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学及受力分析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11513152 上传时间:2021-08-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力学及受力分析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物理力学及受力分析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物理力学及受力分析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物理力学及受力分析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物理力学及受力分析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力学及受力分析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力学及受力分析专题复习.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力专题复习专题一 力的概念 、重力和弹力1力的本质(1) 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一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2) 力的相互性: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属同性质的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3) 力的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对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用正负号表示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 使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 这时符号只表示力的方向, 不代表力的大小。(4) 力作用的独立性: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均不会因其它力的存

2、在而受到影响,这就是力的独立作用原理。2力的作用效果力对物体作用有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_,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两种效果可各自独立产生,也可能同时产生。通过力的效果可检验力的存在。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5力的分类(1) 性质力:由力的性质命名的力。如; 重 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 力等。(2) 效果力:由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张力、下滑力、分力:合力、动力、阻力、冲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1. 下述各力中,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有().(A)重力 (B)拉力 (C)动力 (D)支持力 (E)弹力答案 : AE【

3、】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B) 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 C) 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D) 在力的图示法中,线段长短与对应力的大小成正比 答案 : CD6重力( 1) 重力的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收而产生的 ,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 重力的大小:由G二mg十算,g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取9.8米/秒2,表示质量是 1 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牛顿。由弹簧秤测量: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重力大小。( 3) 重力的方

4、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与水平面垂直,不一定指向地心. 重力是矢量。( 4 ) 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效果上 ,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重心跟物体的质量分布、物体的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5 ) 重力和万有引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处的向心力大小不同, 但由此引起的重力变化不大, 一 般情况可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mg=GMm2R除两极和赤道外,重力的

5、方向并不指向地心。重力的大小及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在加速运动的系统中, 例如: 发生超重和失重的现象时,重力的大小仍是mg【】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该物体上B 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就在其中心处C 用一根悬线挂起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D.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5. 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会受到重力 B) B)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它的方向指向地心 C) C) 在同一个地方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一定比质量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 D) 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必定等于物体的重力【7弹力1产

6、生条件:(1) 物体间直接接触;(2) 接触处发生形变( 挤压或拉伸 ) 。2 弹力的方向: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具体情况如下:(1) 轻绳只能产生拉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 弹簧产生的压力或拉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3) 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沿杆。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跟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弹簧的弹力,由胡克定律F=kx,k为劲度系数,由本身的材料、长度、截面积等决定,x 为形变量,即弹簧伸缩后的长度L 与原长 Lo 的差: x=|L-L 0| ,不能将x 当作弹簧的长度 L一般物体所受弹力的大小,应根据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和牛顿运动定律计算,例2

7、小车的例子就说明这一点。【】 2.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有弹力作用(B)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而又发生弹性形变的两物体之间(C)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D)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成正比答案 : BC“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有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才会产生力的作用B .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一个力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C . 一个物体先对别的物体施加力后,才能受到反作用力D .物体的施力和受力是同时的“如图所示,小车上固定一根折成口角的曲杆,杆的另一端一固定一质量为 m的球,则当小车静止时

8、和以加速度 a向右加速运动时杆对球的弹力大小及方向如何?4.摩擦力1 .产生的条件:(1)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2) 接触面不光滑;(3) 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才力)。2 .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即与引起该摩擦力的弹力的方向垂直 ),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 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例如: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斜面)向上。3 .摩擦力的大小:(1) 静摩擦大小跟物体所受的外力及物体运动状态有关,只能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平衡或加速)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求解。静摩擦力的变化存在一个最大值-最大静摩擦力,即物体将要开始

9、相对滑动时摩擦力的大小(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2)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即f= N ,擦为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N指接触面的压力,并不总等于重力。口 6.如图所示,木块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外力 Fi、F2沿水平方向作用在木块上,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i=10N, F2=2N.若撤去力Fi,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A)8N,方向向右(B)8N,方向向左(C)2N,方向向右(D)2N,方向向左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i、 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如图甲所示.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小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

10、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A, /十出(叫+叫)g/小C. /DJ +林叫叫g叫十叫 泌“如右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倾角为0的斜面上沿不同方向以不同速度 V、V2、V3滑行时,小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多大 斜面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多大 ?(已知动摩擦因数为科).“ 8.在水平力F作用下,重为G的物体匀速沿墙壁下滑,如图所示 :若物体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由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A) 口 (B) G(C)G(D) F2G2专题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利用一个力(合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分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 而做的一种等效 替代。力的合成必须遵循物

