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久性混凝土技术交底.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973136 上传时间:2021-06-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耐久性混凝土技术交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耐久性混凝土技术交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耐久性混凝土技术交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耐久性混凝土技术交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耐久性混凝土技术交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耐久性混凝土技术交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耐久性混凝土技术交底.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技 术 交 底工程名称新建前进镇至抚远铁路工程施工地点DK0+565交底部位桥涵工程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日期2009.9.252010.11.15 1.1.1 混凝土耐久性的一般要求: 1 混凝土的电通量应满足表1.1.1的规定。表1.1.1 混凝土的电通量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电通量(56d),CC302000C30C451500C5010003.4.5 冻融破坏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耐久性除应满足1.1.1条的规定外,还应满足表1.1.2的规定。表1.1.2 冻融破坏环境下混凝土的抗冻性设计使用年限级别100年环境作用等级D1、D2、D3、D4抗冻等级(56d)F3002 混凝土

2、原材料2.1 水泥2.1.1 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材为粉煤灰。2.1.2 水泥的技术要求除应满足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外,还应满足表2.1.2的规定。表2.1.2 水泥的技术要求序号项 目技术要求备注1比表面积350m2/kg(对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水泥)按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T8074检验280m方孔筛筛余10.0%(对普通硅酸盐水泥)按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80m筛筛析法)(GB/T1345)检验3游离氧化钙含量1.0%按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检验4碱含量0.80% 5熟料中的C3A含量非氯盐环境下8%,氯盐环境下10%按水

3、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检验后计算求得6Cl-含量不宜大于0.10%(钢筋混凝土)按水泥原料中氯的化学分析方法(JC/T420)检验0.06%(预应力混凝土)交底人: 施工负责人: 接受人:技 术 交 底工程名称新建前进镇至抚远铁路工程施工地点DK0+565交底部位桥涵工程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日期2009.9.252010.11.15 3.4.2 混凝土耐久2.2 矿物掺和料2.2.1 矿物掺和料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矿物掺和料的品种为粉煤灰。2.2.2 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应满足表4.2.2的规定。表4.2.2 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序号项 目技术要求备注C50以下混凝土C50及以上混凝土1细度,%

4、2012按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检验2Cl-含量,%不宜大于0.02按水泥原料中氯的化学分析方法(JC/T420)检验3需水量比,%105100按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检验4烧失量,%5.03.0按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检验5含水率,%1.0(对干排灰)按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检验6SO3含量,%3按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检验7游离CaO含量%1、02.3 细骨料2.3.1 细骨料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不使用山砂。不得使用海砂。2.3.2 细骨料的颗

5、粒级配(累计筛余百分数)应满足表4.3.2的规定。表2.3.2 细骨料的累计筛余百分数(%)级配区筛孔尺寸,mm区区区10.00005.001001001002.503552501501.25653550102500.638571704140160.3159580927085550.160100901009010090交底人: 施工负责人: 接受人:技 术 交 底工程名称新建前进镇至抚远铁路工程施工地点DK0+565交底部位桥涵工程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日期2009.9.252010.11.15除5.00mm和0.63mm筛档外,细骨料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2.3.2中所列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相比允许稍有超

6、出分界线,但其总量不应大于5%。2.3.3 细骨料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级,其细度模数分别为:粗级 3.73.1中级 3.02.3细级 2.21.6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中级细骨料。当采用粗级细骨料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或胶凝材料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细级细骨料时,宜适当降低砂率。当所用细骨料的颗粒级配不符合表2.3.2的要求时,应采取经试验证明能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后,方允许使用。2.3.4 细骨料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循环浸泡法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重量损失应不超过8%。细骨料的吸水率应不大于2。2.3.5 采用天然河砂配制混凝土时,砂的有害物质的含量

7、应符合表2.3.5的规定。表2.3.5 砂中有害物质含量限值项 目质量指标C30C30C45C50含泥量,%3.02.52.0泥块含量,%0.5云母含量,%0.5轻物质含量,%0.5氯离子含量,%0.02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0.5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则应按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应低于0.95。当砂中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方能采用。2.3.6细骨料的碱活性应采用砂浆棒法进行检验,且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0%,否则应按第3.1.4条的要求采取抑制

