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08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练.pdf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441094 上传时间:2021-08-05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08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08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08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08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08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08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08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练.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专题 0808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 练真题 1 (2018 北京卷,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下列物质中, 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ANa+B二氧化碳CRNAD胰岛素 【答案】B 2 (2018 海南卷,6)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 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 Mg 和 SO4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Mg 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 B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 C根吸收的 Mg 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 D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 的吸收 【答案】A 【解析】Mg 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

2、入根细胞,A 错误;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形成离子后, 才能被根吸收,B 正确;根吸收的 Mg 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C 正确;降低温度会降低膜 的流动性,进而影响水稻根系对Mg 的吸收,D 正确。 3 (2018 全国卷,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 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答案】A 【解析】植物根细胞从土壤中能吸收无机盐,但无机盐需以离子形成存在,所以 N2不能直 接吸收利用

3、,A 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农 田适时松土能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 为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提供更多的能量, 因此农田适时 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 正确;土壤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秸秆中的 1 2 2 2 2 2 2 22- 有机物,产生无机盐离子,从而可以被根系吸收, C 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使土壤溶 液浓度过高,大于根系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引起“烧 苗”现象,D 正确。 4 (2018 全国卷,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 和 Na 的分布特征是() A细胞外 K 和 Na 浓度均高于细胞

4、内 B细胞外 K 和 Na 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 K 浓度高于细胞内,Na 相反 D细胞外 K 浓度低于细胞内,Na 相反 【答案】D + + + + + 5 (2018 全国卷,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 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 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 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 物质以自由

5、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 错误;神经细胞内的 Na 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 时,产生的 Na 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 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 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 错误。 6 (2018 浙江卷,17)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 的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指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 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 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的伸缩性比的要大 C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 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 【答案】C 7 (2017 海南卷,9)为研

6、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 度的甲物质溶液中,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 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 C细胞液中的 H2O 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 D甲物质和 H2O 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答案】B 【解析】具有大的液泡的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 A 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 细胞在失水, 此时,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 B 错误;水分子跨膜的方式是自由扩 散,C 正确;细胞壁是全透的,甲物质和H2O 能自由通过,D 正确。 8 (

7、2017 新课标卷,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 溶液中,发现其原 生质体 (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 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3 A04h 内物质 A 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h 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h 内物质 A 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h 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答案】C 9 (2017 海南卷,6)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 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 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 得甲组的根对 a 离子的吸收速

8、率远大于乙组的。 关于这一实验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B根细胞对 a 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C根细胞对 a 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 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 离子的吸收 【答案】B 【解析】有题目给的信息“甲组的根对 a 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 说明根对 a 离子的 吸收为主动运输过程;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B 错误,C 正确。给营养液通入的空 气中含有氧气,根细胞获得氧气,有氧呼吸能正常进行, 有利于根对 a 的吸收,有利于该植 物的生长,AD 正确。 10 (2017 江苏卷,22)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

9、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 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4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ATP 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答案】BCD 11 (2016 海南卷,1)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 【答案】B 【解析】膜蛋白镶嵌、 贯穿或覆盖磷脂双分子层, 在细胞膜内外分布是不对称的, A 项正确; 膜蛋白参与协

10、助扩散过程, B 项错误; 主动运输逆浓度运输离子, 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不同, C 项正确;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非脂溶性物质不容易通过细胞膜,D 项正确。 12 (2016 海南卷,5)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动物肺泡细胞释放 CO2 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C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 D丽藻细胞吸收 SO4的过程 【答案】D 5 2- 【解析】CO2属于小分子,苯分子属于脂溶性物质,二者均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蔗 糖以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壁;离子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 13 (2016 新课标卷,2)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 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 ATP 释放的能量跨膜

11、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C 【解析】由题意 “离子泵能利用水解 ATP 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可知, 离子通过离子泵 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A、B 错误;动物一氧化碳中毒 会阻碍氧气的运输,导致呼吸速率下降,生成的 ATP 减少,使主动运输过程减弱,因此会降 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 正确;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加入蛋白质变性剂 会导致载体蛋白因变性

