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审题.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971468 上传时间:2021-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审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审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审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审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审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审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审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审题能力培养 义乌福田小学 盛颖颖论文摘要:一年级孩子受到识字量少,缺乏良好的读题习惯和方法,数学思维处于萌芽阶段等原因影响,造成了独立审题困难,依赖家长老师读题的不良现象。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分析了一年级孩子独立审题能力弱的相关原因,并围绕“读题习惯与方法”及“思维激发与提升”两方面总结了几项培养一年级孩子审题能力的措施。关键词:小学数学 一年级 审题能力 原因 措施 从五年级下来接一年级的数学,感觉最明显的差异就是一年级孩子的审题能力不强。也经常有家长向我抱怨孩子做题不认真,审题不细心。其实,静下心来思考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是符合一年级孩子的思维

2、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详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一年级孩子的识字量不足。错例1:(1)一共有( )个盘子;审题不清答错的情况有:第一种:一共有(15)个盘子。第二种:一共有(2)个盘子。刚上一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凭借当时识字量来完成这题是相当困难的。这也就出现了学生靠猜测填写的情况,一般学生对“一”、“个”比较熟悉,这是大部分学生上小学之前通过看电视、看图书等等获得的。当他看到“一共有( )个盘子”,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数第一个盘子里的苹果,还有的因为认识“一共”就去数苹果的总数。如果这道题演变成口答题,我想,不要说是已经进入小学学习的孩子了,即便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也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不是孩子

3、理解能力有问题,而是识字量太少阻碍了学生顺利读题,进而造成不理解题意。其二、缺乏良好的读题习惯和方法。错例2: 这个题目是在期末测试的时候出现的,按照语文的教学进度,这一题的每一个字孩子都应该会认了,类似题型数学课上也接触过多次,读懂题目应该不是问题。我们几个平行班老师分析应该是孩子在读题的时候不够投入:在幼儿园时做题都是靠家长和老师读题,孩子只需听题和口答,所以读题态度上也有些漫不经心,忽略了关键词。把“长的”高的和矮的,想当然的理解成了“站的”高的和矮的。后来我找了两个范同样错误的孩子谈话,证实了我们的猜测。其三、数学思维稚嫩。刚从幼儿园入学的孩子头脑中基本还没有数学的模型,数学思维不够缜

4、密,缺乏抽象逻辑思维。小学阶段的孩子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一年级的孩子更是特殊,刚从幼儿园上来,很多孩子还处于直觉行动思维期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时期,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错例3:错例3中的孩子问题就出在是只关注了题目的一部分内容,忽略了“又游来了8只”这个重要信息,还不能熟练得从题目中收集,处理有用的信息。这也是一年级孩子注意面狭窄的表现。错例4:从答题情况上看,这个孩子其实是认真读题了,也积极的去思考了,四个算式中都有三个数是从“6、7、8、15”中选出来的,也满足了两道加法,两道减法算式的要求。但是遗憾的是孩子忽略了“21”这个数不在“6、7、8、15”中。主要

5、是孩子的数学思维还不够缜密,对于题目不能进行全面的分析。这也符合一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针对以上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一年级孩子数学审题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读题习惯与方法。读题非常重要,尤其是一年级数学课中读题教学举足轻重。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通过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条件与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的种种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作良好的铺垫。读题的重要性每个老师家长都知道,但是如果你只是一味的和孩子强调题目要读仔细,认真读懂后再做,效果甚微。最常见的情境就是:孩子瞪着无辜的眼睛看着你,做题时抓耳挠腮,猛咬笔头,盯着一道读不

6、懂的题目不敢动笔。因为他还是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去实施?在指导一年级孩子如何读题时一定要细致,可操作,还得找合适的例子给孩子们示范如何一步一步读题的步骤;在课堂讲解作业时,教给孩子切实可行的读题技巧方法,在平常的作业中结合评价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读题习惯。1、示范可操作的读题步骤;由于语文在前两个月主要以教学拼音为主,识字教学相对缓慢,识字量无法得到快速提高。所以一年级上册把孩子审题能力的提高完全放在识字量的提高上是不现实的。其实一年级的题目类型相当一部分在书本或课堂练习中有所呈现,也有很多题型在题目下方会有范例。根据这个特点我就在课堂上渗透给孩子如下读题步骤:(1)读题时碰到不会认的字可以先跳过去

