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 期末复习.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466251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 期末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 期末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 期末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 期末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 期末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 期末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 期末复习.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计划复习内容:1.复习乘除法的意义以及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2.用学到的加、减、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复习常见的平面图形,认识厘米和米。4.复习观察物体。复习要求: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乘除法的含义、乘除口诀、时分秒的认识等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基础知识。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乘法口诀以及用口诀求商等计算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厘米和米、观察物体和确定位置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4.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为题的能力,培养数学

2、意识和数学思维的能力。复习重难点:重点:1.乘法口诀的应用。2.认识图形3.观察物体和测量长度。4.认识方向。难点:1.乘法口诀的运用。2.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的简单问题。教学措施:1.认真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哪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组织整理和复习。2.研究每一道复习题的特点:复习的什么内容,与哪些知识点有联系。3.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加强差生辅导。4.启发学生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5.设置模拟情境、小游戏,在学生主动乐观的思维中,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并使其得到灵活运用。6.多给学生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一个比较轻松

3、愉快的环境中进行整理与复习。课时安排: 表内乘除法的复习 1课时两步计算的复习 1课时 厘米和米、多边形和图形的复习 1课时复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课时第八单元 期末复习复习内容:本单元复习全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大致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6题复习乘除法的意义及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第二部分:第79题用学到的加减乘除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三部分:第1014题复习常见的平面图形,认识厘米和米。第四部分:第1520题,观察物体和简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基础知识。(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乘法口诀以及用口诀求商等计

4、算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能达到基本要求。(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厘米和米,观察物体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讨论和交流,结合练一练活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整理与复习,使之系统化、条理化。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地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作用与价值,产生乐于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情感。(2)初步感受复习的重要性与价值和必要性,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与习惯。教学重难:重:复习表内乘

5、除法的知识。难: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弥补知识缺漏,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措施:1认真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哪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有针对性的组织复习。2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加强差生辅导。第一课时 表内乘、除法复习教学内容表内乘、除法复习(教科书第9495页期末复习第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练习、回忆整理,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能熟练记忆、背诵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应用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和乘除两步计算算式,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2使学生能联系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体会乘、

6、除法之间的联系;能联系计算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等初步思维能力。3使学生能主动思考、积极交流,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进一步体会乘法口诀的应用价值,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感受计算中的简单规律,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重点乘、除法含义和表内乘、除法计算。教学准备师生准备小棒;教师准备乘法口诀表、口诀卡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1、 回顾引入1回顾学习内容。谈话:这学期的数学内容已经全部学完了,请小朋友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的数学内容主要有哪些?说给大家听一听。提问:回顾一下这些内容的学习过程,你有哪些体会可以和同学分享?请和大家交流一下。指出:

7、这学期我们重点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包括乘、除法含义,乘法口诀,乘、除法计算和简单实际问题;还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还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厘米和米等内容。小朋友也有许多学习体会和经验,比如按照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编乘法口诀,学习数学需要仔细观察、比较,认真思考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要分析知识的联系,发现特点等等。2回顾学习效果。谈话:那小朋友这学期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哪些内容学得最好,还有哪些内容觉得有一点困难呢?请你回忆一下,把课本上表格填一填。交流:说说你最感兴趣和学得最好的内容,再说说哪些觉得有点困难。3揭示复习内容。谈话:小朋友有这么多感兴趣和学得最好的知识,也有像这样有点小困难的内容。那从

8、今天开始我们复习这学期学习的数学内容,使大家更有进步,有困难的呢,要在复习中弄明白、理清楚。今天,我们先复习这学期的重点知识:表内乘、除法。2、 复习含义1 学具操作。提问:你能摆出几个几?用小棒摆一摆,好吗?交流:你摆了几个几,怎样摆的?(指名学生交流,说明摆的几个几,摆了几份,每份几根)引导:现在老师每份摆3根,摆4份。请小朋友边看老师摆边数几个几。提问:把这12根小棒看成平均分,可以看成是怎样分的呢?2做期末复习第1题。让学生看图说说图里有什么,怎样摆的。引导:你能看图列出两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吗?请自己列出来。交流:你列的怎样的算式?为什么可以列成35和53?那155=3和153=5表