12、而失去运输物质的功能,所以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 错误。 14 (2016 江苏卷, 6) 右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载体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 B载体具有 ATP 酶活性 C载体和转运方式不同 D载体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载体逆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 A 正确;载体顺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 子,不消耗ATP,不具有ATP 酶活性,B 错误;载体和转运方式不同,前者是主动运输, 后者是协助扩散,C 正确;协助扩散有载体协助,自由扩散没有,前者快,D 正确。 6 15 (2016 浙江卷,1)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

13、,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 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 B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 C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 D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答案】C 16 (2016 新课标卷,1)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分泌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答案】C 【解析】 主动运输可以使离子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 以保证活细胞

14、能够按照生命 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所以细 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A 错误;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 白质的功能不完全相同, 例如细胞膜上含有具识别作用的糖蛋白, 线粒体膜上含有与有氧呼 吸有关的酶等,B 错误;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属于胞吐,存在着膜的融合和变形, 所以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C 正确;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D 错误。 17 (2016 江苏卷,2)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

15、内质网输入叶绿体 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 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答案】C 7 【解析】 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通过内质网产生的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 与高尔基体膜融合, 进入高尔基体,但不能自由透过高尔基体, A 错误;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属于 胞内蛋白,直接进入叶绿体,不需经过内质网, B 错误;葡萄糖通过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 粒的膜需载体协助,具有选择透性,C 正确;超氧化物歧化酶是蛋白质,通过胞吞的方式进 入细胞,D 错误。 练模拟 1 (辽宁省葫芦岛市 2018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下列有关影响物质出 入

16、细胞各种因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被动运输过程中可能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ATP B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决定了细胞主动吸收的物质种类 C温度只能通过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来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 D在一定范围内,主动运输的速率会随荐氧气的浓度增大而加快 【答案】C 【解析】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两种运输 方式都不消耗 ATP,A 正确;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载体蛋白具有 特异性) ,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目不同所吸收的物质也有差异,B 正确;温度影响 跨膜运输, 一方面能够影响流动性, 另一方面, 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 从而影响

17、呼吸速率, 影响主动运输,C 错误;在一定范围内,氧气浓度增加,呼吸速率增强,产生的ATP 增多, 所以在一定范围内,主动运输的速率会随着氧气的浓度增大而加快,D 正确。 2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 2018 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在保证 细胞存活的条件下, 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 若将处于 b 溶液中的萝卜条 移入 a 浓度的溶液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萝卜条的质量将会增加 B萝卜细胞渗透压会减小 C当达到渗透平衡时水分子不会进出细胞 8 D处于 b 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 a 浓度的溶液后溶液中蔗糖对水的吸引力增强 【答案】C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已知

18、,将处于 b 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 a 浓度的溶液中,细胞会从 a 溶液吸水,所以萝卜条的质量将会增加,A 正确;由于萝卜细胞吸收了水分,导致细胞液浓 度降低,所以渗透压会降低,B 正确;当达到渗透平衡时,水分子仍在进出细胞,只是进出 达到了动态平衡,C 错误;处于b 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 a 浓度的溶液后,由于溶液中的水分 进入了萝卜细胞,所以蔗糖溶液的浓度升高,吸水能力增强,D 正确。 3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 届高三 5 月押题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8%的 盐酸会杀死细胞,将洋葱鱗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 8%的盐酸中,发现部分细胞发生了质壁分 离,部分细胞未发生,对此现象,下

19、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光学显微镜下始终未能观察到染色体 B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H2O、H 、Cl 都能通过细胞膜和液泡膜 C发生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细胞置于清水中将无法复原 D若未发生质壁分离,则说明细胞液的浓度大于8%的盐酸 【答案】D 【解析】染色体出现在细胞分裂的分裂期, 洋葱鱗片叶表皮细胞已经失去分裂能力, 因此发 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光学显微镜下始终未能观察到染色体, A 正确;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 是活细胞,所以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H2O、H 、Cl 都能通过细胞膜和液泡膜,B 正确;因 8%的盐酸会杀死细胞,所以浸润在 8%的盐酸溶液中的洋葱鱗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

