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1037654 上传时间:2021-06-1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5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0-2021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20-2021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20-2021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20-2021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及答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初中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1 如图所示,有一个轻质硬杆,两端分别为A,D点,一重物悬挂于B点,力F作用在D点使硬杆平衡,为了使力F 最小,支点O 应选择在()A A 点B B 点C C 点D D 点【答案】A【解析】【详解】由题意可知,支点O 不会在B 点,否则有力F 的存在,轻质硬杆不能平衡;支点O 也不会在 D 点,否则无论力F 大小如何,轻质硬杆也不能平衡;假设支点O 在C 点,那么根据杠杆的平衡原理可知Gl BCFl CD ,变换可得FGl BC ;lCD假设支点 O 在 A 位置时,那么根据杠杆的平衡原理可知Gl ABFl AD ,变换可得F Gl AB ,lAD从图中可以看

2、到,动力F 的力臂 l AD 最长,那么力F 最小;故选A。2 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均为400N 的货物从图示位置向上缓慢提升一段距离 F12BO=2AO,图乙中动滑轮重为50N,重物上升速度、 F 始终沿竖直方向;图甲中为 0.02m/s 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方式F1 由150N 逐渐变大B乙方式F2 的功率为3WC甲乙两种方式都省一半的力D乙方式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88.9%【答案】 D【解析】【详解】A由图知道,重力即阻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动力F1 的方向也是竖直向下的,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值是:L1OB2L2OA1

3、所以,动力F1 的大小始终不变,故A 错误;BC由于在甲图中,OB=2OA,即动力臂为阻力臂的2 倍,由于不计摩擦及杠杆自重,所以,由杠杆平衡条件知道,动力为阻力的一半,即F11 G1400N 200N22由图乙知道,承担物重是绳子的段数是n=3,不计绳重和摩擦,则F21G G动1500N+50N150N ,22即乙中不是省力一半;所以,绳子的自由端的速度是:v 绳 =0.02m/s 3=0.06m/s,故乙方式F2 的功率是:P=F2 v 绳 =150N0.06m/s=9W,故 BC错误;D不计绳重和摩擦,乙方式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W有用100%=Gh400N88.9%W总100%=100

4、%Gh G轮 h400N 50N故 D 正确3 如图所示,一根均匀木尺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一端伸出桌面的外面,伸到桌面外面的部分长度是木尺长的1,在木尺末端的B 点加一个作用力F,当力F=3N 时,木尺的另一端4A 开始向上翘起,那么木尺受到的重力为()A3NB 9NC 1ND 2N【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设直尺长为l ,如图所示:从图示可以看出:杠杆的支点为O,动力F=3N动力臂1OB=l4阻力为直尺的重力G,阻力臂111CO=l -l= l244由杠杆平衡的条件得FOB=GOC113Nl= Gl44G=3N故选 A。4 用图示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保持左侧的钩码个数和位置不变,

5、使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点A 固定,改变测力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动力臂l 也随之改变,所作出的“F-”图象和“F-l” 图象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 C【解析】【详解】A 动力 F 和 的关系,当F 从沿杆方向(水平向左)垂直于杆方向(与水平方向成90 沿杆方向(水平向右),由图可知,F对应的动力臂l=OA sin l先变大) ,动力臂后变小,则动力 F 先变小后变大,所以 A 错误;B当 等于 90时,动力臂最大,动力最小但不为零,所以B 错误;CD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l =F 2l 2 可得: F= F2l 2,由于 F2、l 2 不变,则 F 和 l 成反比,故 Cl正确, D 错误。5

6、 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杠杆在力F 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平衡,现保持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将弹簧测力计绕B 点从 a 转动到 b 的过程中,拉力F 与其力臂的乘积变化情况是()A一直变小B一直变大C一直不变【答案】 CD先变小后变大【解析】【分析】【详解】将测力计绕B 点从a 位置转动到b 位置过程中,钩码的重力不变,其力臂OA 不变,即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不变;由于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所以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拉力 F 与其力臂的乘积也是不变的。故选 C。6 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下列操作仍能让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A两侧钩码同时向外移一格B两侧钩码同时向内

