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段数学分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思考.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480420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高段数学分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小学高段数学分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高段数学分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高段数学分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思考.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高段数学分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思考成都市晋阳小学 王 晓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水平决定了他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教师所讲的新知,即便是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合作、探索而发现的规律,也不可能个个做到能灵活运用的地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些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及法则的应用。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的过程,每堂数学课教学任务都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而数学练习,又是教学流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其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小学数学的练习设计也应与教学相辅相成,要在练

2、习设计的目的、形式、容量等方面下功夫,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有效练习设计是提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一、练习设计要紧扣教学内容,目的明确,有针对性。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中,也就是说,练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由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一个数学老师一味盲目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应该是无效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练习设计中,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充分体现因材施

3、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在练习设计时,我就根据这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1、一个正方体棱长是15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 )厘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长度之和是( )厘米。3、把一个长方体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8平方厘米,两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4、用三个棱长为4分米的正方体粘合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等。学生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练习,基本上就能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逐步突破,真正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二、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

4、,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由于学生生活环境,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他们的智力开发和发展上存在着差异,所以表现在认知水平上,技能的掌握上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每节课对学生的练习搞一刀切,布置作业同质同量,其结果是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已经会做的习题,老师仍然要求再做一遍,不仅学生觉得无味,而且浪费了他们的智力。而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有的练习题根本不会做,老师还是要求其完成,同样是一种空耗,也影响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在作业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作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和弹性,可以满足各阶层学生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

5、。如教学分数乘法这单元时,由于学生对分数乘法应用题是初学,理解需要一定的过程,我做了这样的练习设计:1、五年级一班共借书240本,二班借的是一班的3/4,二班借了多少本? 2、五年级一班共借书240本,二班借的是一班的3/4,三班借的本数比二班少1/6,三班借了多少本?设计练习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在作业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作一些机动,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有层次、有梯度,分层递进,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和弹性,以满足各阶层学生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牢固掌握基础,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定势。三、练习设计要要有变化性,趣味性,触类旁通。有效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更要有练习质量的保证。

6、要想精练,练习的设计就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题型可以有口算练习、笔算练习、选择练习、判断练习、应用练习、综合练习、操作练习、竞赛练习、游戏练习等,让学生既动手,又动口,还动脑。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练习时既可以让学生集体练习,还可以有独立练习,当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练习。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设计练习时应适当编选一些带有浓郁趣味的习题,这样可以寓练于乐,练中生趣,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提高练习的效率。如在学习长方体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物体的形状和体积无关,在设计练习时我不是枯燥的让学生做练习进行强加记忆,而是设计成活动课,让

7、他们玩橡皮泥,我利用课前准备的烧杯和水帮助他们验证结果,一节课轻松有趣,不仅解决了形状和体积的关系,也进一步巩固了计算物体体积的方法。通过这样的练习,我渐渐的发现:以前不喜欢数学的孩子也喜欢数学课了,而且积极性越来越高,抓住机会,我也千方百计寻找他们在数学方面的闪光点,给予及时表扬,鼓励,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形式多样、联系生活、层层递进的数学练习设计是数学教学的有效保障。通过这样的练习,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明显增加,上课能积极举手发言;学生的作业正确率明显提高;数学能力差得孩子也在分层练习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对于优秀生,则培养了他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在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方面继续进行探索和思考,使课内练习变为学生自觉的活动,从而提高练习的效果,真正地实现减负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