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复习题.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436796 上传时间:2021-08-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复习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一、读拼音写词语。Hui y m fi li n hu mn shn chn shu f zh di q qun(怀 疑)(莫非)(柳 暗 花 明)(山 重 水 复)(折 叠)(弃 权) jio ln jn yn kn x y bn x shui zh zhi d n yn b(蛟 龙 )(均 匀)(空 隙)(叶柄) (蟋 蟀) (住 宅)(堤岸)(隐 蔽) su su su do su y r n chng di zh jin qng xi ru ru(搜 索)(隧 道)(随 遇 而 安)(重 叠) (逐 渐) (倾 斜)(柔 弱) zu w b n ho b k

2、x p mn ch jio yn cn hn j xun z(坐 卧 不 安)(毫 不 可 惜)(铺 满)(触 角)(隐 藏)(痕 迹)(选 择) xi xin zh zh zh zhi dn xu w ju b t kun chn s ho(休 想) (住 址)(住 宅) (洞 穴)(挖 掘)(扒土) (宽 敞) (丝毫) po q y jin y wn zhu zh zhn yu hn shn hn dn l yu(抛 弃)(遇 见)(疑 问) (追 逐) (战 友)(浑 身) (寒 冬 腊 月)zhn ln lo h l yu (占 领) (老 虎)(腊月)二、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划上横线

3、。蛟龙(jio jio ) 朝下(cho zho)拂过(f f)波纹(b p)铺床(p p)山重水复(chn zhn) 横看(hn hn) 鸡豚 (tn zh)只缘(yun yun)堤岸(d t)粗糙(zo co) 即使(j j)三、形近字组词。蜡(蜡烛) 浑(浑浊) 毫(毫米) 茎(花茎) 凹(凹陷) 益(利益) 震(地震) 招(招手)腊(腊月) 挥(挥手) 豪(豪气) 经(经过) 凸(凸显) 谧(静谧) 振(振动) 召(召开)莫(莫非) 借(借书) 浑(浑浊) 缘(缘分) 侧(侧面) 铺(铺子) 触(触动)模(模样) 腊(腊月) 辉(光辉) 椽(椽子) 则(原则) 脯(胸脯) 解(解开)叠

4、(重叠) 占(占领) 虎(老虎) 穴(洞穴) 蔽(隐蔽) 遇(相遇) 泽(沼泽)宜(便宜) 战(战友) 虚(虚伪) 空(空间) 敞(宽敞) 寓(寓言) 择(选择)奔(飞奔) 慎(慎重) 虑(考虑) 扒(扒皮)弃(放弃) 镇(镇定) 虐(虐待) 趴(趴下)四、多音字组词。kn(空地) ch(差不多) chn(重叠) chn (匀称)空 差 重 称kn(空军) ch(差 距) zhn(沉重) chn(称呼)p(铺平) zho(触着墙) ji(假说) cn(藏身)铺 着 假 藏p(药铺) zhu(着 陆) ji(寒假) zn(藏族) zhu(爪子) q(弯曲) p(扒手) m(磨 难) 爪 曲 扒

5、磨 zho(前爪) q(乐曲) ba (扒皮) m(磨 面) zhun(转弯)转 zhun (转圈) 五、近义词。慎重谨慎 柔弱软弱 隐蔽隐藏 均匀平均 允许准许 休想别想 牢固坚固 舒服舒畅 明显显然 狭窄窄小 空隙间隙 简朴朴素 宽敞宽阔 搜索搜查 选择挑选 柔弱弱小 静谧寂静 豪放豪爽 鼓舞鼓励 休想妄想 消磨荒废六、反义词。慎重轻率 柔弱强壮 粗糙细腻 潮湿干燥 隐蔽公开 平坦崎岖 新鲜陈旧 弯曲笔直 牢固松散 光滑粗糙 热闹安静 温暖寒冷弯曲笔直舒服难受 复杂简单 崭新陈旧 静谧喧闹 宁静喧闹七、词语找规律。ABB:兴冲冲 毛茸茸 笑嘻嘻 火辣辣 金灿灿 笑盈盈AABB:恍恍惚惚 郁

