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及点评.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980924 上传时间:2021-06-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及点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及点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及点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及点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及点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及点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及点评.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届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 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教学设计课题:3.1.1 一元一次方程( 1) 授课教师:王超所在学校:辽宁省大连嘉汇中学3.1.1 一元一次方程(第 1 课时)辽宁省大连嘉汇中学王超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1教学内容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方程模型。2内容解析方程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是算术法到代数法思维转变的重要标志,是解决实际问题 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方程的出现是实践的需要,它使得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与未知数通 过等式连接起来。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而列出 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解方程使问题中的未知数

2、转化为确定的解,这种以方程 为模型解决问题的思想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整式方程,是后续所学其他方程的基础,后续学习的任何一个 方程(组)最终都要划归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具备“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 的次数是 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三个特征。通过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将 相等关系“翻译”成方程,进而找出所列方程的共同特点,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在 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落实了数学抽象、数学建模这一核心素养。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1教学目标(1) 了解方程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

3、方程的概念。(2) 经历列方程的过程,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的意义,体会由算式到方 程的进步,从而体会方程思想。2目标解析达成(1)的目标是,学生能识别出方程,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准确判断一个方程 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达成(2)的目标是,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全过程,从中体 会方程模型的现实意义,逐步体会方程的优越性。三、学生学情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学过用算术法和方程法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算术法的运用更是娴熟, 但是所涉及的实际问题的难度并不大,数量关系并不复杂,用算术法更容易解决。因此如何 让学生的思维从算术法过渡到方程法,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学生能从给定的式

4、子中找出方程, 但如何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共同特征,学生第一次接触,尽管可以借鉴第二章的单项式、 多项式等概念的抽象过程,但是仍然有很大的困难;找出“相等关系”后再列出方程,这一 思路与小学不同,学生不熟悉,有困难。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从列算式到列方程的思维转变,一元一次方程概 念的形成过程。四、教学策略分析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如何通过“找共性”归纳得出概念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可用举反例的方法,通过“对比”逐步引导学生从未知数的个数、次数等基本要素入 手进行归纳。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算术法与方程法的区别,进而逐步体会 方程法的优越性,从而完成算术法到

5、方程法的思维转换,体会方程思想。借助信息技术工具, 利用“希沃白板”采集学生的答题信息,及时进行投屏展示,运用“quizizz”软件统计学 生的答题信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情境:猜年龄规则:不要告诉我你的年龄,请把你的年龄乘以 2 再减去 5 的得数告诉我,我就能猜出你的 年龄。师生活动:(1) 教师随机找 2 个学生,学生说出得数,教师说出学生的年龄;(2) 教师说出得数,学生猜教师的年龄。追问 你是用什么方法猜出我的年龄的呢?(预设 会说出两种方法,一种是算术,一种是方程,教师板书其中一个方程,如 2x-5=69)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悉的情境(猜年龄

6、),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通过师生互 动,快速增进师生间情感,使学生带着愉悦的情绪开始今天的学习,教师简介本单元的学习 要点,并板书课题。教师: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的简单方程,其中 x 表示未知数,从这一章开始我们要系统学习 与方程相关的知识,包括它的概念、解法及应用;通过学习,你将逐步感受到方程的优越性。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问题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 A 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 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 60 km/h,客车比卡车早 1h 经过 B 地.A,B 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 师生活动:(1)分小组交流这一道实际问题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并将学生

7、的结果拍照备用。(2)小组成员分析并展示结果.学生展示,或板书讲解或希沃投屏白板讲解。预设:算术法:学生黑板讲解,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惑;方程法:间接设未知数 70t=60(t+1);直接设未知数x x- =160 70.追问 比较一下,算术方法和方程方法哪个更好理解呢?他们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 教师:的确,算术方法所列的算式中只能含有已知数,而方程不仅可以含有已知数,还可以 含有未知数,并且未知数参与运算,所以说列方程要比列算式更有优越性。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展示,让学生初步感受算术法和方程法的不同之处,体会方程中未知数 与已知数一样,可以进行运算,初步体会“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依据。(三)

