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西师大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97155 上传时间:2021-08-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西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西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西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西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西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西师大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西师大版班级:_ 姓名:_1. 课内阅读。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列加点词。(1)两小儿辩斗(_)(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3)及其日中如探汤(_)(4)孔子不能决也(_)2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_3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_4“孰为汝多知乎?”你

2、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晏子使楚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日:“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令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gng gng)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日:“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予对日:“齐之临淄三百闾(l),张抉(mi)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日:“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xio xio)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1为文中的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更_(gng gng)道不肖_(xio xio)主2用自己的话来理解画线句子。_3出自本文

3、的三个成语是_、_、_,这三个成语用了_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4.这则古文告诉我们,晏子是一个_的人。(请用两个四字词语回答)3. 阅读郑人买履,完成习题。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

4、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_(2)_(3)_(4)_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_(2)_3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_4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5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_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震动了林木,声响止住了行云。)1解释划线的

5、词。未穷青之技_自谓尽之_秦青弗止_薛谭乃谢求反_2翻译句子。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_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坐:因为。1“其人自护其短”中的“其人”指的是什么人?( )A.其他人B.北人C.问者D.北人和问者2文中的北人为什么要“并壳入口”?( )A.因为这样吃味道更好。B.因为煮熟的

6、菱角很烫,这样吃可以避免烫伤。C.因为他不知道吃菱角需要去壳。D.因为“并壳入口”的吃法是南方的风俗。3下面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菱角一般生长在南方。B.菱角属于土产品。C.菱角生长在前山和后山。D.南方人吃菱角不需要去掉壳。4你觉得文中的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_6. 阅读与思考。动筒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

7、?”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注释:动筒:人名。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着冠:成年。岂合:怎么能。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尝:_达者七十二人达:_经传无文文:_博士无以对对:_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据何文,以知之?_(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3动筒的说法为什么引人大笑?答:_4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答:_7. 拓展阅读。诚实童子卖柑者担筐入市,数柑坠于地。一童子在后见之,急拾柑以还卖柑者。卖柑者曰:“童子诚实,可嘉也。”取二柑报之,童子不受。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坠:_(2)嘉:_(3)报:_2翻译下面的

8、句子。卖柑者担筐入市,数柑坠于地。_3从“一掉、一捡、一还、一赠、一拒”之间,你感受到了什么?_4卖柑者“取二柑报之”但是“童子不受”,想一想,这个时候童子会说什么?_8. 按要求完成练习。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_。2对这句话的解读,下列说法最正确的一项是( )。A.锺子期的去世对伯牙打击很大B.锤子期在伯牙心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C.锤子期与伯牙两人私交很深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注释株:砍掉树干剩下来的树根,即“树墩子

9、”。耒:即“耒耜(s)”,古代耕地用的农具。耜用来翻土,耒是耜的把。1指出下列加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兔走触株古义:(_)今义:(_)而身为宋国笑古义:(_) 今义:(_)2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_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苏洵(xn)欲往京城,道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憩于茶亭,论秦国与六国之事,隐士举兵家之道,以为六国用兵之道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二者言辞激烈,未能休也。人道(谈论)此事:孰闻道多也?注释:苏淘:苏轼的父亲。道:选取道路。憩:休息。道:策略。休:停止。闻:听到,懂得。1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隐士举/兵家/之道B.隐士/举/兵家之道2解释加点词。以为六

10、国用兵之道不及秦国。及:_3翻译下列句子。苏洵不以为然:_4文中有一个词语与两小儿辩日“孰为汝多知乎”一句的“多知”表达的意思相近,这个词语是“_”。5文章苏洵的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11. 阅读支公好鹤,完成习题。支公好鹤,住剡东岇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选自世说新语)(注释)支公:支遁,字道林,东晋人,年二十五而出家为僧。他既是名僧,又是名士。剡(shn)东,剡县之东。岇山,山名,在今绍兴东二百里。铩,摧残,伤残。翮(h),禽鸟类羽毛中的

11、硬管,这里用来指羽毛。轩翥(zh),振翅高飞的样子。姿,通“资”,资质的意思。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有人遗其双鹤(_)(2)乃反顾翅(_)(3)支意惜之(_)(4)少时翅长欲飞(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_3“支公好鹤”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12.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画龙点睛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晴者皆在。注释:张僧繇(yu):南朝梁吴(今苏州市)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每:常常,每每。以为:认为。诞:虚妄,荒唐。因

12、:因此,就。须臾:一会儿。破:击。皆:都,全都。1结合注释,解释句子的意思。(1)人以为诞,因点其一。_(2)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_2读文,我们知道张僧繇不点睛的原因是_(用原文回答),点睛后的结果是_(用原文回答)。从中看出张僧繇_。3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画龙点睛”词语本意是_,联系实际,你认为这个词语多用来指_。4用“画龙点睛”写一句话:_1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hoho)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ssh)龙而非龙者也。(注)子

13、高:叶公的字。钩:衣带上的钩。写:摹画。凿:古代饮酒的器具。闻:听说。下之:到叶公住所处。牖(yu):窗户。施(y):延伸。还(xun)走:转身就跑。五色无主: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黄。1给短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天上的真龙知道_,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叶公并不是真的_,他喜欢的只不过是_罢了。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叶公见到真龙后的样子的语句,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出来。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14.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土,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14、,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并写出意思。(1)所宝以百数。 数(sh sh)意思: _(2)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谬(mi mio)意思: _2联系上下文,用原文语句填空。(1)戴嵩对牛这幅画“尤所爱”,从“_”可以看出来。(2)牧童认为这画“谬矣”,是因为画中牛“_”。3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说明什么?_15. 阅读理解。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选自礼记曲礼上)注释:礼:依礼而言不妄说人:不可随便地取悦于人不侵侮:不得侵犯侮慢他人修身践言:涵养自己的德性,实践自己的诺言行修:行为有修持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不辞费_不逾节_不好狎_行修言道_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礼,不妄说人,不辞费。_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_3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