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095416 上传时间:2021-06-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的蛋白质。因此,仍有人对实验结论表示怀疑。2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是 。思考:1、对比分析第一、二组说明什么?2.在第四组中是谁导致小鼠死亡 ?【学习目标】1.总结“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分析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 实验设计思路。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应用。【学习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学习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思考:染 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 _ 和_ _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3、第四组小鼠体内分离出 S 型活细菌,是怎样出现

2、的? 4、什么使活 R 型细 菌转化为活 S 型细菌?哪种物质为转化因子?(二)艾弗里的实验( 1944 年,美国,艾弗里)在肺炎双球菌中有蛋白质、 DNA、荚膜多糖等物质,你可以和其他同学共同讨 论寻找有效的方法,来证明哪一种成分是转化因子。思考:1.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对蛋白质和 DNA 的认识水平如何?只有加入 ,R 型细菌才能转化为 S 型细菌,并且的纯度2. 当时认为遗传物质是哪种物质?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一)格里菲思的实验(1928 年,英国,格里菲思)越 ,转化就越有效。如果用 DNA 酶分解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的 DNA, (能 否)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1. 实

3、验材料:小鼠、肺炎双球菌(S 型、 R 型)实验结论: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说,菌落(光滑、粗糙)有无荚膜有无毒性是遗传物质。S 型细菌R 型细菌2. 实验过程:无毒性的 R 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 有毒性的 S 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 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 无毒性的 R 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因为艾弗里实验中提取出的 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 0.02%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1. T 噬菌体的介绍:(1)结构:T 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 体内的病毒,它的

4、头部和尾部的2外壳是由 构成,头部内含有 。(2)增值特点: T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2菌后,就会在自身 的作用下,利用 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 分,进行大量增值。当噬菌体增值到一定数量后, 裂解,释放出大量的噬 菌体。(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 吸附 注入 合成 组装 释放2. 实验方法: _。3. 实验过程:(1)标记细菌 : 细菌+含 35S 的培养基 _1、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哪项最终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细菌+含 32P 的培养基 _A 有毒性的 S 型活细菌使小鼠死亡 B 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不引起小鼠死亡(2)标记噬菌体 : 噬菌体+含 35S 的细菌_C 无

5、毒 性 的 R 型 活 细 菌 与 加 热 杀 死 的 S 型 细 菌 混 合 , 注 射 后 使 小 鼠 死 亡_含 35S 的噬菌体(3)噬菌体侵染细菌 : 含 35S 的噬菌体+_细菌D 用 S 型活细菌的 DNA 培养 R 型细菌,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2.肺炎双球菌中的 S 型具有多糖类荚膜, R 型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有含 32P 的噬菌体 +_ 细菌A 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 S 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荚膜的细菌思考: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什么?离心的目的是什么? 离心后沉淀物与上清液各有什么成分?4.结果:B 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 S 型细菌 DNA

6、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一些具荚膜的细菌 C 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 S 型细菌 DNA,能产生一些具荚膜的细菌D 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 S 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一些具荚膜的细菌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能说明 DNA分子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步骤是 ( )35S标记的实验32P标记的实验噬菌体将自己的 DNA注入到细菌体内 噬菌体的 DNA利用细菌体内的成分复制出标记部位DNA和蛋白质外壳 新合成的DNA 和蛋白质外壳组装成子代噬菌体 释放子代放射性情况上清液沉淀物噬菌体A. B C D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证明 ( )5.结论:DNA 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DNA 能自我复制,使前

7、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稳亲代噬菌体寄主细胞内子代噬菌体实验结论定性 DNA 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DNA 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DNA 是遗传物质 第一组第二组3532SP标记蛋白质 标记 DNA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 B. C. D 5. 噬菌体内的 S 用 35S 标记,P 用 32P 标记,用该噬菌体去侵染某细菌后,产生了许思考:DNA 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 通过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例,说明 RNA 也多子代噬菌体,那么在子代噬菌体中 35S 和 32P 的分布规律是(细菌体内含有 32S 和 31P是遗传物质。两种元素) 来源:学。科。网 Z。X。X。K归纳总结:A.外壳内有 35S 和 32S,核心内只有 32P B. 外壳内只有 32S,核心内只有 32P1、动物和人体的遗传物质是什么?2、烟草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3、细菌的遗传物质 是什么? 4、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5、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因此,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习检测】C. 外壳内有 35 S 和 32 S,核心内有 32P 和 31 P D. 外壳内只有 32S,核心内有 32P 和 31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