7、移一格C在两侧钩码下方,同时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D左侧增加一个钩码,右侧钩码向外移一格【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横梁上一个格的长度为l,原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则有2G3l3G2lA两侧钩码同时向外移一格, 左边为2G4l8Gl右边为3G3l9Gl8Gl9Gl杠杆右端下沉,故A 项不符合题意;B两侧钩码同时向内移一格,左边为2G2l4Gl右边为3G1l3Gl3Gl4Gl杠杆左端下沉,故B 项不符合题意;C同时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左边为3G3l9Gl右边为4G2l8Gl8Gl9Gl杠杆左端下沉,故C 项不符合题意;D左侧增加一个钩码,右侧钩码向外移一格,左边为3G3l

8、9Gl右边为3G3l9Gl9Gl9Gl杠杆平衡,故D 项符合题意。故选 D。7 如图所示, AOB 为一杠杆, O 为支点,杠杆重不计,AO=OB在杠杆右端A 处用细绳悬挂重为 G 的物体,当AO 段处于水平位置时,为保持杠杆平衡,需在B 端施加最小的力为F1;当 BO 段在水平位置时保持杠杆平衡,这时在B 端施加最小的力为F2,则A F1F2C F1=F2D无法比较【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1)当 AO 段处于水平位置时,如左图所示最省力,F1lOB=GlOAGlOAF1= lOB=G;( 2)当 OB 段处于水平位置时,如右图所示最省力,F2lOB=GlOCGl OCGlOCF

9、2=故选 BlOBlOBl OC lOBF2 GF1 F2;8 如图所示,小明用一可绕 O 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将挂在杠杆下的重物提高。他用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 F 使杠杆由竖直位置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此杠杆()A一直是省力的B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C一直是费力的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由题图可知动力F 的力臂 l1 始终保持不变,物体的重力G 始终大小不变,在杠杆从竖直位置向水平位置转动的过程中,重力的力臂l 2 逐渐增大,在l 2 l1 之前杠杆是省力杠杆,在l2l 1 之后,杠杆变为费力杠杆,故选B。9 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列操作

10、中能让杠杆继续保持平衡的是()A将左边的钩码去掉二个并保持位置不变,同时将右边钩码向左移二格B在左右两边钩码的下方各加一个钩码,位置保持不变C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去掉一个,位置保持不变D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均向外移动一格【答案】 A【解析】【详解】设杠杆的一个小格是1cm,一个钩码的重是1N ;A 将左边的钩码去掉二个并保持位置不变,同时将右边钩码向左移二格,(4-2) N 3cm=3N ( 4-2) cm,杠杆仍然平衡,故A 符合题意;B在左右两边钩码的下方各加一个钩码,位置保持不变,由(4+1) N 3cm( 3+1)N 4cm 得,杠杆的右端下沉,故B 不符合题意;C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去掉一个

11、,位置保持不变,由(4-1) N 3cm( 3-1) N 4cm得,杠杆的左端下沉,故C 不符合题意;D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均向外移动一格,由 4N( 3+1 ) cm 3N ( 4+1 ) cm 得,杠杆的左端下沉,故 D 不符合题意。10 如图所示, AC 硬棒质量忽略不计,在棒的 B 点悬挂一个重物,在棒的 C 点施加一个方向沿 OO 的力 F ,棒在力 F 的作用下从水平位置被缓慢提升到图示位置。则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力 F 的方向沿 OO 向下BABC 是费力杠杆C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是悬挂在杠杆上的物体的重力D在提升过程中,力 F 变小【答案】 D【解析】【详解】A F1 对杠杆的拉