11、体的同一性和力的同时性。(1)合力和分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即一个力若分解为两个分力,在分析和计算时,考虑了两个分力的作用,就不可考虑这个力的作用效果了;反过来,若考虑了合力的效果,也就不能再去重复考虑各个分力的效果。(2).共点力物体同时受几个力作用,如果这些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如图(a)所示,为一金属杆置于光滑的半球形碗中。杆受重力及A、B两点的支持力三个力的作用;N1作用线过球心,N2作用线垂直于杆,当杆在作用线共面的三个非平行力作 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

12、这三力的作用线必汇于一点,所以重力G的作用线必过 Ni、N2的交点0;图(b)为竖直墙面上挂一光滑球,它受三个力:重力、墙面弹力和悬线拉力,由于球 光滑,它们的作用线必过球心。(3)力的合成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共点力Fi、F2的合力,可以把表示Fi、F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即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a。(2三角形定则:求Fi、F2的合力,可以把表示Fi、F2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从Fi的起点指向F2的末端的有向线段就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如图 bo2 .合力的计算正交分解! !3 .力的分解(1) 在分解某个力时,要根据这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或按问题的需要_进行分解.(2)

13、 有确定解的条件: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有唯一解)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与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有一组解或两组解)已知合力、一个分力Fi的大小与另一分力 F2的方向,求Fi的方向和F2的大小.(有两个或唯一解)(3) 力的正交分解: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利用力的正交分 解法可以求几个已知共点力的合力,它能使不同方向的矢量运算简化为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力的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 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1.两个共点力Fi=10N、F2=4N的合力F的取值范围为 .口 .三个大小分

14、别为6N、10N、14N的力的合力最大为多少牛,最小为多少牛 ?方法:。.在倾角为“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 m的光滑小球,小球被竖直的木板挡住,则球对斜面的压力为 ()A. mgcosat B*C mg/coaot D. mg【】12.从正六边形ABCDEF的一个顶点A向其余五个顶点作用着五个力Fi、F2、F3、F4、F5(图),已知F1=f,且各个力的大小跟对应的边长成正 比,这五个力的合力大小为 ,方向.“分解一个力,若已知它的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以下正确的是 ()A .只有唯一组解B . 一定有两组解C .可能有无数组解 D .可能有两组解改:(1)知道合力,及一个分力的大小

15、和方向(2)知道合力,及两个分力的大小(3) 知道合力,及两个分力的方向专题七.实验: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2 .验证原理如果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 F。、F。作用于橡皮筋的结点上,与只用一个力 F作用于 橡皮筋的结点上,所产生的效果相同 (橡皮条在相同方向上伸长相同的长度 ),那么,F就 是F1和F2的合力。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两共点力 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应与F的 图示等大同向。3 .实验器材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秤(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 个);细芯铅笔。4 .实验步骤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把方木板平放在桌面上, 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 A

16、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 个细绳套。(固定点A在纸面外)结点到达某一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使橡皮条伸长,位置o(如图1133所示)。(位置0须处于纸面以内)用铅笔描下结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秤的读数。从力的作用点(位置o)沿着两条绳套的方向画直线, 按选定的标度作出 这两只弹簧秤的拉力 F,和F: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F的图示。 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 ,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从。点按同样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秤的拉力 F 的图示。 比较力 F 的图示与合力 F 的图示,看两者是否等

17、长,同向。 改变两个力 F1 和 F2 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5注意事项 不要直接以橡皮条端点为结点, 可拴一短细绳再连两细绳套, 以三绳交点为结点, 应 使结点小些,以便准确地记录结点 O 的位置。 不要用老化的橡皮条, 检查方法是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 要反复做几次使橡皮条拉伸到相同的长度看弹簧秤读数有无变化。A点应选在靠近木板上边中点为宜,以使。点能确定在纸的上侧,结点。的定位要力求准确,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的结点位置0 必须保持不变。 弹簧秤在使用前应将其水平放置, 然后检查、 校正零点。 将两弹簧秤互相钩着水平拉伸,选择两只读数完全一致的弹簧秤使用。 施加拉力时要沿弹簧秤

