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968744 上传时间:2021-06-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案例分析我也要看经常听到小可得妈妈批评他,这么大,都上幼儿园的孩子了,还总是穿错鞋子,我就不知道,你怎么就这么笨呢?左脚和右脚明明就不一样,穿反了肯定也很不舒服,你用眼睛稍微观察一下就知道哪个应该穿左脚,哪个应该穿右脚。可是我就不知道为什么,你就这么准,一穿上就绝对是反的,怎么就穿不对一次呢?小可拿着鞋看来看去也看不懂怎么回事?小可还小,方位知觉还差,何况妈妈又没教他怎么观察,应该观察哪儿呀?一、感知觉的基本知识(一)关于感知觉的定义(讲解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二)感知觉的关系: 1、

2、区别 2、联系: (1) 合称为感知觉 (2)感觉是构成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不可能有知觉,但知觉比感觉复杂的多,不能把知觉归结为感觉的机械总和,各种感觉一经构成知觉,便会有机的发生联系,也就是说,知觉还反映事物个别属性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3、知觉的产生还会受到其它心理成分的影响。(树) (三)种类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肤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知觉: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的活动,把知觉划分为视知觉等 根据知觉对象的性质,把知觉划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就是对事物的知觉,包括空间、时间、运动 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关系

3、知觉、自我知觉。二、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视觉是人最重要的感觉渠道,是儿童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有人估计,约有80%左右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这个视觉感受传送给大脑的,对于婴幼儿来说,视觉的作用更为巨大,因为成人有时可以通过语言听觉获得信息,而婴幼儿很难做到这一点,他们对语言信息的接受和理解常常需要视觉形象作为支柱,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表现出来。(一)视敏度1、什么是视敏度?P952、视敏度发展的年龄特点。(1)新生儿的视敏度现代科学证明,孩子出生后即能够看见眼前的东西。在自然条件下,当新生儿在安静觉醒的时候,妈妈把他抱成半卧的姿势,让他的脸朝正前方,这时爸爸拿着一个颜色鲜艳的红球,在孩子眼

4、前、正中间的位置,慢慢地颤动,来逗引孩子。孩子的目光能够慢慢地跟着红球移动。如果红球从中线的位置向孩子脸部的上前方移动,他有时也会轻微地抬起头来,眼睛向上移动,视线追随着红球。新生儿最佳视距在20厘米左右。相当于母亲抱着孩子喂奶时,两人脸对脸之间的距离。该实验发现,出生后1天的新生儿具有大约相当于20/20020/600的视力,即新生儿在20英尺处才能看见视力正常成人在20600英尺处看见的东西。(2)婴幼儿的视敏度(通常认为,小孩眼尖,视敏度比成人好) 生后6个月以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 生后4个星期的婴儿,其视力为20/60,即在20英尺处才能看见正常视力的成人在60英尺处看见的东西。 生

5、后8个星期的婴儿,视力已达20/40。 生后56个月,视力可达20/20,相当于常用视力表的1.0,即成人的正常视力。另外的研究所得的结果有所不同。我国有的研究指出:12岁,视为为0.50.6;3岁,视力可达1.0;45岁后,视力趋于稳定。(3)视力保护 P97(4)视敏度的测定(目的是检查孩子的视力发展)视觉敏度测定结果的差异,取决于不同的测量方法,也取决于不同的测量条件。因此: 测查儿童视力应注意创设适宜的条件。A、只有在觉醒的状态下,视觉能力才明显地表现出来。一般来说,吃奶后一个小时左右,是比较好的时刻。刚吃饱时,孩子往往容易处于昏昏入睡状态;孩子熟睡后,不宜也易使他调整到清醒状态;孩子