8、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交底人: 施工负责人: 接受人:技 术 交 底工程名称新建前进镇至抚远铁路工程施工地点DK0+565交底部位桥涵工程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日期2009.9.252010.11.152.4 粗骨料2.4.1 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2.4.2 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在严重腐蚀环境条件下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1/2),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配制强度等级C50及以上混凝土时,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圆孔)不应大于25mm。2.4.3 粗骨料应采用二级或多

9、级级配,其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3,紧密空隙率宜小于40%,吸水率应小于2(用于干湿交替或冻融破坏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应小于1)。2.4.4 当粗骨料为碎石时,碎石的强度用岩石抗压强度表示,且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施工过程中碎石的强度可用压碎指标值进行控制,且应符合表2.4.4的规定。若粗骨料为卵石,卵石的强度用压碎指标值表示,且应符合表2.4.4的规定。表2.4.4 粗骨料的压碎指标(%)混凝土强度等级C30C30岩石种类沉积岩(水成岩)变质岩或深成的火成岩火成岩沉积岩(水成岩)变质岩或深成的火成岩火成岩碎石162030101213卵石1612注:沉积岩(

10、水成岩)包括石灰岩、砂岩等,变质岩包括片麻岩、石英岩等,深成的火成岩包括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和橄榄岩等,喷出的火成岩包括玄武岩和辉绿岩等。2.4.5 粗骨料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循环浸泡法法进行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重量损失率应符合表2.4.5的规定。表2.4.5 粗骨料的坚固性指标结构类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重量损失率,%852.4.6 粗骨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表4.4.6的规定。表2.4.6粗骨料的有害物质含量限值项目 强度等级C30C30C45C50含泥量,%1.01.00.5泥块含量,%0.25针、片状颗粒总含量,%10108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0.5氯

11、离子含量,%0.02卵石中有机质含量(用比色法试验)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当深于标准色时,应配制成混凝土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应小于0.95。2.4.7 粗骨料的碱活性应首先采用岩相法进行检验。若粗骨料含有碱硅酸反应活性矿物,其砂浆棒膨胀交底人: 施工负责人: 接受人:技 术 交 底工程名称新建前进镇至抚远铁路工程施工地点DK0+565交底部位桥涵工程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日期2009.9.252010.11.15率应小于0.10%,否则应按3.1.4的要求采取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不得使用具有碱碳酸盐反应活性的骨料。2.5 外加剂2.5.1 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

12、能明显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且质量稳定的产品。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相容性。2.5.2 外加剂的性能应满足表2.5.2的要求。表2.5.2 外加剂的性能序号项 目指 标备 注1水泥净浆流动度,mm240按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检验2硫酸钠含量,%103氯离子含量,%0.24碱含量(Na2O+0.658K2O),%10.05减水率,%20按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检验6含气量,%用于配制非抗冻混凝土时3.0用于配制抗冻混凝土时4.57坍落度保留值,mm30min180按混凝土泵送剂(JC473)检验60min1508常压泌水率比,%20按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检验

13、9压力泌水率比,%90按混凝土泵送剂JC473检验10抗压强度比,%3d130按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检验7d12528d12011对钢筋锈蚀作用无锈蚀12收缩率比,%135 13相对耐久性指标,%,200次80注:坍落度保留值、压力泌水率比仅对泵送混凝土用外加剂而言。2.5.3 外加剂的匀质性应满足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2.6 水2.6.1 拌和用水可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来源的水时,水的品质应符合表2.6.1的要求。交底人: 施工负责人: 接受人:技 术 交 底工程名称新建前进镇至抚远铁路工程施工地点DK0+565交底部位桥涵工程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日期2009.9

14、.252010.11.15表2.6.1 拌和用水的品质指标项目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素混凝土pH值4.54.54.5不溶物,mg/L200020005000可溶物,mg/L2000500010000氯化物(以Cl-计),mg/L50010003500硫酸盐(以SO42-计),mg/L60020002700碱含量(以当量Na2O计),mg/L1500150015002.6.2 用拌和用水和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进行水泥净浆试验所得的水泥初凝时间差及终凝时间差均不得大于30min,其初凝和终凝时间尚应符合水泥国家标准的规定。2.6.3 用拌和用水配制的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

