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滤膜过滤除菌.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460875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孔滤膜过滤除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微孔滤膜过滤除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微孔滤膜过滤除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微孔滤膜过滤除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孔滤膜过滤除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孔滤膜过滤除菌.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关键词:硝酸 化学试剂 氯化钠 菌种 试剂 标准物质 北京标准物质网一、实验目的要求(1)了解过滤除菌的原理。(2)掌握微孔滤膜过滤除菌的方法。二、基本原理尽管有报道称原核细菌小至纳米(10-9m)级,大可达0103mm甚至075mm(非洲纳米比亚球菌),一些真核微生物如蘑菇、木耳等担子菌也非常大。但绝大部分微生物都是微米级(10-6mm),常用的微孔滤膜可以把绝大部分细菌分离开来。过滤除菌是根据微生物的大小,如原核微生物的尺寸为110m(球菌052m,杆菌长18m、宽051m,螺旋菌长550m、宽055m),真核微生物的尺寸为10100m(粗略地说,真核微生物和原核微生物大小

2、存在10:1的递减规律),选择孔径不同的滤膜,通过机械作用滤去液体或气体中微生物的方法(图12)。这是一种非杀灭性除菌方式,实际上达到菌液分离的效果。具体实验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选用不同的滤器和滤板材料。市面上常见的微孔滤膜有醋酸纤维酯和硝酸纤维酯滤膜等,孔径有0025m、005m、010m、020m、022m、030m、045m、060m、065m、080m、100m、200m、300m、500m、700m、800m和1000m等,实验室除菌用一般选择022m,但除病毒需选择更小孔径的滤膜。大滤板有石棉滤板、K型滤板(孔径最大,作一般澄清用)、EK滤板(滤孔较小,用以去除一般细菌)、EK-S滤板

3、(滤孔最小,可阻止大病毒通过)。此法除菌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不破坏溶液中各种物质的化学成分,适用于酶、朊、核酸、抗生素、病毒等活性分子的过滤,但由于滤量有限,所以一般只适用于实验室中小量溶液的过滤除菌。随着反渗透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成本下降,大规模的过滤除菌工业应用也已经出现:在矿泉水、纯净水生产制作过程中已有应用。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培养基2的葡萄糖溶液(葡萄糖试剂需满足HGT 3475 1999化学试剂葡萄糖要求)、肉汤朊胨琼脂培养基(平皿)、营养肉汤。肉汤朊胨琼脂培养基配制:朊胨10g,牛肉膏5g,NaCl 5g,蒸馏水1000mL,琼脂16g,调节pH至72,分装克氏瓶,每瓶150mL,121

4、、20min灭菌,后平放成平板。营养肉汤类有YYT11872010营养肉汤培养基可作参考,配制:朊胨100g,牛肉粉30g,NaCl 50g(品质应满足GBT 12662006化学试剂氯化钠),pH值7202(25),加热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分装三角瓶或试管,121高压灭菌15Dmin备用。如无特殊说明,本书及附录中所有药品均为市售分析纯(AR)或生物化学纯(BR)或以上纯度级别试剂,蒸馏水为双蒸水或去离子水,所有市售化学药品应满足有关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或技术规范等。我国已经制定实施的化学试剂标准有280多条,如GBT12662006化学试剂氯化钠等,为了方便阅读,在本书相应首次提及

5、的地方,都作了提示。2仪器或其他用具注射器、微孔滤膜过滤器、022m045m滤膜、无菌试管、镊子、玻璃刮棒、真空泵或水泵、砂芯过滤装置。有关装置至少应满足GBT u415 89实验室烧结(多孔)过滤器孔径、分级和牌号等的要求。四、操作步骤1大量液体过滤除菌将022m孔径的滤膜装入清洗干净的砂芯过滤装置中,旋紧或稍真空抽滤,压平(如用一次性预灭菌的带膜针式滤头则无此步骤),包装灭菌(01MPa、1215灭菌20min)后待用。2针孔过滤器将灭菌滤器的入口在无菌条件下以无菌操作方式连接于装有待滤溶液(2葡萄糖溶液)的注射器上,将针头与出口处连接并插入带橡皮塞的无菌容器中(图1一3)。3压滤将注射器

6、中的待滤溶液加压缓缓挤入过滤到无菌试管中,滤毕将针头拔出。注意:压滤时,用力要适中,不可太猛、太快,以免细菌被挤压通过滤膜。4无菌检查以无菌操作吸取除菌滤液01mL或者直接将滤膜培育于朊胨琼脂平板上,涂布均匀,置37温室中培养24h,检查是否有菌生长。5清洗弃去砂芯过滤装置上的微孔滤膜,将砂芯过滤装置清洗干净,并换上一张新的微孔滤膜组装包扎,再经灭菌后使用。注意:整个过程应在无茵条件下严格无茵操作,以防污染。过滤时应避免各连接处出现渗透现象。综合比较上述第一部分到第五部分介绍的消毒、杀菌和除菌方法,可见各有各的特点、用途和范围,具体和特定条件下选用哪种方法,应综合起来考虑。除经济考虑外,针对材质和环境因素,比较各类方法(表13),以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