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整体编排与分析.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091474 上传时间:2021-06-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整体编排与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整体编排与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整体编排与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整体编排与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整体编排与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整体编排与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整体编排与分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整体编排与分析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整体编排与分析四年上册:列表法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教材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单元,就是为了贯彻落实课程目标。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培养的,是通过各个领域内容的教学逐渐形成的,单独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单元,能加强策略的形成和对策略的体验。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它的意义更在于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体会每个人都

2、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由此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还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数学教学在这种鼓励个性发展的理念下进行,学生的创新精神才可能真正得到培养。策略的原意是计策和谋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计策与谋略,具体表现为对解决问题方法、手段的思考与选择运用。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新颖的问题需要有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又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本单元以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作为策略教学的切入口。发现和利用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通过整理信息明确和把握数量关系,既是可操作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学会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体会它的作用与意义,从而内化

3、成自己的策略是教材的编写思想。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是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后一部分是解决三步计算的问题。1让学生把信息填入表格,学习整理信息的方法,体会对解决问题的作用。本单元选择表格作为整理信息的工具,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对表格比较熟悉,他们从一年级学习数学起就经常接触表格,进行过许多填表活动。因此,选择填表整理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宜于学习。二是表格条理清楚,数学化程度比较高。填入表格里的都是经过筛选后的重要信息和有用数据,实际问题里的许多情节性内容都被过滤掉了。因此,填表整理能帮助学生把握住实际问题里的数学内容。教材充分注意到学生初步学习利用表格整理信息,在编写上尽量循序渐进,

4、逐渐提高。(1)把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全部填进表里。第65页例题和相应的想想做做以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为素材。例题是归一问题,先求小华买5本练习本用去多少元,再求小军42元买了多少本。在每个问题的教学过程中都设计了填表整理-讨论思路-列式解答这样的活动线索,教学这道例题要注意四点。第一,带领学生经历填表的过程。教材里呈现了一张已经填好的表格,课堂教学要展开填表的过程和方法,一方面在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另一方面找到各个数量在表格中的位置。要预先设计一张待填的表格,可以师生共同填写,也可以让学生填写。第二,引导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表格里的条件和问题不是随意摆放的,是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安排的

5、。填表以后让学生说说表里有些什么,体会各人买的本数与用去的钱数是紧密联系的数量,列表整理就是显示出这些数量的对应关系,表格也是为此而设计的。第三,启发学生利用表格理出解题思路。填表的目的是理出思路、找到问题的解法。可以让学生看着表格顺着两条思路去想,从买3本用去18元这组数量,想到能求出每本笔记本的价钱;从买5本要用多少钱这组数量,想到需要知道每本的价钱。两条思路交叉在每本笔记本多少元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找到了。?第四,组织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第66页根据两道题的解答结果,填出括号里的数,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从中会有许多体会,如小明买3本用了18元、小华买5本用了30元、小军买7本用了

6、42元,他们每本笔记本的价钱是相同的。这个发现是归一问题的特征。又如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和小军买了多少本,都要先算笔记本的单价,都是通过小明买3本用去18元求得的。这个发现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又如买的笔记本多(少),用去的钱也多(少)。这个发现让学生感受函数关系。(2)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相关的条件填入表格。第68页例题和试一试以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为素材,继续通过列表整理,培养解题思路。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特点。第一,选择相关的条件填入表格。题目里有桃、苹果、梨三种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数,在解决问题时,不把所有的已知条件都填入表格,只填需要的条件信息,这是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筛选

7、信息的活动。在例题的表格里,上面一行已经填了桃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数,下面一行填什么由学生思考。试一试只提供一张空白的表格,里面填哪两种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数都由学生决定。要充分发挥问题对思路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这两个问题。只要明白了问题的意思,列表整理不会有困难。第二,利用表格、紧扣问题,设计解题步骤。在列表整理后,教材安排学生想一想要先算什么,理清解题思路。仍然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想:根据表格里的条件可以求出什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两条思路的交叉点就是解题步骤。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养成整理信息的习惯。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整