6、快要到吃奶时间时,有些饿了,容易哭闹,也不是适宜的状态。B、情绪状态影响视觉敏度的表现。C、室内的光线,对测定视力也有影响。光线太亮,妨碍孩子睁眼看东西;光线太暗,孩子看不清楚。D、室内喧哗,不利于视觉集中,影响测量结果。 视敏度的测定,除了一般的通过视力表测试方法外,另外还可用以下方法来测试儿童的视力A、突然地用手或其他物品放在孩子眼前,如不引起眨眼反射,是不正常表现。B、孩子对眼前出现的小玩具,没有追随或去抓拿的表现,是不正常表现。C、一只眼被遮挡时,孩子没有用手去拨开遮挡物,也不哭闹,表明该眼视力极差。D、看东西时歪头,医学上称为“代偿头位”,表明两眼视力不平衡。如果将孩子的一只眼睛盖起

7、来,“代偿头位”减轻或消失,证明歪头是因视力缺陷引起;如果遮住一只眼睛后,头位不改善,则是“斜颈”而非视力问题。E、看东西时,眼靠得过近,画画或写字时,鼻子贴近纸画,看电视时,要求尽量靠近电视机,看远处时,皱着眉头或眯缝眼睛,多为视力不正常。F、孩子有畏光现象,在阳光下常常把视力差的一只眼闭上,多是弱眼。G、活动范围常常自我限制,动作缓慢,往往是由于视功能不好,在估计周围景物的距离、高低、深浅上有困难。H、生下即出现“黑眼珠”(角膜)过大,超过一般孩子,且常有“夜哭”,烦躁不安,可能是危害较大的致盲症先天性青光眼。(5)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 儿童的视力受遗传和环境的因素影响研究证明:遗传因素与

8、近视有密切关系,从双生子的研究看,同卵双生子近视的一致率比异卵双生子高,可见,近视的发病率有家庭影响。因此,父母近视的孩子,应重点预防近视的发生。环境对视力的影响不可忽视。视觉的发展需要经验的参与。换句话说,视觉经验是促进儿童视觉发展的必要因素。而视觉经验是由环境提供的。事实证明,幼儿近视眼的发生发展与环境和教育有关。幼儿视力减退往往受下列条件影响:A、光线照明不足。室内采光系数不足。桌子放在房间中间或靠近内壁,窗前又有花盆、鱼缸等杂物,影响自然照明。在耀眼的阳光下看东西,也影响视力。B、幼儿坐姿不良,桌椅高度不适宜,读写姿势习惯不好,眼睛和书、纸的距离过近。C、缺乏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近距离

9、视力活动时间过长,不注意及时休息。幼儿园和家庭注重儿童视力保护是很有必要的。实验研究证明,儿童入学后第一个半年,加强了眼保健操活动,其已减弱的视力可以恢复。 儿童弱视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弱视儿童的视力达不到正常水平,两眼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目标,无立体感,不能判断自身的空间位置,分不清物体离自己的远近高低,定位不准确,不能完成精细动作。弱视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先天性的;大部分可能是由高度远视、近视、散光或两眼的屈光度数不相同等所引起的;也可能是在婴幼儿期由于某种原因不适当地遮盖过眼睛,致使外界的光刺激不能到达眼内和大脑,从而导致视觉发育停顿而形成;还可能是斜视引起弱视。由于孩子的眼偏

10、斜,看东西成双,在这种情况下,大脑会自动地抑制来自偏斜的眼的视觉冲动,被抑制的眼功能渐渐废退,双眼就不能同时看东西,形成弱视。弱视的成人在许多工种方面受到限制。而儿童的弱视是可以治疗的。因此对儿童弱视应早期发现和治疗。据研究,无器质性病变的弱视,经及时治疗后,绝大多数可以获得正常视力。治疗弱视的最佳期是35岁,1213岁以后弱视已经巩固,难以治疗。治疗弱视的方法,将健康的一只眼遮盖住,强迫弱视眼注视物体。除正常活动外,还可以让孩子加做一些如描绘图案、剪纸等精巧细致活动,以促进弱眼视力的提高。如果健康眼有下降的情况,可打开该眼2448小时,即会恢复。如何训练婴儿视力新生儿从体内的小天地转入体外的

