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习题.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537045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生理学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习题.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 何为生物电?生理学意义?表现形式和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特点?(1)一切活细胞无论处在静息状态还是活动状态,始终都存在着电现象,这种电现象称为生物电。(2)生物电是活细胞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电是细胞实现一些最重要机能的关键或决定性因素。(3)表现形式有:静息电位 和 动作电位(4)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离子流学说产生条件:1、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均衡;n 细胞内: K+ 、蛋白质离子 (A-) 浓度高 ;n 细胞外: Na 和 Cl 的浓度高 。 2、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n 细胞静息时,膜对K+通透性大 n 细胞静息时,膜对 Na通透性很小n 细胞静息时,膜对 A- 几乎没有通透性(5)动

2、作电位特点:n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后处于兴奋状态的标志,脉冲式产生。n 动作电位是电位连续快速变化的过程,有 “全或无” 现象n 动作电位一经产生便会沿着细胞膜向四周快速传播,呈现不衰减性传导。二、与突触传递相比生物电信号沿神经纤维传导时有哪些特征?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传导的一般特征生理完整性 双向性传导 绝缘性传导 “全或无”传导 相对不疲劳性三、何为运动终板?显微镜下的结构?神经肌肉接头(运动终板)的结构接头前膜:神经轴突末梢的细胞膜 (50nm的囊泡状结构,称为突触小泡 ,含神经递质,10 000个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 /小泡 )接头间隙:大约宽50nm,充满细

3、胞外液 ;接头后膜:接头前膜相对应的肌细胞膜(乙酰胆碱受体 ,乙酰胆碱酯酶)?四、什么是突触?突触的作用?化学性突触的基本结构?谈谈你对突触功能之重要性和复杂性的理解? 突触(synapse):一个神经原与另外一个神经原接触、并特化形成传递信息的部位,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五、 简述甲神经元使乙神经元兴奋的过程及原理,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特点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 接头前膜电压门控式钙通道开放,Ca2+内流 囊泡移动,与接头前膜融合、破裂 囊泡乙酰胆碱“倾囊” 式释放 与接头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化学门控式通道)结合 通道开放, 引起Na+、K+(主要为Na+ )内流 接头后膜去极化(

4、终板电位)总和后 邻近肌细胞膜爆发动作电位 肌细胞兴奋。 终板电位是局部电位!o 终板电位:从本质上看,终板电位属于局部反应,其特点是:n 电位性质是去极化的,一次终板电位一般都大于终板膜相邻近具有电压门控钠通道的肌膜阈电位的34倍,完全可通过电紧张电位刺激相邻近的肌膜产生动作电位,使骨骼肌细胞兴奋。n 电位的大小是分级式的,与接头前膜释放的ACh多少成正比。n 由于终板膜上没有电压门控通道,它没有不应期。n 具有总和效应。 六、突触传递过程中有哪些特征?o 可概括为 电 - 化学 - 电 的传递。o 特点:n 单向性传递:兴奋只能由接头前膜传向接头后膜;n 时间延搁:约需 0.51.0msn

5、 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o Ca2+:促使ACh的释放o 箭毒、 银环蛇毒: ACh受体阻断剂o 重症肌无力:抗乙酰胆碱受体物质-自身免疫o 肉毒杆菌中毒:抑制前膜Ach释放o 有机磷酯类中毒:使胆碱酯酶失效, ACh堆积,骨骼肌持续兴奋。(解磷定)七、何为感受器?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v 感受器(receptor)是指接受某种刺激并把刺激的能量转变成神经冲动的特殊结构。v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v 1适宜刺激v 视觉感受器-光 v 听觉感受器-声波v 皮肤-痛、温v 2换能作用 v 适宜刺激 感受器感受器电位(局部电位) 传入神经纤维阈电位发动作电位 传向中枢v 3. 编码作用 v 感受器能把刺激

6、信号中各种信息编排成神经冲动的不同序列,这种现象称为感受器的编码作用。v 性质:特定通路v 强度:数量和频率v 4适应现象 v 当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其传入神经冲动频率会逐渐下降,称为感受器的适应现象。主观感觉也将随之减弱。(olfactory, pain )八、第一、第二体感区在一侧大脑皮层空间分布各自的特点?v 第一体感区v 位置:中央后回(3、1、2区 )v 功能:定位明确、感觉分析较清晰。v 投射特点: .左右交叉: (除头面部是双侧性外); .倒置分布: (除头面部是直立外); .精细正比:( 皮层投射区的大小与感觉分辨的精细程度呈正比(如拇指和食指的投射区大);v 第二

