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五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新府城”,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努力创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先行区,根据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市知识产权发展“十五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一、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新府城”,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先行区新征程(一)“十四五”期间知识产权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十四五”以来,区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决策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聚焦“新府城”建设,在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运用能力、管理体系、特色工作等方面下功夫、抓落实、促实效,全区知识产权工作
2、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 .知识产权政策体系更加优化出台关于印发区“十四五”科技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关于加快区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办法区专利权质押融资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推进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区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了完备的涵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等方面的政策体系。出台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办法关于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等政策,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设立研发机构,在科技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吸引了一批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有效提升了区的产业技术层次。2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增强专利创造量质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末
3、全区专利申请量达到6814件,专利授权量达到5333件,均为“十二五”末的1.76倍;发明专利申请2049件,发明专利申请占总申请量比例达到30.1%,发明专利授权952件,分别是“十二五”末的3.55倍、2.02倍和3.14倍。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096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到45.07件,均居全市第一。商标品牌数量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末,全区新申请注册各类商标达到7216件,累计达到32275件。XINGX星星被行政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累计行政认定驰名商标12件,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4倍,全国工业缝纫机十大品牌中占据4个。3 .知识产权运用水平大幅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
4、位逐步凸显。“十四五”末,企业专利申请占全部专利申请的比重达到59.9%,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打下坚实基础。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数量累计3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数量累计12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43家。获第十八届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累计获奖数量在全市排名第一。知识产权融资途径逐步完善。把专利权质押贷款、商标权质押贷款、信用贷款等作为缓解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途径,着力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深度融合。“十四五”末,实现专利质押登记金额25.96亿元,涉及294个专利,质押金额全省各县(市、区)排名第二;实现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4.
5、88亿元。朱从玖副省长在积极探索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加快推进“以智换资”为企纾困上作出批示,对知识产权质押工作表示肯定。全省率先推出“专利+商标”混合质押,蔡永波常务副市长对全省首创”专利+商标”混合质押融资模式开拓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工作作出批示予以H.j-4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持续改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逐步完善。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行政司法相协调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逐步完善,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得到显著增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对商标侵权、专利侵权、侵犯商业秘密等违法行为加强监管执法,切实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查处了一批
6、有典型意义的案件,有力震慑了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维护了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切实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2025年,查处商标侵权案件61起,罚没款214.8万元,移送公安3起,罚没金额同比增长192%,“飘安”商标侵权案列入2025年度全省市场监管系统重大典型案件。审结全省首例贩卖盗版电子书的侵犯著作权罪案件和全市首例上市公司知识产权被侵权案件,公布十大知识产权刑事典型案例,为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营造良好法治环境。5 .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成功创建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知识产权服务园、产业园、孵化园等“一区三园”,共有56家相关服务机构入驻该服务业集聚区,实现科技创新人
7、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和高端服务机构集聚,为创新主体提供“全链条、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质量,加大国内头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招引力度,提供最高达50万元的奖励。北京集佳、杭州华进联浙、千克等国内高端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均已落户。在全省率先出台专利侵权诉讼的标准专利侵权诉讼代理服务规范与专利侵权投诉与申辩工作规范,切实有效提升专利代理师和法律工作者的服务水平。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为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建立专利持有者、需求者及专利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平台,促进知识产权管理、投诉、维权、保护等服务工作的开展。大力推进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高
