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县乡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高度,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之后,2021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接着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对乡村建设行动做出全面部署,提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这表明乡村建设行动已经成为“十四五”时期我们三农工作的着力点。在新的发展阶段,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推动农业农村
2、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5月23日,中办、国办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乡村建设行动的路线图,确保到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根据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9月28日-30日,按照县委有关领导的指示要求,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带领调研组到9个乡镇18个村开展了乡村建设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XX县位于自治区中南部、乌兰察布市东南部,是国家备案的革命老区县,在脱贫摘帽前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
3、县、“燕山一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扶贫县以及自治区深度贫困县,区域总面积3512平方公里,全县辖9个乡镇、161个村委会和12个社区,867个自然村。总人口32.2万人,其中农村户籍人口21.8万人、常住人口9.2万人。目前,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中,我县共有脱贫户7970户17154人(2021年,XX县脱贫人口人均收入12355.8元,较往年收入提高了10.05%),监测对象1345户2687人,未消除风险的349户613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62户98人,边缘易致贫户1614户257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23户258人)。所有监测对象均已明确了监测帮扶责任人,并按照“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
4、工作要求落实了帮扶措施。二、乡村建设现状(一)持续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一是推进厕所革命。完成了11351户农村户厕改造摸排整改验收工作,整改率和使用率达到100%,制定了xx县农村户厕后续管护实施方案,购置吸粪车23辆,农村户厕实现常态化、规范化管理。印发了xx县“十四五”期间农村户厕实施方案,2022年计划实施农村改厕1104户。二是加强生活污水治理。今年以乡镇为单位,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并率先启动1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重点打造4个全要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三是强化垃圾处理。2021年在9个乡镇选择9个示范村率先安装低温磁化热解无害化
5、处理焚烧炉。建立健全“县、乡、村、农户”四级长效管护机制,明确县、乡、村各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监管责任,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有效开展、长效运行。四是提升村容村貌。以“三清一改”为重点,通过建立“清洁指挥长”、设立“村庄清洁日”和开展集中治理评选活动等方式,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村庄清洁活动,引导农民逐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形成自我管理的良性机制。以赛乌素镇李茂村为试点,开展人畜分离项目建设。(二)(二)持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县161个行政村都建有文化活动室。有体育活动场所的行政村有88个,占54.7%o二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质提效。脱贫
6、攻坚以来,全县城乡居民参保率100%,今年参保共计214197人,其中“四类人员”(三)(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五保户)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全面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对全县17204名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参保费用由乡村振兴局按50%比例给予资助,每人190元共计资助326.876万元;对五保、孤儿、三无等特困人员3051人给予全额参保资助每人380元,共计资助115.938万元;对农村低保人员40171人,共计资助301.2825万元;对监测对象1544人按每人75元标准给予定额资助,共计资助IL58万元,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个人缴费压力,降低了返贫致贫风险。政策调整后,脱贫户和监测户享受
7、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报销后,报销比例可达到75%以上,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继续执行医疗费用医保报销政策。本年度,通过“一站式”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为全县脱贫人员报销558人次,报销医疗费用519.76万元;低保人口报销2112人次,报销医疗费用1243.1万元;特困人员报销43人次,报销医疗费用41.87万元。全县共有143个行政村有标准化卫生室,9个乡镇都有标准化卫生院,合格村医对行政村卫生室的覆盖率100%,标准化卫生室覆盖率100%。三是全面推进住房安全保障工程。自2013年以来,我县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335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3
8、07户。通过易地移民搬迁项目,累计搬迁安置群众1769户38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37户1746人。建设集中安置点36个,集中安置搬迁户1530户330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645户1512人。已搬迁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享受产业、就业及政策兜底等扶持措施。2020年,投资1382万元,对全县31个集中搬迁安置点实施了基础设施配套和后续产业发展补短板项目,保障了搬迁群众既安居、又乐业。自2021年开始,开展脱贫人口保障住房安全动态监测,继续采取危房改造、幸福互助院等方式,保障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今年,我县将危房改造“四类对象”调整为“六类对象”(四)(易返贫致贫户、低保户、农村分散
9、供养特困户、因病因灾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其它脱贫户、农村低保边缘户),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截至8月底,我县已完成131户危房改造任务,发放危房改造补助资金330.54万元。四是全面推进饮水安全保障工程。近年来,我县在全县161个行政村867个自然村全部开展了安全饮水排查和水质鉴定工作。2019年以来,我县投资5525.35万元,新建饮水工程74处、维修改造60处,在全县78个行政村145个自然村安装了分户净水机。2021年,我县对所有供水点全部进行了水质化验。目前,全县161个行政村饮水安全得到了保障(五)(其中:通自来水或集中供水的行政村157个
10、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的行政村11个)。同时,为切实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建立了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构,通过组建管理公司、成立用水户协会等多种形式加强管理,落实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切实把饮水安全工程管起来,实现了饮水安全工程建的成、管的好、长受益,提升了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水平。五是全面推进电力保障工作。电力保障是改善农村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也是促进农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基础。自2013年以来,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到目前,全县所有行政村都已通生活用电和动力用电,所有自然村全部通生活用电。六是交通事业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县全力推进贫困地区农