7、体感区(43区) v 位置: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v 功能:定位较差、感觉分析粗糙(麻木感);可能与痛觉有关。v 投射特点: .双侧性投射; .分布正立而不倒置,有较大的重叠区。九、 眼睛怎样才能看清物体?是如何调节?眼的折光异常有哪些?如何矫正?节点在晶状体内,节点至角膜的距离为5毫米,节点至后主焦点的距离为15毫米。当正常眼处于休息状态时(即看6米以远处),后主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 眼的调节(有3种途径)n 晶状体调节o 最主要的调节方式o 看近物时,反射性加强晶状体折光能力,使射入眼内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以看清近物o 年龄晶状体弹性老视(或花眼) n 瞳孔调节n 瞳孔缩小可减少折光系统

8、的色像差和球像差 n 眼球会聚n 成像对称、清晰、避免复视 原因 特点 矫正近视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视远物模糊不清 凹透镜 折光系统折光力过强 但能看清近物远视 眼球前后径过短 可以看清远物 凸透镜 折光系统折光力过弱 难于看清近物散光 不同方位上折光力不 视物不清、变形 柱透镜 一致十、简述球壁外、中、内三层膜的名称及内膜结构眼球壁的结构: 3层o 外膜(纤维膜, fibrous tunic )n 角膜(cornea)前1/6,无色透明,曲度大,神经末梢多n 巩膜(sclera)后5/6,白色不透明,坚韧,o 中膜(血管膜, vascular tunic)n 虹膜(iris) 圆盘形,瞳孔,

9、瞳孔括约肌,瞳孔开 肌(黄、红、蓝 )n 睫状体(ciliary body) n 脉络膜(chorioid) 后2/3,含血管和色素,营 养、吸收分散光线 o 内膜(视网膜,retina)n 盲部 n 视部 : 十一、简述中耳的形态结构与功能o 鼓室(2窗1口) n 前庭窗或卵圆窗:面积是鼓膜面积的1/20由镫骨底封闭n 蜗窗或圆窗:在活体上被结缔组织膜封闭,又称第二鼓膜n 咽鼓管的开口:鼓室的前壁 n 听小骨:o 由锤骨-砧骨-镫骨依次连接成呈弯曲杠杆状的听骨链o 增强振压(1.3倍),减小振幅(约1/4),n 听骨肌o 鼓膜张肌:鼓膜振幅听觉敏感度 o 镫骨肌 :前庭窗压力保护内耳o 咽鼓

10、管n 连通鼻咽部 ,调节鼓室内的压力 ,保护鼓膜o 乳突小房鼓膜-听骨链-卵圆窗: 功能:构成传音的有效途径,具有中耳传音增压效应(171.322倍) 。十二、简述耳蜗、前庭和半规管的形态结构与功能耳蜗:形似蜗牛壳,其骨性管道约2周半,被前庭膜和基底膜分隔为前庭阶、蜗管、鼓阶蜗管是套在骨性耳蜗内的膜性管道 蜗管横断面n 前庭膜n 基底膜n 螺旋器(spiral organ) 螺旋器是由盖膜、支持细胞、毛细胞及其周围的蜗神经纤维末梢共同构成 o 前庭:前庭(vestibule)是骨迷路耳蜗与半规管之间的椭圆形小腔 o 有两个膜性小囊,分别称为椭圆囊和球囊o 椭圆囊、球囊内表面的粘膜局部增厚形成位

11、觉斑 n 椭圆囊斑-水平位n 球囊斑-垂直位n 两斑相互垂直,共同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 o 位觉斑 是由一层上皮和其表面的耳石膜构成的直线变速运动、头部位置感受器o 耳石膜是覆盖在位觉斑上皮表面的一层蛋白样胶质膜,其浅层含有碳酸钙形成的晶体,称耳石 o 半规管:半规管(semicircular) 位于前庭后上方,包括三个相互垂直的“C”形弯 曲小管o 壶腹嵴(crista ampallaris),膜壶腹壁一侧粘膜增厚,并向腔内突出,形成 一个与半规管长轴相垂直的结构o 壶腹嵴为旋转变速运动的感受器 十三、何为血型?输血时为何要做交叉配血实验?简述人类ABO血型系统的划分原则十四、何为Rh血型系统