8、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引导企业建立创造能力强、运用水平高,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研发、管理团队。表1.“十四五”时期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名称单位4Z*兀成值1专利申请量件274642专利授权量件205193发明专利授权量件27164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启量件45.075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家16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家17新增知识产权贯标家38企业8专利权质押融资亿元30.69PCT专#伸请件14810马德里注册商标申:生日.用里件90(二)“十五五”时期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总体来看,“十四五”期间,知识产权工作在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
9、务全链条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与引领型知识产权强区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突出表现为:一是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有待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市场运用水平尚不够充分,标准和专利融合亟待深入开展。二是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强化。新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尚不够健全,海外知识产权维权能力不能充分满足企业“走出去”的需求。三是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企业参与规则设定和战略管理等方面有短板,高端知识产权人才和服务供给不足,难以匹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三)“十五五”时期知识产权工作的新要求当前,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疫情对全球影响持续,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步伐加快,知识产权
10、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要求立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系列重要指示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四届五次、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以建设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为总体目标,以“三立三进三突围”为新时代发展路径,努力打造“新府城”,坚定不移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先行区战略,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不断深化知识产权改革和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1、以出彩的成果提升区在市“重要窗口”建设中的显示度和贡献度。1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契机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新要求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区作为“新府城”,要抢占长三角一体化“风口”,勇当接轨大上海排头兵,实现从“全面接轨”向“深度接轨”迈进。一是加快融入沪杭苏三地的知识产权多层次、多方位、互联动的学习交流与互利共赢合作关系,争创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中心,协同加强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联合保护。二是催化创建区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打造知识产权跨区域交易与合作平台,提升知识产权的交易水平和交易能力
12、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和监管体系,进一步改善知识产权营商环境。2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新要求市第五届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将以建设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为总体目标,努力打造中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工业4.0标杆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双循环”节点城市、省域开放型高能级中心城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知识产权在创新发展、民主法治、营造更加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建设方面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六个城市”建设对知识产权的战略升级和精准化治理需求将更为迫切。“十五五”期间,区要实施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知识产权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融
13、合,努力打造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先行区,推进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 .创新驱动发展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新要求实现进位赶超、跨越发展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新挑战。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和转型升级将成为主旋律。近年来,区位交通、城市能级、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更加凸显,已经成为全市吸引高端要素的最强引力场,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如何发挥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精准发力,加速产业提档升级,有效应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萎缩对产业链、供应链及外向型经济发展造成的较大冲击,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新挑战。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
14、新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提出建设现代化湾区产业新高地,加快打造“5+4+N”现代服务业体系和“2+4+N”制造业产业集群,这需要加快创新驱动,支撑引领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进而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打造数字经济高地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新目标。“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电商换市”深入推进,数字经济综合评价连续三年全市第一,获评省首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市唯一。4 .维护国家安全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在当前中美贸易
15、摩擦加剧,疫情对全球影响持续的背景下,维护国家安全、产业安全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新要求。一是要加强事关国家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保护;二是要完善知识产权反垄断、公平竞争相关政策措施,形成正当有力的制约手段;三是要形成高效的国际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建设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二、“十五五”时期知识产权工作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新府城”,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加快知识产权强区建设,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一件事”集成
