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964920 上传时间:2021-06-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物理】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物理】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物理】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物理】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株洲世纪星实验学校 周志新一、 教材分析: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包括二个大的知识点: 1、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特点;2、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特点为。本节 的内容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内容,是电学知识从零散到系统的一个过 渡,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说简单就简单,说难也难。如果只是从理论 上画电流的角度去讲解或老师演示得出结论,学生也可以理解,但对 于学生的能力锻炼就会大打折扣,对于学生对前后知识形成系统体系 产生不好的影响。二、 设计思路:针对对本课内容特点,在第一个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我采取情境引导学生猜想,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 的探究。这样 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帮助

2、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个知识点。 在第二个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的是首先理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并进行猜想,然后设计实验验证。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完成每一个学 习任务时都能带着问题出思考,通过思考联系前面学过的内容来完成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不但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了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验能力;重要是培养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知识 的一个重要模式。三、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老师演示两个不同规格的灯泡串联电路,闭合开关,发现接在电 源正极的灯泡比接在电源负极的灯泡要亮一些,并引导学生提出猜 想:电流从正极出发以用电器后会变得越来越小。2 :老师再演示上述实验中两个灯泡互换位置后

3、的情况,原来接的正 极的灯泡接到负极这一边后还是比另一个灯泡要亮,让学生思考第一 个猜想是否正确。3 :老师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到底有什么规律?并联电路中 电流又有什么规律特点?出示目标:1 :通过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特点。2 :通过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特点为。学习过程:老师点拔: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发,串联电路中电流从正极出发有时 越来越大,有时又越来越小,哪它到底有什么规律呢?请各组同学利 用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来探究一下。首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出实方 案,画出电路图,然后再进行探究。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讨论画出电路图并动手实验。学生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用公式表示:I

4、=I +I 。1 2老师点拔:只用一组数据归纳出来的结论,是否交准确?我们应怎么 办?串联电路中两个灯泡发光不同的原因不是电流不同而是两个灯 泡的规格不一样,也就说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与用电器的规格无 关。引入:串联电路只有一条回路电流正极出发以用电器回到负极电注处 处相等,面是并电路中有干路又有支路,大家画画并联中电流流向, 猜一猜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学生活动:学生画出两个灯泡的并联电路并画出电流流向,猜想:并 联电路干路电流等各于支路电流的和。老师过渡:哪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请同学分小组设计实验对我们的 猜想进行验证。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实验 :测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

5、支路电流的 大小。学生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老师点拔:追问:各支路中的电流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根据实验数据有的组说相等,也有的组说不相等? 老师点拔:请同学看看本组实验时所用的灯泡。是不是所用灯泡相同的各支路电流相等,而所用灯泡不同的各支路电流不相等。说明支路 电流的关系与用电器的规格有关。知识闯关:1、在一个电路有两个用电器,工作时流过两用电器的电流相等,这两个用电器( )A、一定串联 B、一定是并联 C、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 2、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根据图连接好实物,用电流表分别测出I、I1、I2 的电流,改变电源电压,重复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1)该同

6、学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为支路电流的 2 倍该实验有不完善之处,请你提出改进的建议: 电流 I /A I /A I/A1 21 0.2 0.2 0.42 0.3 0.3 0.63 0.4 0.4 0.8老师小结:这节课学生表现真棒。通过实验大家得出串联电路和并联 电路的电流特点为。所以大家要相信自己,只要认真什么问题都可以 解决。运用达标: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掌握各组对各知识占的掌握情 况。附:第十五章 第五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导学案)(周志新)【学习目标】1 :知道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特点。2 :知道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特点。3 :能利用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特点解决简

