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压差法测液体表面张力.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543320 上传时间:2021-08-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大压差法测液体表面张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大压差法测液体表面张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大压差法测液体表面张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大压差法测液体表面张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大压差法测液体表面张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大压差法测液体表面张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大压差法测液体表面张力.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渗流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成绩 : 班级: 石工1205 学号: 姓名: 教师: 同组者: 实验二 最大压差法测表面张力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压差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及方法;2.测定正丁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3.学习 Gibbs 公式及其应用。二.实验原理由于净吸引力的作用,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倾向于到液体内部来,因此液体表面倾 向于收缩。要扩大面积,就要把内部分子移到表面来,这就要克服净吸引力作功,所作 的功转变为表面分子的位能。单位表面具有的表面能叫表面张力。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纯液体的表面张力是定值。但在纯液体中加入溶质,表面张力 就会发生

2、变化。若溶质使液体的表面张力升高,则溶质在溶液相表面层的浓度小于在溶 液相内部的浓度;若溶质使液体的表面张力降低,则溶质在溶液相表面层的浓度大于在 溶液相内部的浓度。这种溶质在溶液相表面的浓度和相内部的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吸附。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溶质的表面吸附量与溶液的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可用吉布斯(Gibbs)吸附等温式表示: = c dRT dc(2-1)式中 吸附量(mol/L);c吸附质在溶液内部的浓度(mol/L); 表面张力(N/m); R通用气体常数(N.m/K.mol); T绝对温度(K)。若 d /dc0,溶质为正吸附;若 d /dc0,溶质为负吸附。通过实验若

3、能测出表 面张力与溶质浓度的关系,则可作出 c 曲线,并在此曲线上任取若干个点作曲线的 切线,这些曲线的斜率即为浓度对应的 d /dc,将此值代入 21 式可求出在此浓度时 的溶质吸附量。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有许多种。本实验采用最大压差法,测定装置如图21。测定时,将分液漏的活塞打开,使瓶内压力增加,气泡即可通过毛细管(要求它的尖嘴刚刚与液面接触)。从浸入液面的毛细管端鼓出空气炮时,需要高出外部大气压的 附加压力,以克服气泡表面张力。如果毛细管半径很小,则形成的气泡基本上是球形的(图 2-2)。此时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成正比,与气泡的曲率半径成反比,其关系式如下:P = 2R(2-2)式中 P

4、广口瓶内滴水形成的附加压力;R气泡的曲率半径;表面张力(N/m)。当气泡开始形成时 ,表面几乎是平的,这是曲率半径最大,随着气泡的形成,曲 率半径逐渐变小,直到形成半球形,这是曲率半径与毛细管半径 r 相等,曲率半径达最 小值,根据 2-2 式,这时附加压力达最大值。气泡进一步长大,R 变大,附加压力则变 小,直到气泡溢出。图 22 气泡最小曲率半径示意图如果用图 2-1 装置,分别测出一种已知表面张力的液体(例如水)和另一未知表面 张力液体(如正丁醇水溶液)的附加压力最大值,这时因为 R=r,所以,p1= 2 1r(2-3)式中:p1 已知表面张力液体的最大附加压力;1 已知液体的表面张力。

5、p1= 2 2r(2-4)式中:p2 未知表面张力液体的最大附加压力;2 未知液体的表面张力。因为两种液体的最大附加压力(即最大压差)是在同一仪器的同一毛细管测的。所以,上两式的 r 是相同的,若将 r 消去即得:因此,在同一温度下,只要测得P1、P2,再由温度查出已知表面张力液体(水)的表面张力;即可由公式(2-5)求出未知液体的表面张力。三.仪器与药品1仪器 最大压差法测表面张力装置一套,洗瓶,吸耳球。2.药品 正丁醇(分析纯),蒸馏水。四.步骤1.用蒸馏水洗表面张力测定仪的外套管和毛细管。方法是在外套管中放入少量洗液, 倾斜转动外套管,使洗液与外套管接触( 注意不要让洗液从侧管流出 ).

