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9.3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81787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9.3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9.3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9.3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9.3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9.3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9.3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9.3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9.3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教学案 新人教版1涵盖范围本单元包括必修3的第四、五、六章内容。从宏观方面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2考情分析(1)考查力度:此单元在高考中是高考三大考点遗传、代谢和调节之后最重要的考查内容。(2)考查内容“J”型和“S”型种群增长曲线的理解与应用。生态系统的结构中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图解与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生态缸的制作及生态环境方面的热点问题。(3)考查形式选择题:中的特定知识点加上种群的特征、种间关系和群落演替。非选择题3

2、复习指导(1)复习线索以种群的特征为主线,理解种群的概念、数量变化、种间及种内关系。以生态系统的概念为核心,综合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复习方法比较法并结合曲线复习“J”型和“S”型种群数量变化。图解法复习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食物链(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关注生态环境方面的热点问题,并学会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分析。第3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一、种群的特征种群各数量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判一判1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就越多()2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只能用标志重捕法()

3、3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4年龄组成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5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61 000个人的村庄一年出生10个小孩,则出生率为10/(1 00010)100%0.9%()提示10/1 000100%1%。解惑(1)一个种群不是个体简单的累加,而是具有发展、自我调节、动态稳定以及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一系列特征的有机整体。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3)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4)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二

4、、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数量增长曲线(1)“J”型曲线(2)“S”型曲线 思考当一个种群迁入一个新的环境时,种群数量如何变化?提示若不适应环境,则可能会灭亡;若适应新环境,在开始一段时间类似于“J”型增长,但最终呈“S”型增长。2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判一判)(1)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界因素()(2)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和下降等()(3)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分析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观察下图中种群各特征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5、(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能够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4)除以上条件外,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2比较两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比较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调查程序注意事项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宜太少宜选用双子叶植物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同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易错警示样方法的适用范围及计数时应注意的问题(1)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

6、用样方法调查。(2)样方法计数时应遵循的原则。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1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答案D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加量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而

7、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仍表现为数量增加。在B点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增长,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2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D将M只鹿标记后,在重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答案B解析采用样方

8、法调查种群密度,在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样方法除适应于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外,一些运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生物,如昆虫卵、蚜虫和跳蝻等也可用此法进行密度调查;由于蛇的活动范围较广,故调查其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而用标志重捕法。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种群密度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得到的密度只是估计值,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将M只鹿标记后,在重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根据种群密度计算公式可知,该鹿群约有(Mnm)只。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1明确图示类型(1)模式图(2)统计图(3)曲线图(4)柱形图2关注组成特点,准确判断类型: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

9、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考点二分析“J”型曲线和“S”型曲线1在下表中比较“J”型和“S”型曲线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曲线模型形成条件资源无限的理想条件资源有限的自然条件增长率不变越来越小有无K值无K值,持续增加有K值,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种群增长速率曲线2讨论模型构建的应用(1)K值的应用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锁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2)K/2值的应用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

10、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若达K/2值处,会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易错警示种群数量增长中的2个关注(1)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区别种群增长率是指种群中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来个体数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增长速率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与时间的比值。在坐标图上可用某时间内对应曲线的斜率表示,斜率大则增长速率快。在“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基本不变,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在“

11、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逐渐减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2)对“”的理解NtN0t,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1时,种群密度增大;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1时种群密度增大,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1)a.增长到一定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数量达稳定状态时,增长速率为0,K/2值处增长速率最大有无K值无K值(持续增长)有K值曲线形成原因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等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多等(3)对曲线中K值的理解: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条件下K值是不同的,同一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K值也是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食物、空间和其他生活条件的限制和由此引发的种内斗争以及捕食者的数量。图中“J”型曲线无K值,且种群增长率始终不变;“S”型曲线有K值,种群增长率在各个阶段是不相同的。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