8、理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列表整理只是其中的一种。教材选择列表整理是它易于操作,适宜学生运用。学生对填表的态度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态度表现为对填表有热情,体验到填表整理对形成解题思路的作用,具有自觉进行整理的习惯。消极的态度则把填表看做负担,理解为教材和老师的规定,是被迫进行的。教材力求让学生体会到整理信息的意义,并转化成内在的需要,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1)从有形地整理到无形地整理。两道例题里都提供了表格,只要把条件或问题填入表格就进行了信息的整理。教材预设表格,能突出策略的教学,便于落实。在两次想想做做里都有不提供表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没有提供表格也要整理信息,是鼓励整理的形式

9、多样化,使整理信息的活动具有个性;是引导整理活动从有形向无形发展,从题目的安排变为自我要求。为了完成从提供表格到不提供表格的过渡,教学时应注意三点。第一,让每个学生都有独自填表整理的机会,学会填表整理的方法。第65页例题里的表格已经填好,所以想想做做前两题都有空白的表格让学生填写。第68页例题的前一张表格留出一半给学生填,试一试的表格全部让学生填。教材留出这么多填表机会,给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填表整理创造了条件。第二,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填表对解题的作用。填表不单整理了条件和问题,还能理出解题的思路、步骤和方法。如果不经过填表整理的活动,数量关系就不会这么清晰,解题也不会这么顺利。第三,允许学生从

10、自己的实际出发,选用适宜的整理形式。在解答想想做做里没有提供表格的题目时,仍然要把整理信息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整理的形式不要求全体学生都相同,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可以把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看在眼里,想在脑里,在无形的思维活动中整理;可以在题目上勾勾画画进行整理;也可以通过摘录信息或列表进行整理。下面是勾画整理的实例,它是有形地列表整理到无形整理的中介。星光新村新盖的3幢楼房共住了42户。照这样计算,这个新村25幢这样的楼房共住了多少户?学生选择整理方法一般都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出发,教学要尊重他们的选择,保障大多数学生都有完成整理信息的时间。要组织各种整理形式的交流,逐渐提升整理信息的水平,逐渐进入无

11、形整理的境界。(2)解决新颖的问题。问题的新颖性与策略的形成正相关。策略往往在解决新颖的问题时体现其价值,并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如果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总是局限在已经教过的、已经认识的那些问题上,那么只是进行技能操练,没有培养策略。为此,教材在教学归一问题的基础上带出归总问题,在教学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问题时安排少量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这些归总问题、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都不编排例题,在想想做做里让学生应用策略独立解答。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新课程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课题,让学生主动解决一些新颖的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一项突破。为此,教学中应做到两点。第一,改变例题的教学观念。例题教给

12、学生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不但解决了例题,还能解决与例题相似、甚至不同的问题。列表整理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解决的问题包括归一问题、稍容易的三步计算问题,还涵盖了归总问题、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以及其他的实际问题。只有在例题的教学中突出整理条件与问题,学生体验了这个思想方法,内化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才可能举一反三应用这种策略。第二,教学新颖的问题,既要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第一次出现归总问题和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教材都为学生设计了可以填写的表格。一方面引导学生应用已经学到的思想方法,继续培养整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适当降低整理信息的操作难度,学生有现成的表格可填。教学要注意适度

13、地放和适当地扶。如第67页第2题的表格一定要让学生填,考虑到填表可能发生的问题,可以先带领学生到情境图里寻找数学信息。有哪几种球,哪些球的单价已知,哪些球的单价未知;老师带的钱正好够买什么球,可以买几个。这样,学生填表的困难会少些,通过列表整理的思路会顺畅些。又如第69页第3题,填表以后让学生说说对栽120棵树的理解,明白它的一部分是四年级栽的,另一部分是五年级栽的。这样,学生就捕捉到这个题目的最主要的数量关系。最后还要指出一点,列表整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解决每一个问题都从整理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入手。本单元教学列表整理以后,不能说所有的问题学生都能解答了。应以解答归一问题、归总问题、较