18、轴线方向,并且使拉力平行于方木板。 使用弹簧秤测力时,拉力适当地大一些。 画力的图示时应选择适当的标度, 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 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出平行四边形。特别说明:0.实验采用了等效的方法:实验中,首先用两只弹簧秤通过细绳互成角度地拉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使细绳的结点延伸至某一位置o,再用一只弹簧秤拉橡皮条,并使其结点位置相同, 以保证两只弹簧秤的拉力的共同作用效果跟原来一只弹簧秤的拉力的效果相同, 若按 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跟第二次一只弹簧秤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完全相同,或者误差很小,这就验证了互成角度的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正确性。(2在做到两共点力F

19、l、F2与F等效的前提下,准确做出Fl和F2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做出其合力 F 的图示,以及F 的图示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为此,要求F1、 F2 的大小方向, 须记录准确, 做图示时要选择合适的标度, 以使所做平行四边形尽量大,画平行四边 形的平行线时,要用两只三角板或一只三角板和一把直尺,严格作图。(3.实验误差的来源与分析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除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外, 还出现读数误差、 作图误差。 因此,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 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 两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 两个分力Fi、F2问夹角越大,用平行四边形彳用得出的合力 F的误差F就越大,所以,实验中不要把 取得太大。

20、本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是:力的大小 FW5%F, F与F的夹角 G,不计一切摩擦,则细线对小车A.B.C.D.F=GAG FGBFvGG、G的大小未知,F不好确定用跨过定滑轮的细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如图所B的拉力F的大小是()Q 一国“ 2. 一支架固定于放于水平地面上的小车上,n细线上一端系着质量为 m的小球,另一端系分别受到水平推力 Fi和F2的作用,而且FiF2,则1施于2的作用力的大小为(在支架上,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九 此时放在小车上质量 的A物体跟小车相对静止,如图所示,则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A.Mgsin 0 ,向左B.Mgtan 0 ,向右C.M

21、gcos0 ,向右D.Mgtan 0 ,向左“ 质量为m=2 kg的木块原来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在第 体施加方向向右、大小为F1=6 N的水平推力,在第2、4、6 - 右、大小为F2=2 N的水平推力.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木块在奇数秒和偶数秒内各做什么运动?(2)经过多长时间,木块位移的大小等于40.25 m?1、3、5奇数秒内给物偶数秒内给物体施加方向仍向 (1=0.1,取 g=10 m/s2,问:“ 如图所示,在倾角0 =37。的足够长的固定的斜面上,有一 质量m=1 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1 =0.2,物体受到沿平行于斜面向上白轻细线的拉力F=9.6 N的

22、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经2 s绳子突然断了,求绳断后多长时间物体速度大小达到 22 m/s. (sin37 =0.6, g 取 10 m/s2)“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2m的物块A与水平地面的摩擦可忽略不计,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上在已知水平推力 F作用下,A、B作加速运动,质量为m的物块 A对B的作用力为多少?口 . 一个木块沿倾角为“的斜面刚好能匀速下滑,若这个斜面倾角增大到3(a 3G或TG ;加速度a向上;失重现象是指:GN GT;加速度a向下;_完全失重是指:T=0或N=0;加速度a向下;大小a= g【例15】弹簧下端挂一个质量 m=1kg的物体,弹簧拉着物体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弹簧的

23、 示数:(g=10m/s2)(1)、弹簧秤以5m/s的速度匀速上升或下降时,示数为(2)、弹簧秤以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时,示数为(3)、弹簧秤以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时,示数为(4)、弹簧秤以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时,示数为(5)、弹簧秤以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时,示数为ikAjo a【例17】电梯地板上有一个质量为200 kg的物体,它对地板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电梯从静止开始向上运动, 在 7 s 内上升的高度为多少?【】物体静止在一固定的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 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

24、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 物体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一个人在加速度为 5 米每平方秒的电梯中加速上升时, 能举起质量为 50kg 的物体, 问:当电梯以 5 米每平方秒的加速度向下加速时,他能举起多重的物体?专题四受力分析及其共力点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1 受力分析的依据(1) 依据各种力的产生条件和性质特点,每种力的产生条件提供了其存在的可能性,这些力又可归结为场力和接触力,接触力 (弹力和摩擦力 )(2) 依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同时存在。(3) 依据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有些力

