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全国备战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备战高考模拟和真题汇总.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1038173 上传时间:2021-06-2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1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全国备战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备战高考模拟和真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0-2021全国备战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备战高考模拟和真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0-2021全国备战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备战高考模拟和真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0-2021全国备战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备战高考模拟和真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0-2021全国备战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备战高考模拟和真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全国备战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备战高考模拟和真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全国备战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备战高考模拟和真题汇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 全国备战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备战高考模拟和真题汇总一、化学能与电能1 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如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 X、 Y 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若 X、 Y 都是惰性电极, a 是饱和 NaCl 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则:(1)电解池中 X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在 X 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2)Y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 ,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 _。【答案】 2H+2 2e2 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2e =H 放出气体,溶液变红2Cl=Cl放在 Y 电极附近,试纸变蓝【解

2、析】【详解】由题意或图像可知,此池为电解池,X 极为阴极, Y 极为阳极。电极为惰性电极,饱和NaCl 溶液中存在 Na+、 Cl 、 H+、 OH ,在阴极上, H+ 放电能力强于 Na+,故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e=H2,因而导致 X 极附近有气体放出,溶液呈碱性,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在阳极上,Cl放电能力强于OH ,故阳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Cl 2e=Cl2。42,实验室中常保存硫酸亚铁2FeSO 溶液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因此为了方便使用Fe铵晶体 俗称 “摩尔盐 ”,化学式为 (NH424 22O,它比绿矾或绿矾溶液更稳定。(稳定) Fe(SO ) ?6H是指物质

3、放置 在空气中不易发生各种化学反应而变质)I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制备与检验( 1)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本实验中,配制溶液以及后续使用到的蒸馏水都必须煮沸、冷却后再使用,这样处理蒸馏水的目的是_。向FeSO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 溶液,经过操作 _、冷却结4晶、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得到一种浅蓝绿色的晶体。( 2)该小组同学继续设计实验证明所制得晶体的成分。如图所示实验的目的是 _, C 装置的作用是 _。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得淡绿色待测液。取少量待测液, _ (填操作与现象 ),证明所制得的晶体中有2。Fe取少量待测液,经其它实验证明晶体中有NH4 和 SO42II实验探究影

4、响溶液中 Fe2 稳定性的因素(3)配制 0.8 mol/L 的 FeSO的(NH4)2Fe(SO)42 溶液4 溶液( pH=4.5)和 0.8 mol/L(pH=4.0),各取 2 ml 上述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刚开始两种溶液都是浅绿色,分别同时滴加 2 滴 0.01mol/L 的 KSCN溶液, 15 分钟后观察可见: (NH4)2Fe(SO4)2 溶液仍然为浅绿色透明澄清溶液; FeSO 溶液则出现淡黄色浑浊。4(资料 1)沉淀Fe(OH)2Fe(OH)3开始沉淀 pH7.62.7完全沉淀 pH9.63.7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FeSO4 溶液产生淡黄色浑浊的原因_。讨论影响Fe2稳定性的因

5、素,小组同学提出以下3 种假设:假设 1:其它条件相同时,NH4的存在使 (NH4)2Fe(SO4 )2 溶液中 Fe2+稳定性较好。假设 2:其它条件相同时,在一定pH 范围内,溶液pH 越小 Fe2稳定性越好。假设 3: _。(4)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G 为灵敏电流计),滴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分别控制溶液A( 0.2 mol/L NaCl )和溶液 B(0.1mol/L FeSO4)为不同的 pH,观察记录电流计读数,对假设2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序号114A: 0.2mol LNaCl电流计读数B: 0.1mol L FeSO实验 1pH=1pH=58.4实验 2pH=1pH=16

6、.5实验 3pH=6pH=57.8实验 4pH=6pH=15.5(资料 2)原电池装置中,其它条件相同时,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该原 电池的电流越大。(资料3)常温下, 0.1mol/L pH=1 的 FeSO溶液比 pH=5 的 FeSO4溶液稳定性更好。根据以4上实验结果和资料信息,经小组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U 型管中左池的电极反应式_ 。对比实验 1 和 2(或 3 和4) ,在一定 pH 范围内,可得出的结论为_。对比实验 _ 和_ ,还可得出在一定pH 范围内溶液酸碱性变化对O2 氧化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对(资料3)实验事实的解释为_ 。【答案】除去水中溶

