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093827 上传时间:2021-06-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4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汇编1、在“测定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1)物体运动的路程用_测量。运动时间用_测量,这个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v=。(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_(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3)实验中测量得的数据:斜面全长 1m,通过全路程的时间为 18s,通过前半程的时间为 10s,那么小车运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c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cm/s,整个路程平均速度是_cm/s(保留一位小数)。2、如图是探究声音 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 1 )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 而产生(2)若增大塑料尺振动

2、的幅度,则声音的_ 增大(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 发生改变3、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2) 乒 乓 球 在 实 验 中 起 到 什 么 作 用 ?_ 这 种 思 维 方 法 叫 做_(3)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变化: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_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_4、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

3、熔化过程(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选填“A”、“B”或“C”),示数为_,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 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 5min 时处于_态,该物质的熔点为_,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 段)升温比熔化后(CD 段)升温_(选填“快”或“慢”)(4)图像中 DE 段是_过程5

4、、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 置如图甲所示(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_;(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 A、B、C 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 BC 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 中海波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与海波具有相同特点的物质有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由图像可知,海波的熔 化 经 历 了 分钟。第 10mi

5、n 海波处 于_(4)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6、在小明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 88时,每隔 1min 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 3min 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表:(1)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图 1 中 A、B 两铁圈中的(2)小明读温度的方法如图 1 所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3)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 2 所示,则漏填的数据应是铁圈(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 3 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温度/ 88 90 94 96 9

6、8 98 98 98(5)从图 3 的图象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你认为沸点不是 100的原因可能是(6)该实验应该选用 温度计(填选“水银”或“酒精”)(已知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是39和 357,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是117和 78)(7)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 4(a)、(b)所示,则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8)实验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下列图象中能表示其温度 T 随时间 t 变化关系的是 7、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 M 放在平板上,E、F 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

7、的接缝 ON 转动(1)如图甲,当 E、F 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 AO 沿纸板 E 射向镜面,在 F 上可看到反射光线 OB,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再观测几组反射角和入射角,这样做的目的 是为了比较ON,若将 A0 向 ON 靠近,则 OB(选填“靠近”或“远离”)(2)如图乙,以法线 ON 为轴线,把纸板 F 向后缓慢旋转一个角度后,F 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8、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 ON 折转的 E、F 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 E 板沿 AO 方向射到 O 点,在右侧 F 板上能

8、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射。反如果让光线逆着 OB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A 方向射出,这表明:若将 F 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 F 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9、右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 点的实验装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2)选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3)如果有 3mm 厚和 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4) 如 果 玻 璃

9、 板 没 有 放 正 , 将 对 实 验 产 生 什 么 影 响 ?_.(5)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理由是:_。(6)另一位同学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你能帮助他想个办法看看清跳棋的像:。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由图 1 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2)实验前应首先调节烛焰的中心、cm、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填“上”或“下”)调整才(3)若实验中发现光屏上像的位置如图 2 所示,应将光屏向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4)当蜡烛距凸透镜 18cm 时,移动光屏,

10、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光学仪器)就是根据这个成像规律工作的的实像,(填(5)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的大小将变11、小明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如图 a 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如图 b 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边 a、b、c、d 四点中的点上(P 是该凸透镜的 2 倍焦距处),此成像特点 可应用在(3)通过实验,小明发现蜡烛离凸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 凸透镜(填“靠近”或“远离”),此时在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是 的(填

11、“倒立”或“正立”)(4)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此时小明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在光屏和凸透镜间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视眼镜,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所成的清晰像为 像(填“实”或“虚”)上(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填“大”或“小”)把12、张华和同学到钢铁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1)把天平放在_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

12、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填“左”或“右”)调节。(2)天平平衡时, 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_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 _ cm ,由此可算得小金属3零件的密度为_ gcm 。3(3)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13、小明同学为测定酱油的密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格中已经记录了最初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图 12 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图 13 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酱油的体积。请根据图中显示的情况,帮助小明完成实验数据表格的填写。酱 油 的密度gcm-315014、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小麦,即使麦粒都很饱满,其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及麦粒的坚实度也不一样,因此麦粒的密度也略有不同。请你利用实验课上用过的仪器,设计一个测定饱满麦粒密度的实验方案,要求:1.写明所需器材、测量步骤及操作中为减小误差而需要注意的事项;2.用字母代表物理量,写出计算麦粒密度的公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