25、存在与否或者力的方向较难确定,要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判断。2 受力分析的程序(1) 根据题意选取研究的对象(2) 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3) 每分析一个力,都要想一想它的施力物体是谁,按顺序:重力,拉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4) 画完受力图后要进行定性检验,看一看根据你画的受力图,物体能否处于题目中所给的运动状态检验原理:平衡条件下(匀速,静止) :不平衡(有加速度! ) :3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1) 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所施的力(2) 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3) 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出施力物体(4) 合力和

26、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4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隔离法和整体法 1) 1) 隔离法为了弄清系统(连接体 ) 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一般可采用隔离法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将某个研究对象、某段运动过程或某个状态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2) .整体法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明确研究的系统和运动的全过程;(2)画出系统整体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13.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块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

27、平方向的力,物体 A和B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4动.由此可知,A、B间的摩擦力和B、C间的摩擦力可能是()JaC“如图所示,质量为 m,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 Z ABC , BAB边靠在竖直墙面上,F是垂直于斜面BC的推力,现物块静止不动,则摩擦N*F力的大小为。8 如图,两物块叠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力 F作用在A物体上,A B两物体一起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试分析两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A、B、C三物块叠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力 F作用在B上,三物体一起向右做 匀速直线运动,试分析三物体的受力情况。 2.如图3-8-5所示,物体m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 F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下滑,此

28、过程中斜面仍静止,斜面质量为M,则水平面对斜面()A.无摩擦力,B.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C.支持力为(M+m)gD.支持力小于(M+m)g5,共点力的判别: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各个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就是共点力。是“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而不是“同一作用点”。当物体可视为质点时, 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外力均可视为共点力:力的作用线的交点既可以在物体内部,也可以在物体外部。,6,平衡状态:对质点是指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对转动的物体是指静止状态或匀 速转动状态。(1)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等大、反向、共线;(2) 三力平衡时,若是非平行力,则三力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三力的矢量图必为一闭合三角形;(3)

29、 多个力共同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些力在任一方向上的合力必为零;(4) 多个力作用平衡时,其中任一力必与其它力的合力是平衡力;(5) 若物体有加速度,则在垂直加速度的方向上的合力为零。3 .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一个力可以没有平衡力,但一个力必有其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对于一对平衡力,其中一个力存在与否并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的存在。4 .正交分解法解平衡问题正交分解方向的确定:1,运运动方向及其垂直方向2,受力最多的方向3,水平和竖直方向5,牛顿定律下受力分析的结论:2.如图所示,物体质量为 m,靠在粗糙的竖直墙上,物体与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要使物体沿着 墙匀速滑动,

30、则外力 F的大小可能是(CD )A, 8R mg/(cos psin 9) G mg/(sin J-/os &) D. mg/ ( sin 6+nos 6)“ 11.如图所示,质量为 m的人站在自动扶梯上, 扶梯正以加速度a向上减速运动,a与水平方向 的夹角为。,求人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专题分析1 .分析满足下列条件的各个物体所受的力,并指出各个力的施力物体(1)沿水平草地滚动的足球(2)在力F作用下静止水 平面上的物体球(3)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 运动的物体球VAAVF路面上小车VA接触面不光滑(接触面光滑)FA沿传送带匀速上滑各接触面均光滑在斜面上的物体AVAA静止在竖直墙面A沿竖直墙面下滑

31、(2)A光滑小球在力F作用下行使在在力F作用下静止(2)沿斜面上滑的物体(3)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8)静止(6)向上爬杆的运动员的物块A运动的物体FG(4)静止在竖直墙面 轻上的物体A轻上的物体A(1)沿斜面下滚的小球(1) A静止在竖直F沿粗糙的天花板向右2 .对下列各种f#况下的 A、B进行受力分析(各接触面均不光滑)(1) A、B同时同速向右行使向(2) A、B同时同速向右行使向(8)静止(5)均静止一(10)小球静止时的结点 A5、分析下列物体所受的力(竖直面光滑,水平面粗糙)(2)随传送带一起由静止向右起动物体1、分析各物体的受力情况(1)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的物体(7)放在斜面上相对斜面静止和向上运动、向下运动的物块(9)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块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分(8)静止的球人和木块的受力2、如图所示,分析电梯上的人受力。(1)随电梯匀速上升上升的人(2)刚踏上电梯的 瞬间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