16、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系统集成,坚持整体智治、唯实惟先,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现代经济体系建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把知识产权工作打造成“重要窗口”标志性成果。(二)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协调。深化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聚焦新形势下制约我区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障碍,系统谋划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先行区战略体系,针对性地谋划重大政策举措,实现战略规划、具体政策的有效衔接,坚持整体智治,强化数字化支撑,形成反映时代特征、符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坚持质量为要,效益优
17、先。坚持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导向,鼓励更多政策、资源向高价值知识产权倾斜;科学制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实现重点领域高价值知识产权倍增,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坚持综合治理,严格保护。坚持严格保护、统筹协调、重点突破,不断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跨部门联动执法运行机制,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和手段,强化知识产权风险意识和预警机制,逐步完善相关标准及规范,促进保护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一一坚持特色,协调发展。立足我区区域发展优势,以知识产权要素资源整合和精准匹配为主线,着力提升知识产权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匹配水平,支撑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速特色、优势产业链
18、现代化发展,高质量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三)发展目标以“八八战略”为统领,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为遵循,在厘清当前知识产权发展现状,查找工作中存在问题短板的基础上,围绕保护最严、创造最活、生态最优的目标,打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服务全链条,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与工作体系,充分提升各类主体参与知识产权保护的能力,综合运用政策、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手段强化保护,着力形成政策完备、运行顺畅、运转高效、各方参与的县域知识产权保护新局面。力争到“十五五”末,大幅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抢占新科技、新业态、新模式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地,让知识产权真正成为经
19、济转型发展的最大激励,成为创新引领的最新动能。到2030年,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体系建设更加完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文化高质量发展引领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提升现代化知识产权治理能力。以区知识产权发展“十五五”规划为纲领,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政府引导、多元参与的一站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以综合化制度创新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有力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区建设。到2030年,形成知识产权集群化、规模化、科学化快速发展,社会多主体共治的新格局。打造高质量知识产权供给结构。突出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主线
20、秉持“量质齐升、质量优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高价值专利培育联合推进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布局谋划,超前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专利,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实现知识产权创造水平的大幅提升。到2030年,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件,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30件。构建高标准知识产权运用体系。充分展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发挥资本市场价值实现加速器作用,加强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健全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体系,深化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到2030年,新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50亿元。一一实现高
21、强度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体系建设,统筹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推动我区知识产权协同大保护机制更加顺畅,完善司法与行政保护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法律援助机制,形成多元化的维权援助机制,从而提供更高质量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到2030年,引领型知识产权强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明显提升。提供高效能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提升知识产权整体智治水平,构建重点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大数据库,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加大高端、国际化人才招引政策支持力度,推进企事业单位贯彻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健全知识产权支撑服务体系。到2030年,知识产权竞
22、争优势明显上升,知识产权与产业、科技、经济进一步深度融合发展。表2.知识产权发展“十五五”规划目标表级指标号二级指标2025年实现值2030年目标值备注知识产权创造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1120当年度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件)80130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件)30965000累计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拥有量(件)180260累计有效注册商标量(件)3227550000累计地理标志后效量(件)12累计作品著作权登记23当量(件)6000年度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亿元)4050累计识产权、运用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家)46累计O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数量(家)/1累计1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家)2
23、4累计知识产权管理1市级以上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家)5880累计3知识产权贯标企业数量(家)3860累计知识产权服务4省级商标品牌指导服务站(家)/2累计5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家)1216累计三、“十五五”时期知识产权工作主要任务与重要举(一)深化改革,提升现代化知识产权治理能力1 .深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建立健全政府治理、市场治理、社会治理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建立部门常态化合作机制,推进优化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门类的综合管理机制。高水平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改革。深化商标