7、,结合题目的语境来猜测题目的大概意思。(2)题目读不懂,结合例子来理解。(3)没有例子,题目也读不懂,回忆下在以往的练习中是否有类似的练习做到过。(4)举手问老师。这样的做的话,孩子才能有章可循,明白该怎么独立去读题,减少对老师家长读题的依赖。按照以上步骤去读题,随着孩子接触题目类型的增多、解题经验的积累、识字量的增加,读题能力会逐渐提高的。2、培养学生圈重点字词或关键句的习惯; 在上一学期的教学中,经常发现两种情况。一眼扫:有些学生对题目只粗略地看看,然后想当然地做起来,答案自然不正确;如本文中的错例3。漏题不做:有的孩子对于一些没有括号或方框的题目就当做无需解决的问题跳过。错例5:第3小题

8、:把右边的4个图形圈起来。由于它没有括号,很多孩子会忽略,下意识的认为这是不用做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用自己习惯的符号来圈画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像“”、“?”、和“”等都可以找出题目条件、问题,提醒自己注意,使其参与认知活动。审题要求学生对题目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感知。小学生有意注意的集中性差,维持注意的时间短,注意的范围窄,在注意的方向上往往趋易避难,他们的感知比较粗略,题目的条件、问题、情节不能至始至终准确无误地保留在头脑中参与解题全过程。因而他们经常“跑题”,被表面现象迷惑,找不出隐蔽条件和问题,而被引入歧途,作出错误解答。尤其是记忆力与思维水平较低的一年级学生更为明显。如我

9、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时,让学生圈出重点字“比、多”,判断哪个多、哪个少,到底是求较大的数,还是求较小的数。正如在“我们一(1)班得了16面小红旗,我们一(2)班比你们少3面,是()面。”这个问题中,让学生圈圈画画后,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理解题意,正确解答此类题目了。只有学生在读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3、多进行“说话”练习;读题之后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题意,能说什么就说什么,要求不宜过高,如 “(小女孩说:)才看了20页,还有80页没有看呢!(问)这本书一共有几页?”先让每个学生读题,找出题中告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条件和问题存在怎样的联系,学生对题意理

10、解较好,做起来轻松正确。又如:“舞蹈组有24人,合唱组比舞蹈组多14人,合唱组有多少人?”这题文字不多,但是有生词“舞蹈”,这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对应法”不管它什么意思,这两个字就对应一模一样的两个字就行了。如果遇到比较复杂的题目,数量关系不容易弄清的要反复读,直到理清为止。另一方面一年级的数学题目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我们也可以像语文的看图说话那样,让孩子看着图说清楚已知信息,要求问题。提出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能完整的提出一个数学问题,那这个孩子对条件和问题也就整理了一遍。错例5:像这样的看图列算式是一年级应用题的主要呈现方式,在平常的课上我们就应该经常的让孩子“看图说话“,用“三句话”

11、提出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理清已知条件是什么,求的是什么,已知条件的数据用来计算,要求的答案出现在等号的后面。不同种类型的题型可以进行归类,比较后总结,如:求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的,用加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用减法。这样有助于孩子建立基本加减计算应用题的模型,对孩子审题时抓关键点有很大的帮助。二、 思维的激发和提升。(一)观察中激活思维;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心理学认为,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低年级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

12、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1、观察要有针对性。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在“认识乘法”一课中,一位教师出示了书上的主题图,问学生: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们踊跃发言:蓝蓝的天、洁白的云、青青的草地、弯弯的小溪但都回答得不着边际,教师急了: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呢?这种现象在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的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往往被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如情境图中艳丽的色彩、可爱的形象等。因此,教师在学生读图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避免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无关的信息上。教师在学生观察主题图时可以这样导入:小朋友,这幅画美吗?在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有哪些小动物呢

13、?这就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主要的信息,以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数量间的特点和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要简练明确,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2、观察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里,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解读。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中许多数量关系都能够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原型。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的问题,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以

14、后,教师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图意。比如,在“认识人民币”单元里,有很多问题都是通过场景图呈现各种信息的,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调动学生买卖物品的生活体验来收集信息,解决问题。(二)操作中提升思维;审题是一个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输入、处理,然后输出的复杂过程。数学语言的精练、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低年级学生审题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有时我们还需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动手操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和思考策略。1、折折剪剪。在解决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折折剪剪的过程中,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如: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次可以得到哪些图

15、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等等。教师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折折拼拼,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题意,正确思考,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2、画画点点。在低年级,有许多实际问题的信息需要到情境图中数一数得到。正确数数是低年级学生必须掌握,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如果学生在数的过程中没有比较好的方法,往往会出现数错的现象,从而导致解题错误。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留下痕迹数数”,即有顺序地数,边数边作记号,帮助学生达到正确数数、仔细审题的目的。“能力可以培养,态度决定一切!”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题方法。同时循序渐进地进行审题训练,要把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起来。做个有心的老师,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真正“对症下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