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陵山地质背景.pdf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11032773 上传时间:2021-06-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陵山地质背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陵山地质背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陵山地质背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陵山地质背景.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陵山地质背景.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陵山地质背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陵山地质背景.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区域地质背景一、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陆块与苏鲁造山带的结合部, 以郯庐断 裂带东界F1断裂为界,分为东西两区,F1断裂以西为郯庐断裂带;以 东属苏鲁造山带。 郯庐断裂带是以新太古古元古代城岗岩群为基底的鲁西隆起 的深大断裂带,在相对的断裂凹陷中沉积了巨厚白垩纪地层。苏鲁造 山带是以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东海岩群为基底的隆起带, 长期处于隆 起状态,直至中生代晚期以后才接受白垩纪第四纪地层沉积。 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内部, 据其构造特征不同, 可分为城岗晓店 断凸、新沂郯城凹陷、宿迁凹陷,工作区属于城岗晓店断凸部位 地层 地层 调查区地层隶属于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 区内前第四纪

2、 地层除白垩纪王氏群、青山群及新近纪宿迁组地层小面积出露外,其 余均被第四系松散层覆盖(表 2-1)。下述为各地层分布情况。 1、前第四纪地层、前第四纪地层 本区前第四纪地层主要有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城岗岩群、 东海岩 群,白垩纪青山群、王氏群,新近纪宿迁组。新太古界古元古界主 要分布在郯庐断裂带东部地区,白垩纪地层主要分布在郯庐断裂带 中,分别构成松散层(Q+N)的基底,新近纪宿迁组分布比较广泛。 新太古界古元古界 马陵山工作区 图 2-1 新沂宿迁段地质构造略图 表 2-1 调查区地层简表 地质年代 代 纪 世 岩石地层单 位 地层 代号 厚度(m)主 要 岩 性 全新世 新店组 Qx 0-1

3、1.5 亚粘土、亚砂土、粉细砂、中细砂及粗砂夹砾石 戚咀组 Qq 10-73 粘土、亚粘土、 泊岗组 Qb 0-45 粉质粘土、亚粘土、粉、细砂互层,偶夹卵、砾石 层 第四纪 更新世 王圩组 Qw 18-73 含砾中细砂为主。 新 生 代 新近纪 上新世 宿迁组 Ny 60 含砾中粗砂为主。 晚白垩世 王氏群 KW 0-1000 上部紫红色粉砂岩、细砂岩;中下部紫红色粉砂质 页岩、细砂岩、含砾粉砂岩,含砾细砂岩;底部以 灰岩砾石为主砾岩和钙质砂岩。 中 生 代 白垩纪 早白垩世 青山群 KQ 1000 安山质凝灰岩角砾岩、流纹岩、英安岩、含砾安山 岩、黑云母安山岩、安山岩。 城岗岩群 Ar2

4、| Pt1c 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二长变粒岩、含石墨变粒岩、 斜长角闪岩、钠长浅粒岩、长英质糜棱岩、透辉石 大理岩、蛇纹石化大理岩、磁铁石英岩。 早 元 古 代 | 晚 太 古 代 东海岩群 Ar2 | Pt1D 含绿帘黑云变粒岩、白云变粒岩、钾长浅粒岩、二 长浅粒岩、斜长角闪岩、透闪石大理岩、白云石大 理岩。 城岗岩群(Ar2-Pt1C) : 分布在雪松路-国槐路之间的沿湖一带,出露于新沂市的城岗, 长约 6000m 宽约 650m,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分布。岩性主要为钠长浅 粒岩、 斜长角闪岩、 长英质糜棱岩、 黑云斜长浅粒岩, 局部夹大理岩、 磁铁石英岩等。由于遭受多期变质及韧性剪切作用的叠

5、加改造,岩性 均不同程度糜棱岩化。 东海岩群(Ar2-Pt1D): 分布在裕康路以南、嶂山-三台山以东地区,地表未出露。岩性 主要为黑云斜长变粒岩、白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埋深由北向南逐 渐加深,一般大于 100m。由于经受多期次区域变质作用,岩石均达 中深程度变质。 中生界白垩系 分布区内大部分地区,出露于嶂山、晓店、嶂山村委会及骆马湖 驾校一带,其分布范围受郯庐断裂带断陷盆地控制。 青山群(K1Q): 出露于嶂山晓店三山子一带(图 2-2) ,向南呈串珠条带状 分布。该组分为两个岩性段:K1Q 2(上段)为含砾安山岩、黑云母安 山岩及安山质凝灰角砾岩,局部见紫红色色砂岩、砾岩夹层。钻孔控

6、制厚度大于 188m ;K1Q 1(下段)为浅紫红、紫灰色流纹岩、英安岩, 夹紫灰色角砾状凝灰岩。钻孔控制厚度大于 224m。 图 例 图 例 1、紫灰色及浅灰绿色安山质凝灰角砾岩 2、黄绿色含砾安山岩 3、紫红色英安岩 4、紫 灰色流纹岩 5、紫红色条带状流纹岩 6、浅灰色流纹岩 7、紫灰色流纹岩 图 2-2 嶂山下白垩系青山组地层剖面 图 2-2 嶂山下白垩系青山组地层剖面 王氏群(K1W): 出露于嶂山、晓店、嶂山村委会及骆马湖驾校一带,该组为两个 岩性段:K1W 2段(上段)分布于黑山路以周李庄北山吴下及嶂山林 场一带,岩性以紫红、灰紫色巨厚层砾岩为主,夹浅紫红、砖红色细 砂岩;中部为