14、容易的三步计算问题为主,一些稍难的实际问题以后会安排教学。四年下册-画图法在本单元主要教学用画图等方法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教学内容编排成两段:第8990页教学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9193页教学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遇问题和其他稍复杂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条件,发现内在联系,理解数量关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步骤。1让学生学会画图和列表。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能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因此,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喜欢使用这些方法。怎样让学生学会画图和列表?不是告诉他们

15、怎样画、怎样列,也不是把画成的图、列好的表展现给他们看,而是让学生在画图、列表的活动中体会方法、学会方法。(1)第89页例题中白菜卡通说的一句话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告诉学生两层意思:一层是如果解决实际问题遇到困难,暂时想不到解法的时候,可以先画示意图帮助思考;另一层是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图,这样的图能正确、清楚地表达题意,直观显示数量关系。例题用三句话表达,可以把画图分成三步进行,每步画的图分别表达一句话的意思,画成的示意图就完整地表达了题意。学生看图想到要先算原来花圃的宽,就达到了画图的目的。为了帮助学生逐渐学会画示意图,运用画图的策略,想想做做的每一道题都要求学生先画图

16、,再解答。教材根据实际问题的前半段意思,画出了一部分图,引导学生接着往下画。这样适当降低了画图的坡度与难度。(2)第91页例题是相遇问题中的求路程和,配合文字叙述画出了小明、小芳两人从家里出发走向学校的情景,在对话中有两人行走的速度。学生画图整理的时候,会主动借鉴情景图的结构和形式,简化其中的非数学成分,把人物、道路、房屋的图画改成圆点、线段、小旗等简单的符号。把小明和小芳各按自己的速度步行4分后相遇这些数学信息细致地表达在图上。这道例题图文呈现的时候,把数学信息都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上,清楚地显示了小明和小芳两家之间的距离包括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和小芳家到学校的距离,这两段距离分别是两人按自己的

17、速度步行4分钟的路程。学生很容易依据这样的线索进行列表整理。这道题有两种解法,辣椒卡通的解法往往出自画图整理,因为图中清楚地显示了小明家、小芳家分别到学校的距离之和就是他们两家间的距离。萝卜卡通的解法往往出自列表整理,因为表格里能看到两个乘积有相同的因数,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曾经见过这样特点的表格。对多数学生而言,前一种解法容易理解和接受,后一种解法稍难些。因此,教学时要侧重对后一种解法的交流和评价。让学生用两种不同方法解答的目的是体会它们的联系。首先应搞清楚这两种解法不同的思路和数量关系,不同的解题步骤与过程。在此基础上,体会两种解法的联系,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种解法,沟通两种解法,从而更好地

18、选择解法。2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策略的多样性,要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具有应用方法的意识。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充分地体验画图、列表对解决问题的作用,从而形成自觉地、灵活地、有效地选用这些方法的态度和能力。(1)让学生体验方法。第89页例题是计算原来花圃的面积,虽然题目的叙述很清楚,也很有条理,但毕竟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有些学生读题以后处于似懂非懂、无从下手的状态。教材及时提示学生画出示意图,并在图中用不同的颜色表达了画图的步骤。在这样的教学过程里,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应用了画图方法,而且对这种方法能产生新的体会-确实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种体会使画图

19、从具体的行为上升成意识,策略在此形成。教学的时候,要把握住两个时机:第一个时机是在学生理解题意有困难、想不到解题方法的时候,不要为学生解释题意和提示算法,而要引导他们通过画图整理信息、理解题意、形成思路、寻找解法。第二个时机是学生解答问题后,要引导他们体会画图整理信息对解决问题起了什么作用,对这些整理方法产生好感,从而在以后的解题时自觉地使用。(2)让学生学会画图整理的方法。主动而有效地运用画图的方法,内化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必须有相应的画图技能。如果学生不会画图,那么绝不可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运用这一方法,也就不可能成为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材把初步学会画图落实到想想做做的练习里,提出先画