24、注册、知识产权质押登记便利化改革,按照“标准化、全链条、一站式”的要求,简化工作流程,提高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效能。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提升知识产权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强化部门联动、上下联动、区域联动,建立知识产权专业执法队伍。专栏L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改革工程通过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综合服务平台,集成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办事事项,贯通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服务等全链条,推进知识产权“一件事”“一张网”办理,实现全流程“最多跑一次”。1 .建设区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综合服务平台,贯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服务等全链条,融合专利权、
25、商标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地理标志、商业秘密、著作权等全门类事项,囊括申请、登记、确权、授权、缴费、无效、终止、政策资助等全周期服务。2 .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次数、减时间、减费用”,推行“一套材料、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让知识产权数据在网上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实现知识产权网上办事“最多跑一次”“零见面”。3 .以数字化引领撬动知识产权各领域改革。聚焦知识产权重点领域,迭代升级重要场景,通过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等多跨协同机制,推动各级各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节点、网点服务向区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综合服务平台集成,打破
26、条块分割、条线孤立的碎片化模式,再造政府后台流程和公共服务方式,推进知识产权治理变革。2 .完善知识产权政策规范体系全面贯彻省、市知识产权政策法规。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强化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强化知识产权工作的实施意见省知识产权发展“十五五”规划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市知识产权发展“十五五”规划等重要政策。统筹优化全区各部门涉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环节激励政策,形成有利于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水平保护、高效能运用的政策导向。促进区知识产权部门与财政、经科、金融、农业、人社等相关部门间的政策协同
27、强化政策衔接,联合出台系列政策举措,建立知识产权政策的动态评估和调整机制。3 .融入知识产权区域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走出去”。实施知识产权“走出去”战略,持续提升制造标准和商标品牌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创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全面融入浙东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沪甬温沿海知识产权创新发展翼重要成员。深度融入长三角知识产权一体化,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一体化、维权执法一体化、信用建设一体化,主动对接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保护、跨区域协作平台,打造长三角高科技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大孵化器”。(二)优化结构,打造知识产权创造新优势1.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提质增量工程实施
28、高质量知识产权培育工程,围绕区“5+4+N”现代服务业体系和“2+4+N”制造业产业集群,针对产业链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布局合理、对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具有支撑保障作用的高价值专利组合,打通高价值专利布局、高效益成果转化、高层级标准制定全链条。建立知识产权大数据、创造、布局和工业设计、产品研发同步推进的政策机制、管理机制,推进知识产权法务、商务与技术研发的融合。实施海外授权发明专利和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提升计划,大力推动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海外布局扶持资金,支持企业在重点贸易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知识产权,有力支撑企业“走出去”。大力发展数字版权产业,围绕文
29、化创意、时尚、网络直播等领域打造精品数字版权,促进数字版权运营。扶持有条件的镇村深度挖掘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地理标志产品,整合“产品、品牌、基地、展览、文化、旅游”全要素,打造系列地理标志或区域公用品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体系建设,深入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健全强化“送大暑船”、章安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保护机制。深入发掘“非遗+”新赋能,持续发挥“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互联网”等领域的优势,全面推进“十五五”期间非遗保护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到2030年,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件,海外授权发明专利达到130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拥有量达到258件,全区培育区域公
30、用品牌1个,地理标志产品或商标1个,新增版权登记1000件以上。专栏2: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工程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联动的知识产权高价值创造体系,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过程管理和闭环管理。1 .实施知识产权质量提升行动,通过调整资助方向、资助额度等手段,引导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实施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工程,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中心,推进科技规划与知识产权事务协同。2 .鼓励和支持企业全面强化数字经济、医药健康、缝制设备等相关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综合布局工作,加快网络直播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数字精品版权。3 .加强地理标志和非物
31、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对大陈黄鱼、甜瓜、大陈贻贝等“椒”字号地理标志的扶持力度,扶持有条件的镇村深度挖掘和培育地理标志产品,到2030年,全区培育区域公用品牌1个,地理标志产品或证明商标1个。做好“送大暑船”、章安剪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4 .持续引导支持创新主体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推进贯彻企业、高校、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打通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相关知识产权转化实施渠道。5 .支持企业实施积极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策略,通过PCT等途径加快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建成一批具备熟练运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参与全球竞争的旗舰型企业,到2030年,海外授权发明专
