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会考复习必背知识点.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973427 上传时间:2021-06-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会考复习必背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数学会考复习必背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数学会考复习必背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数学会考复习必背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数学会考复习必背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会考复习必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会考复习必背知识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n1 nn1a +b1n= 11 nG b2017 年高中数学会考复习必背知识点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1、含 n 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有 2 n 个第二章 函数 1、求y = f ( x)的反函数:解出x = f-1( y ),x, y互换,写出y = f-1( x )的定义域;2、对数:负数和零没有对数,、1 的对数等于 0: log a =1,alog 1 =0a,、底的对数等于 1:、积的对数:log ( MN ) =log M +log Na a a, 商的对数:logaMN=log M -log N a a,幂的对数:log Man=n log M ; log aambn=nml

2、og ba,第三章 数列1 、 数 列 的 前 n 项 和 : S =a +a +a +L+an 1 2 3a =S ( n =1)1 1a =S -S ( n 2)n n -1n; 数 列 前 n 项 和 与 通 项 的 关 系 :2、等差数列 :(1)、定义:等差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 数;(2)、通项公式: a =a +( n -1) dn 1n( a +a )(3)、前 n 项和:1 S =2二次函数)(其中首项是 a n( n -1)=na +2,公差是 d ;)1d (整理后是关于 n 的没有常数项的(4)、等差中项:A是a与b的等差中项: A =

3、或22 A =a +b,三个数成等差常设:a-d,a,a+d3、等比数列:(1)、定义:等比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q 0()。 (2)、通项公式:a =a qn 1n -1(其中:首项是 a ,公比是 q )1 na ,( q =1)(3)、前 n 项和:S =a -a q a (1 -q )n, ( q 1)1 -q 1 -q(4)、等比中项: G 是 a 与 b 的等比中项: = ,即a GG2=ab (或 G = ab,等比中项有两个) 第四章 三角函数1、弧度制:(1)、180o=p弧度,1 弧度=(180p)o57o18;弧长公式:l =|a |

4、r(a是角的弧度数)2、三角函数 (1)、定义:sin(a+b)sina =y x y x r r cos a = tan a = cot a = sec a = csc a =r r x y x y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aa的角度的弧度 4、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sin2a+cos2a =1tan a =sincosaatanacota =15、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正弦上为正;余弦右为正;正切一三为正公式二:公式三: 公式四: 公式五: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S : sin(a+b) =sin acos b+cos S : a-b) =sin acos b-co

5、s(a-b)asinasinbbCC(a+b)a-b):cos( a +b) =coscos( a -b) =cosacosacosb-sinb+sinasinasinbbT(a+b):tan(a +b) =tan a +tan 1 -tan a tanbbtan a -tan bT:tan(a -b) =(a-b)1 +tan atan b7、辅助角公式: a sin x +b cos x = a 2+b 2 a 2a+b 2sin x +a 2b+b 2cos x 8、二倍角公式:(1) S2a:sin 2a =2sin acos aC : cos 2a =cos 2 a-sin 2 a

6、=1 -2sin 2 a =2 cos 2 a-1 2aT2a:tan 2a=2 tan1 -tana2 a(2)、降次公式:(多用于研究性质) 9、三角函数:函数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递增区间递减区间-1,1-1,1奇函数偶函数函数定义域值域振幅周期频率相位初相图象-A,A AS =10、解三角形:(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D(2)正弦定理:(3)余弦定理:1 1 1ab sin C = ac sin B = bc sin A 2 2 2五点法( ) ( ( ( ) ( )a =lx , y= lx ,lya b =x x +y y( 0 a =00a =0( ) ( q2 22a/ b a

7、 =lb ( 1 2x =x =1 21 +l 222 1AC求角: 第五章、平面向量1、坐标运算:(1)设 a = x , y , b = x , y1 1 22),则 a b = x x , y y1 2 12)数与向量的积: ,数量积:1 1 1 1 1 2 12(2)、设 A、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y ),(x,y ),则1 1 2 2减起点)AB = x -x , y -y 2 1 2 1).(终点| AB |= ( x -x )1 22+( y -y ) 1 22;向量 a 的模| a |: | a |2=a a =x2+y2;(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a b = a b c

8、osq , 注意: ,a +( -a) =0(4)、向量a = x , y , b = x , y 1 1 22)的夹角 ,则 cosq=x1x x + y y 1 2 1+ y x1 22+ y22,2、重要结论:(1)、两个向量平行: lR ),a/ b x y -x y =01 2 2 1(2)、两个非零向量垂直a b ab =0,a b x x +y y =01 2 1 2(3)、P 分有向线段 P P 的:设 P(x,y) ,P (x ,y ) ,P (x ,y ) ,且1 1 1 2 2 2 x +lx x +x1 2则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1 +l , 中点坐标公式 2y +ly y