20、图整理或列表整理,再解答的要求。(3)让学生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解答的数学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已经学过并且记住了的题,学生一看就知道怎样解答;另一种是以前未见过的陌生题,学生暂时不知道可以怎样解答。在解答前一种情况的题时,主要活动是识别-提取模型-重复已有的解决方法,通过再现与重复巩固知识,形成比较熟练的技能。在解答后一种题的时候,则需要探索研究-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经验-重组新的认识,从而在解题的活动中发展策略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中这两种情况的题都需要,显然本单元应该安排后一种情况的题。仔细研究本单元的例题和习题,我们不难发现变化多于重现。有的是题材和情境变了,有的是条件与问题变了,有

21、的是数量关系变了。许多题对学生都是新颖的、富有挑战性的。但是,有一点始终保持不变,这就是都可以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数学信息,都要经过整理才能形成思路、找到解法,都是为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本单元的例题和习题必须以不变应多变,坚持让学生通过画图或列表理解题意,理清数量关系,理出解题思路。让学生学会方法、体验方法、形成策略始终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千万不能见一题教一题,过多地补充范例,把教学变成学生的被动接受和机械模仿。五年上册-枚举法(一一列举)本单元教学用枚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所谓枚举就是一一列举,即把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逐个罗列,并用某种形式进行整理,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生活中有许多

22、实际问题,列式计算往往比较困难。如果联系生活经验,用枚举的方法能比较容易地得到解决。因此,枚举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之一。而且在枚举的时候要有序地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对发展思维也很有价值。对学生来说,列举比枚举通俗,易于接受,教材里采用列举这种表述是从有利于学习出发的。另外,教材在编排上还有以下的特点。第一,选择有趣的素材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用栅栏围羊圈、订阅杂志、掷飞镖、取钱、拼图形、选择路线这些素材一方面能调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能力,主动开展列举活动,体会列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逐渐掌握这种策略。第二,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加问题的难度,培养列举

23、的能力,发展列举的技巧。这是充分考虑了策略的形成规律而作出的安排。首先三道例题是递进的,例1是比较简单的问题,涉及的知识比较少,只要根据长方形周长的意义,在周长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列举出长、宽的各种可能,而且长、宽的米数都是整数。例2比例1复杂,不仅订阅的杂志有1本、2本、3本三种可能,而且订阅2本还有三种不同的选择,要应用四年级(下册)教学的搭配规律。例3在旅馆住宿开房间,对列举的每种方案都要从有没有空位进行甄别,保留没有空的情况。其次,练习也是递进的,即使两次练一练与例题比较接近,也不是简单的重复。而练习十一里的题都具有新颖性,大多数是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个别是纯数学的问题(如第6题)。只有在

24、例题里学到了列举的方法,体会了列举策略才能独立解决这些题。第三,重实质、不拘泥于形式。列举作为一种策略,用来解决问题时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实际问题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列举的表现形式是灵活的、可变的。在表格里列举是形式之一,它的好处是有助于思考,能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各种答案。三道例题都采用表格列举这种形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列举,不丢失信息。教材里的少数练习题已经画出了表格,这些题确实需要这样做。其他练习题没有画出表格,学生可以设计表格进行列举,也可以不画表格,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开展列举活动。部分实际问题还可以用画图、连线等形式列举。1.引发列举活动,初步体验列举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表现在

25、解题活动中,是通过解题活动逐渐形成的。例1作为本单元教学的起始,让学生初步体会列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设计的教学活动线索包括引发需要-填表列举-反思方法-感悟策略等几个主要环节。(1)利用现实的问题情境引发列举思路。用18根栅栏围一个长方形羊圈,由于每根栅栏的长都是1米,所以围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都是整米的数。配置的情境图能帮助学生理解虽然栅栏的总数18米(即长方形周长)是确定不变的,但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宽的数量是可变的,也就是围法是多样的。然后进一步想到,长方形的宽可以是1米、2米每一个宽都有相应的长。于是产生通过摆小棒求长的思路,这就是小兔的思考,其中的如果如果是初步的列举。教学这个环