6、再将毛细管插入, 这时保持外套管倾斜不动,转动毛细管,使蒸馏水与毛细管接触,再用洗耳球吸洗液至毛细 管内,洗毛细管内壁.用蒸馏水冲洗外套管和毛细管各三次,即可进行下面实验。2.在外套管中放入蒸馏水(作为已知表面张力的液体,其表面张力见附录二),将毛 细管插入外套管,塞紧塞子,并使毛细管尖端刚碰到液面。读出斜管压差计下面一根管内 的零点液位 h0(此时斜管压力计两端都通大气)。按图 21 所示装好仪器,分液漏斗中 装满自来水。3.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分液漏斗中的水慢慢滴入广口瓶中,这时瓶内压力 逐渐增加,气泡将通过毛细管端,使气泡均匀冒出。从斜管压力计读出第一个气泡通过毛细管端时的最高液位 h

7、1,如此重复三次,测三 个平行数据,取平均值得 h2。4.测完蒸馏水的最大压差后,倒掉蒸馏水,用 0.02mon/L 的正丁醇洗一次外套管 和毛细管,然后再加入该溶液,象测蒸馏水的最大压差一样,测定该溶液的最大压差。 依次侧得 0 .0 2 ,0.05、0.10、0.15、0.20、0.25、0.30、0.35mom/L 的正丁醇溶液的最大压差。(注意:每更换一次溶液,都应用待定液洗外管套管和毛细管)。5.记录实验温度.五数据处理第二组数据处理:P平均=(P1+P2+P3)/3=(0.314+0.315+0.314)=0.3143 Mpa=P平均*水 /P水 =0.3143*72.75/0.3

8、397=67.32mN.m-1实验数据记录表室温:20 水的表面张力:72.75 mN.m-1C正丁醇 Mol/l压力(MPa)H2O0.020.050.100.150.200.250.300.35P10.03803140.2850.2560.2390.2210.2140.1930.183P20.3410.3150.2830.2530.2380.2190.2140.1920.184P30.3400.3140.2870.2550.2380.2190.2120.1940.182P平均0.33970.31430.2850410.25470.23830.21970.21330.19300.183072

9、.7567.3261.0454.5451.0447.0445.6941.3339.19图一 变化曲线在-c 图上选若干点,作不同浓度曲线时切线,依 Gibbs 公式(2-1)求出相应 的表面吸附量;并在坐标纸上画出正丁醇溶液的吸附等温线。浓度吸附量表浓度c(mol*L-1)00.020.050.100.150.200.250.35吸附量(mol*L-1)03.47E-81.28E-74.51E-78.25E-72.03E-62.48E-63.35E-6图二浓度吸附量图六思考题1. 实验中,如果毛细管深入液面 1mm 会造成多大误差?答:假如视溶液的浓度为1克每毫升,那么着1mm的液面差会产生附

10、加的压力差:P(增)=gh=10Pa1MPa,误差几乎可以忽略,若液体体积差大的话,误差不能忽略,需重新做实验。2.实验中,为什么要尽量放慢鼓泡速度? 答: 放慢鼓泡速度可以排除掉气泡冒出但是没有破裂时的气液界面对所测液体形成的气液界面造成的压力差,这样就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得到更为精确的实验结果。3.实验中,为什么要求从稀到浓逐个测定不同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 答: 其是为了测定纯液体中加入其它某一单质并充分溶解后的的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溶质浓度之间的关系。4.解释-c 曲线的变化趋势。 答: 随着溶质浓度的逐渐增加,-c曲线的趋势是逐渐上升的,可以看出,在温度和外界压力一定的情况下,该溶液的表面张力是随着溶质的浓度逐渐增大的,同时压力差也是随之增大的。5.实验中,影响表面张力测定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有温度,压力,仪器的洁净程度,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以及仪器的精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