7、解的氧气,防止氧化Fe2+蒸发浓缩检验晶体中是否含有结晶水防止空气中水蒸气逆向进入装有无水CuSO4的试管,影响实验结果36滴入少量 K Fe(CN) 溶液,出现蓝色沉淀(或先滴入2 滴 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成红色)4Fe2+ + O2 + 10H2O = 4Fe(OH)3 + 8H+当其它条件相同时,硫酸根离子浓度大小影响 Fe2+的稳定性。(或当其它条件相同时,硫酸根离子浓度越大,Fe2+的稳定性较好。)O2 + 4e- +4H+= 2H2O溶液酸性越强 ,Fe2+的还原性越弱1 3(或2 和 4)其它条件相同时,溶液酸性增强对Fe2+的还原性减弱的影响,超

8、过了对O2 的氧化性增强的影响。故 pH=1 的 FeSO4 溶液更稳定。【解析】【分析】I.(1)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向FeSO溶液中加入饱和(NH ) SO溶44 24液,需要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得到一种浅蓝绿色的晶体;(2) 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空气中也有水蒸气,容易对实验产生干扰;检验 Fe2+,可以向样品中滴入少量 K362+;或先Fe(CN) 溶液,出现蓝色沉淀,说明存在Fe滴入 2 滴 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成红色,说明存在Fe2+;II.(3) 由表可知, pH=4.5 的 0.8 mol/L 的 FeS

9、O 溶液中,会产生Fe(OH) 沉淀,说明二价铁43被氧化成了三价铁,同时和水反应生成Fe(OH)3 沉淀;0.8 mol/L的FeSO0.8 mol/L 的 (NH4 )2Fe(SO)42 溶液中硫酸根的浓度也不4 溶液( pH=4.5)和同,可以以此提出假设;(4) FeSO4 中的铁的化合价为 +2 价,具有还原性,在原电池中做负极,则左池的碳电极做正极, NaCl 中溶解的氧气得电子生成,在酸性环境中生成水;实验 1 和 2(或 3 和 4)中 NaCl 溶液的 pH 相同, FeSO溶液的 pH 不同,且FeSO4 溶液的4pH 越小,电流越小,结合原电池装置中,其它条件相同时,负极

10、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该原电池的电流越大,可以得出结论;对比实验 1 和 3(或 2 和 4)发现, FeSO4 溶液的 pH 相同时, NaCl 溶液的 pH 越大,电流越小,结合原电池装置中,其它条件相同时,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该原电池的电流越大,可以得出结论;对比实验 1 和 4, NaCl 溶液的 pH 增大酸性减弱, FeSO4 溶液的 pH 减小酸性增强,但是电流却减小,结合的结论分析。【详解】I.(1)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在配制溶液时使用到的蒸馏水都必须煮沸、冷却后再使用,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防止氧化F

11、e2+;向 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 (NH424溶液,需要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得到一种浅蓝绿) SO色的晶体;(2) 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该装置的实验目的是:检验晶体中是否含有结晶水;空气中也有水蒸气,容易对实验产生干扰,需要使用浓硫酸防止空气中水蒸气逆向进入装有无水CuSO4 的试管,影响实验结果;检验Fe2+,可以向样品中滴入少量K3Fe(CN)6溶液,出现蓝色沉淀,说明存在Fe2+;或先滴入2 滴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成红色,说明存在Fe2+;II.(3)由表可知,pH=4.5 的0.8 mol/L的 FeSO4 溶液中,会产生Fe

12、(OH)3 沉淀,说明二价铁被氧化成了三价铁,同时和水反应生成Fe(OH)3 沉淀,离子方程式为:4Fe2+ + O2 + 10H2O =4Fe(OH)3+ 8H+; 0.8 mol/L 的 FeSO4 溶液( pH=4.5)和 0.8 mol/L 的 (NH4 )2Fe(SO4)2 溶液中硫酸根的浓度也不同, 0.8 mol/L 的 (NH4)2Fe(SO4)2 溶液中硫酸根浓度更大,故可以假设:当其它条件相同时,硫酸根离子浓度大小影响Fe2+的稳定性;或者当其它条件相同时,硫酸根离子浓度越大,Fe2+的稳定性较好;(4) FeSO4 中的铁的化合价为 +2 价,具有还原性,在原电池中做负极

