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3).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72656 上传时间:2021-07-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3).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 2、了解孔子以及论语。 3、体会文章所阐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思想品德修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4、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5、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重点和难点1、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 2、体会文章所阐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思想品德修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

2、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宋代大儒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子书,并分別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朱注四书,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本,所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最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论语中的十则,虽然是大海中的浪花,但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对这十则的学习,我们会对论语,乃至孔子的思想有大概的了解。 二、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2、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3、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1)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

3、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

4、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这种体式;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课文中的第10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三、齐读全文,教师正音 说愠传罔殆悔女 弘凋恕省 四、疏通语句 疏通语句过程中,可先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然后通过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1、第一则教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5、1)字词解释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特指有学问,有道德的男子,称先生。这里指孔子。 时:副词,时常,按一定时间 习:本义鸟多次飞行,引申为复习,温习。 之:代词,学习的知识。 亦:副词,也 说:通悦,快乐 朋:志同道合的人 知:了解 愠:生气,发怒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3)理解: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4)当堂背诵这一

6、则 2、第二则教学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解释字词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泛指,多次,不确数 省:反省 谋:办事 而:连词,表顺承 忠:尽心竭力 乎:语气助词 交:交往 信:诚实、真诚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复习、温习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 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理解:讲品德修养,学习方法。主张为人“忠”“信”,为学“传”而“习”。可见古代治学的任重视品德修养。 (4)当堂背诵这一则 3、第三则教学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1)解释字词 温:温习 故:形容词作动词用,学过的知识 而:连词,表顺承 新:形容词作动词用,新的知识,新的体会 矣: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可:可以 以:凭借 (2)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理解: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4)当堂背诵这一则 五、作业:背诵并翻译、抄写前三则。 3、 通过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了解到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学生对论语产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课前收集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知识,课上讨论,加深印象,激发兴趣。老师可适当补充。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纠正读错的音。 疏通语句,一定要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讨论来交流解决问题,教师可适当指导、补充 疏通语句后,对内容进行分析,体会文章所阐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思想品德修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