20、壁分离一 段时间后,细胞会死亡,再将细胞置于清水中将无法复原, C 正确;若未发生质壁分离,则 说明细胞液的浓度等于或大于8%的盐酸,D 错误。 4 (四川省名校 2018 届高三高考冲刺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骨骼肌细胞在舒张状态时,膜上 的钙泵能将 Ca 泵出细胞或者泵入内质网腔中,以维持细胞质中低浓度的Ca 当神经兴奋传 到骨骼肌时,内质网腔中的Ca 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进而导致肌肉收缩。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A骨骼肌细胞中运输 Ca 的钙泵只存在于细胞膜上 B肌细胞内质网中的 Ca 释放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C钙泵将 Ca 运出肌细胞的过程中会发生能量转化 D钙泵与神经递质结合后才能启动

21、Ca 的跨膜运输 【答案】C 9 2+ 2+ 2+ 2+ 2+ 2+2+ +- +-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骨骼肌细胞膜和内质网膜上都有运输Ca 的钙泵,A 错误;根 据题意分析可知,骨骼肌细胞在舒张状态时,细胞质中浓度Ca 低于内质网,所以兴奋时内 质网腔中的 Ca 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的,属于协助扩散,B 错误; 钙泵将 Ca 泵出细胞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 正确; 神经递质不能与细胞内的内质网上的钙泵结合,D 错误。 5 (武汉市 2018 届高中毕业生五月训练题理科综合生物试卷)细胞膜对离子进行跨膜运输 的载体蛋白有两种:通过离

22、子通道运输的为被动运输,通过离子泵运输的为主动运输。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恢复静息电位时,K 通过离子通道外流 B缺氧会影响神经元兴奋时Na 通过离子泵的内流 C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时通过离子通道吸收NO3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离子泵运输离子的方式相同 【答案】A - + + 2+ 2+ 2+ 2+ 6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2018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关于生长素的作 用机理, 前人先后提出了 “酸生长理论 (细胞壁处 pH 下降, 使细胞壁松弛, 细胞伸长生长) ” 和“基因活化学说(IAA 与细胞内受体结合促进基因表达) ” 。下图表示科学家揭示的

23、生长素 (IAA)对细胞伸长作用的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生长素受体可存在于细胞膜上, 也可能存在于_中,后者促进_ 的合成是基因活化学说的基础。 (2)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但在一般情况下,与生长素作用相关的基因是处于_状态 10 的,生长素的作用就是解除这种状态,并由此调节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 (3)质子泵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具有_功能;H+通过离子泵跨膜运出细胞,进入细胞 壁的部位,这种跨膜方式是_。 (4)细胞壁发生松弛从而使植物细胞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去掉细胞壁即为原生质体)体积 的增大成为可能。据图分析,细胞壁发生松弛的原因可能是_。 【答案】 (1)细胞质或细胞核 mR

24、NA 和蛋白质 (2)抑制 (3)催化和运输主动运输 (4)H 聚集在细胞壁处,pH 值下降增大了酸性程度 【解析】 (1) 据图可知生长素受体可存在于细胞膜上, 也可能存在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 IAA 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的受体结合后,通过促进相应m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细胞的生长。 (2)IAA 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的受体结合后,通过促进相应m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细胞 的生长,说明在一般情况下,与生长素作用相关的基因是处于抑制状态的。 (3)据图可知,质子泵既作为 H 穿膜运输的载体蛋白,又具有催化 ATP 水解的功能;H 通 过离子泵跨膜运出细胞,需要消耗ATP,这种跨膜方式属于主

25、动运输。 (4)H 聚集在细胞壁处,使细胞壁处pH 值下降,细胞壁成分被破坏,导致细胞壁松弛,使 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体积的增大成为可能。 练预测 1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膜蛋白镶嵌、贯穿或覆盖磷脂分子层,在细胞膜上对称分布 B膜蛋白不参与一切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C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无关 D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的离子在细胞内外的浓度不同 【答案】D 【解析】膜蛋白镶嵌、贯穿或覆盖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内外分布是不对称的,A 错误; 膜蛋白参与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过程,B 错误;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 性有关,如脂溶性物质容