13、,则左池的碳电极做正极, NaCl 中溶解的氧气得电子生成,在酸性环境中生成水,故电极方程式为:O2 + 4e-+2+4H = 2H O;实验 1和 2(或 3 和 4)中 NaCl 溶液的 pH 相同, FeSO44溶液的 pH 不同,且 FeSO 溶液的pH 越小,电流越小,结合原电池装置中,其它条件相同时,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该原电池的电流越大,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溶液酸性越强,Fe2+的还原性越弱;对比实验 1 和 3(或 2 和 4)发现, FeSO4 溶液的 pH 相同时, NaCl 溶液的 pH 越大,电流越小,结合原电池装置中,其它条件相同时,负极反应

14、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该原电池的电流越大,可以得出在一定pH 范围内溶液的碱性越强,O2 氧化性越强;对比实验1 和 4, NaCl 溶液的 pH 增大酸性减弱,FeSO4 溶液的 pH 减小酸性增强,但是电流却减小,结合的结论,和其它条件相同时,溶液酸性增强对Fe2+的还原性减弱的影响,超过了对 O2 的氧化性增强的影响。故pH=1 的 FeSO4 溶液更稳定。3 某小组在验证反应 “Fe+2Ag=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 Fe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向硝酸酸化的 0.05 mol L-1 硝酸银溶液( 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

15、黄色。(1)检验产物取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Ag。取上层清液,滴加 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_。(2)针对 “溶液呈黄色 ”,甲认为溶液中有 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乙依据的原理是 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取上层清液,滴加 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变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序号取样时间 /min现象3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30产生白色沉淀;较3 min 时量少;溶液红色较 3 min 时加深120产生白色沉

16、淀;较30 min 时量少;溶液红色较 30 min 时变浅(资料: Ag+与 SCN-生成白色沉淀 AgSCN) 对 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假设 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Fe3+;假设 b:空气中存在O2 ,由于 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Fe3+;假设 c:酸性溶液中NO3-具有氧化性,可产生Fe3+;假设 d:根据 _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Ag+,可产生 Fe3+。 下列实验可证实假设 a、 b、 c 不是产生 Fe3+的主要原因。实验可证实假设d 成立。实验:向硝酸酸化的_溶液( 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 KSCN溶液, 3 mi

17、n 时溶液呈浅红色, 30 min 后溶液几乎无色。实验:装置如图。其中甲溶液是_,操作及现象是 _ 。【答案】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固体未完全溶解(或者加硝酸加热溶解固体,再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 Fe2+Fe+2Fe3+=3Fe2+ 4Fe2+O2+4H+ =Fe3+2H2O 白色沉淀0.05mol L-1 NaNO3 溶液 FeCl2、 FeCl3 混合溶液按图连接好装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分别取电池工作前与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溶液,同时滴加KSCN溶液,后者红色更深【解析】【详解】(1)黑色固体中含有过量铁,如果同时含有银,则可以加入HCl 或 H2SO4 溶解 Fe,

18、而银不能溶解,故答案为: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 )酸化,固体未完全溶解;K3Fe(CN)3是检验 Fe2+的试剂,所以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含有Fe2+,故答案为: Fe2+;(2)3+2+3+2+3+2+过量铁粉与 Fe 反应生成Fe ,即 Fe+2Fe =3Fe ,故答案为: Fe+2Fe=3Fe ;O 2 氧化 Fe2+反应为 4Fe2+O2+4H+=4Fe3+2H2O,白色沉淀是AgSCN,所以实验可以说明含有 Ag+, Ag+可能氧化 Fe2+生成 Fe3+,故答案为: 4Fe2+O2+4H+=4Fe3+2H2O;白色沉淀; 实验 : 证明假设 abc 错误,就是排除Ag+对实验的影响,

19、相当于没有Ag+存在的空白实验,考虑其他条件不要变化,可以选用0.05mol?L-13,故答案为:-13NaNO0.05 mol LNaNO溶液 ;实验 : 原电池实验需要证明的是假设d 的反应 Ag+Fe2+=Ag+Fe3+能够实现,所以甲池应当注入 FeCl2、 FeCl3 混合溶液,按图连接好装置,如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分别取电池工作前与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溶液,同时滴加KSCN溶液,后者红色更深,可说明 d 正确,故答案为:FeCl2、 FeCl3 混合溶液;按图连接好装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分别取电池工作前与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溶液,同时滴加KSCN溶液,后者红色更深。4

20、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原电池原理探究一定温度下(实验时实际的环境温度)使铁钝化的硝酸的最低浓度。实验步骤如下: 向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浓硝酸 5。 0mL(质量分数为 65%,密度为 1。 4g/mL )。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 将铜丝和铁丝同时插入浓硝酸中,观察到灵敏电流计指针先指向铜丝,但又迅速反转(只需 12s)指向铁丝一端。 用盛有 5。0mL 蒸馏水的注射器向具支试管内加水,并注视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在指针恰好发生反转又指向铜丝时停止实验,记录此时已注入的水的体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实验次数实验温度( )注入水的体积(mL)117。 22。42T2。513T22。3