7、浅紫红色厚层中细砂岩为主,局部夹含砾粗砂岩、泥质 细砂岩,钻孔控制厚度大于 94m ;K1W 1段(下段)分布于老宿新路以 西地区,岩性为浅紫、紫红色厚层中细砂岩为主,夹含砾砂岩与含泥 质细砂岩。 新生界新近系 新生界新近系 仅发育宿迁组,分布不连续,主要分布在玉兰路合欢路之间 (图 2-3),为河、湖相沉积。 根据钻孔和采砂宕口揭露,上部为灰白色粘土,含钙质结核,向 下依次变为灰白色中、粗砂,含砾粗砂。夹多层黄绿、灰绿、土黄色 粘(陶)土,沉积厚度变化较大,一般 2025m,厚者 65m,薄者 2 5m。 图图 例例 1 含粉砂粘土 2 黄绿、灰白色含砾粗砂 3 灰白色含砾粗砂 4 黄绿色含

8、砾粗砂 5 青灰色细砂 6 灰绿色含砾粗砂 7 白色细砂 8 黄绿色含砾粗砂 9 白色细砂 10 黄绿色含砾粗砂 11 黄褐、灰绿色含砾粗砂 图图 2-3 晓店猪场上第三系上新统宿迁组地质剖面图晓店猪场上第三系上新统宿迁组地质剖面图 2、第四纪地层、第四纪地层 本区第四纪分布广泛,沉积环境比较复杂,新构造上升强烈,前 第四系顶界遭受侵蚀破坏, 形成构造台地和侵蚀低谷地相间的复杂古 地形。沉积物厚度主要受基底构造控制,总厚度一般 1050m,以新 宿新路晓店段嶂山一线为界(即断裂F10为界) ,厚度呈西部薄东部 厚变化特征。在东北部岗地区则因构造隆起,厚度减至 1020m。主 要岩性为,下更新统

9、王圩组(Q1w) ,中更新统泊岗组(Q2p,上更新统 戚咀组(Q3q) ,全新统新店组(Q4x) 。 断裂 断裂 工作区断裂比较发育,主要为郯庐断裂带的构造形迹,可分为北 北东向、北西向和北东向三组。 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地区非常重要的 NNE 向展布的大型断裂 带,规模大,活动强烈,它北过山东省的郯城,南至安徽省的庐江, 全长大于 900 Km。由一组近于平行的压扭性断裂带和多条 NWW 向左 行张扭性伴生断裂组成,断裂带宽度达 2025 Km。 1、北北东向断裂 区内分布的主干断裂为F1和F5断裂,次级断裂有F18、F10。 山左口宿迁断裂(F1)小湖晓店段 该断裂以西为郯庐断裂带;分布城

10、岗岩群及白垩纪地层。以东为 苏鲁造山带,分布东海岩群。属断块边界断裂。 该断裂贯穿整个工作区,地表未出露,断层走向 1020, 倾向 280290,倾角 7080,破碎带宽数米,局部达近百米, 性质为逆断层。 断层表现为新太古古元古代东海岩群与晚白垩世王 氏群砂砾岩呈断层接触,断面呈波状,见有断层角砾岩、断层泥、构 造透镜体。 前贤大官庄断裂(F5)前枣墩蔡庄段 该断裂活动表现明显,也是区内一条较重要的断裂,区内构成城 岗晓店断凸的东界。断裂带在区内长达 45 。地表未出露,断 层呈走向 513,倾向 95105,倾角 6070,为逆断层。断 层表现为白垩纪王氏群砂岩推覆于上更新统戚咀组和上新

11、统宿迁组 之上。断面呈波状,见有断层角砾岩、断层泥、构造透镜体。 2、北西向断裂 该方向断裂在区内为呈北西向等间距发育分布的一组断裂, 该组 断裂一般呈北西 300走向,形成晚于其它各组断裂,与北北东向主 干断裂构成相间分布的棋盘状断块构造。断面光滑,可见磨光镜面, 局部发育角砾岩及宽裂缝。断裂性质为左行张扭性正断层。 岩浆岩 岩浆岩 据地表、钻孔揭露,在晓店地区的火山岩出露相对较好,喷发次 数多,强度也较大,岩性复杂多样,而且有较清楚的相带和沉积韵律 层序。主要沿 F1 断裂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岩性主要为安山 质凝灰角砾岩、黑云母安山岩、流纹岩等,具裂隙式喷发特点,局部 表现为中心喷发

12、,喷发口沿近南北向断层呈断续的点式分布。 新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 古近纪以来,郯庐断裂主要表现为断块挤压和差异性升降运动, 在北北东向主干断裂及北西向断裂共同作用下, 郯庐断裂带形成相间 分布的断块,地貌上反映明显,如嶂山隆起,形成低山丘陵,F5断裂 以西,骆马湖一带则为凹陷。 本区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断裂活动突出,尤其是F5断裂表现 明显,造成白垩纪王氏群紫红色砂岩,逆冲于城岗岩群之上。本区基 岩地层出露和地形地貌的形成均为断裂活动的结果。 吴少武等(1988)曾在晓店水库泄洪道挖探槽,发现F5断裂使黑土层 扰动变形,断裂使黑土层与黄色粘土揉沉一体,构成断层泥,其中小 擦面清晰可见,说明F5断裂在第四纪晚期有较强活动性,为全新世断 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