9、 + yy = 1 2 y = 1 2 P P =l1PPy,第六章:不等式1、 均值不等式:(1)、 a2+b22 ab(ab a 2 + b 2 2)x(2)、a0,b0;a +b 2 ab 或 ab (a +b2)2一正、二定、三相等2、解指数、对数不等式的方法:同底法,同时对数的真数大于 0; 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1 、斜率: k =tana, k ( -,+);直线上两点P ( x , y ), P ( x , y ) 1 1 1 2 2 2,则斜率为y - yk = 2 1x - x2、直线方程:(1)、点斜式: y -y =k ( x -x ) ;(2)、斜截式: y =kx

10、+b ;1 1(3)、一般式: Ax +By +C =0 (A、B 不同时为 0) 斜率 k =- , y 轴截距为 -B B3、两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l / l k =k 且b b 1 2 1 2 1 2A B C 1 = 1 1A B C2 2 2时 ,l / l12;k 、kk -k= 2 11 +k kk -k夹角公式:2垂直: k k = -1 l l 1 2 1 2(2)、到角范围:(0,p) 到角公式 :tanqA A + B B = 0 l l ;1 2 1 2 1 2都存在,1 +k k 0 1 2 1 22 1夹角范围:(0,p2tan a = 2 11 +k k2

11、 1k 、k 都存在,1 +k k 0 1 2 1 2(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 =Ax0+ By0A 2 + B+C2(直线方程必须化为一般式)6、圆的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x -a )2 +( y -b ) 2 =r 2,圆心为C ( a , b),半径为 r(2)圆的一般方程x 2 +y 2 +Dx +Ey +F =0(配方:D E D 2 + E ( x + ) 2 + ( y + ) 2 =2 2 42- 4 F)D2+E2-4 F 0时,表示一个以D E ( - , - )2 2为圆心,半径为12D2+ E2- 4 F的圆;第八章:圆锥曲线 1、椭圆标准方程:x 2 y

12、2+ =1( a b 0) a 2 b 2,半焦距: c2 =a 2 -b 2, 离心率的范围:0 e 0, b 0) a 2 b 2,半焦距:c2 =a 2 +b 2,离心率的范围:e 1准线方程: x = a 2c,渐近线方程用x 2 y 2 b- =0 求得: y = x , a 2 b 2 a等轴双曲线离心率e =23、抛物线: p 是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p 0 ,离心率:e =1y2=2 px:准线方程 x =-p p p 焦点坐标 ( ,0) ; y =-2px:准线方程 x =2 2 2焦点坐标( -p2,0)x 2 =2 py:准线方程y =-p p p 焦点坐标 (0, ) ;

13、 x 2 =-2py :准线方程 y =2 2 2焦点坐标(0,-p2)第九章 直线 平面 简单的几何体A1、长方体的对角线长l2=a2+b2+c2;正方体的对角线长l =3aOABAAO Bmn2、两点的球面距离求法:球心角的弧度数乘以球半径,即l =aR;3、球的体积公式:V =43pR 3,球的表面积公式:S =4pR 24、柱体1V =s h,锥体 V = s h3S h,锥体截面积比: 1 = 1S h2 222第十章 排列 组合 二项式定理1 、排列 :(1 )、排列数公式:Amn=n(n -1) L ( n -m +1)=n!.( n -m )!n,mN* ,且m n)0!=1(

14、3)、全排列:n 个不同元素全部取出的一个排列; 2、组合:Ann=n! =n( n -1)( n -2) L321=n(n-1)!;A m(1)、组合数公式: C = n =A mmn( n -1) L ( n -m +1) 12 Lmn!= ( n , m N*,且 m!(n-m)!m n);Cn0=1;(3)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C m = C n -mn n; C m + C m -1 n n=Cmm +1;3、二项式定理 :(1)、定理:( a +b )n=C0nan+C1na n -1b +C2na n -2b2+L +Crna n -r br+L +Cnnbn;(2)、二项展开式的

15、通项公式(第 r+1 项):Tr +1=Crna n -r br( r =0,1,2L,n)各二项式系数和:C +C 1+C 2+ C 3+ C 4+C r+C n=2n (表示含 n 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n n n n n n n集的个数)。奇数项二项式系数的和偶数项二项式系数的和:C+C +C +C +C +C +C +C n n n n n n n n+=2n?-1第十一章:概率:1、概率(范围):0P(A) 1(必然事件: P(A)=1,不可能事件: P(A)=0)2、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P ( A) =mn.3、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A,B 互斥: P(AB)=P(A)P(B);A、B 对立:P(A)+ P(B)4、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独立事件 A,B 同时发生的概率:P(AB)= P(A)P(B).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恰好发生 k 次的概率P ( k ) =C nknP k (1 -P ) n -k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