12、力向下,则为了将杠杆抬起,力F 的方向应沿 OO 向上,故 A 错误;B由于力 F 的方向应沿 OO 向上,则动力臂为2S ,阻力臂小于动力臂,则杠杆为省力杠杆,故 B 错误;C与杠杆接触的是悬挂在杠杆上的绳子,则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是绳子对杠杆的拉力,故C 错误;D在移动过程中,F的力臂逐渐变小,拉力F 力臂不变,则由杠杆平衡公式Fl=F l可1112 2知力 F 变小,故D 正确。故选 D 。11 如图,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A F1 F2,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长B F1=F2,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 倍C F1 F2,因

13、为乙方法的阻力臂短D F1F2,因为乙方法的动力臂长【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由图示可知,无论用哪种方法来抬,动力臂总是阻力臂的二倍,所用的力总等于阻力的二分之一,由于阻力就是重力,大小是不变的,所以动力的大小也是不变的,故应选B。12 如图所示,轻质均匀杠杆分别挂有重物GA 和 GB (GAGB) ,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当两端各再加重力相同的物体后,杠杆A仍能保持平衡B不能平衡,左端下沉C不能平衡,右端下沉D不能确定哪端下沉【答案】 C【解析】【详解】杠杆原来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此时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分别为 GA 和 GB,其对应的力臂分别为 lA 和 lB,如图所示:根据杠杆平

14、衡条件可得: GA AB Bl=G l ;已知 GA BA B,当两端各再加重力相同的物体后,设增加的物重为G,此时左边力G所以 l l和力臂的乘积:(GA+G)?l A=GAlA+GlA右边力和力臂的乘积:(GB+G)?l B=GBlB+GlB由于 lAlB,所以 GlAGlB;所以:GAlA+GlAF2,因为甲中的动力臂长B F1F2,因为乙中的阻力臂短D F1=F2,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 倍【答案】 D【解析】【分析】把水泥板看做一个杠杆,抬起一端,则另一端为支点;由于水泥板是一个厚度、密度都均匀的物体,所以,其重力的作用点在其中心上,此时动力F 克服的是水泥板的重力,即此时的阻力臂

15、等于动力臂的一半;在此基础上,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确定F1 与 F2 的大小关系。【详解】两次抬起水泥板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动力克服的都是水泥板的重力,对于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其重心都在其几何中心上,所以两图中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 倍;依据 Fl 动Gl阻 可得,FG l阻1 G ,l动2所以,前后两次所用的力相同,即F1F2 ,故 ABC 都错误, D 正确。【点睛】本题作为考查杠杆平衡条件应用的一道经典例题,很容易让学生在第一印象中选错,一定要仔细分析,重点记忆!14 如图所示,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F 的方向,使其从,此过程中()A位置力臂最

16、长B位置力臂最长C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大后变小D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小后变大【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B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线段,由图可知当弹簧测力计在位置时力臂最大,故AB不符合题意;CD从 时动力臂先变大后变小,由图可知阻力等于钩码重力不变,在水平位置平衡所以阻力臂也不变,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弹簧测力计给杠杆的拉力先变小后变大,故 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故选 D。15 如图,小明用一轻质杠杆自制简易密度秤的过程中,在 A 端的空桶内分别注入密度已知的不同液体,改变物体 M 悬挂点 B 的位置,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 M 悬挂点处标出相应液体的密度值,下列关于密度

17、秤制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每次倒入空桶的液体质量相同B秤的刻度值分布不均匀C增大 M 的质量,秤的量程会减小D悬点 O 适当左移,秤的量程会增大【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轻质杠杆自身的质量不计,假如每次倒入空桶的液体质量相同,那么液体的重力是相同的,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G液l OAGM lM , G液 、 l OA 、 GM 不变,则 lM 不变,物体M 悬挂点 B 的位置是不变的,这样不能知道液体的密度,密度秤不能正常使用,A 错误;B每次倒入空桶的液体体积相同,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G液 lOA GM lM ,即液V液 gl OA GM l MGM l M液 与 lM 成

