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地理教学计划范文【精选】-高一地理教学计划-地理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11505780 上传时间:2021-08-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册地理教学计划范文【精选】-高一地理教学计划-地理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上册地理教学计划范文【精选】-高一地理教学计划-地理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上册地理教学计划范文【精选】-高一地理教学计划-地理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上册地理教学计划范文【精选】-高一地理教学计划-地理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上册地理教学计划范文【精选】-高一地理教学计划-地理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上册地理教学计划范文【精选】-高一地理教学计划-地理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册地理教学计划范文【精选】-高一地理教学计划-地理教学计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高一上册地理教学计划范文【精选】 |高一地理教学计划 | 地理教学计划高一上册地理教学计划范文【一】 一 、教材分析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湘教版地理必修二,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选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 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从而逐步树立起 “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地理问题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别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 “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二 、教学措施本期我担任408 至

2、413 共六个班的地理教学,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我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1) 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结合我所教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发现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准备。上课时, 活跃思考, 认真听讲, 踊跃发言, 使“疑惑”在 45 分钟内真正排除,切实提高教学效果。课后再次通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特别是对预习过程出现的问题要细致的做好记录。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测自评试题。(2) 落实活

3、动实践,激发学习兴趣。结合湘教版教材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大力推进教材活动实践。为此,将公布本学期的地理活动安排。学生分组做好活动项目的选择、准备、实施,特别是学生活动的指导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层面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合作探究,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兴趣更浓厚。(3) 注重知识小结和单元测试的讲练,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每单元结束后,将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重难点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的网络化体系,并鼓励学生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精选单元测试题,结合学生学情反馈,做好试题的讲解和薄弱知识点的讲练。(4) 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业务素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

4、景下,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资源,不是必须严格遵循的标尺。立足课标,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动” 、 “阅读”的针对性,合理选“材”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现有的知识体验层次,从学生身边寻找教学资源,从学生生活体验中寻找资源,有效补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与学生在学习和认识过程中达到共鸣。本学期我会通过网络学习,同行交流,师生讨论等多渠道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三、 课时安排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2课时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2课时第三节人口迁移2 课时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1 课时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4 课时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2 课时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

5、地理环境的影响1课时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3 课时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2课时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3课时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课时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 课时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 课时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 课时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 课时高一上册地理教学计划范文【二】 一、高一地理教材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目的是通过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的地理环境大

6、气、水、生物、土壤等对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人类的活动对地理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培养学生遵循地理事物发展的规律,按规律办事,保护地理环境,珍惜地理资源,探索地理奥秘,寻求可代替的地理资源,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主要是侧重自然地理的学习,由远及近先介绍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上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四大圈层从而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四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在地球上形成了一定的分布规律,使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从而对人类活动产生制约。因此,学习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就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球上的一切自然资源,最大效能地发展人类的生

7、产生活活动。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本章主要由四节内容构成:地球在宇宙中、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圈层结构。其中地球的运动是后面章节大气的运动、洋流的分布等内容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本章的难点和重点,也可以说是整个高中地理学习的一大难点,在高考中的分量也是最大的,因此本节内容应至少分 3 个课时来完成,力求使学生弄懂,否则后面章节的内容学习将无从理解。学生在这方面面临的困难是立体几何知识尚未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差,因此,教师应尽量通过实物直观、多媒体课件来演示, 让学生初步理解抽象的地理事物,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地理探究的欲望,使学生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树立科学的宇宙观。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

8、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章是在前一章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内容的基础上,以更近的视角来了解地球表面四大圈层的基本运动和转化规律,目的是通过运用学生初中阶段学过的知识,联系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揭示三大圈层的物质运动规律和能量交换规律,从而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本章由三节内容构成: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水的运动、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其中全球大气的基本运动规律和天气的形成机理、洋流的分布和成因、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塑造了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应设计至少8 个课时来完成。学生在本章学习中需要克服的是抽象的地理理论、前章知识的运用、大量知识点的记忆、空间想象力的建

9、构、物理知识的运用等等, 理科性相当强, 甚至比第一章的难度更大,是本学期的重中之重。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理解这些地理规律,加强同数学、物理科的迁移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己动手动脑总结出规律。同时,还应强调三大圈层的内在联系,为下一章内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打下基础。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本章由两节构成: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本章是对第二章知识的总结和升华,也是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总结已学知识的能力,从中发现规律,在处理人地关系时,要遵循客观规律。同时还要学会本

10、章的用意,就是要学生理解自然因素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人类活动起着不可忽视的次要作用,培养学生抓主要矛盾的哲学观,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其中,气候的成因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分异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但较之前两章,本章相对容易,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知识迁移和创新能力。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章由四节构成: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并以寒潮为例来说明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着重引导学生在认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尊重自然,按规律办事。对学生

11、而言,本章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有比较多的感性认识,教师应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启发其思维。在本章节中,第一、三、四节是重点,第一节同时也是难点。因为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章可分为 5 个课时来完成。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高一学生身体和心理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思维能力也正迅速从形象直观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但高一上册的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地理第一、二章的教材特点就需要学生马上建立起抽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这对于处于转化期的高一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此教师要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大胆删去那

12、些学生听不懂的太抽象的内容,尽可能采用直观图像或模型展示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我所带的六个班是1、 2、 3、 16 、 17、 18 班,各班人数都是 40 人,由于中考时没有单独的地理科,地理知识渗透在历社和科学两门学科之中,因此不能精确地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但通过入校时的总成绩分析可以看出:总分在 300分以上的占20% 30%左右,大部分成绩处在260300 分之间,少部分低于 250 分,因此就总分而言,优秀率不高,学生整体成绩偏低,在全区排名中处于中下等。对于这部分差生,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 讲解难度降低,使每个学生能听懂学会即可。三、本学期提高教学

13、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1. 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2. 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3. 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 使学生能在识记、 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4. 作业批改时

14、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差等生鼓励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5.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抓好“记忆改变学习计划”开展班级竞争, 激发其学习动力, 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应通过适当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参与竞争,达到成绩总体提高的目的。四、校本教研:我校开展先周集体备课和学案式教学模式,为校本教研打下了基础。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发挥集体的力量,各抒己见,充分讨论,各取所长,相互学习,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 课后做好总结,以利于下次改进。由于各班的学习情况有异,每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及时观察、记录、反思,以研究更好的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五、课时安排: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