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总结.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158963 上传时间:2021-07-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石潭记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石潭记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石潭记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总结.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石潭记总结对联:坐潭上凄神寒骨 观游鱼乐心怡情 碧水游鱼石潭景 凄神寒骨游者情 望潭源斗折蛇行隐约可见 想前路坎坷迂回渺茫无边一、文学常识小石潭记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思想家柳宗元,字(子厚),他擅长于写山水游记,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记是一种古代的文体,往往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见解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议论抒情,是属于散文的范畴。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 “王孟韦柳”。他的代表作有柳河东集、溪居、

2、江雪、渔翁。二、重点解词1. 环:如鸣佩环(玉质装饰物) 四面竹树环合(环绕 )2. 清:水尤清洌(清澈) 以其境过清 ( 凄清)3.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不可知其源( 能,可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能,可以 )4. 差:参差披拂( 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 交错)5. 乐: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 以为乐) 似与游者相乐(嬉戏,逗乐)6. 游:皆若空游无所依 ( 游动 ) 同游者( 游玩 )7. 为:全石以为底 ( 当作 ) 为坻为屿 (成为)8. 以:卷石底以出 ( 而 ) 以其境过清 ( 因为 )全石以为底 ( 把 )9. 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由 ) 隶而从者( 跟

3、从 )10. 乃:乃记之而去 ( 于是 ) 乃不知有汉 ( 竟 )1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向西 ) ( 走 )12. 伐竹取道( 砍伐 )13. 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 ) ( 依靠 )14. 其岸势犬牙差互(形状 ) ( 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忧伤的样子 )16. 隶而从者( 跟随 )17. 水尤清冽 ( 格外 )18. 近岸 ( 靠近 )19. 坻 (水中高地 )20. 屿 ( 小岛 )21. 青树翠蔓 ( 藤蔓 )22. 蒙络摇缀 ( 缠绕 ) ( 连接 )23. 参差披拂 ( 随风飘拂的样子 )24. 下见小潭 (通“现”,露出 )25. 日光下

4、澈 ( 照射 )26. 佁然不动 ( 呆呆的样子 )27. 俶尔远逝 ( 忽然 )28. 往来翕忽 ( 轻快敏捷的样子 )29. 斗折蛇行 ( 前行 )30. 不可知其源 ( 源头 )31. 四面竹树环合 ( 环绕包围 )32. 不可久居 ( 停留,待 )33. 乃记之而去 ( 离开 )3、 理解性默写1、第一段中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佩环;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第一段中表现小石潭人迹罕至的语句是:伐竹取道,下见小潭。3、文中巧用动词写潭石的语句:卷石底以出4、文中运用排比写石底的句子:为坻,为屿,为嵁,为岩5、文中总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5、堪、为岩6、文中有关写“鱼”的语句中,写鱼静态的语句:佁然不动;鱼动态的语句: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鱼情态的语句:似与游者相乐。7、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8、写岸势峭拔多姿的句子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9、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10、第四段中描写潭周围环境的语句:四面竹树环合。11、第四段中表现作者感受的语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12、这篇游记描写的对象是小石潭,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石潭有哪些特征。潭水清冽;全石为底;竹树环合。13、

6、与“伐竹取道”上下呼应的两句是:上文: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下文: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四、简答题l 第一自然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l 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l 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l 作者通过写游鱼,从侧面衬托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自然地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了。l 第二段里具体描绘了哪些事物?目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l 第二段分别写了游鱼、鱼影、日光;目的是衬托水的清澈;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衬托水清l 第二段

7、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l 作者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描写游鱼、阳光、影子来侧面衬托出潭水的清澈,写鱼动静相宜,看到了其行踪,鱼像在空中游动一样。体现出水的透明,再进一步用对日光对鱼影的描写,一起突出清澈。l 作者又是怎么写鱼的呢?渗透出作者怎么的感情?l 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先运用拟人的手法写鱼“佁然不动”的静止画面:再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活动画面。“似与游者相乐”写鱼儿好像在和游人嬉戏(什么手法?)渗透了作者看到美景的喜悦之情。l 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l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8、。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l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流露出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l 流露出作者内心孤苦,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l 本文的条理十分清晰,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作者的写作思路是什么?全文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整体感受是什么?l 本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围气氛(记录同游者)。全文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9、。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幽静冷寂、孤凄悲凉。本文的主旨:本文描述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贬居生活的孤苦悲凉。l 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l 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木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l 第一段写景,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l 引导读者,激发读者兴趣,使读者随着作者的

10、脚步一同游历,感同身受l 写游鱼一节,极为细腻传神,游鱼表现出怎样的情态?似与游者相乐展示了怎样的境界?l 自由自在;物我同一、乐而忘忧的境界。l 文章第一段“全石以为底”句有什么作用?l 交代小石潭“全石以为底”的特点,说明小石潭命名的缘由。l 作者由“闻水声”到“伐竹取道”,才“下见小潭”,其中的“闻”“伐”“见”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l 既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又表现了作者探幽、访奇的情趣l “伐竹取道”说明什么?l 一方面说明作者的游兴之盛,另一方面说明小石潭环境寂静,人迹罕至。l 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

1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l 被贬心中愤懑凄苦,只好寄情山水,获得暂时的快乐,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l 作者离开小石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l 小石潭源头的“不可知其源”与“明灭可见”使作者联想到前途的渺茫,潭的寂静又勾起了他遭贬的苦闷寂寞,因而游兴大失。l 综观全文作者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l 描写了小石潭清幽冷寂景色和气氛。透露出作者贬谪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l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l 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l 上文“斗折蛇行”是指溪说的;下文“其岸势犬牙差互”是指溪岸说的,这就是“明灭可见”指的是一条小溪的根据。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水声时,当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成为作者当时的心情的反衬,跟全文的忧伤凄苦的基调形成了对立的统一,从而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l-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