32、利达到130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拥有量达到258件。2.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强企梯次培育加强知识产权领军企业的培育力度,将企业知识产权作为重要指标纳入“雄鹰企业”“瞪羚企业”等遴选评价体系,引导领军型企业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培育更多高价值核心专利和知名品牌。深入开展专利导航工程,聚集数字经济和六大产业集群,开展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项目。支持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相关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开展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围绕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绘制产业高价值专利地图,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前瞻性、能够引领产业发展、有较高市场价值的高价值专利组合。试点建设科创板知识产权加速器,培育一批科创型上市企业
33、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创造评价激励力度,探索建立经营业绩、知识产权和创新并重的企业评价模式,将知识产权纳入企业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加快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到2030年,市级以上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达到80家。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清零计划。加大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的帮扶力度。实施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援助计划,开展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集中托管,组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定期开展企业上门服务活动,强化知识产权联系、指导和服务。开展知识产权标准化建设,规范开展知识产权贯标工作,提升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到2030年,知识产权贯标企业数量达到60家。以
34、共建专利池、形成知识产权联盟等形式,强化大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融合发展,到2030年,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数量达到6家。专栏3:科创板上市知识产权加速器建设工程建立科创板拟上市企业名录库,并在企业集中的产业集聚区、园区建立科创板上市知识产权加速器。1 .统筹引进中介辅导机构,提前开展知识产权及法务、财务等规范和服务工作。2 .对接配置知识产权快速预审、优先审查资源。3 .提供知识产权预警、专利导航等公共服务,建立专题知识产权大数据库,为企业选择重点研发方向、合理进行知识产权布局提供服务。4 .引导风险基金加强对种子期、初创期的高价值知识产权企业的投资;支持商业银行创新信贷产品,开展信用贷款、知识产权
35、质押融资等金融服务。5 .开通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为企业提供法律维权、法律咨询等服务,扫清其上市潜在的法律障碍。-3.释放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活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机制,释放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活力。深入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以转化运用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鼓励建立各类技术转移中心,促进知识产权商用化、产业化。促进产学研合作攻关,共同创造高水平知识产权。支持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到产业集聚区设立专业分院、分所,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促进公共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扩散,形成更多与市场对接的知识产权。4.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深化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
36、改革,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依托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在湾数字经济产业园、医药健康产业园、各特色小镇等设置分中心、工作站,构建覆盖全区各镇街道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为加快推进总部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探索设置集知识产权保护和公共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进一步整合商标品牌指导服务站、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等服务载体,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申报、注册、咨询、转让、司法等综合服务的管理体制,到2030年,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平台1家,省级商标品牌指导服务站2家,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2家。积极构建版权登记指导工作站,纳入“一区三园”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体系,打造运营维权一站式全链条服务机构。推
37、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服务数量和能力提升,到2030年,专利代理机构数量达到16家。加强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管理,引导专利代理机构贯彻专利代理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将代理质量作为审批知识产权资助奖励的评判指标。专栏4:知识产权服务业品牌能力提升工程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和咨询服务机构,强化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支撑。1 .积极培育或引入更多高端知识产权服务运营机构,全方位、全覆盖重点产业、集群产业,推进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建设,促进知识产权服务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为企业开展信息查询、预警、专题分析、代理、展示交易、
38、评估、投融资、维权援助、托管、贯标、培训等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2 .组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联盟,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建立服务机构星级评价机制,促进知识产权服务市场公开透明,引导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3 .加强区域内外知识产权交流合作,推进知识产权服务资源跨区域共享流动,通过精细化分工、联合服务攻关等方式大力提升区知识产权服务高地辐射功能。(三)赋能产业,构建知识产权运用新体系1 .推动知识产权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全面强化数字经济、医药健康、缝制设备、智能家居、电子信息、汽车零配件、时尚产业等相关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综合布局工作,引导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与
39、产学研合作,打通相关知识产权转化实施渠道。鼓励航天飞车真空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和中科院O未来新材料研究院等研发机构探索完善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利益分享机制。进一步推进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工作,建立以产业数据、知识产权数据为基础的新兴产业专利导航机制,增强企业知识产权综合布局和有效运用能力。指导建立医药健康、时尚产业等知识产权侵权监控和风险应对机制,主动采取知识产权联合布局、防御性知识产权收购、知识产权许可谈判和启动专利权无效程序等多种形式,共同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知识产权纠纷与争端,增强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保障产业发展安全。积极开展专利融入标准试点工作,培育标准必要专利。做好“椒子农心”“大陈黄