26、节要抓住有多少种不同围法,领会这个问题的含义,明白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围法。在交流中体会各种围法可以按宽的米数从小到大有序地列举出来。(2)填表列举,加强数学思维。学生在摆小棒列举的活动中,会感到这种方法比较麻烦,既费时费力,还得把每种围法及时记录下来,才能知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于是产生优化列举活动的愿望,这些对操作的体验是继续填表列举的思想基础。通过摆小棒,学生清楚地看到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是周长的一半。教材适时提出先求出长方形长、宽的和,再列表填一填的要求,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列出的算式182=9(米)能使填表顺利地进行。已知了长、宽的和之后,把长从大到小列举比较方便,也体现了列举

27、思路有时是多样的。表格里已经填出的一组数据隐含了填表时的思考-如果长8米,宽就是9-8=1(米)。照样子继续填表就不会有困难了。把每种围法的长、宽都记录在表格里,一共有多少种围法就十分清楚,减轻了记忆的负担,学生会喜欢填表列举这种方法。从摆小棒列举到填表列举,形象思维少了,推理加强了。尤其是假设了长的米数以后,相应的宽是通过计算得到的。这个环节的教学要处理好摆小棒到填表的过渡,激发并利用学生的优化愿望,既使两次列举衔接起来,又体现后者比前者优越。(3)回顾填表过程,反思相关活动,体会列举策略。例1的教学不能满足于获得问题的答案,还要继续提炼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要求算出围成的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并

28、比较它们的长、宽和面积。这些活动都要看着表格进行,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表格里的内容,利用表格里的数据。有什么发现的话题是很宽的,给了学生独立思考、发现数学规律的机会。如各种围法的长、宽不同,面积也不同。又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它的长、宽越接近,面积越大。在小组里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这里的回顾先是比较具体的,包括怎样想、怎样算的,采用了什么形式,列表有什么好处,表格是怎样有序地填写的然后是比较概括的,理解所开展的活动是列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这样的回顾初步体验策略,懂得列举的含义,并在后面的解决问题时主动应用这种策略。2.应用列举策

29、略,主动开展列举活动。例2继续教学列举策略,一要承前,用好例1的教学成果;二要发展,丰富列举的技巧。教材选择了比例1复杂的问题情境,设计的教学活动也与例1不完全相同。(1)理解题意,确定策略。例2在图画里呈现了三本不同的杂志,在这些杂志中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意味着也可以订阅其中的2本。教材提出: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有多少种订阅方法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既要基于例1中的列举体验,又出于对例2的正确理解。在三本杂志中,可以订阅1本,也可以订阅2本,还可以订阅3本,因而引发按订阅的本数分类列举的策略。先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再开展解题活动,是例2的教学特点,符合策略制约方法、方法体现策略的关系

30、。(2)用不同的形式开展列举活动。在确定了按订阅1本、订阅2本、订阅3本三种情况进行列举的策略以后,学生就会主动开展具体的列举活动。第一种想法是有代表性的,很多学生都会这样思考。其中只订1本有3种不同的方法和订3本只有1种方法比较容易得到,如果订2本,有3种不同的方法要联系四年级(下册)的选配经验才能得到。第二种方法与第一种是一致的,仅在表现形式上采用了画表格。在表格里能清楚地看到只订1本是哪3种不同的方法。尤其是如果订2本,可以通过画找到3种不同的方法。一共有7种不同的方法也很直观。教材给教学的启示是,要鼓励学生选用适宜自己的形式,独立开展列举活动。画表格列举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不是惟一的形式

31、,不必勉强学生都照这样去做。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体现画表列举的作用。有时只针对列举时的难点,如订阅2本的情况画一张简单的表格,发现这种情况的几种不同订法,也是可以的。(3)在反思中积累列举技巧。例2在最后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要得到全部答案,列举时要注意什么?交流例2列举活动时的经验和感受,进一步体验策略,发展列举能力。学生应该有话可说。如列举要有条理、按步骤进行,先考虑只订1本,再依次分别考虑订阅2本、订阅3本的情况。又如列举时可以画表格,也可以不画表格。在有困难的时候,列表能帮助思考。再如订阅2本的情况最复杂,要把3本杂志两两搭配要鼓励学生把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还要引导他们整理、归纳交

