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461531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贵州省赫章县威奢乡中心小学 刘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国家的兴衰,民族的进步,关键在于这个民族是否有先进的科技水平。然而,这个水平来源于哪里?它来源于这个国家的下一代。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我们教师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是祖国的栋梁,他们必须有创新意识。而这个创新意识的培养,必须从小学抓起。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和认识。 首先要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创新意识的源泉。”当今的孩子尽管娇生惯养,但他们的求

2、知欲特别强,他们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作为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一切入点,适时地加以点拨,我想孩子们的创新欲望一定会被激发出来的。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必须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只有这样,学生的探究、求知欲才会孕育而生。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在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巧于设置问题情境,将引人入胜的故事,饶有兴趣的顺口溜,美好动听的音乐,直观形象的简笔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一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例如,在教学汉语拼音时,可以结合儿歌来教学。如教学“i、u、”时可教学儿歌“小

3、企鹅,美滋滋,旅游穿件黑褂子,出门忘了系扣子,露着白白大肚子。”这样,不仅增加了趣味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而且加强了汉语拼音与识字、阅读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学习汉语拼音的作用。再如,教学“上、中、下”时,教师可编儿歌“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有空气”。这样,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还有利于学生了解“上、中、下”的位置关系。课前还可以组织学生玩玩滑滑梯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上、中、下”位置的变化。 其次,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科渗透。把音乐融入语文。运用音乐,启发想象。利用音乐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海底世界一课中,在进入拓展练习环节时,要求

4、学生以海底见闻为题写一则短文。同时,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边放课文录音,边放一曲有海浪、海鸟、海底动物叫声的自然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这样他们仿佛置身于茫茫大海中,看到了五彩斑斓的景色,摸到了形状各异的矿石,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之后,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所闻所感写下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把美术融入语文教学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把课文中平淡的语言描述化为形象生动的图形,学生在这过程中既理解了课文知识又提高了动手和想象能力。以图导思。教材中的插图除了画面上能看出的意思,往往还包含着深刻的“弦外音”。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画面深入思考,配合文章重点段的描述,以

5、领悟文章中心。如丰碑一文的教学,文中插图可与第七自然段文字结合教学,用投影显示画面、文字,然后指导学生透过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衣着等深入剖析,联系上下文描写,体会天气之“冷”及军需处长为了革命,勇于牺牲的精神。 根据儿童心理特点,上课有趣,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积极参与。课堂上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朗读、做游戏、演课本剧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例如,教学第一册课文比尾巴,可以做“给动物找尾巴”的游戏,课前制作多种动物的卡片,将动物的尾巴从卡片上剪下,要求学生迅速地从卡片中给动物找到它的尾巴,再说一说它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通过游戏使学生明白猴、兔、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

6、巴的特点。教学第二册课文熊猫妈妈听电话,课前可准备熊猫妈妈与三个孩子通电话的用具,以及熊猫妈妈、欢欢、玲玲、贝贝的头饰,上课时请学生表演小熊猫给妈妈打电话。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加强了口语训练。再次要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善于质疑,就没有创新。达尔文由于对“上帝造人说”传统神话故事的求异,于是有了“进化论”诞生。拉瓦锡由于对燃素说的求异,于是就有了氧气的发现。李四光由于对“中国贫油论”的求异,于是有了大庆油田的开发。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应当引导和鼓励。鼓励孩子们去怀疑,去创新,做个创新型人才。例如:教学第二册课文

7、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学生理解课文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小壁虎除了向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它还可以找谁借?它借得到吗?为什么?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白其他动物尾巴的用处,增加了课外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应抓住重点句“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引导学生质疑:是什么画这么神奇,不用颜料又不用笔,几步就能成为一幅画?接着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使学生慢慢了解,原来,“小画家”就是小鸡、小鸭、小狗和小马,“画画”就是它们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从而知道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脚趾形状是不同的。最后,注重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辩论,辩出个性。在

8、教学宇宙生命之谜时,课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说“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观点。有同学认为“地球之外存在生命”,有同学认为“地球之外不存在生命”,就这一问题,我让学生举手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把同一观点的同学编到一组,让学生根据课文和课前了解的资料为依据,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来的好奇心。又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我问:“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同学们总结出二者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这样既揭示了主题又培养了学生随

9、机应变,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的“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应当“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因此,教师应当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尝试实施参与的教学模式。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赞扬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