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内环境及其稳态(含答案).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978034 上传时间:2021-06-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复习:内环境及其稳态(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二轮复习:内环境及其稳态(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二轮复习:内环境及其稳态(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二轮复习:内环境及其稳态(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二轮复习:内环境及其稳态(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轮复习:内环境及其稳态(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复习:内环境及其稳态(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 33快练 14内环境及其稳态1(2019 全国卷)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 A血浆渗透压升高B 产生渴感C 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解析当人体失水过多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产生的兴奋可以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也可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血液 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 强,所以 D 符合题意。答案D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B H CO /NaHCO 对血浆 pH 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 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

2、而变化D 血浆渗透压大小仅与血浆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数量有关解析葡萄糖通过生物膜时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故葡萄糖不是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的,A 错误;人是恒温动物,内环境的温度不会随外 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C 错误;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 关, D 错误。答案B3(2019 全国卷)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 )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 皮肤血管舒张C 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 用酒精擦拭皮肤解析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增加产热的途径之一,A 错误;处于炎热环境时,人体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汗液增加等途径增加散热, B、C 正确; 酒精的挥发会带走部分热量,酒精擦拭皮肤可

3、以增加散热, D 正确。222答案A4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液、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联系,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B 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刺激脑干引起呼吸加快,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免疫能力低可能会引起人体稳态失衡,免疫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稳态的维持D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温觉的部位解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A 错误;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 可以刺激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二氧化碳属于化学物质,因此 这属于神经 体液调节,B 正确;免疫能力过强,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和自身免 疫病,不利于稳态的维持,C 错误;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大脑

4、皮层是感觉 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和热觉的部位, D 错误。答案B5对于不能进食的病人,临床上有时为患者输 25%的葡萄糖溶液。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 25%的葡萄糖溶液中糖含量与正常人血糖水平相近B 输液后,患者胰岛 B 细胞的分泌活动减弱C 输液后流出肝脏的血液中血糖浓度低于 25%D 输液后进入血浆的 CO 将减少,血浆 pH 明显下降解析5%的葡萄糖溶液中糖含量与正常人血糖水平相近,A 错误;输液后,血糖浓度升高,患者胰岛 B 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B 错误;输液后呼吸速率基 本不变,进入血浆的 CO 将不变,人体通过自身缓冲物质的调节,血浆 pH 基 本变化不大, D

5、错误。答案C6下图为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饭前(AB 段)血糖含量变化的原因是糖的消耗多于供应B饭后约半小时 (BC 段)血糖含量出现大幅度上升,其原因是糖类被消化吸收CCD 段胰岛 B 细胞的分泌活动减弱,胰岛 A 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D血糖平衡的调节既有体液调节也有神经调节解析C 错误。答案CD 段胰岛 B 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胰岛 A 细胞的分泌活动减弱,C7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 饮用水的缺乏和各种疾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灾民中许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体内严重缺少蛋 白质B 灾民体内的

6、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 减弱C 因饮水不足,灾民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 在寒冷环境中,灾民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解析体内缺少蛋白质时,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导致全身浮肿,A 正确;饮水不足,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合成 增多,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B 错误、C 正确;在寒冷 环境中,灾民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D 正确。22答案B8.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的过程中,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 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ab 段上升的原因是人初进高原时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

7、进 入血液B bc 段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C 该人完全适应高原可能是通过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实现 的D 该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属于内环境维 持稳态的表现解析人体无论在 O 充足还是在高原缺 O 的条件下,细胞都是以有氧呼吸为主,A 错误;血液中乳酸浓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 化为其他物质,B 正确;该人可能通过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从 而增加氧气的供应,实现对高原的适应, C 正确;该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 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是机体为了适应环境自我调节的结果,属于内环境 维持稳态的表现

8、,D 正确。答案A9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是参与人体内由非糖物质转化为 葡萄糖的糖异生途径的一种关键酶,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是( )A.糖异生途径最可能发生在肝细胞内,以弥补肝糖原储备的不足B 机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高血糖素可能与 PEPCK在细胞内的活性表 达有关C 抑制 PEPCK乙酰化可为治疗和预防糖尿病提供可能D 图示调节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解析由图可知糖异生途径主要是将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很有可能发生在肝细胞内,可以弥补肝糖原储备的不足;胰高血糖素能使非糖物质转化为 葡萄糖而 PEPCK能使非糖物质异生为葡萄糖,因此机体血糖浓度

9、过低时,胰 高血糖素可能与 PEPCK在细胞内的活性表达有关;由图可知抑制 PEPCK 乙酰化,可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会使血糖浓度升高不利于治疗和预防 糖尿病;图示过程中当血糖浓度升高会促进乙酰化酶作用最终使血糖降低,存 在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答案C10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中错误的 是(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性C维持内环境中 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222行解析内环境保

10、持相对稳定,有利于生物体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从而使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B 正确;神经细胞的兴奋与 Na、K的跨膜运输有关,C 正确;丙酮酸氧化分解提供能量的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不是内 环境,D 错误。答案D11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 流动的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如果细胞为肝脏细胞,则处的尿素浓度低于处B 如果细胞为肝细胞,饭后半小时处的血糖浓度高于处C 如果细胞为脑细胞,处的 CO 浓度低于处,而 O 的浓度相反 D如果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饭后半小时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处解析分析题图可知,为血浆,为组织液,为细胞内液,为淋巴; 的箭头

11、是从主干流向分支,因此 所在的端为动脉端。若 为肝脏细胞,代 谢废物尿素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故处尿素低于 处,A 正确;若为肝细胞, 饭后半小时血糖在肝脏处合成肝糖原,故 处的血糖浓度高于 处,B 正确;若 为脑细胞,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故 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而 CO 的浓度相反, C 正确;若为胰岛 B 细胞,饭后半小时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 分泌增加,故 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 处, D 错误。答案D12医学上把流入组织器官一端的血管称为动脉端血管,把流出组织器官 一端的血管称为静脉端血管。以下是关于正常人体饭后半小时,不同组织器官 动脉端血管与静脉端血管某些种类物质含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12、( )A 肝脏动脉端比静脉端血糖含量高B 小肠动脉端比静脉端血糖含量高C 肺部动脉端比静脉端氧气含量高D 肾脏静脉端比动脉端尿素含量高解析饭后半小时后血糖流经肝脏后合成肝糖原储存,流出肝脏的血液血糖含量更低;饭后半小时,食物经小肠等处消化吸收,流出小肠的血液血糖含 量更高;肺部经气体交换后流出肺部的血液含有更多的氧气;血液流过肾脏后 经肾的过滤作用,流出血液的尿素等有毒物质减少。答案A13下列有关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蛋白含量的变化不会影响组织液的渗透压 B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都容易引发组织水肿 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不会影响组织细胞的渗透压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故血浆蛋白含量的变化会影响血浆的吸水力,进而影响组织液的渗透压,A 错误;血浆渗透 压增大,血浆会从组织液中吸收水分,组织液减少,不会造成组织水肿,B 错误;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属于神经 体液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C 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会影响组织细胞的渗透压, D 错误。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