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例分析.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548850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例分析.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记金华的双龙洞案例分析回民小学 马爱玲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大、奇,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教学中如何切实落实“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方式的转变,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里选取的是我上的这堂语文课的教学片段:教学案例一、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我是这样安排的: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理清课文中作

2、者的游踪,双龙洞的得名以及饱览沿途的风光和感觉外洞的大,第二课时就是学习孔隙和内洞。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自学第五自然段,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理解孔隙的特点,学生人小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采用多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有实物演示的,有当导游的,有画画的等等。接着让他们继续合作学习内洞,由于内洞的内容比较简单,我的设计中也只是让他们对课文中的字、词、句进行研究,再通过朗读以及结合课外的知识来理解。 二、教学片段过渡语:通过这种奇特的游览方式,看,我们已经到了内洞了,它又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感受到的呢? 、快速阅读自然段。 、学生交流汇报。生:我感觉到内洞很黑,我是

3、从文中“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也只能照见一小块地方”看出来的。师板书:黑 师:那你能读读看,让我们感觉内洞确实很黑吗?生读,读完评。赛读。师:还可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有什么特点?生:我觉得内洞很宽。我是从最后一段“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看出来的。让学生结合读,让人感觉确实很大。板书:宽生:我觉得内洞很美,有双龙,石钟乳和石笋。师补充说: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名目有四十多种,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蝙蝠”、“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避水金针”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你们说它

4、还仅仅是美吗?生情不自禁地赞叹:哇,好美,太神奇了。师板书:奇师:谁能把这几句读一读,让人感觉内洞原来是这么美、这么神奇!一生读,读得很不错。师:课前,我发现同学们查到了很多双龙洞的资料,谁来告诉大家你还知道内洞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学生补充介绍自己的资料和图片。学生找到了很多的资料,有关于石笋、石钟乳和石柱的形成,有哪些诗人、作家到过这里,还补充石笋、石钟乳的形状和命名,还介绍了朝真洞和冰壶洞等等,有一个学生介绍到内洞有千多平方米,于是,我又趁机让学生跟书上的十来进房子来比较,又拿教室才多平方米来跟内洞对比,于是,学生更能感受到内洞原来有间教室那么大,也都发出赞叹之声。小结:在飘忽不定的灯光下

5、,这么多颜色各异、形状变化多端的石钟乳和石笋,是多么神奇啊!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想象。总结:游览了双龙洞,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神奇美丽(师趁机板书)这么美的双龙洞,真令人流连忘返啊!扩展延伸到课外你们知道吗,叶老出洞后,并没有直接回城,他干什么去了呢?原来,叶老游玩了双龙洞后,兴致正浓,继续游玩了上游的冰壶洞。金华有两个岩洞,一个是双龙洞,另一个就是冰壶洞,那里的景致更迷人(师趁机又让学生一睹冰壶洞的幻灯片),回去后叶老写了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建议同学们上图书馆或书店去阅读,也可借初中的语文课本来读一读。三、课例分析上完这节课,领导及同事们评课时,他们肯定了这节课前半部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

6、作、探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是多种多样,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虽然学生没有平时参与的多些,但是也基本上为学生提供了各种表现的机会,也让学生在表现中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如锻炼胆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等。而后面学习“内洞”时,虽然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及探究的学习,但学习的形式就显得单薄些,而且学生的合作也好象是走过场,有名而无实。 进行自我反思后,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课也总是现在教学中那种流于形式的课,课堂看似轰轰烈烈,而实际只是少数优生表演的舞台。现在的公开课,很多为了让课堂看起来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常常只是公式化的说“这个问题小组研究研究,讨论讨论”,其结果只是小组中的中心人物“自主”地“探究

7、”之后跟同组的成员“分享”,而其他人则洗耳恭听,这就是所谓的合作了,根本就没有体现出真正的合作,合作的目的是否达到当然就更不用说了。我想这一定不是提出这一教学方式转变的教育工作者的初衷吧?如何让学生的合作学习确凿地落实,让同组的成员一个都不落单,人人都有事做,也人人都能出成绩呢?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呢?经过深思后,我认为: 1、课前指导学生作充分地预习,学习收集并初步处理信息。2、小组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有实物展示,有角色转换,有作画等。3、小组活动的有序性。4、课件恰到好处地运用,很好地创设了学习的情境。5、结合本班学生的特长,角色转换,创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6、组员全员参与,全班参与。7、学生间互相补充修正。 为了真正转变这一学习方式,我们还要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教改实验当中,不断地实验,不断的反思,不断地交流,不断地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