11、村道路建设。到目前,全县9个乡镇全部通沥青路;全县所有建制村全部通沥青(六)(水泥)路,50户以上的自然村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全县161个行政村全部通有客运班车。同时,全县所有行政村街巷全部得到硬化,特别是通往学校、敬老院、卫生院(七)(室)和村委会的街巷和道路优先硬化,确保村民基本出行得到满足。止匕外,农村大量的机耕路、产业路由原来的土路变为了沥青路或水泥路。据统计,全县机耕路和产业路硬化率达70%,有效解决了贫困村农特产品运销问题。七是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自2013年以来,我县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着力补齐农田水利建设短板,全面助推产业帮扶工作。通过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全县农田灌溉条件
12、得到有效改善,切实提高了农田抗旱能力,既节约了水资源,也减轻了农民负担,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截至目前,全县人均水浇地面积达到1.57亩,人均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52亩。八是通信与信息化程度全面提升。我县不断加强对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切实为老百姓提供了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目前,全县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光纤宽带通达,实现了广播电视户户通和4G网络全覆盖。全县通宽带行政村比例达到100%o(八)(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为乡村建设凝心聚力。采取符合我县农村特点、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效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提
13、振农民群众精气神。近年来,各乡镇分别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建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文化下乡,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二是全面推进移风易俗,为乡村建设赋能增效。推进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时代新风尚。比如,五股泉乡小井子村制定了小井子村红白理事会工作制度,强化问题导向,针对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强化法律约束等方式,积极倡导喜事新办、
14、丧事简办,逐步把移风易俗树新风的新思想,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村民避免了攀比,也减少了铺张浪费,达到了省心、省事、省钱的效果。如今红白事从简办理的意识已深入人心,过去铺张攀比的陈规陋习不见踪影,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文化面貌得到了明显提升。三、存在问题经过深化调研分析,当前我县推动乡村建设行动向纵深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干部实力有待提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一个新提法、新表述,内容涵盖很广,调研发觉,基层干部普遍对这个新课题感到生疏,在详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过程中,从门外汉变成娴熟的管理者和推动者,中间还有不小的差距,干部的实力水平还有待提升。
15、二)基础建设有待加强。从调研的状况看,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相比农民的需求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是乡村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建设覆盖不够广、作用发挥不够好、后续管护不够强等方面。如村级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书屋等组织活动少。(三)群众作用有待激发。群众是乡村的主子,是乡村建设的主体,但从调研的状况看,目前乡村的建设大都是以政府部门主导推动、各乡镇组织实施为主,群众参加建设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部分村还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四)乡土人才有待引育。从调研状况看,我县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现有人才队伍不
16、够稳定。一大批年轻有为、懂经济、有头脑、会经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或外出经商,造成了人才空心村现象;人才薪酬待遇和职称晋升等政策措施向乡村倾斜力度不够,人才、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不顺畅,导致很多人才不愿回乡,更倾向于在城市找寻发展机会。四、下一步对策和建议针对上述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调研组经过深化探讨,认为强力推动乡村建设行动,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一)必需强化党建引领。要坚持坚强基层基础,在改革创新中统筹解决好人的问题、治的问题、物的问题、效的问题,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党建赋能打通基层神经末梢、激活基层治理效能,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乡村建设的坚毅战
17、斗堡垒,更好的引领党员干部、凝聚力量服务群众、推动工作落实。(二)必需强化队伍建设。要揽瓷器活,得有金刚钻。乡村建设的重任,必需交由思想素养过硬、战斗本事过硬的乡村干部。组织部门和乡村建设的相关部门要结合农村实际,以党校、现代远程教化站点为依托,定期组织乡村干部开展集中培训,一方面要加强志向信念、道德品德、廉洁自律等教化,提升党性修养;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法规、业务学问、服务意识等培训,提升专业技能。(三)必需强化规划先行。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无论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还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都离不开规划,必需坚持规划先行。要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
18、生态爱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统筹推动县域内乡村规划编制,根据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梯次推动的原则,分类推动乡村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爱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防止盲目大拆大建,注意保留乡土味道,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四)必需强化基础建设。一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特别是在往村覆盖、往户延长上下功夫,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二要推动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数字化乡村战略,充分运用互联网、数字农业等现代信息技术,支持5G、物联网等新基建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新要素的流淌、共享。三要逐步建立完善公共财政、村集体
19、农民共同投入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管护保障制度,建立专职专业的管护队伍,确保各类公共设施正常运行,持续发挥作用。(五)必需强化群众主体。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是我们党独特政治优势,要坚持把敬重农民意愿贯穿乡村建设的规划、实施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要通过深化开展宣扬教化、提升群众实力素养、强化村规民约管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选树表彰先进典型等方式,引导村民树立自建自管意识,激发和调动群众投身乡村建设的主动性和创建性,发挥群众的主人翁精神,使其真正成为乡村建设的参加者、见证者、受益者。(六)必需强化人才支撑。乡村建设离不开人才队伍的支撑,要坚持培育与引进相结合、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建立健全向农村基层倾斜的人才激励机制,城市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机制,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育机制,以创新实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等更加主动、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建活力,打造一支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乡村建设生力军,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供应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