15、不得低于用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拌制的对应砂浆或混凝土抗压强度的90%。2.6.4 拌和用水不得采用海水。当混凝土处于氯盐环境时,拌和用水中Cl-含量应不大于200mg/L。对于使用钢丝或经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拌和水中Cl-含量不得超过350mg/L。2.6.5 养护用水除不溶物、可溶物可不作要求外,其他项目应符合表4.6.1的规定。养护用水不得采用海水。3 混凝土配合比3.1 一般规定3.1.1 C30及以下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高于400 kg/m3,C35C40混凝土不宜高于450 kg/m3,C50及以上混凝土不宜高于500 kg/m3。3.1.2 混凝土中宜适量

16、掺加符合技术要求的粉煤灰、矿渣粉或硅灰等矿物掺和料。不同矿物掺和料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施工环境条件特点、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要求通过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矿物掺和料掺量不宜小于胶凝材料总量的20%。当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大于30%时,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宜大于0.45。预应力混凝土以及处于冻融环境中的混凝土的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30%。3.1.3 混凝土中宜适量掺加能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外加剂,宜选用多功能复合外加剂。3.1.4 当骨料的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的碱含量应满足表3.1.4的规定;当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在0.20%0.30%时,除了混凝土的碱含量应

17、满足表3.1.4的规定外,还应在混凝土中掺加具有明显抑制效能的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并经试验证明抑制有效。交底人: 施工负责人: 接受人:技 术 交 底工程名称新建前进镇至抚远铁路工程施工地点DK0+565交底部位桥涵工程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日期2009.9.252010.11.15表3.1.4 混凝土最大碱含量(kg/m3)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环境条件干燥环境3.53.53.5潮湿环境3.03.03.5含碱环境*3.0注:1 “*”号表示混凝土必须换用非碱活性骨料。2 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包括水泥、矿物掺和料、外加剂及水的碱含量之和。其中,矿物掺和料的碱含量以其所含可

18、溶性碱计算。粉煤灰的可溶性碱量取粉煤灰总碱量的1/6,矿渣的可溶性碱量取矿渣总碱量的1/2,硅灰的可溶性碱量取硅灰总碱量的1/2。3 干燥环境是指不直接与水接触、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长期不大于75%的环境;潮湿环境是指长期处于水下或潮湿土中、干湿交替区、水位变化区以及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75%的环境;含碱环境是指直接与高含盐碱地、海水、含碱工业废水或钠(钾)盐等接触的环境;干燥环境或潮湿环境与含碱环境交替变化时,均按含碱环境对待。4 处于含碱环境中的设计使用寿命为30年、60年的混凝土结构,在限制混凝土碱含量的同时,应对混凝土表面作防水、防碱涂层处理。否则应换用非碱活性骨料。3.1.5钢筋混凝土结

19、构的混凝土氯离子总含量(包括水泥、矿物掺和料、粗骨料、细骨料、水、外加剂等所含氯离子含量之和)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4 施 工4.0.1 混凝土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提前开展混凝土配合比选择试验,并针对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施工环境、使用环境条件特点,制定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重要混凝土结构应进行混凝土试浇筑,验证并完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4.0.2 混凝土搅拌应采用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强制搅拌机,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4.0.3 冬季搅拌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

20、宜低于5。4.0.4 在炎热气候下浇筑混凝土时,入模前应尽量降低模板、钢筋温度以及附近的气温,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气温且不宜超过30。交底人: 施工负责人: 接受人:技 术 交 底工程名称新建前进镇至抚远铁路工程施工地点DK0+565交底部位桥涵工程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日期2009.9.252010.11.154.0.5 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20。4.0.6 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不宜高于65,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在任一养护时间内的内部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梁体任一养护时间

21、内的内部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不宜大于15)。当周围大气温度与养护中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超过20(当周围大气温度与养护中梁体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超过15)时,混凝土表面必须覆盖保温。4.0.7 混凝土拆模时,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得大于20(梁体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以及箱梁腹板内外侧混凝土之间的温差均不得大于15)。在炎热和大风干燥季节,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在拆模过程中开裂。4.0.8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采取防护措施,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后7d之内不受流动水的直接冲刷。新浇钢筋混凝土6周内一般不宜与海水、盐渍土等氯