18、正比,则秤的刻度值分布是均匀的,B 错误;化简可得 液,可知V液 gl OAC增大 M 的质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G液 lOA GM lM 可知,秤的量程会变大,C 错误;D悬点 O 适当左移,阻力臂是增大的,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G液lOA GM l M 可知,秤的量程会变大, D 正确。故选 D。16 如图所示,用不同的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时,最省力的是(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ABCD【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如图所示,物体重力为G,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则各图的力F 大小分别如下:A图中为动滑轮,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费一倍的力,则F1=2G;B图中为斜面,在直角三角形中, 30

19、角所对的直角边 h 为斜边 s 的一半,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总功与有用功相等,则F2s=Gh所以F2h G1 Gs2C图中为动滑轮,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轮上,则F31 G2D图中为杠杆,O 为支点,动力臂为 3l,阻力臂为 l,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F43l=Gl即F41 G3由此可得,最省力的为F4。故选 D。17 如图为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箱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G 为1 000 N(车架所受重力忽略不计),独轮车的有关尺寸如图所示,推车时,人手向上的力F 的大小为()A200 NB 300 NC 400 ND 500 N【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由平衡条件可知Gl1Fl 2则FGl1=

20、1000N 0.3l 2300N m故选 B。18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OB的支点是O,AO=BO。若在 A 端和 B 端分别悬挂重力相等的两个重物,则杠杆()A保持平衡BA 端下沉C B 端下沉【答案】 BD以上均可能【解析】【分析】【详解】轻质杠杆 AOB 的重力可不计,杠杆的示意图如下所示:动力和阻力大小均等于物体的重力,两个重物的重力相等,则臂为 OC,满足F1 =F2;动力臂为OA,阻力OCOBOA所以可知F1OAF2OC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A 端下沉。故选 B。19 在一个长 3 米的跷跷板(支点在木板中点)的两端分别放置两个木箱,它们的质量分别为 m1=30kg, m2=20

21、kg,为了使跷跷板在水平位置平衡,以下做法可行的是()A把 m1 向右移动0.5 米B把 m2 向左移动0.5 米C把 m1 向右移动0.2 米D把 m2 向左移动0.3 米【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跷跷板的支点在木板中点,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木板左边受到的压力比右边大,为了使跷跷板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将m1 向右移,则m2 的力臂不变为1.5m,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m1 gl1m2 gl 2代入数据可得m1 向右移后的力臂m2 gl 220kg 1.5ml11mm1g30kgm1 的力臂由1.5m 变为 1m,为了使跷跷板在水平位置平衡,把m1 向右移动 0.5 米,所以BCD项错误

22、, A 项正确。故选 A。20 如图,轻质杠杆上各小格间距相等,O 为杠杆中点,甲、乙是同种金属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甲为正方体,乙重15N,将甲、乙用能承受最大拉力为25N 的细线分别挂于杠杆上 M 、 Q 两刻线处时,两细线被拉直且都沿竖直方向,M 、Q 正好在甲、乙重心正上方,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4000Pa;当甲不动,把乙移挂至R 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3750Pa,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甲挂在B将甲挂于C将甲挂在3750PaM 下,乙挂在 Q 下,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力为 45N N 正下方,乙挂于 S,放手后甲被拉离地面N 的下方,乙挂于R,再将乙沿水平方向切去1/

23、3,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仍为D将甲挂在M 正下方,乙挂于Q 再将甲沿竖直方向切去1/5,并将这1/5 上挂在乙的下方,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2800Pa【答案】 C【解析】【分析】(1)利用杠杆平衡条件 Fl1 1F2l2 求出甲上方的绳上的拉力,再分析甲的受力情况,根据压F列出甲在两种情况下的压强,联立解答甲的重力;强 pSF(2)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判断是否再一次平衡,并利用平衡时的对应物理量根据p计算S【详解】A设甲的重力为G,甲的底面积为S,杠杆上1 小格为 l,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甲6lG乙2l15N2l ,解得 F甲5N ,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FG5Np4000Pa;SS同理可得:F