40、鱼”区域品牌推广应用,探索地理标志与专利、商标等多类型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机制。2 .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区建设培育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助力加快发展楼宇经济。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完善地理标志运用促进体系,试点发展“标志-产品-品牌-产业”发展路径,推动地理标志与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对“大陈黄鱼”地理标志的扶持力度,整合“产品、品牌、基地、展览、文化、旅游”全要素,打造特色农产品系列区域公用品牌,通过源头追溯、实时监测、在线识别等技术手段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相关产业的阶梯化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引导企业
41、实施商业秘密保护管理和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建立健全商业秘密保护内部管理制度,增强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3 .加大知识产权投融资力度深入调研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积极组织开展知识产权银企对接会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接活动,放宽银行对企业知识产权融资质押准入机制。积极推动知识产权金融产品、模式和服务创新。鼓励设立产业知识产权投资基金,发展天使风险投资,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支持知识产权作价入股,鼓励知识产权证券化探索,促进初创企业、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实现。鼓励地方设立知识产权风险补偿基金,完善知识产权质押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推广知识产权保险业务。推动在知识产权质押基础上配套“投贷联动”等金融服务,支持
42、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健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管理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管理和工具供给。到“十五五”末,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额突破50亿元。4 .促进知识产权成果交易转化大力推进()科技大市场等科技成果运营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市和区成果转化平台共建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各类产业和创新创业基金的引导作用,持续加大对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医疗化工、文化旅游等重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转化运用的扶持与倾斜力度。积极引进互联网平台企业入驻。探索建设产业化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吸引社会和高校相关专利以及技术团队,盘活医药健康、缝纫设备、智能马桶、电子信息、汽车零配件等产业领域存量专利,构建特色
43、优势产业专利池,促进相关产业优化升级。到“十五五”末,知识产权累计交易额突破5亿元。专栏5:重点产业高价值知识产权运用工程围绕医药化工、缝制设备等重点制造业产业和科技信息、文化创意等重点服务业产业,实施一批专利产业化项目,助推高价值知识产权转化。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出专利优质企业,由职能部门、服务机构等组成服务小组,对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指导帮扶,按照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原则,着力解决企业品牌培育、专利申请、创新成果转化运用等问题,破解知识产权转化难点堵点。1 .加快医药化工领域高价值知识产权攻关和国际布局,在新药研发、原料药、化学药品、生物药品和互联网医疗数据服务等领域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组合和
44、运用成果。进一步推动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运用专利技术加快化工行业往高端、绿色方向转型升级和腾笼换鸟,进一步加快智能制造转型进程。2 .进一步提升缝制设备产业国际知识产权竞争地位,强化零部件设计、装备、工艺等环节的知识产权攻关,优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进一步做深做好市缝制设备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暨技术标准创新联盟,在关键零部件、智能缝制单元和智能缝制生产线等领域形成一批高价值知识产权组合。3 .积极推动本地化特色云平台加强在云计算及大数据服务领域的专利布局。鼓励工业企业与软件企业深化合作,强化嵌入式软件开发,重点开发一批工业APP,积极申报软件著作权。4 .以“创业+版权”“版权+产品”为特色,重点围
45、绕工业设计、现代传媒、影视娱乐、动漫游戏、3D打印等产业,打造一批精品版权,有力推动创意产业化、高端化发展,增强创意设计品牌效应。(四)协同推进,建设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L确立知识产权“严保护”政策导向加大源头侵权、重复侵权、恶意侵权和规模侵权行为的赔偿力度。加大对危害健康和安全的假冒行为打击力度。强化诉源治理,打击虚假诉讼、恶意诉讼,遏制滥用知识产权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健全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协调机制,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严格缓刑适用条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强化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重点群体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加大文化市场知识产权执法力度,重点推进网络直播、网络音乐的规范整治,严肃查处侵权盗版
46、和进出口侵权假冒行为。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失信“黑名单”,将存在重复侵权、拒不执行行政裁决决定或行政处罚决定、存在非正常申请行为及违法违规从事专利代理者列入“黑名单”。结合实际需要,可定期面向社会公布知识产权失信“黑名单”,并对失信企业或个人进行联合惩戒。严厉打击各种套取专利申请、知识产权贯标等政府补贴奖励、占用公共创新资源的牟利行为。5 .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健全重大案件联合查办和移交机制,完善案件移送要求和证据标准,顺畅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强化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领域联合执法,加强驰名商标、老字号、植物新品种保护。加大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查处力度
47、着力构建“事前积极预防、事中有效补救、事后合力维权、企业自我完善发展”的商业秘密保护机制。积极协助市局开展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行政裁决和调解工作,精准对接维权需求、增强维权意识、优化维权服务。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仲裁、调解机构培育建设,探索完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引进培育知识产权鉴定评估机构,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志愿者制度。积极联动省市资源,组建区知识产权专家库。6 .突破知识产权“快保护”关键环节加强对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与业务指导,加强执法能力。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援助中心,构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网络体系,提供快速审查、确权、维权“一站式”纠纷解决方案。推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与法院、公安、检察院、海关等司法部门探索建立信息共享、工作互动、执法协作等协同机制。争取宁波知识产权法庭在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法庭,为我区当事人提供便利。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紧密衔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