32、流的内容,使成功的经验、曲折的教训都成为有益的资源,充实到列举策略里去。3.按不同的线索列举,体验策略应用的灵活性。策略是解决问题的计策、谋略,在具体应用时是灵活而多样的。例3的编写充分体现了这一点。23人到旅馆住宿,如果只住3人间或者只住2人间,都不能使所有房间都住满,由于有空着的床位,都不是节省的方案。显然,只有3人间和2人间合理地搭配安排,才能做到每个房间都不留空床位。用列举的方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一般有两条思路,可以从住3人间想起,也可以从住2人间想起。教材要求分别按这两条思路列举。从住3人间想起。如果只住1个3人间,还剩20人,再住10个2人间正好住满,是一种安排。如果住2个3人间,

33、还剩17人,再住9个2人间有空床位,不符合没有空床位的要求。教材里写出上面的思考有两个目的,一是把学生引上这样有条理的思路,他们才能接着往下想。二是帮助学生看懂表格里3人间的间数依次填1、2、3是按3人间间数从小到大地列举;1个3人间下面的格子里填10,表示还要10个2人间能全部住下,且正好住满;2个3人间下面的格子里画横线,表示这个方案不符合要求。还要注意的是,教材要求分组讨论接下去应该怎样想,使兔子的思路得到延续,为独立填表作充分的准备。从住2人间想起,先分组讨论可以怎样列举,把住3人间的列举迁移过来,然后在表格里进行列举。两条思路列举的结果都是一共有4种不同的安排,验证了答案。如果让学生

34、想想两次列举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比比哪种列举比较简便,就能体会策略的具体实施是多样的、可选择的。4.解决新颖而有趣的问题,突出策略的应用。练习十一里都是有趣的问题,能调动解题的积极性。前五道题配合三道例题,第1、2题都要按固定的间隔时间列举,第1题的间隔时间在题目里已经明确,两路车分别是10分钟和15分钟。第2题的间隔时间要从已发铃声的四个时间里发现。这两题在列举之后都还要进行比较,通过列举和比较找到问题的答案,突出了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体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第25题不规定必须画表列举,学生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可以选择画表的形式,也可以不用画表的形式。但是,必须有条理地

35、列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各种可能。后四道题给学生灵活应用列举策略的空间。第5题把36写成两个素数之和,要抓住素数思考,从小到大依次用2、3、5、7列举并作出判断。第7题拼长方形,从宽想起比从长想起容易,可以按沿着宽摆1个、2个去列举。而且,提供的表格有多余的格子,要体会列举到何时为止。第8题可以在图画上列举。如先向东走2格,有1条路线;先向东走1格,有2条不同的路线;不先向东走,有3条路线。合起来一共有6条路线。第9题小明已经赛了4盘,也就是和其他的人各赛了1盘,可以在小明和另外4人之间各连一条线。小华赛了3盘,其中1盘是和小明赛的,另两盘比赛有3种可能:和小海、小力赛的,和小海、小强赛

36、的,和小力、小强赛的。由于小强只赛了1盘,是和小明赛的,所以小华的另两盘只能是和小海、小力赛的。在连出相应的线以后,就能看到小海已经赛了2盘,分别是和小明、小华赛的。五年下册-倒推法生活里的事情从发生到结束总是有过程的,事情发生的过程或是在数量的多少上发生变化,或是在方向、路线、时间等方面发生变化,或是在其他方面发生变化。研究这些事情里的数学问题经常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从事情的起始状态,根据将要发生的变化,推断结束时的状态;另一条是从事情的结束状态,联系已经发生的变化,追溯起始状态。学生比较习惯用前一条线索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但是,有些问题用后一种思路去解决是比较方便的。本单元教学逆推策

