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11053490 上传时间:2021-06-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1 课时)张文霞一、教学内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是平面几何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研究几何图形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基础也是学习简单的逻辑推理的素材,是证明角相等、 研究角的关系的重要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也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平移等知识奠定基础.图形的性质是研究图形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它和图形的判定是几何中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 . 平行线的性质是学生对图形性质的第一次系统研究,对今后学习其他图形性质有“示范”的作用 .教科书由平行线的判定引入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既渗透了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之间的互逆关

2、系,又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 平行线的三条性质都是需要证明的,但是为了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 性质 1 是通过操作确认的方式得出的( 在九年级圆这一章中再作证明) ,然后在性质1 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推理得到性质2 和性质 3,体现了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渗透了简单推理的思想方法,从而逐步构建起学习几何的“基本套路”,实现对逻辑思维的培养,体现数学在培养良好思维品质方面的价值.因此可以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二、学生学情分析作为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章节,对于性质2 和性质 3 的论证,学生可以做到“说理”,但把推理过程从逻辑上叙述清楚存在困难,需要老师做示范,学生进行模仿. 对

3、于证明过程的严密化,对于刚刚接触平面几何的初一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推理过程符合逻辑的前提下,对于学生在证明过程中使用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来进行表述的方式不作限制,更多关注学生对证明本身的理解.本课的 教学难点 是:平行线性质推理过程的严谨表达.三、教学目标设置1. 目标(1) 理解平行线的性质;(2) 经历平行线性质的探究过程,体会研究平行线性质的方法,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 .2. 目标解析达成目标( 1)的标志是:学生知道平行线三条性质的条件和结论并能初步运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推理 .达成目标( 2)的标志是:学生知道三条性质的关系,能独立完成由性质1 推导性质2、性质

4、3.四、教学策略分析( 1)在学习课标、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把平行线的性质这部分内容划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即本节课得到平行线的性质, 第二课时了解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并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 2)本节课采取教师启发引导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 使学生亲身体验平行线性质的探索和验证全过程.( 3)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平行线性质的研究思路.( 4)课前要求学生准备了三角板、直尺、量角器、剪刀,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方法来验证性质 1 成为可能, 在推理性质 2 和性质 3 的过程中, 从说理到说清理再到书写推理过程,为学生搭建“台阶” ,提供

5、展示的机会 .( 5)依据学生课上实际表现、课后完成作业及目标检测的情况,进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五、教学过程1. 梳理旧知,引出新课问题 1 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你认为这三个判定方法中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在这三种条件下,都可以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反过来, 在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什么关系呢?师生活动: 学生代表回答,如出现错误或不完整,请其他学生修正或补充. 教师点评.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并引入探究课题, 有意识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为后面类比研究平行线判定的过程来构建平行线性质的研究过程做好铺垫

6、.2.动手操作,归纳性质1类比研究平行线判定的思路,首先来研究两条直线平行时,同位角的数量关系.问题 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会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师生活动: 学生首先对结论进行猜想,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探究,学生代表演示、说明 .( 1)猜想:在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条件下,同位角有什么关系?(相等)( 2)你能验证你的猜想吗?说明: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 学生能否准确标记角;能否准确找出同位角,能否正确使用工具比较角的大小 . 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具体的帮助、鼓励和指导,使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 3)你能与同学交流一下你的验证方法吗?师生活动:

7、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机会,如果出现操作或表达不规范的地方教师给与指正. 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 (1) 度量法 : 用量角器进行测量或使用图形计算器进行验证. (2)叠合法:通过剪纸、拼图进行比较.( 4)如果改变截线的位置,你发现的结论还成立吗?说明: 学生小组合作,制定方案,进行说明. 学生可能作出多个图形,分别通过度量验证,也可能使用图形计算器的相关功能让截线运动起来,发现同位角不变的数量关系.( 5)你能结合图形,表达你得到的结论吗?c如果 a / b ,那么 1=2 .a1(6)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达这个结论吗?(性质 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b2设计意图: 让学生充分经历动手操

8、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验证猜想的探究过程得到性质 1,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由图形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为下一步推理性质 2、性质 3 及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下基础 .3. 简单推理,得出性质2 和性质 3问题 3 在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条件下,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说明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系呢?( 1)你能用性质 1 和其他相关知识说明理由吗?师生活动:学生口述推理过程 ( 学生可能使用邻补角或对顶角的关系推导内错角的关系)学生之间进行点评,指出问题或互相作补充. 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 2)你能写出推理过程吗?师生活动:学生代表做板演

9、. 根据板演情况,师生共同做修改或补充. 在此更多关注推理过程是否符合逻辑,不过多强调格式,多给学生鼓励.c( 3)类比性质1,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达出上述结论吗?1(性质 2. )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 4)你能用符号语言表达性质2 吗?如果a / b , 那么23.b2设计意图: 在教师引导下逐步构建研究思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从“说点儿理”向“说清理”过渡.问题 4 在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下, 我们研究了同位角和内错角,那么同旁内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你能由性质1 推出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吗?c文字语言:性质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1符号语言:3如果a / b , 那么34

10、 180 .b4 2师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代表使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和说明 .设计意图: 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 使学生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从而能进行简单的推理 .2C4. 巩固新知,深化理解AE例 1如图,平行线AB, CD 被直线 AE 所截 .431(1)从 1 110可以知道2 是多少度吗?为什么?(2) 从 1 110(3) 从 1 110可以知道3 是多少度吗?为什么?可以知道4 是多少度吗?为什么?BD例 2 如图,已知AB / CD , AE / CF ,A39 ,C 是多少度?为什么?EFGAB师生活动: 学生独立思CD 考回答,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补充,并演示准确

11、形式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巩固平行线的性质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下基础.5. 归纳小结,布置作业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平行线的性质是什么?(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研究平行线性质的过程吗?( 3)本节课通过简单推理得到性质 2 和性质 3,在推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设计意图 :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平行线的性质, 引领学生回顾探究平行线性质的过程,体会研究平行线性质的方法.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 5.3 第 2, 4, 6 题.六、目标检测设计1.(教科书练习第 1 题)如图,直线 a / b,1 54 ,a那么2 , 3 ,4 各是多少度?1234b设计意图: 检测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的掌握.2. 如图,填空 :ED / AC (已知) ,A1C () .FAB / DF (已知) ,E3().123AC / ED(已知) ,BDC=(两直线平行 , 内错角相等) .设计意图: 检测学生对三线八角图的识别和平行线性质的直接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