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竞赛基础: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973464 上传时间:2021-06-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竞赛基础: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物理竞赛基础: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物理竞赛基础: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物理竞赛基础: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物理竞赛基础: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竞赛基础: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竞赛基础: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相对论初步知识相对论是本世纪物理学的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标志着物理学的重大发展,使一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狭义相对论提出了新的时空观,建立了高速运动物体的力学规律,揭露了质量和能量的内在联系,构成了近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之一。 2. 1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2 、 1、 1、伽利略相对性原理1632 年,伽利略发表了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作出了如下概述: 相对任何惯性系,力学规律都具有相同的形式,换言之,在描述力学的规律上,一切惯性系都是等价的。这一原理称为伽利略相对性原理,或经 典力学的相对性系原理。其中“惯性系”是指凡是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 照系。2 、 1、 2、狭

2、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19 世纪中叶, 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又称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不但能够解释当时已知的电磁现象,而且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确认光是波长较短的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一常数,c =3.0 10 8米 / 秒,并很快为实验所证实。从麦氏方程组中解出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源的速度无关。如果光波也和声波一样,是靠一种媒质(以太)传播的,那么光速相对于绝对静止的以太就应该是不变的。科学家们为了寻找以太做了大量的实验,其中以美国物理学家迈克耳孙和莫雷实验最为著名。这个实验不但没能证明以太的存在,相反却宣判了以太的死刑,

3、证 明光速相对于地球是各向同性的。但是这却与经典的运动学理论相矛盾。爱因斯坦分析了物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电磁理论,摆脱了绝对时空观的束缚,科 学地提出了两条假设,作为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1 、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在所有的惯性系中,物理定律都具有相同的表达形式。这条原理是力学相对性原理的推广,它不仅适用于力学定律,乃至适合电磁学,光学等所有物理定律。 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表明物理学定律与惯性参照系的选择)与(( ) (2) (2) (2M M M无关,或者说一切惯性系都是等价的,人们不论在哪个惯性系中做实验,都不能确定 该惯性系是静止的,还是在作匀速直线运动。2 、光速不变原理在所有的惯

4、性系中,测得真空中的光速都等于c,与光源的运动无关。迈克耳孙莫雷实验是光速不变原理的有力的实验证明。事件任何一个现象称为一个事件。物质运动可以看做一连串事件的发展过程,事件可以有各种具体内容,如开始讲演、火车到站、粒子衰变等,但它总是在一定的地点于一定时刻发生,因此我们用四个坐标(x ,y ,z ,t )代表一个事件。间隔设两事件(x , y , z , t1 1 1 1)与(x , y , z , t2 2 2 2),我们定义这两事件的间隔为s2=c2(t-t21)2-(x-x)2-(y-y)2-(z-z)22 1 2 1 2 1(间隔不变性设两事件在某一参考系中的时空坐标为(x , y ,

5、 z , t),其间隔为2 2 2 2x , y , z , t1 1 1 1)与s2=c2(t-t21)2-(x-x)2-(y-y)2-(z-z)22 1 2 1 2 1在另一参考系中观察这两事件的时空坐标为 ( 其间隔为x , y , z ,t x , y , z ,t 1 1 1 1 2 2 2 2),s 2 =c 2 t -t - x -x 2 1 2 1- y -y 2 1- z -z 2 1)2由光速不变性可得s2=s2这种关系称为间隔不变性。它表示两事件的间隔不因参考系变换而改变。 它是相对论时空观的一个基本关系。2 、 1、 3、相对论的实验基础斐索实验上世纪人们用“以太”理论