37、略,通俗地讲就是倒过去想,即从事情的结果倒过去想它在开始的时候是怎样的。1在简单的事情中初步体会逆推是一种策略。例1用图画呈现了甲、乙两杯果汁共400毫升,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两杯里的果汁同样多。这是一件事情的开始、变化、结果三个时段的主要状况。甲杯里的部分果汁倒入乙杯后,两杯果汁才同样多,如果把甲杯倒入乙杯的那些果汁仍然倒回甲杯,就恢复了两杯果汁的原状。这是人们的经验,也是学生能够想到的办法,教材用图画展示了这样的思考和问题的答案。这道例题的教学重点在体验逆推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此,还安排了两项活动。一是在表格里先填写甲杯和乙杯现在各有果汁200毫升,再填写它们原来有多少毫升果汁,通过填表

38、反思倒回去的过程。利用加法或减法计算倒入和倒出的问题,能进一步理解倒回去的意思,体会它对解决问题的作用。二是组织学生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先回顾例题是怎样的实际问题,它是怎样解决的;再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什么特点,以及对这种方法的感受。这样,就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炼了思想方法。2举一反三,运用逆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例2中小明的邮票经过两次变化最后还剩52张,问题是他原来有多少张邮票。学生会感到,这题的事情虽然和例1不同,但都要从现在的数量追溯原来的数量。教材通过你准备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倒过去想,即如果跟小华要回30张邮票,那么小明就有52+30=82(张);如果不收集24张邮票,

39、那么小明只有82-24=58(张)。倒过去想需要整理事情从开始到结束的变化过程,排出各次变化的次序。还要联系生活经验,思考倒过去的方法。如送出的应要回,收集的应去掉。在倒过去想的时候,还要逆着事情变化的顺序进行,先把后发生的变化倒回去,再把先发生的变化倒回去,直至事情的原来情况。这些都落实在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列式解答之中。教材给出的第二种方法没有完全按照事情发生变化的次序一步步地逆推,而是先分析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两次变化对小明邮票张数造成的总的影响。由于今年收集的邮票比送给小军的邮票少6张,所以现在的邮票应该比原来少6张。然后逆推:如果现在的邮票再多6张,就是原来邮票的张数。教学时要提倡第一种方法

40、,因为这种方法比较清楚地体现了逆推的策略,思考和操作比较顺畅,适宜多数学生应用。根据求出的答案,顺推过去,看看剩下的是52张吗?一方面能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再次体验事情的变化是有次序的。顺着变化一步一步地推,是从开始推向结果;逆着变化一步一步地推,是从结果推向起始。无论顺推还是逆推,有条理的思考是十分重要的。本单元的例题只是提出现实的情境或问题、引发解题思路,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在解题活动中体验方法,并在练习十六里主动运用逆推策略。练习十六的习题有四个特点:一是题材宽广。有些联系学生生活中的收集画片、折纸鹤、买东西等活动;有些联系已经学过的方向、路线、确定位置以及同级混合运算的知

41、识;还有一天里的气温变化、银行里存钱和支钱的事情和玩扑克牌游戏等。在各种现实问题中都应用逆推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积累倒过去想的经验,更好地体会逆推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是把事件发生变化的过程有条理地讲清楚。有些用文字讲述,有些用图画表达,还有表格、图文结合和对话等呈现方式。学生容易整理事情有哪些变化,是怎样变化的,以及变化的次序。不仅理解了题意,更为逆推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各题的逆推步数一般是23步,只有少量需要4步逆推的题。如第3题,只要根据方向的变化逆推,即使多1步也不会有困难。四是解题的形式灵活多样。有几题需要列式解答,如第1、7、8、9题;有些可以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如第3题;许多题只要说一

42、说或在方框里填一填,如第2、4、5、6、10题。总之,习题的这些特点,都是为了学生能主动地运用逆推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内化体会,逐渐升华成策略。逆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它还需要其他解决问题的策略相配合,尤其是四年级和五年级(上册)教学的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能使学生清晰地认识事情的发展线索和各次变化的情况。整理信息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例2中第一种整理信息的方法是从左往右列出了事情从开始到结果的一次次变化,从右往左是解决问题逆推时的一步步思考,这种整理形式在本单元可能更适用。当然,有些题也可以用其他形式整理,如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第1题可以画图整理,第7题可以直接看着三幅图