26、易通过细胞膜,非脂溶性物质不容易通过细胞膜, C 错误。主动运 输逆浓度运输离子,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不同,D 正确。 2如图A 为两个渗透装置,溶液a、b 为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且a 溶液浓度b 溶液浓度, c 为清水,图 B 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表皮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1 + + + A图 A 中装置 2 的液面一段时间后会高于装置1 的液面 B图 B 中的、相当于图A 中的 C若图 B 所示为某农作物的根毛细胞,此时应及时灌溉 D图 B 中的与图 A 中的通透性不同 【答案】B 3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 乙、丙三种细胞状

27、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甲转变为乙的过程中细胞失水 B由甲转变为乙的过程中液泡颜色加深 C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液泡体积增大 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细胞吸水能力增大 12 【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乙的质壁分离程度比甲大, 由甲转变为乙的过程中细胞失水, A 项正确; 由甲转变为乙的过程中,由于细胞失水使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导致液泡颜色加深, B 项正 确;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细胞吸水, 使液泡体积增大, C 项正确; 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细胞吸水,使细胞液浓度降低,导致细胞吸水能力减小,D 项错误。 4人的某些细胞膜上的 GFTR 蛋白与 Na 和 Cl 的跨

28、膜运输有关,当 CFTR 蛋白结构异常时, 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 肺部感染,引发囊性纤维病。 下图为一个人体细胞内外不同的 离子相对浓度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FTR 蛋白是一种激素,调节Na 和 Cl 的跨膜运输 BNa 排出成熟红细胞属于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线粒体 C如果大量 Cl 进入神经细胞,将不利于兴奋(神经冲动)的形成 DCFTR 蛋白与 Na 和 Cl 两种离子的跨膜运输有关,说明载体蛋白不具有特异性 【答案】C 【解析】据题意“人的某些细胞膜上的 GFTR 蛋白与 Na 和 Cl 的跨膜运输有关”说明 GFTR 蛋白属于载体蛋白,调节Na 和

29、Cl 等离子的跨膜运输,A 错误;红细胞无线粒体,因此Na+ 排出成熟红细胞所需能量由红细胞的无氧呼吸提供,能量来自细胞质基质, B 错误;如果大 量 Cl 进入神经细胞,会使静息电位值加大,从而使细胞不容易产生兴奋 (动作电位) ,即抑 制突触后膜的兴奋,不利于兴奋(神经冲动)的形成, C 正确;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 异性,与特定物质的运输有关, 是生物膜具有选择性的基础。 一种载体蛋白通常只能转运一 类分子或离子,Na 和 Cl 属于一类离子,因此 CFTR 蛋白与 Na 和 Cl 两种离子的跨膜运输有 关,说明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D 错误。 5某科研团队用含有各种必需元素的溶液培养大

30、麦幼苗。实验分两组,甲组在光下,乙组 在黑暗中,48 小时后测定水分的消耗量和几种离子的浓度变化。表中各离子的数据为实验 结束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占实验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 13 +-+- - +- +- +- - + +- 实验条件 甲组 乙组 请回答: 水分的消耗量(mL) 1070 425 Ca (%) 128 103 2+ K (%) 27 35 + Mg (%) 184 115 2+ (1) 甲组幼苗细胞中能够消耗水并伴随着H和 ATP 产生的场所有_, 细胞产生 的一部分 ATP 可用于通过_方式吸收无机盐离子的过程。 ( 2 ) 48小 时 后 , 乙 组 幼 苗 的 鲜 重 增

31、 加 , 干 重 下 降 。 原 因 是 _。 (3) 从吸收离子的比例上看, 大麦幼苗吸收各种离子的速率是不同的, 其中对_ 的吸收速率最大,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与细胞膜上运输相关离子的_有关。 【答案】 (1)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基质主动运输 (2)幼苗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所以鲜重增加;幼苗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 物,所以干重下降 (3)K载体数量 【解析】 (1) 能够消耗水并伴随着H和 ATP 的过程有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分别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和线粒体基质中; 无机盐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 需要消 耗 ATP。 (2)乙组幼苗是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的,