6、来解释电磁现象,认为电磁场是一种充满整个空间的特殊介质“以太”的运动状态。麦克斯韦方程在相对以太静止的参考系中才精确成立,于是人们提出地球或其他运动物体是否带着以太运动?斐索实验( 1851 年)就是测定运动媒质的光速实验。其实验装置如图2 1 所示;光由光源 L射出后,经半透镜 P 分为两束,一束透过 P 到镜 1 ,然后反射到 2 ,再经镜3到M M2P ,其中一部分透过 P 到目镜 T。另一束由 P 反射后,经镜M3、2 和 1 再回到 P时,一部分被反射,亦到目镜T 。光线传播途中置有水管,整个装置是固定于地球上的,当管中水不流动时,两光束经历的时间相等,因而到达目镜中无位相差。当水管

7、中的水流动时,两束光中一束顺水流传播,一束逆水流传播。设水管的长度皆为cl,水的流速为 v ,折射率为 n ,光在水中的速度为 n 。设水完全带动以太,则光顺水的传播速度为cn+v,逆水为cn-v;若水完全不带动以太,光对装置的速度顺逆水均为cn;若部分被带动,令带动系数(曳引系数)为k ,则顺水为cn+kvc-kv ,逆水为 n ,k 多少由实验测定,这时两束光到达目镜T 的时差为Dt =cn2l-kv-cn2l+kv4lkvc n 斐索测量干涉现象的变化,测得k =1 -1n,所以光在介质参考系中的传播速度为c 1 u =+1- v cosn n 式中 是光线传播qM3M2方向与介质运动方

8、向Pl间的夹角。现在我们知道,LTM1匀速运动介质中的光速可由相对论的速度合成公式求得,设介质(水)相对实验室沿图 2-1-1X 轴方向以速度 v 运动,选 s 系固定在介 c质上,在 s 上观察,介质中的光速各方向都是n,所以光相对实验室的速度u 为n n1 +MMM MM lc c+v +vu = =c vv 1 +n cnc 2c v +v 1- n cn c v +v -n n 2c = +v 1-n 1n 2。由此可知,由相对论的观点,根本不需要“以太”的假说,更谈不到曳引 系数了。迈克尔孙莫来实验迈克尔孙莫来于 1887 年利用灵敏的干涉仪,企图用光学方法测定地球的绝对运动。实验时

9、先使干涉仪的一臂与地球的运动方向平行,另一臂与地球的运动方向垂直。按照经典的理论,在运动的系统中,光速应该各向不等,因而可看到干涉条纹。再M1M2使整个仪器转过 90 0 ,就应该发现条纹的移到,由条纹移动的总数,就可算出地球运SMT动的速度 v。迈克尔孙莫来实验的装置图 2-1-2如图 2-1-2 所示,使一束由光源 S 射来的平行光,到达对光线倾斜 45 0 角的半镀银镜面 M 上,被分成两束互相垂直的相干光。其中透射部分沿MM2方向前进,被镜 2 反射回来,到 M 上,再部分地反射后沿 MT进行;反射部分沿MM1方行进行,被镜反射回来后再到达M 上,光线部分透过,也沿 MT 进行。这两束

10、光在 MT 方向上互相干涉。而在 T 处观察或摄影,由于MM2臂沿着地球运动方向,臂MM1垂直于地球运动方向,若 2 = 1 = ,地球的运动速度为 v,则两束光回到 M 点的时间差为Dt =lcv c 2米时,当仪器绕竖直轴旋转 90 0 角,使 MM 1 变为沿地球运动方向,MM2垂直于地球运动方向,则两束光到达 M 的时差为2l v Dt =- c c 我们知道,当时间差的改变量是光波的一个周期T1时,就引起一条干涉条纹的移动,所以,当仪器转动 90 0后,在望远镜 T 处看到的干涉条纹移动的总数为Dt -Dt 2l v DN = = T l c122,式中 是波长,当 l= 11 米,v =3 104 米 / 秒,c =3 10 8米 / 秒,所用光波的波长l=5.9 10-7则 N 0.4 ,这相当于在仪器旋转前为明条纹,旋转以后几乎变为暗条纹。但是他们在实验中测得1N 100 ,而且无论是在白天、夜晚以及一年中的所有季节进行实验,始终得到否定的结果,就是说光学的方法亦测不出所在参考系 (地球)的运动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