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北京市石景山区红旗小学 朱旭-搭石.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78815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北京市石景山区红旗小学 朱旭-搭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北京市石景山区红旗小学 朱旭-搭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北京市石景山区红旗小学 朱旭-搭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北京市石景山区红旗小学 朱旭-搭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北京市石景山区红旗小学 朱旭-搭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北京市石景山区红旗小学 朱旭-搭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北京市石景山区红旗小学 朱旭-搭石.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1年度基础教育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选材料区 县: 石景山区 单位全称: 红旗小学 学 科: 语文 课 题: 搭石 设计人: 朱 旭 联系电话: 13811385576 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朱旭红旗小学13811385576教学基本信息课题21.搭石学科语文学段中段年级四年级相关领域教材书名: 语文 出版社: 人教版 出版日期:2008.6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将引导学

2、生调动、调整原有认知,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2.教学背景分析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二篇课文,本组的阅读主题是“人间真情”,前面已经学习了古诗二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对于人间的离愁别绪有了初步感触,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学习搭石,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同时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3、;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本课要激发学生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才充满为他人奉献的渴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本班学生,能够自主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具备“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词句”的能力。但是,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

4、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点: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示意开始 引入新课开火车读词语自由读课文投影教师巡视概括各段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各段的内容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到“美”的地方教师巡视、指导交流读后感受引导学生抓住

5、重点词语体会拓展延伸 投影结束 4.教学过程一、导入 这个小山村是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课前,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老师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检查字词: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招手示意相背而行理所当然紧走搭石慢过桥 (俗语是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二、初读课文过渡:同学们,搭石对我们可能是陌生的。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搭石这篇文章的作者,却与搭石整整相伴了十多年,作者每每回忆起他的家乡,认为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吧。1.自由读课文

6、,一边读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说搭石 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 赞搭石【设计意图】:学生清楚每段段意,发现中心句,从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你们知道什么是搭石?3.请找出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设计意图】: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适时的点拨、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研读课文过渡:在这美丽的小山村,搭石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默读课文:思考: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美?用铅笔画下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

7、旁边。【设计意图】: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读书的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1.摆搭石: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1)刚才老师发现:无论 只要 几个词读得比较好,在这句话中像这样的词还有什么?你找到了吗?(2)让我们自己去读读,你从这句话、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什么?板书:为他人着想(3)教师:谁愿意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个别读。齐读。【设计意图】:通过读,培养语感,

8、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2.走搭石继续交流:出示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自己读读,从这段话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节奏的美,音乐的美。那里的人们热爱生活,与环境的和谐的美。集体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读给大家听。请女生读,男生读。请小组读。合作读,第一句师读,分号前女生读,分号后男生读。【设计意图】: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

9、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3.让搭石过渡:那是多么感人的画面啊!让我们再去看看让搭石的场景。出示句子: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教师:让我们再来想象一下,河两岸还可能会是怎样的两个人,会让谁先走。请你们想象一下其中的一幕场景。(一老一少、孕妇与妇女、带着东西与空手、领着孩子与空手。一男一女,女的在溪的对面,男的肯定会让女的先过去。一老一少,老年人会让少先队员先过去,上学别迟到了,少先队员会让老年人先过。一个肩上挑着柴,一个空手。一个说:你挑着重担,你先过吧。不同身份,不同学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

10、,都能互相谦让。这里的乡亲非常明白轻重缓重急。)板书:互相谦让 【设计意图:三个画面,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每次都有不同体会和感悟,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不露痕迹的理解文本内涵。】年轻人把背老年人过搭石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也就是把什么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尊老)教师过渡:看这一幅幅画面,村里的人一心能为他人着想,我想: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写照;也是乡亲们互相帮助、互相谦让的美好情感;让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一道自然、朴实、生动的风景。【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使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

11、受。并结合评议将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感悟落在实处,实现与文本的对话。现在让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正是这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过渡:是啊!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美,看不见的美,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你现在对美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请你把这首小诗补充完整,然后读给大家听。四、拓展延伸: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 。也联结着 。构成了家乡一道 的风景。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寻找美。

12、五、作业:“寻找生活中的美” 六、板书设计:21.搭石说搭石摆搭石 为人着想走搭石让搭石 互相谦让赞搭石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1.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招手示意、相背而行、理所当然、紧走搭石慢过桥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1.重视学情分析,以生定教,凸显了语文的工具性。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我是在充分了解了我班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的情况下,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这是我对新课程标准的研读和理解的准确和落实,也是我“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本教材进行了充分整合,以疑问促思考,以思考促学习,以学习促感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2、读悟结合,增进实效。美文应该美读,但不是机械重复读,那样只能造成学生的疲惫。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再把这些“人间真情”发自肺腑的朗读出来,才能与文本质朴的语言、秀美的意境“协调有序”地融合在一起。因此,在关键句子的理解上,设计出了不同的学习方式:预设1用了采访引读,预设2用了想象画面,预设3用了写作迁移。三种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从而进行朗读指导,让朗读教学在课堂上得以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