6、郁苍苍 蹦蹦跳跳 勤勤恳恳 隐隐约约 原原本本形形色色 口口声声ABCC:可怜巴巴 生气勃勃 得意扬扬 空空如也 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ABAC:自由自在 如怨如诉 AABC:涓涓细流 帘帘飞瀑 跃跃欲试 滔滔江水八、课文问题巧解决:1、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答:因为爬山虎每片叶子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都有脚,每个脚都拉着茎和叶子往上爬,又因为叶子本身就有重量,叶尖因为重力的作用都会向下。 2、为什么“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答:叶子为了充分吸收阳光,所以均匀而不重叠地生长,可见爬山虎是多么“聪明”的植物呀! 3、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答: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主要

7、表现在:(1)与其他昆虫不同,它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有温和的阳光。(2)它不用现成的洞穴,它舒服的住宅是一点一点挖掘的。 4、为什么它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答:伟大的工程主要表现在:(1)蟋蟀的住宅向阳、隐蔽、能排水、大小适宜,从住所简朴、清洁、干燥、卫生等能看出蟋蟀修建住宅的精心,让我们感受到它身上似乎有一种聪明才智。(2)蟋蟀用来修建这座住宅的工具是那样柔弱,只是一对前组和一双后腿。从明显的反差中,我们体会到蟋蟀能建造出这样的住宅是一个奇迹,所以是“伟大的工程”。 九、句段品味。 (一)注意关联词语。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借助关联词,直接点明了蟋蟀出

8、名的原因。2.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借助关联词,证实了蟋蟀的住址排水优良,这是经过精心选择的。3.蟋蟀钻到土地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的摆动。借助关联词,既写出了蟋蟀会工作会休息,又看出作者观察细致。4.一种叫中龙的爬行动物,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显然,这些动物当时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否则,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借助两组关联词,讲述一连串的推理,充分说明巴西和非洲以前是连在一起的。(这句话了解即可) (二)佳句品味。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着看,山峦起

9、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从近处看则是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是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障;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这包含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要笑话农村人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4.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10、这两句话具体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绿得新鲜,看着舒服,长得如此整齐,铺排得那么均匀,如同一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图画5.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三句话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作者又以蜗牛的触角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写得非常逼真,可见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十分仔细、认真。6.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用“伟大的工程”来形容蟋蟀挖掘的洞穴,似乎有些太夸张了,然而用蟋蟀挖掘洞穴的工具来作比较,说是“伟大的工程”却一点也不为过。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

11、么的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 7.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巴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陆地的突出部分竟然与几内亚湾的形状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推进了故事的继续发展。(这句话了解即可)8.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

12、的证据。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这句话了解即可) (三)修辞一点通。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巧用了拟人,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2.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

13、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作者巧用设问激发了读者的兴趣,突出表现了蟋蟀的工具是那么柔弱,可劳动成果令人惊叹与佩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啊!3.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采用比喻和比照手法,为引出下文打下基础。(这句话了解即可)4.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与“柳暗”,“水复”与“花明”,“疑无路”与“又一村”相对应,构成了工整的对偶,具有独特的韵律节奏美。不仅如此,写景之中还蕴含着哲理陷入困境不要灰心丧气

14、,看似无望,忽然又可能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5.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巧用比较手法,突出了蟋蟀的与众不同:一般的昆虫只要能找到一个临时隐蔽的藏身之地就满足了,而蟋蟀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择址,自己一点一点地挖掘。 十、文学常识。1、古诗两首(1)题西林壁是( 宋 )代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写的,他号( 东坡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2)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 陆游 )写的,他号(放翁 )。(3)诗中的“山西村”在(今浙江绍兴)。2、爬山虎的脚(1)本文作者是(叶圣陶),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

15、、(出版)家、(社会活动)家。(2)爬山虎的脚指的是:A茎 B叶 C茎上的卷须(3)课文从(CDE )三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A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B爬山虎的叶子的形状和颜色 C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D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E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行的3、蟋蟀的住宅(1)本文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 法布尔 )。他迷恋昆虫研究,进行了长达30年的研究,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 。(2)课文题目中的住宅是指(蟋蟀的洞穴),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这样写的直接原因是( C ) A说明蟋蟀住宅结构讲究 B表明蟋蟀与其它昆虫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C能够吸引读者4、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1)课文叙述了(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首创(大陆与海洋的起源 )的故事。(2)故事发生在( 1910 )年,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十一、背诵与默写。1、古诗两首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2、爬山虎的脚第1、2、3、4、5自然段。3、语文园地二中的日积月累。十二、写写记记.第二单元中词语盘点中的读读写写和读读记记。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