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学发展与农民工子女教育.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446952 上传时间:2021-08-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教学发展与农民工子女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村教学发展与农民工子女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村教学发展与农民工子女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教学发展与农民工子女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教学发展与农民工子女教育.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农村教学发展与农民工子女教育来广小小学已经一年了,在这儿的工作中我发现这农村的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很松懈。他们没有独立的、强烈的意识家庭和学校教育对孩子远大的影响。过分依赖老师和学校能一举包干所有家长的教育工作。我觉得农村要发展,教育是首位,学校的教育工作更是要改变以往的制度和态度。对此我有几点看法:1、过分依赖制度,忽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校便依靠制度管理强制推进。抹杀了教师的主动地位,其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这样,造成了被检查与检查者的对立,致使学校教学管理有效性的缺失,导致教师能动性的丧失与教研创新精神的淡化。教师

2、教学工作就成了追求考试高分,参加教研活动仅是为了不受制度的处罚,而不是主观的需要。如:备课则要求书写认真与否,环节完备与否以及量的要求;上课是否讲普通话,学生是否发言积极,教学效果是否好,回答问题正确率是否高,作业次数是否达标和是否有批有改,每个单元是否进行考测、讲评小结;教师相互间听课要达多少节次,组织教师业务学习要达多少次,组织教研活动要有多少次等都写进了教学管理制度中,且与津贴、评优、推先等利益挂钩。显然,过分依赖制度管理,忽视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需要。2、从各校教学常规管理的进程中看,仍停留于形式的多。如:备课、上课、作业、听评课、业务学习与教研活动等都没有实质性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制度的实施都是学校的管理者,实施的对象就是被管理者 ,使两者处于一种对立状态,都是自上而下的行为,或者是一种权力行为,与当代社会民主化进程相背离,也与我们对教师实行民主化教学的要求不相符。建立民主的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让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才是大势所趋,教育的发展之路。 针对以上问题的对策,为此,我针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1、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在坚持原教学常规检查(月查)基础上,一是改变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将教师被动接受检查改为主动参与,变领导只作检查为带头参与。2、评定结果的使用。第一可以结合其他方面的评定结果,进行优秀教师的评选,

4、并进行表彰奖励。第二可根据等次划分,记入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中,兑现奖惩。进入教师业务档案记载存入教师发展性评价档案中。4、建立警示制度,即对某项目连续两次被评为差等的,要给予黄牌警示,限期整改提高,连续三次为差等的,要以教学事故给予处理。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虽是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全局性,但我们不能因“遥遥无期”、“困难重重”而猥琐、怠慢,反而应主动出击,“消融座座冰山”,给飘零、寒冷的“蒲公英”带去融融春意。1、要认识到教育是“全民教育”,农民工子女享有受教育权利,而且是平等的教育权利;要认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子女正成千上万地递增,搞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这不仅是

5、教育问题,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2、是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要进一步明确农民工子女=的管理服务机制,整合资源,增加投入,降低成本,提供援助,为农民工子女创造平等、宽松、优越的教育环境。如挖掘现有公办学校教学资源或兴办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减免学费或取消公办学校的“借读费”、“赞助费”,将民工子女纳入招生计划,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救助基金等。3、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给予民工子弟学校的合法身份,大力支持其发展,增加农民工子女就学机会,减轻公办学校压力。4、强化农民工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观念,引导其千方百计增加收入,想尽办法确保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努力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入城市主流教育,最终实现一体化教育。引导有条件和愿意进入“主渠道”学校的民工子女到普通公立学校随班就读,尝试在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城乡结合部重新划分学区,加速民工子女教育属地化、城市教育一体化的进程;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鼓励优质学校与民工子弟学校联办或举办以民工子女为对象的分校,通过输出管理、名师带徒、资源共享等形式,实现民工子弟学校在管理水平、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等方面的跨越式提升,使民工子女教育逐渐融入城市教育的主流鼓励民工子女在民工子弟学校适应环境后尽早进入城市教育的“主渠道”,以促进城市教育一体化的尽早实现。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