32、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但 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因此其干重下降; 表格数据显示其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和无 机盐,所以鲜重增加。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大麦对钾离子的吸收量最大,而对钙离子、镁离子的吸收量较少, 导致该差异的主要原因与细胞膜上运输相关离子的不同载体的数量有关。 + 14 下列温度最接近 23 的是人体的正常体温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擦在皮肤上的酒精

33、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乙_,水的温度是_42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热胀冷缩_。 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A.120B.100C.90D.80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 39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 25洗澡时淋浴 的适宜水温是 60 第第一一节节物态物态变化与变化与温度温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 0 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 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 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

34、是)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该温度计的量程是 20100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 21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39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0.1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固态、液_态和_气_态。在个标准大气压下 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铁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氢气_。11把糖、醋、白雾、碗、勺子、味精、 水

35、蒸气、二氧化碳、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 ;属于液态的是_ ;属于固态的是_ _。 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时、 时、14 时、20 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5 _,最低气温是2 _,一天的温差为 _7 _,平均气温是_1.25 。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冰的上表面为10,下表面是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 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 碳纳米管温度计 。研究人员在长约 10米,直径 10米

36、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 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 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 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金属镓的体积在 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体积在 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 15 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乙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 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

37、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 37. 和 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38_和_38.6_ 。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气体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左_(选填 左 或 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0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 会_(选填 会或 不会” 受到大气压的影响 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 4 ;把它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 94。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

38、,示数是 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20 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 40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40 _。第第四四节节地球上地球上的水的水循循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3%,淡水资源丰富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 霜、露、雾、冰、 “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霜、雾、 白气霜、露、 白气露、雾、 白气露、雾、冰 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

39、也能晾干, 这是因为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 有下列物态变化: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 _ 填写序号 。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

40、升华 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 白气 是水蒸气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霜的形 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 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春天,冰雪消融夏天,积水干涸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 白气 ,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冰山上的积雪只能

41、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1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 激光橡皮 。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升华_ 填物态变化名称 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凝华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 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液化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吸热_ 选填 吸热 或 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

42、呼风唤雨 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 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升华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凝华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熔化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农谚说 霜前冷,雪后寒 ,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凝华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吸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汽化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液化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以下, 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凝华_而成

43、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内侧_(选填 外侧 或 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 _(填物态变化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 113.5;碘的沸点是 184.4;水的沸点是 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

44、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 固态二氧化碳 ,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干冰升华吸热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水蒸气遇冷液化_形成的 17有霜的季 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_水蒸气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凝华_。(2)请根据短文,对 霜 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空气湿润_和_气温在 0 以下_。(3

45、)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 即霜 。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第第三三节节汽化汽化和液和液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给湿头发吹热风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清晨,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 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98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吸热_ 选填“吸热”或“放热” ,其温度_

46、保持不变。第题图题图 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液化_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放_(选填“吸”或“放”)热。 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雾是水蒸气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6.人游泳上岸以后,风一吹感觉身上很凉。这是因为(C)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的气温高 人的皮肤产生的错觉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要从人体吸热 风把身上的热量带走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汽化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 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 8.如图甲

47、、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图线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图线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 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到 100 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 9.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10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B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水沸腾的现象只

48、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 11.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进适当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拉 活塞到一定的程度时,液体乙醚消失的现象称为_汽化_;向里推活塞,一会儿观察到液态乙醚出现的现象称为_液化_。12.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_汽化_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_液化_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_放_热。 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3.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_汽化_(填物态变化名称 时从人体吸热;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

49、气_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致,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不到 100就已沸腾,原因是水的沸点随_气压_减小而降低。14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小明从开着空调的屋里出来后,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而模糊不清,过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先_液化_后汽化_。15在打扫教室清洁时,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这是水的_汽化_(填物态变称现 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液化_(填物态变化名称 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_放热_(选填“吸热”或“放热”)。16.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小敏一边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一边从水温1开始,每隔 1mi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数据见记录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