 课时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65、66 页练习十四中的 415 题, 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 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 疑解惑。3、 带号的帮扶生不做。学习目标:1、 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 余数除法的计算。1、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 的意义。2、 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 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信心。学习重点: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学习难点: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 具: 口算卡片、小黑板等。教 法:组织练习、反馈指导法。学 法:独立练习法。一、导学目标(一)、独立尝试(预习)自学课本第 65、66 页练习十四中的 415 题。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1、口算77 = 96= 213 =34= 248= 122=357= 47= 69=488= 182 = 567=第1页/共5页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 栏2、口答15 里面最多有()个 453 里面最多有( )个 744 里面最多有( )个 833 里面最多有( )个 6(三)新课导入: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2、展示本

3、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1、练习十四第 4 题。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四第 5 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3、练习十四第 6 题.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学生独立试写。讨论:怎样很快能想出商来。 4、练习十四第 7 题找出错处,并改正过来。指名说说错误的原因。第2页/共5页5、用竖式计算。233= 506= 679=457= 568= 345=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1、练习十四第 8 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交流: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商?计算有余数的除 法时还要注意什么?2、练习十四第 9 题.写成卡片,做送信游戏。

4、3、练习十四第 10 题.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仔细观察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下面算式的得数是上面算式的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第3页/共5页4、练习十四第 11 题.先判断,再说明理由。5、练习十四第 12、13 题.小黑板出示题目,学生弄清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 么?6、练习十四第 14 题.问:根据什么来填余数?7、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5 43 8 ( ) 35 4253 ( ) 17 6( ) 30 740四、拓展作业:( 1 、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交流)1、练习十四第 15 题.=61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

5、填法。( )( )3 、师生2、1除数最小是( ) 余数最大是()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第4页/共5页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 ,渐渐为人们所摒弃 ; 而另一方面 ,老 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 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 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五、全课总结:“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 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 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 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

6、术也或是某 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 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 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 “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 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 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 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 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 传播知识。 今天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 被除数中最多有几个除数,还要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六、 预习课本第 67、68 页例 5、例 6 和“做一做”及练习 十五的第 1、2、4 题。七、 板书设计:练习十四学生独立完成教学反思:第5页/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