24、甲 6lG乙3l 15N 3l ,解得 F甲7.5N ,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FG7.5Np3750Pa;SS两式联立解得:G45N ,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力为45N-5N=40N,故 A 错误;B如果将甲挂于N 正下方,乙挂于 S,设地面对甲的支持力为F1 ,此时,GF14lG乙7l ,45NF14l15N7l解得 F1 18.75N,则甲对地面仍有压力,故B 错误;C将甲挂于 N 正下方,乙挂于R,再将乙沿水平方向切去1/3,设地面对甲的支持力为F2 ,此时,GF24l11G乙3l ,345NF24l1115N 3l,3解得 F2 37.5N ,由 A 中条件可知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3750Pa

25、,故 C 正确;D将甲挂在 M 正下方,乙挂于 Q 再将甲沿竖直方向切去1/5,并将这 1/5 上挂在乙的下方,设地面对甲的支持力为F3 ,且假设甲的重心仍在M 正下方,此时,4F36lG乙12lGG,55445NF36l15N145N2l ,55解得 F3 28N ,由 A 中条件可求出甲的底面积为S45N5N0.01m2,4000Pa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3F328N2800Pa,S0.01m2而由于甲沿竖直方向切去1/5 后,重心一定会发生水平移动,则其力臂不可能等于6l,所以,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也不可能等于2800Pa,故 D 错误【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和固体压强计算,

26、同时运用到方程组的思想进行解答,要求学生们一方面熟悉杠杆平衡分析,另一方面计算能力一定要扎实二、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21 一位初中生用30s 从坡底爬上了9m高的山坡他爬坡时的功率与下列哪一个最接近()A几瓦B十几瓦C一百多瓦D一千多瓦【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体重约 500N 左右,山坡的高度为9m 登楼的功率:WGh500N 9m150W ,Pt30st可见,他爬坡时的功率与C 选项最接近;故选 C。22 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20N 的物体在2s 内匀速提升2m,拉力 F 等于 12N。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40JB拉力

27、所做的总功为48JC拉力 F 的功率大小为20W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答案】 C【解析】【详解】A根据公式可得W有用Gh20N2m40J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s2h22m4m根据公式可得W总Fs12N4m48J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拉力的功率PW总48J =24Wt2s故 C 错误,符合题意;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W有100%40J 100% 83.3%W总48J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C。23 举重比赛要求运动员将杠铃举过头顶后,在空中至少静止3 秒钟,在这3 秒钟内()A杠铃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B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平衡力C运

28、动员在用力向上支持杠铃,因此他对杠铃做了功D杠铃对运动员的压力和人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答案】 A【解析】【分析】本题要抓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从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判断两个力是平衡力,还是相互作用力;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详解】A杠铃受到的重力和对它的支持力符号二力平衡的条件,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A 正确;B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 错误;C因为做功需要对物体

29、施力,并且在力的方向上需要移动距离,而运动员向上支持杠铃,但没有发生位移,故 C 错误;D杠铃对运动员的压力和人对它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D 错误。故选 A。24 小红在操场上将一皮球抛出,皮球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高度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c 两点处于同一A皮球由a 到 b 时,动能逐渐增大B皮球由c 到 d 时,机械能一直减小C皮球在b 点时的机械能最大D皮球在a、 c 两点时动能相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皮球由a 到b 时,速度越来越小,所以动能逐渐减小,故A 错;皮球由c 到d时,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一直减小,故B 正确;

30、皮球在a 点时的机械能最大,故C错;皮球在a、 c 两点时的重力势能相等,而机械能不相等,所以动能不相等,故选 B考点:机械能转化D 错;应25 2019 年 5 月 17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5 颗北斗导航卫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运载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小,动能增大B运载火箭加速升空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北斗卫星绕轨道运行时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D北斗卫星绕轨道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动能变小,机械能守恒【答案】 A【解析】【分析】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在太空中,卫星绕地球运动时,没有阻力作用,没有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守恒。【详解】A火箭上升过程中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故A 错误,符合题意;B火箭升空时向后喷出高温气体给空气一个向后的力,空气给火箭以反作用力,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