21、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装置中仪器a 因其作用而称为_ ;指针指向铁丝时,铁丝为_极(填 “正 ”或“负 ”)(2) 65%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在未注水前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 3) T1_T2(填 “ 、”“ 或”“ =)”( 4)在本实验温度下,使铁钝化的硝酸最低浓度为_%;利用本实验数据判断,若以45%_电极(填“ ” “ ”的硝酸进行实验(不再注水),则电流表的指针应指向铁 或 铜 )( 5)该实验装置上的不足是 _,改进方法是 _。【答案】盐桥正14。 4mol/LNO 3 e 2H =NO2 H2O=48铜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应在两侧支管口处均连接导管,将产生气体导入盛有氢氧

22、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解析】【详解】( 1)在该装置中仪器 a 因其作用而称为盐桥;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所以铜是正极,所以铁是正极;100010001.465%(2)根据 c6314.4mol / L ;正极是硝酸根离子发生还原反M应,电极反应式为 : NO 3e2HNO 2 H 2 O ;(3)温度相同条件下加入水探究一定温度下(实验时实际的环境温度)使铁钝化的硝酸的最低浓度,改变加入水的量体坛就钝化浓度,所以温度不变,故T1T2 ;2.32.52.4(4)重复三次实验平均加水量3mL=2.4mL ,使铁钝化的硝酸最低浓度5.0 1.465%100%48%,利用本实验数据判断,若以45% 的硝

23、酸进行实验(不5.0 1.42.4再注水),铁不发生钝化,铁做负极,则电流表的指针应指向电极铜电极;( 5)反应过程中所生产的了氮的氧化物是有毒气体会污染空气,该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应在两侧支管口处均连接导管,将产生的气体导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吸收尾气,避免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环境。5 ( 1)工业上制取氯酸钠采用在热的石灰乳中通入氯气,然后结晶除去氯化钙后,再加入适量的(填试剂化学式),过滤后即可得到。(2)实验室制取氯酸钠可通过如下反应:3C12+6NaOH5NaC1+NaC1O3+3H2O先往 -5 的NaOH溶液中通入适量C12,然后将溶液加热,溶液中主要阴离子浓度

24、随温度的变化如右图表 1 所示,图中C 表示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3)某企业采用无隔膜电解饱和食盐水法生产氯酸钠。则阳极反应式为:。(4)样品中-C1O 的含量可用滴定法进行测定,步骤如下:3步骤 1:准确称取样品 ag(约 2.20g ),经溶解、定容等步骤准确配制1000mL溶液。步骤 2:从上述容量瓶中取出10.00mL 溶液于锥形瓶中,准确加入25mL 1.000mol/L(NH ) Fe(SO )溶液(过量),再加入75mL硫酸和磷酸配成的混酸,静置10min。4242步骤 3:再在锥形瓶中加入100mL蒸馏水及某种指示剂,用0.0200mol/L K2Cr2O7 标准溶液滴定至

25、终点,记录消耗消耗K2Cr2 O 标准溶液的体积。7步骤 4:为精确测定样品中-2、3 操作 2-3次。C1O3 的质量分数,重复上述步骤步骤 5:数据处理与计算。步骤 2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静置 10min 的目的是。步骤 3 中 K2Cr2O7 标准溶液应盛放在(填仪器名称)中。用 0.0200mol/L K2Cr2O7 标准溶液滴定的目的是。在上述操作无误的情况下,所测定的结果偏高,其可能的原因是。-6e-2+-【答案】( 1) Na CO( 2) ClO ( 3) Cl+6OH=C1O +3H O( 4) ClO3+6Fe + 6H =Cl23323+-2+6Fe +3H2O;使溶

26、液中 C1O3与 Fe 反应充分完全酸式滴定管计算步骤消耗的4242的量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溶液中的2+(NH ) Fe(SO )Fe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解析】试题分析:( 1)石灰乳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氯酸钙,除去氯化钙后,可加入碳酸钠溶液,以生成碳酸钙沉淀,以此得到氯化钠;( 2)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低温时生成 NaClO,温度高时生成 NaClO3,-5 时生成 ClO- ;( 3)采用无隔膜电解饱和食盐水法生产氯酸钠,电解同时生成 H2,其反应的方程式为: NaCl + 3H 2ONaClO3 + 3H 2,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式为 Cl-6e-+ 3H 2O;( 4)酸性条件下