9、示图里的什么意思呢?追问:想一想,你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写成乘法算式表示吗?那写成除法算式表示呢?小结:当要看几个几是多少时,可以写成乘法算式表示:当要看平均分的结果时,可以写成除法算式表示。写除法算式时,要看清是按每几个一份分呢,还是按几份平均分,根据意思写出正确的算式。3、 复习口诀和计算1 记忆口诀。(1)口诀含义。提问:算上面的题用哪句口诀?“三五十五”表示什么意思呢?“六八四十八呢”?你知道表内一共有多少句口诀吗?指出:口诀表里一共有45句口诀,是按几个几是多少这样一句一句编出来的。你能背一背所有的口诀吗?自己先独立背一背。(2) 背诵口诀。提问:你知道乘法口诀表里的哪些规律?能横着按顺

10、序背出口诀吗?我们来背一背看。指名学生背口诀,再集体齐背一遍。(3) 对口令。师生集体口诀对口令;对于不熟悉的、易混淆的口诀要加强背、记。2看口诀说算式。引导:口诀有什么用处?出示“七九六十三”,让学生写两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并交流;出示“七七四十九”让学生写乘法和除法算式,说说为什么只能各写一道。追问:哪些口诀只能写一道乘法和一道除法算式?出示口诀卡片,每次让学生口头说出两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3看算式说口诀、算得数。出示:45= 78= 96= 36= 54= 87= 69= 63=让学生一组一组算,先说出口诀,再说出每道题的得数。提问:算乘法怎样想口算?算除法呢?说明:算乘法口译直接看乘

11、数想“几几得多少”,算除法要想除数乘几得被除数,就用“几几得多少”来想出商是几。4做期末复习第3题。学生看题,说明题意。让学生计算并填写得数,并想想能不能发现得数有什么规律。交流得数,引导观察和5乘、和2乘,积的个数上各有什么规律或特点。提问:你发现一个数和5乘、积的个位上有什么特点吗?和2乘呢?指出:乘法计算也有神奇的规律,你们看:一个数和5乘,积的个位上只可能是0或5;和2乘,积的个位上只可能是0、2、4、6、8这几个数,也就是和2乘得的积一定是偶数。5做期末复习第5题。让学生看第一组:要先算什么?看第二组:要按什么顺序算?说明:乘加、乘减,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乘除两步计算的题,

12、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一步一步计算得数。让学生自己计算,填写得数。交流得数,检查错误并订正。6学生口算。教师出示乘、除法口算卡片,先指名学生口算得数,再集体口算,尽可能多算一些题;口算不很熟练地题要多次呈现给学生口算,帮助学生掌握。7做期末复习第6题。用2分半到3分钟时间,让学生同时开始计算第6题,到时间就结束。校对得数,统计全部完成人数和正确率,了解学生口算掌握程度。根据计算发现存在问题,采取措施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4、 复习小结1 引导小结。通过复习,你对表内乘、除法哪些知识更清楚了?你对复习的内容、过程又有哪些体会可以和大家交流呢?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吗?2布置作业。完成期末复习第4题。第二课

13、时 加减两步计算复习教学内容加减两步计算复习(教科书第95页期末复习第79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练习、归纳,进一步认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正确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能通过运算、交流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进一步体会实际问题里条件、问题间的联系,能说明解决加、减法相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培养几何直观,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3使学生体会实际申个活中的数学问题,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加减两步计算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1、 揭示课题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复习