22、盐环境直接接触。7.0.9 混凝土拆模后,应采取有效保湿措施继续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对于掺有矿物掺和料的混凝土结构,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4.0.10 预应力混凝土孔道灌浆宜在终张拉完成后48h以内进行。4.0.11预应力混凝土孔道灌浆材料宜采用低碱硅酸盐水泥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并掺入优质粉煤灰和适量外加剂配制,不得加入铝粉或含有氯盐、硝酸盐等有害成分的外加剂。各种原材料带入混凝土的Cl-含量应严格控制在胶凝材料总量的0.06%以内。4.0.12 预应力混凝土孔道灌浆施工前,应对灌浆材料的性能进行专门试验,确保浆体性能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灌浆料应采用高速搅拌设备进行搅拌。4.0.13 寒冷季节梁体

23、压浆结束后,应确保管道内浆体72h内处于5以上。4.0.14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偏差应符合表4.1.1规定表4.1.1原材料每盘称量允许偏差序号原材料名称允许偏差(%)1水泥、矿物掺合料+1、-12粗、细骨料+2、-23外加剂,拌合用水+1、-1交底人: 施工负责人: 接受人:技 术 交 底工程名称新建前进镇至抚远铁路工程施工地点DK0+565交底部位桥涵工程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日期2009.9.252010.11.154.0.15混凝土拌制前,每工作班应测定砂石含水率,依据测试结果,环境条件、工作性能要求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4.0.16混凝土拌制过程每工作班或50m3应对拌合物的坍落度进行测定,

24、测定值与理论值偏差不大于正负20毫米。4.0.17混凝土拌合物每工作班或50m3的入模含气量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4.0.17规定控制。表4.0.17混凝土含气量环境条件混凝土无抗冻要求混凝土有抗冻要求D1D2、D3D4含气量%2.04.05.05.54.0.18每工班至少测温三次,控制冬期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0C;控制夏季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气温且不宜超过300C。并填写测温记录。4.0.19新浇注与邻接的与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温差不得大于150C。4.0.20拆模时混凝土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得大于200C(墩台、梁体芯部混凝土余表层混凝

25、土之间、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以及箱梁腹板内外侧混凝土之间的温差均不大于150C)。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前不得拆模。4.0.2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预应力混凝土、蒸汽养护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28d,其他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56d。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其试件的取样与留置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 现浇混凝土的没一结构部位,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试

26、件。5 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按设计要求、相关标准规定和实际需要确定。 4.0.22 混凝土同条件养护法试件的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抗压强度同条件养护法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按设计要求、相关标准规定和实际需要确定。桥梁的墩台、梁部等重要部位应制作抗压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其取样、养护方式和试件留置数量应符合铁道部现行标准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的规定。对于标准条件养护法试件采用56d龄期的混凝土,其同条件养护法试件的逐日累计温度可按12000Cd控制。交底人: 施工负责人: 接受人:技 术 交 底工程名称新建前进镇至抚远铁路工程施工地点DK0+565交底部位桥涵

27、工程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日期2009.9.252010.11.15 4.0.23当设计对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有要求时,其弹性模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弹性模量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试件制作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随构件同条件养护的终张拉/放张弹性模量试件不得少于一组。2 标准条件养护28d弹性模量试件不得少于一组。3 其他条件养护试件按设计要求、相关标准规定和实际需要确定。 4.0.24当设计对混凝土抗渗等级有要求时,其抗渗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抗渗时间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 4.0.25混凝土表面涂层等附加防腐蚀措施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4.0.26结构外形

28、尺寸偏差和检验方法除相关专业技术条件、验收标准有特殊规定外,应符合表4.0.26的规定。表4.0.26 结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mm)检 验 方 法1轴线位置基 础20每边尺量不少于2处梁、柱、板、墙102表面平整度82m靠尺、塞尺测量不少于3处3高 程基 础30测量不少于2处梁、柱、板、墙104垂 直 度h/1000吊 线 尺 量5截 面 尺 寸200尺量不少于3处6梁、桁架的拱度+5-2拉 线 尺 量7预留孔洞中 心 位 置15尺 量尺 寸+1008预埋件中心位置5尺 量 4.0.27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露筋、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交底人: 施工负责人: 接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