12、?为何Rh阴性母亲怀有Rh阳性的胎儿会导致胎儿死亡或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症?十五、简述正常人体心脏节律的起源和传导途径l 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构成,产生并传导冲动,维持心的节律性搏动。包括:l 窦房结:是心跳的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外膜下1 2mm,人的窦房结体积通常为552 mm。 窦房结的兴奋除通过心房肌传到右心房和左心房,还通过优势传导通路传到房室交界。 l 房室交界:分房结区、结区和结希区 l 房室束:为左、右束支 l 浦肯野纤维网十六、简述两类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工作细胞动作电位 :l 分成0、1、2、3、4五个时期 l 0 期(去极化期) l 1 期 (快速复极化初期

13、)l 2 期 (平台期或缓慢复极化期)l 3 期(快速复极末期)l 4 期(静息期)特点:复极化持续时间长,导致动作电位的升支与降支不对称自律细胞与工作细胞跨膜电位的最大区别是在4期l 特点:l 快反应自律细胞:如浦肯野纤维细胞,最大复极电位约-90 mV,阈电位约为-70 mV ;动作电位的0、1、2、3期的形态和离子机制与心室肌细胞相似,4期自动去极化(0.02 V/s) 。l 慢反应自律细胞 :如窦房结细胞 ,最大复极电位约-70 mV和阈电位约-40 mV;0期去极化幅度低,速度慢,时程长;0期只去极化到0 mV左右,无明显的极化倒转;无明显的复极1期和2期;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0.1

14、 V/s)明显快于浦肯野细胞。十七、简述肺泡壁的上皮细胞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作用l 肺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外面衬有一层基膜。上皮细胞 分两型l I型细胞:呈扁平形,核位于中央,核存在区微厚,其余部极薄,构成大部分的肺泡壁l II型细胞:是一类分泌细胞,数量少,呈立方形,含有主要以磷脂构成的板层小体。l II型细胞将板层小体以胞吐的方式排到肺泡腔,其中的磷脂在肺泡表面展开形成一薄层薄膜,称为表面活性物质。l 表面活性物质与肺泡内气体之间形成的界面,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十八、 简述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和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特征十九、简述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及变化形式二十、 防御性呼吸反

15、射有哪些?生理意义?l 防御性呼吸反射 l 咳嗽反射:是常见的重要防御反射,感受器位于喉、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对呼吸道有清洁作用。 l 喷嚏反射:因鼻粘膜受刺激而引起,气体从鼻腔冲 出,可以清除鼻腔中的异物。 二十一、肾脏基本功能单位是什么?简述其组织结构肾单位(nephron)是尿生成的基本功能单位二十二、尿是如何生成的?n 肾小球的滤过n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n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二十三、尿和终尿的成分说明了什么问题?二十四、临床上治疗高血压为什么用醛固酮抑制剂,简述醛固酮的产生和作用机制o 2.醛固酮o 来源:肾上腺皮质球状带o 作用n 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 Na+ Cl-、

16、 HCO3 -和水的重吸收n 促进 K+和 H+ 的分泌o 醛固酮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二十五、什么是激素,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哪两大类及作用机制学说,简述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 什么是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机械消化: 通过消化管肌肉运动,将食物磨碎,同时与消化液混合,并向消化管远端推送的过程。化学消化:在消化酶作用下,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分解成可以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2. 消化管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一)一般生理特性1. 兴奋性低:收缩、舒张缓慢(AP由钙内流产生)。2. 伸展性大:可伸长23倍,如进食后胃的扩张。3. 紧张性:处于经常的持续的微弱的收缩状态,维

17、持胃肠的形态和位置。4. 自动节律性:收缩缓慢而不规则。5. 特异感受性:对电刺激和切割刺激不敏感;对机械牵拉、温度变化敏感;对化学刺激极度敏感:十万分之一浓度的乙酰胆碱(Ach)可引起强烈收缩。(食物、消化液等)(二)电生理特性1、静息电位(RP)平滑肌RP较小(-50-60mV)。主要由K+外流形成;2、慢波电位(slow wave, SW) SW:消化管平滑肌在RP基础上产生的自发的(切断胃肠N支配仍存在) 、节律性的、频率较慢的电位波动。也称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BER),波幅5-15mv,持续数秒。 SW使RP接近阈电位水平。 消化管不同部位的S