14、第一单元学习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也就是加减两步计算的复习。你还记得第一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吗?知道的可以说一说,不记得的可以到书上看一看。提问: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指出: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还有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复习,要掌握好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能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决这样的问题。2、 两步计算1 做期末复习第7题第一列两题。让学生明确连加、连减再计算,指名板演。交流:每一题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请小朋友再看竖式是怎样写的,算得对不对,说说你的评价。提问:有没有小朋友

15、哪里不用笔算而用了口算?为什么第一小题用先算出的60加35时可以用口算?指出:两步计算如果出现我们学过的口算内容,可以用口算,这样比较方便。2做期末复习第7题第二、三列四题。让学生明确加减混合,接着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独立练习,指名板演。让学生评价板演题,练习有错的订正。追问:有没有可以用口算的?3归纳:通过上面六道算式的练习,你觉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怎样?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小结: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是加减两步计算,可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一步一步地算。计算时要注意合理算法:一是竖式可以连起来写,这样比较方便;二是能口算的可以用口算,这样算起来也方便一些。3、 解决问题1 做期末

16、复习第8题。学生读题,说说有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提问:根据什么求第一个问题,再根据什么求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列式解答,指名学生板演。交流:你能看算式再说说解决这里的问题时怎样想的吗?指出: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可以这样想,先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求出第一个问题,再根据第一个问题的得数和另一个条件,求出第二个问题。2学生思考、交流。出示圆片。提问:白色的有几个,黑色的有几个?哪一种圆片数量大,哪一种圆片数量小?指出:黑色圆片个数多,数量大一些;白色圆片个数少,数量小一些。引导:请看图说一说:要和大的数量黑色圆片个数同样多,可以怎样做?要和小的数量白色圆片个数同样多,又可以怎样做?指出:把小的数量加上

17、比它多的个数,就等于大的那个数量;从大的数量里减去比它少的个数,就等于小的那个数量。按照这样的想法,就可以求出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下面我们就解决这样的问题。3看图列式解决问题。(1)出示:梨比苹果多八个。如果苹果有20个,梨有多少个?如果梨有28个,苹果有多少个?(2) 提问:哪种水果个数多,哪种水果个数少?求梨有多少个可以怎样想?求苹果有多少个又可以怎样想?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追问:求梨有多少个为什么用加法?求苹果的个数为什么用减法?4学生解答。(1)一根红绳是4米,一根黄绳是6米。黄绳比红绳长多少米?(2)一根红绳是4米,一根黄绳比红绳长2米。黄绳长多少米?(3)一根黄绳是6

18、米,一根红绳比黄绳短2米。红绳长多少米?提问:这三道题都是哪两个数量比较大小?哪个数量大,哪个数量小?让学生列式解答,同时指名三人板演。交流、订正:第(1)题列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第(2)、(3)题各是怎样想的?比较:这三题都是黄绳和红绳比较长短,每题的问题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求两个数量相差多少或大小时,如果求两个数量相差多少,就用大的数量减去小的数量;如果求大的数量是多少,就用小的数量加上相差的个数;如果求小的数量是多少,就用大的数量减去相差的个数。5做期末复习第9题。让学生读题,交流知道了什么。提问:求面包车多少座要用什么条件?求大客车多少座呢?引导:面包车和中巴车座数哪个多,哪个少?大客

19、车和中巴车呢?先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再列式解决。交流算式,教师板书。提问:这两道题的算法为什么不同?6引导:回顾一下解决这几个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小结:这里的题都是两个数量比较多少、大小的实际问题。如果要求两个数量相差多少,就要从大的数量里去掉小的数量,用减法算;要求大的那个数量,把小的数量和相差的数量合起来,用加法算;要求小的那个数量,就从大的数量里去掉相差的数量,用减法算。4、 复习小结提问:这节课复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你对这些内容是怎样认识的?还有哪些体会?第三课时 厘米和米、多边形及观察物体教学内容厘米和米、多边形、观察物体复习(教科书第9697页期末复习第1015题)