27、亚铁离子被-+ 6OH = C1O3ClO3 氧化未铁离子,自身被还原为氯离子,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3- +6Fe 2+ 6H +=Cl -+6Fe3+3H2O;静止 10min 可以使亚铁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充分反应;K2Cr2O7 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所以改用酸式滴定管盛放;步骤2 中的(NH4) 2Fe(SO4) 2 没有反应完,用K2Cr2O7溶液滴定步骤2 的溶液是为了测得未反应完全的亚铁离子,所以是为了测为反应完全的硫酸亚铁铵的量;亚铁离子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2+化,测得结果偏高的原因为溶液中的Fe 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6 (一)如图所示,甲、乙是电化

28、学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若甲、乙两个烧杯中均盛放饱和NaCl 溶液。甲中石墨棒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乙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若乙中含有0.10 molL-1 NaCl 溶液400mL,当阳极产生的气体为560mL(标准状况下)时,溶液的pH=_( 2 分)(假设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转移电子的个数为 _(二)肼一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无污染,能量高,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工作原理如上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该燃料电池中正极通入的物质是_;负极发生的反应式为: _-电池工作时, OH 移向极 _(“ a”或“ b”)当电池放电转移 5mol 电子时,至少消耗燃料肼 _g( 三 ) 全钒液流

29、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其电解液中含有钒的不同价态的离子、+2H和 SO4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V2+ e =V3+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充电时,电极 M应接电源的 _ 极若电池初始时左、右两槽内均以VOSO4和 H2SO4 的混合液为电解液,使用前需先充电激活,充电过程阴极区的反应分两步完成:第一步2+3+3+2+VO 转化为 V ;第二步V 转化为 V 则第一步反应过程中阴极区溶液n( H+) _ 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1 分),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答案】(一)( 1)O 4e2H O=4OH22 2Cl 2H2OCl 2 2 OH H2 13 ;3.612 1

30、022或A0. 06N(二)空气或氧气N-=4H O+ N a40H +4OH -4e2422+2+2+3+正(三) VO +2H+V =VO +HO+V22减小2+VO+HO e =VO +2H22【解析】试题分析:(一)(1)甲装置为原电池,石墨作正极,O2 放电,电极反应为: O2 2H2O 4e =4OH ;乙装置为电解池,Fe是阴极,不参与反应,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阳极生成0.025mol 的气体 , 其中先是氯离子失电2Cl 2HO2 2 OH H2子, 0.04mol氯离子失去0.04mol 电子 , 生成 0.02mol 的氯气,另外的 0.005mol气体是氢氧根离子

31、失电子生成的氧气,可知0.02mol 氢氧根失去0.02mol电子,共失去0.06mol 电子,同时在阴极氢离子得电子0.06mol电子,刚好反应0.06mol氢离子,也就是留下了0.04mol氢氧根离子,氢离子浓度为0.04/0.4=0.1mol/L.pH为 13;转移电子的个数为3.612 10 22或 0. 06NA;(二)在肼( N2H4)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气体N2H4 为负极,通入空气或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在碱性电解质中失去电子生成氮气和水,电极反应2 4-22-a 极;当电池放电转移 5mol为 N H-4e+4OH=N +4HO;电池工作时,OH 移

32、向负极,即电子时,消耗燃料肼1.25mol ,质量为40g;(三)左槽的电极反应式为+-2+VO2 +2H +e =VO +H2O,为原电池的正极,总反应方程式为2 +2+2+23+M应接电源的正极;第一步2+VO +2H+V =VO +H O+V ;充电时,电极VO 转化为+3+)减小;阳极上式为: VO2 +4H +2e= V +2H2O,消耗了H,所以阴极区溶液n(H+,电极方程式为:2+子生成 VOVO +HOe =VO +2H 。222考点:原电池,电解池原理V3+ 的方程2+VO 失电7( 15 分)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3+-2+3+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下:研究 “2Fe+2I2Fe +I2”反应中 Fe和 Fe(1)待实验 I 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II,目的是使实验I 的反应达到。(2) iii 是 ii 的对比试验,目的是排除有ii 中造成的影响。(3) i 和 ii 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 Fe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 中 Fe2+向 Fe3+转化的原因:外加 Ag+使 c( 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下图装置(a、 b 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