11、大世界,马上就接受光线的刺激,尽管他还不能真正看见什么,但已有了光感。如果你仔细地观察孩子的眼睛就可发现,强光下孩子眼睛的瞳孔会缩得很小,黑暗中孩子眼睛的瞳孔又会散得很大。这就是基本的反射活动,称之为“光反射”。人一出生就有了光感,对光出现反射。如果视觉受不到应有的光线刺激,能力就会减弱。怎样才能训练婴儿的视觉功能呢?首先应给婴儿光线的明暗刺激。父母可以在婴儿的小床周围悬挂各种色泽鲜艳的吹塑玩具、汽球等等。这些五颜六色的玩具,使婴儿的视野所及,不再是白色的天花板和单调的床栏。当然,这时婴儿还不能辨认颜色,但是,人们发现这个时期的孩子对红色有偏爱。一个才1个月大的婴儿,就会用眼睛跟踪眼前移动的红

12、球,从一侧到中线,正好90,到3个月时,就能达到180了。2个月的婴儿能立刻注意到身旁的大玩具,但这时他对花生米样大小的小东西,似乎表现得不屑一顾,其实是还看不见太小的东西,直到4个月,才能偶尔地注意到那种小东西。按照以下所述月龄与视觉能力发展的顺序,父母可以给婴儿相应的训练。母亲喂奶时,也可以同时进行视力的训练。因为出生后不久的婴儿就喜欢看着妈妈微笑的脸,似乎妈妈的脸会使他感到极大的兴趣。那么母亲随时转换抱孩子的位置,使婴儿目光随着移动,有助于双目视觉肌肉的训练。只要母亲留心,注意给婴儿足够的外界刺激,那么婴儿的视觉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视觉能力的加强,对孩子未来的学习也有莫大的帮助。(二

13、)辨色能力发展1、婴儿的辨色能力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就出现了颜色视觉,有人给3个月的婴儿呈现两个亮度相等的色盘,一个是彩色的,另一个是灰色的,以测定婴儿对两个色盘注视的时间,研究发现,婴儿对彩色色盘注视的时间比灰色色盘长一倍,一般以为,婴儿从4个月开始,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一般来说,孩子比较喜欢波长较长的暖色。如红、黄色,特别是红色物体特别容易引起婴儿的兴奋。2、幼儿辨色能力的发展幼儿期,辨色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区别颜色细微差别能力的继续发展,与此同时,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和掌握颜色的名称结合起来。(1)研究表明:A、幼儿辨色能力的发展有如下趋势:幼儿初期:儿童已经能够初步

14、辨认红、黄、绿、兰等基本色,但在辨认混合色与近似色,如橙色、兰色与天兰色,往往会出现困难,同时,也难以完全正确说出颜色名称。幼儿中期:已区分基本色与近似的一些颜色,如黄色与淡棕色,并能够经常说出基本色的名称。幼儿晚期:儿童不仅能认识颜色,并且画图时还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自己所需的颜色,而且,还能经常正确说出颜色的名称。教育时应注意:a教育时要注意指导幼儿掌握颜色的名称;b要为幼儿提供色彩丰富的环境,并让幼儿经常接触各种颜色,同时,要教育幼儿作精确的辨认。(2)研究表明:B、6岁前的中国幼儿基本上都喜欢亮度大的红、橙、黄色,性别差异不明显。7岁前对颜色的爱好基本上不受物体固定颜色的影响。78岁是转

15、折期。3、色盲色盲是颜色视觉异常。大体可分为全色盲、全色弱、红绿色盲、红绿色弱等4种。全色盲。对颜色完全不能辨别,只能分辨物体的形状和明暗,感觉红色黑暗,蓝色明亮。全色盲还有三种特征:(1)视力低下,只及正常人的1/15左右;(2)只有在暗处的机能,没有在明处的机能,白天眼球睁不大;(3)眼球颤动。全色弱。也称红绿蓝黄色弱。颜色深而鲜明时,对任何颜色都能全部辨清;若颜色浅而不饱和,则分不表。视力不减退。红绿色盲。不能区别红绿色,能区别蓝和黄色。红绿色弱。颜色深而鲜明时,也能区别红绿色。视角小或颜色不饱和时,则不能区分。色盲一般是先天性遗传的。男性占5%8%,女性较少。红绿色盲或红绿色弱者较少。

