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知识要点.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483409 上传时间:2021-08-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知识要点.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列出图中编号洋流、渔场的名称:(1)(20)A: B: C: D:二、分别分析ABCD四个渔场的成因:分析下列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气 候特 征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 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气 候高一地理上册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1)3.1、地壳的物质组成与循环1地壳中含量最的最多的前四种元素是:氧、硅、铝、铁。2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就是矿物,如盐、石英、石墨、铁矿石。3矿物是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最常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4花岗岩主要是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的,大理岩

2、主要是由方解石组成。5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6岩浆岩的主要代表是:玄武岩和花岗岩。玄武岩和花岗岩都岩浆冷凝形成的。玄武岩属于喷出岩,有许多气孔;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比较坚硬。7地表岩石在外力的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了沉积岩。沉积岩特征:有层理结构,含有化石。岩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8含有珊瑚化石的石灰岩,表示温暖的浅海环境;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表示森林茂密的湿热环境。9沉积岩的主要代表是:石灰岩、页岩、砾岩、砂岩、煤。11变质岩是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的,如:石灰岩受热变质成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变质成板岩。12矿

3、石的优劣常用品位来表示。13石灰岩是烧石灰制水泥的原料,花岗岩是、大理岩是优良的建筑材料。14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岩浆上升冷凝变成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及已生成的沉积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及已生成的变质岩经过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已经形成的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3.2、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1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2地壳运动按其性质和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就全球而言,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3全球岩石圈可以分成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

4、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4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板块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消亡边界):形成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系(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阿尔卑斯山系(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消亡边界):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5由于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是褶皱和断层。6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类型判断依据对地貌的影响岩层形态地形成 因背斜岩层上拱山岩层上拱而形成

5、山 谷顶部受张力,岩性疏松,易被侵蚀而成谷向斜岩层下凹谷岩层下凹而形成谷山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山7断层构造与地貌: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则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在断层构造地带,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8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石油、天然气一般存在于背斜构造之中;向斜构造是储水构造;隧道工程通过断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加固措施,以免发生崩塌;山地开凿隧道,常选背斜部位;原因:a.岩层呈拱形,结构稳定,安全性好,b.水沿岩层流向两侧,不易积水,干燥;水库等大型

6、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导致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9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10流水侵蚀地貌瀑布、峡谷,我国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形态。11流水冲积地貌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12风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13风积地貌沙丘(迎风坡缓)、沙垄,我国黄土高原的形成。3.3、海水的温度和盐度1海岸带是陆海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2海洋的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海洋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世界海洋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是平衡的。3海水温度的分布和变化(l)海水温度水平分布规律同一季节,

7、不同纬度海区:低纬水温高,高纬水温低(纬度因素);同一纬度,不同经度海区:暖流经过海区水温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低(洋流因素);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季节因素);(2) 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海水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在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很小,常年保持着低温状态。 (3)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水热容量大)。4盐度是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即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5影响海洋表面盐度分布的因素6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呈马鞍形曲线)。7红海:盐度达4

8、.1,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原因:位于副热带,汇入淡水少,蒸发强烈。 波罗的海:盐度不超过1%,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原因:汇入淡水多,蒸发小。3.4、海水运动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有波浪、潮汐、洋流。2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的涨落现象。一天中,一般有两次潮涨潮落现象。当日、地、月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上,形成大潮。当日、月、地三者连线几成垂直,形成小潮。3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4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5洋流按成因分:(1)风海流:风力作用导致海水流动(2)密度流:密度差异导致海水流动 例如:大西洋表层海水经

9、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的海水由直布罗陀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3)补偿流:由风力和密度原因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的海水减少,而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补偿流。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补偿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如秘鲁附近的海区就有上升流。秘鲁寒流就是上升的补偿流。6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主要洋流的分布、名称、性质。7世界洋流模式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为逆时针流动。北半球中高纬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8、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冬逆夏顺。冬东夏西:冬季洋流从东向西流,夏季洋流从西向东流。9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

10、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10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 11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12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 13南大西洋的流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格拉寒流。1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判断南北半球(越南越冷是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等温线和洋流流向一致,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是寒流,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是暖流。15洋流对地于理环境的影响:(1) 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例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