7、单的问题。【知识回顾】1 :电流是表示电流的强弱的物理量,常用符号“ ”来表示,单位: ,它的符号 是“ ”。2 :电流表是用来测量电流的仪表,在电路中用 来表示;在使用电流表时应首先观察 电流表的 和 ;然后把电流表 联在电路中,电流必须从 接线柱流 进,从 接线柱流出。【自学自研】任务一: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特点。1 :情境阅读:一次在老师连接串联电路时,细心的小红发现接在正极这一边的电灯泡比接 在负极一边的电洒泡要暗一些,她联想老师说过,流过灯泡的电流越大,灯泡越亮。她猜想: 串联电路中电流从正出发经过用电器时会变得越来越小。哪么她的猜想正确吗?2 :学生实验:请同学们把两过灯泡的位

8、置调换一下看看,是不是还是正极这边的灯泡要亮 一些?哪么小红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吗?3 :为了准确的确定串联电路的电流的规律特点,我们可以用电流表来测定串联电路中各处 的电流,如图测定 A、B、C 三点的电流,记录在下表格中:测定电流的位置 A 点的电流 IA B 点的电流 IB C 点的电流 IC 示数(A)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 ;公 式: 。4:说明:(1)只有一组数据不能得出普遍规律,所以我们应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实验才 行。(2)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与用电器的规格 。任务二: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特点。1:请同学们画出两个灯泡的并联电路,然后画出经过每个灯泡的电流,

9、猜猜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2:为了准确的确定串联电路的电流的规律,我们可以用电流表来测定A、B、C 三点的电流, 记录在下表中:测定电流的位置 A 点的电流 IA B 点的电流 IB C 点的电流 IC示数(A)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 ;公12式: 。3:说明:只有一组数据不能得出普遍规律,所以我们应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实验才行。 【问难研讨】1 :并联电路中支路电流这间有什么关系?2 :有一次小明发现干路中的电流表与支中中的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一样,请问这是说明干 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吗?如果不是有是什么情况?【运用达标】1、小明要研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连接了如

10、图电路闭合开关后,测出甲、乙、丙三处 的电流,则这三处的电流大小关系是( )A甲处最大 B乙处最大C丙处最大 D 一样大2、如图所示,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时,小明同学用电流表测出 A、B、C 三处的 电流分别为 IA=0.5A,IB=0.3A,IC=0.2A,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下一步首先应该做的是:( )A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B分析数据,得出结论C 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流值D 换用电流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流值3、 如上中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比较 a、b、c、d 四处电流的大小,其中不正确的是( ) AIa=Id BIaId CIaIb DIdIc3、 如上右图所

11、示电路,若电流表 A1 示示数为 0.5A,A2 示示数为 0. 9A,则通过 L1 的电流 为 A,通过 L2 的电流为 A。3、 在探究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时用了图所示的电路,在图所示的电路中, A 的示1数为 1.2A , A 的示数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2A通过 L2 的电流为 2.5A B通过 L1 的电流为 1.2AC通过 L2 的电流为 1.2A D通过 L1 的电流为 0.7A6、两个灯泡接入同一个电源上,用电流表测得流过它们的电流相等,则这两盏灯的连接方 式为( )A、一定是串联 B、一定是并联 C、可能是并联 D、一定不是并联7、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流表 A 与 A

12、 指针指示的位置均为图乙,则电流表 A 所使用的量程1 2 1为 ,读数是 ;电流表 A 所使用的量程是 ,读数是 ,灯2L 电流是 。 11 2SLA1000.2 0.4A0.63LA2甲乙附: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反思本节课作为学生实验课,能充分地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去 探究。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 动手能力。在学生的自学环节由于学生阅读能力差没发现情境中的问题。作 为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所以在后面的教学班级,我采用的是老师 演示引入课题,提出问题的方式。本节最后只有老师的小结所没有让学生作出小结,没有引导学生 进行知识的系统化。学生实验分组人数太多,有个别学生没加入本组讨论和实验。建 议有条件的情况下分组实验时每小组的人数控制在 2 到 3 人最合适。备注:凡加号的题, 重点班可选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