16、可以用色盲检查表对色盲做测定。声调,声音的纯度、强度,持续时间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比如:对出生后2小时至3天的儿童,在离耳朵半尺的地方发出铃声和鼓声,新生儿会作出不同程度的眨眼、睁眼,皱眉等反应,也有人报道:女性的声音比男性的声音,连续不断的比间断的声音,母亲的声音比其它女性的声音更能起到安抚和镇静的作用。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本章教学目的:掌握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及各种感觉能力的发展的趋势;重点掌握婴幼儿辨别颜色能力的发展规律及其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了解学前儿童各种知觉能力的发展;掌握学前儿童形状知觉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了解学前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特点

17、以及活动、经验和语词对时空知觉的作用;重点掌握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掌握培养观察力的方法。认知、认知发展、认知能力、能力特质等的意义。本章教学重点:主要讲述的内容:06岁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意义作用;各种感知觉发生时间、标志及特点;促进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因素以及如何在学前儿童教育中得到应用;幼儿观察力的特点及培养方法。本章教学方法:根据本章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主要采取如下几种方法:1、电教展示法:播放学前心理学教学辅助片,感知觉部分录相,使学生对儿童各种感知觉发展特点有个形象的认知。2、重点讲解法:重点讲解感觉中的视觉、听觉、触觉;知觉中的形状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时间知

18、觉。3、图表说明法:“视觉悬崖”典型试验,绘制成图表边看图边说明,更加形象直观,具有说服力。4、图画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连环画,模拟讲述,进而把握幼儿观察力发展特点和图画认知能力经历的四个阶段。5、心理实验法:婴幼儿颜色认知实验;婴幼儿形状认知实验,(详见幼儿心理实验指导书)本章教学程序: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一)什么是感觉(二)什么是知觉(三)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二、感知觉的种类和特征(一)感觉的种类(二)知觉的特征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生发展一、视觉的发生发展(一)视力(二)颜色视觉二、听觉的发生发展(一)听力(二)言语听觉三、触觉的发生发展(一)触觉发生(二)口腔触

19、觉(三)手的触觉第二节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生发展一、形状知觉的发生发展(一)形状知觉的发生时间和标志(二)形状知觉的发展趋势二、大小知觉的发生发展(一)大小知觉发生的时间和标志(二)大小知觉的发展趋势三、方位知觉的发生发展(一)方位知觉发生的时间和标志(二)方位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四、深度知觉的发生发展(一)深度知觉发生的时间和标志(二)距离知觉的发展趋势五、时间知觉的发生发展(一)时间知觉发生的时间和标志(二)时间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第三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一、观察和观察力的概念(一)什么是观察(二)什么是观察力(三)观察力的品质二、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特点(一)观察的目的性(二)观察的

20、条理性(三)观察的理解(四)观察的概括性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一)观察力在智力活动中的地西半球(二)幼儿观察力的培养方法第四节 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及促进发展因素一、意义:(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集训过程的基础(二)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三)感知觉在幼儿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二、因素(一)儿童的活动(二)知识经验(三)语词作用小结: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是人知活动的开端。视觉是最重要的感觉通道,约有80%左右信号是通过眼睛这个视觉感受器输送给大脑的。听觉是儿童学习语言(口语)的基础。观察力是构成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父母和教师应重视幼儿观察力培养。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幼教工作者和幼儿父母应积极地有目的组织儿童的活动,为婴幼儿创造适宜的环境刺激,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发展孩子的语言使得学前儿童感知、观察力不断提高,为孩子记忆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过程发展奠定基础。实践作业:用匹配法、指认法、命名法调查小、中、大班幼儿各3名,了解其几何图形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