20、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认识线段,进一步明晰1米、1厘米的长度概念;能用米和厘米表示实际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多边形的特点,体验多边形的分类标准,能清楚地判断一个图形是几边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能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3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感受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进一步体会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谈话:小朋友,这学期的数学课除了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还学习了厘米和米、平行四边形、观察物体。今天就复习这部分内容。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线段、厘米和米,

21、加强长度观念;进一步认识多边形,加深平行四边形特点的感受;进一步体会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2、 复习米和厘米1. 回忆整理。提问:还记得在“厘米和米”这个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吗?同桌讨论讨论,不记得的同学可以再看一看课本。交流:这个单元认识了哪些知识?能说说你对线段、厘米和米有哪些认识吗?结合交流,画出线段并板书:直的 两个端点结合交流,板书:1米=100厘米2. 做期末复习第11题。让学生按要求画线段。提问:你是怎样画的?指出:线段可以沿直尺的边来画,从尺上“0”刻度画起,画到刻度“几”,这条线段就是几厘米;画线段注意表示出两个端点。3. “身体尺”举例。引导:还记得

22、身体上的“尺”吗?你有哪些“身体尺”?举例说一说。提问:举例说说你可以用哪把“身体尺”去测量什么物体的长度。4. 做期末复习第12题。(1)提问:米和厘米哪个长度单位大一些?怎样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长度?用米作单位的呢?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2) 比划或举例说明下面的长度大约是多少。 1厘米、1米(比划1米或举出课桌的长等);4厘米、4米(黑板的长、教室的高等);8厘米、8米(教师的长等);15厘米、15米(5层楼房的高等)。(3)选择。学生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交流选择结果,适当说明理由。3、 复习平行四边形 1. 回忆单

23、元内容。引导:在“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这个单元你认识了些什么?线段围成的图形是按什么分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等的?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几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画。交流画的平行四边形,说说自己怎样画成的。2. 图形判断。出示图形,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让学生说说各是几边形,再说说四边形里哪些是平行四边形。3. 平行四边形举例。日常生活里,你在哪里见到过平行四边形?4. 做期末复习第13题。让学生独立数一数、填一填,完成表格。交流填表结果。5. 做期末复习第13题。学生先估一估。让学生量一量、填一填。交流:这个平行四边形每条边各长几厘米?比一比边的

24、长度,你能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里有什么秘密吗?请小朋友量一量你画的那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也有刚才的秘密吗?归纳:这两次量平行四边形的边长,你有什么发现?4、 复习观察物体1. 做期末复习第15题。提问:图中小朋友从哪些位置观察茶壶的?他们各人看到了什么形状呢?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学生连线。交流:怎样连的?为什么要这样连?哪两个小朋友看到的形状正好相反?2. 学生思考。提问: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你有什么感受告诉大家吗?指出:从不同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会有不同。5、 课堂小结引导:能举例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你更清楚地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吗? 第四课时 简单实际问题复

25、习教学内容简单实际问题复习(教科书第9798页期末复习第1620题,思考题和回顾评价)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综合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正确列式解决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2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的特点,能说明解决问题的大致思考过程,提高综合应用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能在简单问题里探索相应的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能力,以及观察、比较、判断、推理等初步思维能力。3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日常生活里的数量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里的应用,培

26、养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初步体验数学的本质,对数学产生积极情感。教学重点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2根小棒,实际问题条件卡片。教学过程1、 揭示课题谈话:小朋友,我们这学期学习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复习简单实际问题。提问:你能回想起这学期学习过哪些简单实际问题吗?要求:小朋友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分析并解答;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里常见的一些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 乘、除法实际问题1. 观察、列式。出示:一共12根小棒,每份摆3根,摆成4份。引导:你能看图