43、画逆推。另外,练习十六第9题表格右上方的结单余额280元是4月份在银行里的结单余额,它是3月份的结单余额依次支付电话费52元、收存款300元、支付水费28元、支付电费86元后的结余款。因为4月份三笔支出的合计数比存款数少,所以4月份的结单余额比3月份多。3月份的结单余额可以通过计算280+86+28-300+52得出。六年上册-替换法本单元教学用替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替即替代,换则更换,替换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特点。第一,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我国有经典的、应用替换方法解

44、决的问题,如果用这些题来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解法,潜在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开发。这些离开生活实际的题目虽然能引起学生短时间的好奇,却难以维持学习热情,更不会产生学习需要。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需要用替换方法解决的问题,如把果汁倒入大杯与小杯、在公园租用大船和小船、布置展板、储钱罐里的硬币、乒乓球比赛时的单打和双打利用情境的趣味性,唤起积极性;利用问题的挑战性,调动主动性;利用素材的现实性,激活已有经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教材在你知道吗里介绍古代名题,让学生了解我国很早就有替换思想。现代与古代的题目合理配置,使本单元教学更有价值。第二,着眼于积累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替换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对学

45、生的发展很有好处。用替换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大纲教材里教学的应用题稍复杂些,解答那些题目很少应用替换方法。编排本单元,不是为了增多题型、增加学习难度,而是为学生创造替换的机会,提供进行替换的载体。因此,两道例题只指点思路和方向,不出现题目的解法。两次练一练都提示可以怎样想,应该做些什么。练习十七的题量不多,控制了难度。尤其是例1里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例2里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都是着眼于体会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方法,感受解题策略。一、直观的情境-引发替换。例1用文字叙述,学生一般能读懂题意,但不会利用其中的数量关系思考。例题画出6个小杯和1个大杯,学生就能在图画里看到

46、,如果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就相当于果汁倒入了9个小杯;如果把6个小杯换成2个大杯,就相当于果汁倒入了3个大杯。这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可见,在学生的经验结构里有替换,不过是潜在的、无意识的。教学的任务是把沉睡的方法唤醒,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这是例题的编写意图,也是设计的教学思路。教材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是怎样替换的,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这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使例题的教学意义超越解答一道题目,得到一组答案,体会一种思想方法。教材让学生列式解答,把替换的思考

47、和方法用算式表示出来。部分学生可能会有困难,他们或者列算式7203=240(毫升),先算1个大杯的容量,或者列算式7209=80(毫升),先算1个小杯的容量。教学应指导学生在这两道算式的前面,先写出63+1=3(个)或者6+3=9(个),用算式表达自己的替换。也通过这样的算式,使替换时的思考数学化、模型化。检验结果要抓住两点进行:一是果汁总量720毫升,二是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关系的答案才是正确答案。教材把检验安排在写答句的前面,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先经过检验确认结果,再写出答句是解决问题的程序,也是良好的习惯。另一层是一种新的方法是否可行、是否可信要检验,这是严谨的态度

48、与科学的精神,是教学应该倡导和培养的。第90页练一练仍然用图画配合文字呈现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进行替换。通过两个大卡通的提问,指导学生开展替换活动。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球,如果把2个大盒替换成2个小盒,会少装82=16(个)球,7个小盒一共装100-16=84(个)球。如果把5个小盒都替换成大盒,会多装85=40(个)球,7个大盒一共装100+40=140(个)球。学生看着示意图,容易理清这些变化。例1和练一练都有不同解法,这是由于替换策略有不同的具体应用。教材希望学生理解各种解法,体会应用策略的灵活性,但不要求他们一题多解。二、用多种形式解决问题-突出替换策略。例2里42人一共乘坐10只船,其中有几只大船、几只小船是要解决的问题。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不是要求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和步骤,而是鼓励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形式,正如猴子卡通用画图的方法,兔子卡通用列表的方法,丰富思考问题的手段。画图和列表都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前几册教材里已多次教学,这里只要稍加启发,学生能够想到。猴子卡通画了10只船,每只船上画5个圆表示乘坐5人,先假设乘的都是大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