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评课 一颗充满智慧的“鸭蛋”——评付莉莉老师的《端午的鸭蛋》.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11465993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评课 一颗充满智慧的“鸭蛋”——评付莉莉老师的《端午的鸭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评课 一颗充满智慧的“鸭蛋”——评付莉莉老师的《端午的鸭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评课 一颗充满智慧的“鸭蛋”——评付莉莉老师的《端午的鸭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评课 一颗充满智慧的“鸭蛋”——评付莉莉老师的《端午的鸭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评课 一颗充满智慧的“鸭蛋”——评付莉莉老师的《端午的鸭蛋》.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颗充满智慧的“鸭蛋”评付莉莉老师的端午的鸭蛋贾耀俊在做一个有智慧的语文教师讲座中,付老师详细地阐述了自 己对教师智慧的理解及构建规划,着实让人受益匪浅。而付老师的端 午的鸭蛋一课,则真实地让人感受到了一个语文教师的魅力,大到 教学设计,小到对学生回答的点评,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彩。教学设计简约深刻。让我们先来大体回顾一下付老师的这节课: 开篇从猜诗题和端午风俗导入,转而联系作者故乡高邮的端午风俗, 继而赏玩鸭蛋的各种玩法并从中体味童心, 探究文中重要词句并从中 解读乡情,最终在为汪曾祺填写墓碑中结束该课。 整个教学环节简洁 明了,归纳起来无非就是“风俗”、“童心”、“乡情”、“总结”四个环 节

2、。但付老师的这节课却打破了各教学板块层层堆积的传统模式,给人以行云流水般的畅快之感。溯其根源,还得归功于付老师深远的立 意,对教学目标的把握真正做到了 “心中有数”,“有自己的定位”。 他紧紧抓住“童心”与“乡情”两个重点,课堂中衍生出来的一系列 小问题则围绕这两个重点展开,如蛋鸭蛋有什么可挑的难道鸭蛋 也有智商吗?” “写高邮鸭蛋时哪句话写得太有趣,太有味道,太好 玩了? ”看似轻松的提问背后洋溢着的是教师的智慧和对文本的深刻 解读,插科打浑之余让学生水到渠成地领悟到了 “文化”这一艰深晦 涩的字眼。整节课显得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紧凑有序而又妙趣横生, 毫无拼凑之感。延伸拓展旁征博引。两年前

3、观摩了付老师的老王一课,相互比较之余发现两节课中都引用了大量的课外资料。如:在挑鸭蛋,吃鸭蛋的环节探讨之后,付老师引用了鲁迅朝花夕拾?小引中的一段话“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看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后来, 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 也不过如此; 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借大文豪对儿时生活的回忆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对童年生活的追忆,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了对汪曾祺“童心”的解读上来。又比如,在感悟“乡情”时,付老师又引用了 1981 年初秋,汪曾祺受高邮市政府的邀请, 回到他魂牵

4、梦萦阔别已久的故乡时的欣喜之情, 以及汪曾祺在看梦故乡 时流出的深情的泪水两段背景资料,伴着教师的朗读,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顶峰,无需多言,浓浓的乡情弥漫在了课堂之上,扎根在了学生的心中。 而在课堂的结尾,付老师再次借用汪明为父亲汪曾祺在墓碑上刻字的背景故事, 并请学生猜测他大概会写什么这一活动,为课堂画上了最后靓丽的一笔,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付老师真正做到了 “心中有孩子” 。“教师眼中不能仅仅是教案,而应该是学生。 ”在这节端午的鸭蛋中,我也深切感受到了这一点。首先在教学设计上,付老师就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从端午的风俗入手,探讨鸭蛋络子的玩法,使孩子感

5、觉不沉重, 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其次, 付老师对孩子的关注还体现在他简约的教学语言上。在整个课堂中,我们很少听到“归纳文章主题思想”, “品析句子深层含义”等味同嚼蜡的指令性话语,而更多的是教师与 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且让我们来看付老师课堂中提的这几个问题: 鸭蛋络子有哪几种玩法?你觉得哪种最好玩?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猜猜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几岁一系列充满童趣的提问,使整堂课犹如一个游玩交流会,付老师就如一个孩子王般领着学生充满好奇 地自然走进文本中去,又心满意足地自然走出来。而在这中间,则闪 烁着师生们灵性的智慧之光。再回过头来看一遍这篇课文的听课笔记, 深觉从中我能学习的东 西有太多太多。从付老师精致的教学设计,到他幽默的语言,甚至是 板书中那颗以“童心”和“乡情”为双黄的高邮鸭蛋,无一不浓缩着 教师深刻的人生体验与扎实的教学功底。 做一个富有教育教学智慧的 教师,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充满诗意和灵性的思想栖居地,应该成为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的追求。最后,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吧一一“当你 把教育理解为教书时,你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教书匠;当你认为教 育就是教学时,你会为了那些功利的目的而日复一日地消耗体力; 当你把教育想象成教育本来面目时,你就会发现书香飘溢,诗意 流淌,智慧碰撞,心灵相遇才是真正的教育!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