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结构与货运课程改革总结.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967808 上传时间:2021-06-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船舶结构与货运课程改革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船舶结构与货运课程改革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船舶结构与货运课程改革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船舶结构与货运课程改革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船舶结构与货运课程改革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船舶结构与货运课程改革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舶结构与货运课程改革总结.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船舶结构与货运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1、 课程改革背景 船舶结构与货运课程是航海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国家海事局无限航区三副适任考试必考科目。本门课程我院于2005年开设以来的10年间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最初阶段(2005-2007年),课程理论性强,实践内容少,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懂,用人单位也反映学生普遍动手能力不足;探索阶段(2007-2009年),本阶段对课程进行尝试性的改革,降低课程理论难度,加大实操课程时间,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改革阶段(2009-2011年),该阶段的课程围绕着航海技术专业“三岗递进、课证融合”的模式,以“保证货物运输安全”的能力目标

2、全面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对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教学组织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革。 修改完善阶段(2011年-至今),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以下简称“新公约”)于2012年1月1日生效以来,国际海事组织对于船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高职教育的改革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各种项目化教学改革、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手段,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开发和应用,在线课堂、信息化课堂的建设都为高职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方向和思路,这些模式和手段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高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平台,本课程以此为契机,近三年来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课程改革方案并加以实施,至

3、目前为止,课程改革已初见成效。2、 课程改革思路与措施 1.课程改革目标:以校企对接为基础,通过调研分析新公约下国际航运界对船员能力的需求,确定课程的岗位适任能力,最终以学生的岗位适任为目标,查找以往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对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完善。2. 课程改革思路与措施:1) 校企合作,共同确定课程目标:校企对接,共同分析新公约下国际航运界对船员海上货物运输能力的需求,确定本课程的岗位适任能力,根据岗位适任能力重新确定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2) 依据课程目标对课程结构及内容进行全面重组:根据校企共同确定的课程目标,按照航海技术专业“三岗递

4、进、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海上货物运输课程模块重组为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按海上货物运输的能力要求确定出实际的货运工作流程,按照工作流程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实现工学结合下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重建。3) 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根据重新构建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选取并确定合适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相应的考核方式,不盲目追求教学模式的改革形式,而真正注重实际应用的效果和学生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4) 为满足教学做一体化的需要,创造并改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以实际的教学做一体化需要为出发点,与企业联合,对已有的教学条件进行改善,同时为满足相应的

5、教学模式开发并创造有利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全面立体的学习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平台。 图1-1 课程改革思路三、课程改革措施1.单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改革为校企合作,共同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根据我国新公约下船员资格证书考试制度要求,航海技术专业采用“三岗递进,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课程属于支持级(操作级/管理级)岗位,对应船舶结构与货运证书考试。因此通过与企业合作,对船舶三副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本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2.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内容选取改革为根据实际船舶货运的工作流程优化课程结构、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通过与资深航海专家依据本课程岗位群所对应

6、的职业能力分析,为履行海上货物运输的职能,本课程须使学生理解海上货物运输中船舶和货物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种货物运输中装载、积载、系固、航行维护、卸载五个环节的具体工作任务、技术要求、工作流程等,从而选取了典型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在航运企业参与下,与海事局航海专家分析研究,确定基于船舶货运工作流程的教学内容。图1-2 船舶货运工作流程的确定思路图1-3 优化后的课程结构图3.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全面改革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基于上述确定的教学内容,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通过与企业共同论证,将课程的教学模式确定为工学结合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利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手段,采用航

7、海技术专业特有的“滚雪球”式的教学方案,并深入研究本课程有利采用的模拟实战法、任务测评法、分组协作法,翻转课堂法,逐步形成了“一法为主,多法并存”的教学形式,在信息化技术手段下,利用信息资源,开发网络课堂学习、在线测评的方法,对传统的考核方式加以改进,形成了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手段下的综合性评价方案。4. 由系部负责建设实训资源改革为师生共同协作开发并完善教学资源及教学条件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出发,为了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首先改善了现有的教学条件,对船艺实验室、船模实验室、配积载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整改,将所涵盖的实训内容进行扩充,师生共同制作船模、完善从实际运营船舶上搜集来的

8、配积载软件、增加在线模拟练习考试系统、完善电脑端的海事局评估系统,同时收集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增加实船资料、货物清单,货物装运的各种法定规则,使学生实战模拟所需用的教学资料完全来自于航运一线,搜集并开发教学所需的形象生动的视频资源、动画资源库,使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完善。4、 课程改革成效1.基于工作流程的项目化教学内容的完善在与企业共同确定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按照岗位递进的原则,将该课程分为四个学期的教学过程,至目前为止,船舶结构与货运的所有相关内容都已完成了基于工作流程的项目化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并且基本完成了各学期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并已经投入实施。 2.以模

9、拟实战法为主的“一法为主、多法并存”的教学方法的使用1) 船舶结构与设备教学内容的翻转课堂、分组协作的教学方法,该部分内容是以熟悉了解船体的结构特征为主,因此让学生课下时间提前自学制作船体结构模型,绘制船体结构图,课上由学生讨论,老师指导答疑,通过解决学生制作船模和绘制船舶图形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使学生掌握船体结构与设备的内容,并且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 船舶货物积载与系固教学中的模拟实战教学法,该部分内容是整个货运课程的核心部分,需要学生能够利用与货运相关的理论知识进对货物进行配积载,因此我们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和条件,整理出实船资料,将实船上的工作任务转化到课堂上来,让学生手动或利用