18、W节律性不同。3、动作电位(AP,快波电位) 在SW的基础上产生:SWAP 平滑肌收缩。 每个SW上的AP数目越多,肌肉收缩的幅度和张力就越大(时间总和效应)。 AP产生机制:兴奋Ca2+通道开放、内流AP3. 试述消化管管壁的一般结构。4. 胃液有哪些主要成分?它们有何生理作用? 主要成分: 盐酸 胃蛋白酶原 粘液和碳酸氢盐 内因子1)盐酸 即胃酸,由胃底腺的壁细胞分泌。作用: 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酸性环境; 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 杀灭随食物入胃的细菌 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分泌异常: 过少: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过多:侵蚀胃及十二指肠,形成溃疡2)

19、胃蛋白酶原 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分泌。作用:胃蛋白酶原蛋白质月示、胨、少量多肽与氨基酸pH= 2.0胃蛋白酶HCl3)粘液和碳酸氢盐 粘液:主要成分为糖蛋白;由贲门腺、幽门腺、胃底腺颈粘液细胞、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粘液细胞)共同分泌。 HCO3-:胃粘膜上皮细胞分泌。 作用: 碳酸氢盐可中和胃酸; 在胃表面形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可防止胃酸、胃蛋白酶及胃内坚硬食物对胃壁的损伤,保护胃粘膜。4)内因子 胃底腺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作用:与维生素12结合,可保护维生素12 免受小肠蛋白水解酶的破坏,并促进维生素12 的吸收。 缺乏:恶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5. 试述胃液分泌的调节。1)影

20、响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 促进胃酸(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 Ach:副交感N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与壁C上的胆碱能R结合分泌盐酸; 胃泌素:胃窦、上段小肠黏膜内G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血液循环壁C相应R 分泌盐酸; 组胺:胃黏膜固有层的肥大C分泌邻近壁细胞H2R 分泌盐酸;说明: 引起壁细胞分泌HCl的大多数刺激物也能刺激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因此胃腺分泌HCl和胃蛋白酶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ACh是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的强刺激物,胃泌素也可以直接作用于主细胞。抑制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 促胰液素:由小肠上部粘膜的S细胞分泌; 生长抑素(p395):由胃体、胃窦、小肠粘膜内的D细胞分泌;作

21、用: 抑制胃泌素和胃酸的分泌。2)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空腹:存在极少的基础分泌量; 进食后胃液分泌的调节,按食物刺激的部位,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头期:由进食动作引起胃液分泌,传入冲动均来自头部感受器;胃期:由食物刺激胃引起肠期:食物刺激十二指肠 3)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盐酸 胃窦:PH1.2-1.5抑制胃酸分泌 十二指肠:PH2.5 抑制胃酸分泌 脂肪:体液调节(肠抑胃素) 高张溶液:神经调节(肠-胃反射) 体液调节6. 试述胰液的成分和作用。7. 小肠的运动形式有哪些?它们有何生理意义?8. 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其结构基础有哪些?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吸收面积大(环

22、形襞、绒毛、微绒毛等结构),可达200m2; 食物在小肠内已被充分消化为小分子物质; 食糜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3-8h); 小肠粘膜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利于吸收。9. 糖类、蛋白质在小肠是如何被吸收的?1.糖: 形式:单糖(葡萄糖、半乳糖),主要为葡萄糖 机制:1)继发性主动转运: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2)易化扩散 途径:进入血液2.蛋白质: 形式:氨基酸 机制&途径:类“糖”。( Na+-氨基酸同向转运体) 关于“未被消化的蛋白质”的吸收: 婴儿肠上皮C可以入/出胞方式吸收适量的蛋白质;如母体的IgA以此进入婴儿血液循环,产生被动免疫; 该能力随年龄减小; 吸收“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可能引起过敏。10.为什么称胃肠管的“壁内神经丛”为“肠脑”?(消化器官的神经支配有哪些特点)11.什么是胃肠激素 胃肠道黏膜内分布有20多种内分泌细胞,它们分泌的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12.肠-胃反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