27、列出怎样的乘法和除法算式?请小朋友自己列出算式。交流算式,教师板书乘、除法算式。提问:列乘法算式时是怎样想的?不同除法算式表示图里什么意思?小结:小朋友对乘法、除法表示的意思都很清楚: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求平均分的结果,要用除法。但用除法要区分是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看结果是分成几份,还是按几份平均分,看结果是每份几个。分法不同,列出的除法算式就不一样。根据数量间的这种联系,我们可以分析乘、除法实际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2. 做期末复习第16题。学生读题。提问:图里几人浇树,浇了几个几颗?3人浇多少课怎样算?为什么要用34=12(棵)?5人浇多少棵,9人浇多少棵各要怎样算呢?请小朋

28、友自己列式,算出这两个问题的结果。交流算式,分别口答结果。指出:像这样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算。3. 做期末复习第17题。让学生看图、读题,先说说图上马路两边什么。提问:知道什么条件,求哪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解决,指名两人板演。检查算式、结果。提问:为什么两个问题都用除法算?为什么都除以“2”?让学生口答。指出:像这样的问题,就是平均分的问题。这里是把彩旗、盆花按2边平均分,求每边有多少,所以把16面彩旗、14盆花都除以“2”,得到每边有多少。4. 做期末复习第18题。比较:你认为这三题各用什么方法做?小组里同学讨论讨论,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交流算式,教师板书,学生口答

29、结果。交流:这三道题都有哪3个数量?三道题不同在哪里?解决这三个问题各是怎样想的?小结:这三题都是有几个兴趣小组、每组几人和一共几人这三个数量,但条件和问题不完全相同,解决的方法也就不一样。第(1)题求一共多少人,是求5个9一共多少,所以是乘法问题;第(2)(3)题都是把45人平均分,所以是除法问题。因为第(2)题是按每9人一组平均分,第(3)题是按5组平均分,所以除数不同。3、 综合应用1. 做期末复习第19题。(1)让学生自己看图、读题。提问:图里的小朋友各是在干什么呀?这里有哪几个实际问题呢?能说说每个问题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吗?(2) 请小朋友们先求搭帐篷的问题,再求摘草莓的问题,自己列

30、出算式、求出结果。交流算式,教师板书。提问:搭帐篷的问题用除法算式怎样想的?摘草莓的问题为什么用加法算?集体口答结果。(3) 划船的问题怎样解决?同桌先讨论,看哪些小朋友能想到方法。哪个小朋友说说可以怎样解决?说明:我们可以算6次一共可以坐多少人,这是最简单的算法;也可以想5次坐了多少人,还剩下5人能不能1次过河;还可以把35人一次一次算,每次6人,看6次能不能全部过河。2. 做期末复习第20题。引导学生看图里点子是怎样画的、每幅图里怎样变化的,观察下面的算式和数表示什么意思。小组里互相说说。交流:每幅图是怎样画的、怎样变化的?提问:每幅图比前一幅增加几个点?交流:下面每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得

31、数是多少?你发现了这里的图、算式和数有什么规律?接下来的算式和图,你能画一画、填一填吗?请完成在课本上。交流:你是怎样画的,怎样填的?小朋友说一说,下面这列数有什么规律?3. 完成思考题。引导:第20题下面这列数从4开始,按顺序每次加3,这是它的排列规律。你还有信心找出一列数里的规律吗?请小朋友看思考题,自己先找找这两列数各有什么规律,试着在括号里填一填。交流:你找到规律了吗?说一说你是怎样填数的,为什么这样填。提问:找着两列数的规律时,找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说明:第一列数是一个一个地比较,第二列数是一个隔一个地比较。所以,找规律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观察、比较,可以试试不同的方法,找出有什么规律。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比较、多思考,就会变得很聪明。4、 复习小结1. 全课小结。提问:通过复习,你对本学期学习的简单实际问题有哪些认识和体会?2. 学期评价。谈话:你觉得这学期你的数学学得怎样,可以得几个星?自己评价一下,觉得能得几个星,就涂几个星,好吗?交流:觉得能得5个星的小朋友请举手;4个星的呢?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主要是肯定、鼓励、表扬,激励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