8、视频引入,定义方程师生活动:(1)播放微课:为什么要学习方程? (2)播放视频:学生介绍方程的数学史。 追问 回顾下,什么是方程呢?(预设:学生观察所列方程2x-5=69,70t=60(t+1),x x- =160 70.教师板书定义)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过简易方程,对方程的含义不难理解,通过本例让学生回顾学过的知 识,并感受方程的历史。练习 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3 +4 x =7 x; 2x -3;2 x2+x -1 =0; y -2;2 x +2 =3 -y;12x +1 =0.设计意图:巩固方程的概念,并为后续判断一元一次方程作方法上的铺垫。(四) 巩固方法,定义新知例

9、1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 用一根长 24cm 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 一台计算机已经使用 1700h,预计每月再使用 150h,经过多少个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 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 2450h?(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 52%,比男生多 80 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师生活动:(1) 师生共同完成例 1 中的(1),引导学生说出列出方程的依据是什么;(2) 学生自主完成例 1 中的(2)(3),经历从说出相等关系到写出相等关系的过程。 (3)观察所列三个方程,找出这些方程有什么共同特征?(预设:如果学生完成(3)有困难,就出示下列方程,通过对比

10、归纳出概念,教师板书。2 x +2 =3 -y,2 x2+x -1 =0,1x+0.5 =y.)提示 方程的特征可以从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等来观察。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 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分析,让学生感受找相等关系、用已知量(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进 而列出方程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通过观察所列方程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 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数学抽象这一核心素养。练习 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并说明理由.(1) x =1(2) 2 m +15 =3(3) 0 =5 x2-1(4) 3x -5

11、=5 x +4(5) -3 x +1.8 =3 y1(6) =1 x - 6追问 观察例题的三个实际问题,想想我们是如何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2设计意图:巩固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数学建模这一核心素养。(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微课:计算丢番图的年龄师生活动:(1) 你能用算术法计算出他的年龄吗?(2) 你能用列方程的方法求出他的年龄吗?追问 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好些?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微课,计算丢番图的年龄,再次体会方程的优越性,并且自然的引出 下节课要学习的方程“解法”,将本节的知识纳入方程知识体系中。(六)小结(1)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2) 一元一次方

12、程的三个特征是什么?(3) 我们是怎样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学生之间相互补 充,教师积极引导、评价。(七)作业(1) 必做:第 80 页练习 14、第 83 页 510 .(2) 选做:请你设计一个可以列方程 2x+11=35 表达的实际问题.六、课堂教学目标检测1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是( )3+6=9; 2x-1;13x +1 =5;3x+4y=12;5x +x=3A. B. C. 设计意图:考查对方程概念的了解情况. 2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D A. 3x-2=y B. x2-1=0 C.x 3=2 D.

13、3 x=2设计意图:考查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了解情况.13根据下列条件,能列出方程 x6 的是(3)1 1A一个数的相反数的 是 6 Bx 的 是 63 3Cx 的相反数的 3 倍是 6 D.13与一个数的差是 6设计意图:考查建立方程模型时,对相等关系的理解情况.4. 把 1400 元奖学金按照两种奖项颁给 22 名学生,其中一等奖每人 200 元,二等奖每人 50 元.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有多少人?设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有 x 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A200 x +50 x =1400B200 x +50(22-x)=1400C200(22-x)+50x=1400D. 200(22 -x)+5

14、0(22-x)=1400设计意图:考查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3.1.1 一元一次方程点评稿本节课王老师从有关方程的衔接内容入手,教学起点把握准确,让学生充分 体会了从算式到方程的思维转换过程,渗透了方程思想,落实了数学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设计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为未来学生学习方程知识奠定基础。本节课作为初中数学“数与代数”领域的核心内容“方程”部分的起始课,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以观察、归纳、概括为基本学习方法,通过算术法与方程法 的对比,让学生逐步感受方程的优越性在于未知数与已知数一样,可以参与运算, 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知识与方法的教学。第一,情境教学贯穿始终。本节课通过

15、设计学生熟悉的“猜年龄”、行程问 题、丢番图的年龄等情境,让学生体会方程知识源于生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 要,体现其学习的必要性。第二,核心素养渗透自然。本节课设计四次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素养;在由不同的方程找其共性,即归纳概括一元一次方程 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渗透数学抽象这 一核心素养。第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本节课王老师自己开发微课资源,师 生能熟练地利用希沃白板进行投屏展示 ,运用“quizizz”软件统计学生的答题 信息,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又体现技术的应用价值。本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数学味道。辽宁省大连教育学院初中研训中心董广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