11、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例如,东澳大利亚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秘鲁寒流对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2) 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处形成了日本北海道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形成了西北大西洋纽芬兰渔场;我国著名的舟山渔场则分布在台湾暖流与大陆沿岸寒流交汇的海区;秘鲁渔场的的形成得益于附近的上升流。(3) 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使污染范围扩大。3.5、陆地水与水循环1陆地水按空间分布的不同可以分为: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水;地下水:主要包括潜水和承

12、压水。根据更新循环周期分为:静态水: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循环周期长、更新缓慢);动态水:浅层地下水、地表水(循环周期短、更新快)。潜水 承压水 概念 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 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 特点 补给来源 大气降水、地表水渗入 大气降水、地表水通过潜水补给 排泄方式 蒸发、出露为地表水或泉水 补给潜水或出露成泉 水质流量 受气候影响大,水量不稳定,易污染 埋藏深,气候影响小,流量稳定、水质好、不易污染 2当承压井口低于承压水位时,井水自动喷出形成自流井(连通器原理)。3冰川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储水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水量的2/3,它们主要分布在立即两极地区和高山地区

13、。4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5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流量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变化。如我国东部地区的河流。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有密切的关系。如东北地区的河流,春季气温升高,河流形成春汛。(东北地区的河流,一年有两次汛期,即春汛和夏汛)冰川和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有密切的关系。如我国西北地区的有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作用十分明显。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较稳定,与河流互补,是河流最稳定可靠的补给来源。6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河湖水与潜

14、水互补(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黄河下游(地上河)是河水补给潜水湖泊作用:起调蓄河流径流,延缓、削减河川洪峰;水库作用:拦蓄洪水,调节下游河川径流。7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循环系统循环过程和环节 海陆间循环海洋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海洋海上内循环海洋蒸发海洋降水 内陆循环内陆植物蒸腾和湖面蒸发内陆降水3.6、生物1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生物不能脱离环境,必须依赖并适应环境;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2气候是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 光照是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喜光植物,喜阴植物);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水分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因素。3植物的生活和分布

15、受到环境的制约,因此植物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指示气候。干旱地区常借助植物寻找水源。植物对环境污染具有指示作用。因此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如矮牵牛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华北民间的谚语“枣发芽,种棉花”,旗形树冠指示风向;芦苇、莲指示水湿环境;骆驼刺仙人掌指示干旱环境;铁芒萁指示酸性地理环境;碱蓬指示碱性地理环境;旗形树冠指示风向。4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5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 在西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三北”防护林作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在牧区和平原地区林带作用:保护农田和牧场; 城郊防护林作用:净化流向城

16、区空气,降低城区气温,增大城区湿度; 城区花园绿地作用:调节城区局部气候,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减弱城市与郊区热力环流,减轻污染。另外,还有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美化环境、减弱噪声。3.7、土壤 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和地位: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2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这是土壤的本质属性。土壤肥力是指土壤具有-能同时并不断地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3土壤肥力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的各种需要。4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在理想土壤

17、成分中占45;有机质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在理想土壤成分中占5;水分和空气在理想土壤成分中占2030。性状良好的土壤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5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着成土过程的开始。6生物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3.8、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地理位置不同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不同水热组合相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自然带。2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各大洲都有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3温带海洋和温带季风气候控制地区形成的植被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4温带大陆气候区形成两种自

18、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5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以热量为基础,受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影响,沿南北(经线或纬度)方向更替,东西(纬线或经度)方向延伸;典型分布:低纬和高纬地区 如非洲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为基础,受海洋水汽的影响,沿东西(纬线或经度)方向更替,南北(经线或纬度)方向延伸;典型分布:中纬度地区最为明显。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成因: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的差异;表现:垂直地带性;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谱越丰富,同一自然带阳坡位置高,阴坡位置低。非地带性分异: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的影响,自然带出现不规律的非地带性现象。如马达加斯加岛自然带分布,沙漠中的绿洲等。读地质剖面图1,回答问题(注:地层含哺乳动物化石;地层有煤层;地层含三叶虫化石。):图11、A、B中属于背斜的是哪个?简述判断的理由?2、A地成山的原因是什么?3、已知岩层为石灰岩,图中打斜线条地区,可能形成什么岩?原因是什么?读下面地质构造剖面图2,回答问题:4、图中A、B、C、D四处,哪些属于背斜?哪些属于向斜?5、从地貌形态来看,图中C处是什么地貌?D处是什么地貌?简述它们的形成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