10、计算机完成货物的配积载实战训练。 3) 船舶原理、海上货物运输教学中的任务测评法和“滚雪球”教学法,该部分内容理论性很强,有较多的概念和理论公式,需要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加深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与运用,这部分内容知识点不断递进,层层深入,因此将该部分内容由浅至深的设计学习过程,制定学习任务,由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以滚雪球的方式实现知识逐步增长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不断提高。3. 全面综合的考核方式 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考核方式不再由简单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组成,而是制定了可以综合性评价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其中强调了学生平时主动学习的比例,更注重学生是否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综合性任务的能力。考核

11、方式考核标准所占比重形成性评价课堂纪律与表现遵守纪律、出勤、积极参与课堂活动5%40%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按质按量完成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10%主动学习程度参与实船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归纳总结10%项目活动参与个人表现与小组表现相结合15%终结性评价期末上机考试上机考试成绩30%60%学期综合工作任务综合任务完成成绩30% 4.全面建设完善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1)近三年建设完善的实训教学条件:在原有的船艺实验室和船模实验室基础上增设了三台船舶结构模型,其中两台船模由师生共同制作完成,基本达到了专业制作船模的标准,在原有的配积载实验室基础上增加了三套配积载软件,分别来自于正在营运的实船,在原有的计算机考

12、试与评估系统中完善了船舶结构与货运课程考试系统的内容,完成了新公约下的题库建设并修改了海事局11规则下的评估考试系统。2)近三年建设的教学学习资源:收集整理了与课程相关的完整中英文视频二十余部,分别来自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伟大工程巡礼和国内的超级工程系列节目,视频从学习爱好者的角度展现了与船舶相关的伟大工程,里面涵盖的信息量大,内容制作精良,视角广阔,弥补了学生无法真正到海上实践的遗憾;同时从航运一线收集整理了数十份船舶资料、货运清单,货运法规等资料供学生实战训练的教学;师生共同开发了供教学使用的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源库,编写了评估指导书等配合项目化教学使用的教材和供学生海事局11规则考试使用的习

13、题集;开始使用学院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并逐步完善网络课程的内容。5.师生共同完成的课程成果:1)于2012年10月申报并完成了山东省货运联合精品课程的工作,为接下来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2)于2013年开发了海上货物运输计算机考试系统:将课程的考点解析及习题库内容进行全面整理并完善,覆盖的知识点更全面,更贴近海事局全国统一考试,同时将所开发的软件及海上货物运输习题库合二为一,形成完整海上货物运输计算机模拟考试系统,并实施应用。3)2014年师生共同完成的船舶结构模型:由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从购置材料和工具到绘制图纸并动手制作,全部过程都自行完成,耗时1年完成了两个大型较为专业

14、的船舶教学模型的制作,为学院节约购置船模费用上万元。 4)2013年配积载实验室建设:解决了以往学生进行船舶配积载实际训练的资源缺乏问题,学院投资购置多台电脑,建设成配积载实验室,师生发动各自的人力资源因素,搜集并完善配积载软件,最终整理出适用完整的散货船、集装箱船配积载软件,且从航运企业及实船上搜集到实际航运船舶的船舶资料供学生在船舶配积载训练中使用,并购置了大量的海事规则、国际危规,同时整理了电子版的法规文件等船舶货运资料配合教学使用,学生可以在配积载实验室中进行实际配积载训练,与实际船舶货运过程完全一致。 5)2012年评估讲义及海事局考试的题库建设:编写了货物积载与系固评估指导书、船舶

15、结构与设备习题集、海上货物运输习题集、海上货物运输知识点解析等与海事局考试相关的教材,为学生参与考试复习提供系统便利的学习条件,学生近三年来全国统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6)2013年设计开发了GM-I型稳性计算仪:师生共同开发了GM-I型稳性计算仪,解决了船舶航运中测定稳性步骤的繁琐问题,将稳性计算公式通过设计电路实现随时计算,使船舶稳性值即时显示出来,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船舶稳性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值班驾驶员随时监测本船稳性的变化,为横摇周期监测船舶稳性的实际应用提供借鉴。7)2014年整理了视频资源并开发了模拟动画资源:收集整理了与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源20余部供学生学习和开拓视野,并开发了一些模拟

16、动画资源,解决了教学过程中船舶运动的一些抽象问题,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供学生理解,使理论问题变得简单轻松,学生们不但乐于学习而且愿意参与动画资源的开发和设计工作。 5、 课程的继续开发和展望1.建设省级优质资源共享课:以省级精品课程为基础,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丰富课程内容,加大力度进行有效的课程改革并逐步实施,利用两年时间开发和建设省级优质资源共享课。2.建设信息化的网络学习课堂:以现代化教育为背景,建设网络在线学习资源、大量开发微课教学视频,利用微信、APP等各种网络传播形式进行课程学习模式的开发,在注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学生拓展课程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