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分类研究.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984904 上传时间:2021-06-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茯苓的分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茯苓的分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茯苓的分类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茯苓的分类研究.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茯苓的分类研究1. 白茯苓为白净细腻坚实的茯苓肉。性味甘淡,平。入心、脾、肺、肾经。它具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长满,痰饮咳逆, 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本草纲目云:“逐水缓脾,生津导气,平火止泄,除虚热,开腠理。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利水渗湿治疗小便不利, 水肿及停饮等水湿症: 如明医指掌中的“四苓散”利水渗湿以茯苓为主药, 配伍泽泻, 猪苓等以加强利尿作用。金匮要略中的“小半夏加茯零汤”, 治水饮上逆, 呕吐, 心下痞, 眩晕, 心悸等6。益脾和胃: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7。宁心安神: 如金匮要略中的“酸枣仁汤”

2、养血安神,清热除烦。摄生秘剖中的“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补心安神。2. 赤茯苓为茯苓皮层下的赤色部分即为赤茯苓。但因其补性较差,故补剂中一般不用赤茯苓而用白茯苓。赤茯苓的主要作用为清湿热。本草纲目云:“赤茯苓主治破结气。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利窍行水。”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五淋散”以赤茯苓为主药,配伍赤芍、栀子等治热淋、血淋。3. 茯神为带有松针的白色部分。性味: 甘淡,平,入心,脾经,有宁心安神利水之功。治心虚惊悸, 健忘, 失眠, 惊痫, 小便不利。证类本草云:“茯神主辟不祥, 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安魂魂,养精神。”用于宁心安神如杂病源流犀烛中的“定

3、志丸”证治准绳中的“养心汤”皆有茯神。4. 茯神木为外围生过茯苓的较粗的松根,性味甘平,有平肝安神之功。用于惊悸健忘, 中风不语,脚气,转筋。本草纲目云:“神木主治: 偏风,口面口呙斜,毒风,筋挛不语,心神惊掣,虚而健忘, 治脚气痹痛, 诸筋牵缩。”8治中风不语如卫生宝鉴中的“茯神散”。治脚气转筋如脚气治法总要中的“松节散”等。5. 茯苓皮为茯苓的外皮。性味: 甘淡,平。其功能利水消肿,无补性。本草纲目云:“茯苓皮主治水肿肤胀,开水道,开腠理。”中国医学大辞典记载:“茯苓皮行水而不耗气”茯苓皮常用于治疗各种水肿,如中藏经中的“五皮散”以茯苓皮为主药, 配伍生姜皮、大腹皮等。茯苓的药用部分性味多为甘淡,平,都可用于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但它们各有所长,白茯苓补性较强,故补剂中多用白茯苓。赤茯苓补性较差, 但清利湿热作用强。证类本草云:“白色者补,赤色者利俗用甚多。”茯神长于宁心安神9茯神木长于平肝安神。茯苓皮专于利尿无补性。但茯苓不宜长期大剂量服用,以免耗气伤津,并忌米醋及酸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