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550629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05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p17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求最大因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具有较强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会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2、5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2、5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

2、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养成良好品质。教学重点:掌握2、5倍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自然数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两类。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学生的学号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

3、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2、5倍数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通过学生说数,老师快速判断这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这个游戏,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2) 探究新知1、 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第一步观察和思考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时,组织学生交流,分组讨论,对学生的语言不做统一规定,学生只要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都应给以鼓励。第二步扩大研究范围,教师提问刚才

4、总结的规律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自然数呢?接着教师引导:适不适用只是我们的猜测,要证明猜测对不对,我们要进行验证。要如何验证呢?就是找那些末尾是0、2、4、6、8的数,如果验证的这些数都满足这个规律,就证明我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所有自然数。然后,根据这样的思路进行小组讨论并作小组汇报。2、 教学偶数与奇数的含义在发现2的倍数的特征时,有同学发现2的倍数都是双数,顺水推舟,在这里我让学生自学课本,引出偶数和奇数的含义,紧接着让学生判断哪些数是偶数,哪些数是奇数?3、 探究5的倍数因为学生已经具有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的经验,在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并利用这一特征对一些数进行判断,做到巩固

5、知识的作用。4、 总结回顾2和5的倍数的特征 (三)巩固练习 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熟练的运用规律,我设计如下练习题: 1、基本练习:1)下面的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2)是2的倍数的涂色3)找出是5的倍数的数。 2、拓展练习。 (四)全课总结该环节让学生说一说你收获了什么?以学生的回顾为主,对本节课的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及时从中学生了解的学习效果。五、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自然数偶数 奇数 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我首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五年级下

6、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再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把其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来判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具有较强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会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本节课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

7、通过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且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意识。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教学难点: 3的倍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二、教法和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从三个方面考虑教法和学法: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2、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8、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变为学堂。3、采用让学生自主发现的学习方法。下面重点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我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三、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为了能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复习题。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364、420、515、736、1028、905让学生回答并说出判断依据,从而进行小结:我们在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都是从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定。而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9、我便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出题,随意说一个数,老师迅速地作出该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判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 猜想验证。由于学生在猜一猜游戏中产生了急于探索的热情,我便让学生去作猜想“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充分表达各种各样的猜想,也许有些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他的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我便引导学生去验证,并在验证中推翻了刚才的猜想,由此,使学生意识到已经不能用原来的方法(也就是从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而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三、 体验新知。由于学生求知欲高涨,学习积极性高。这时我出示了

10、一组这样的数据。31=3、32=6、33=9、34=12、35=15、36=18、37=21 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3、6、9是3的倍数,但12、15、18个位上的数不是3的倍数,再让学生与同桌合作,动手摆小棒,一人摆,一人记录。顺便提出要求:摆小棒时,每个数位上的数是几,就用几根小棒表示。然后观察各个位上的数的和,你发现了什么?此时有的学生可能会说:“12个位上的数不是3的倍数,但1+2=3,3是3的倍数”。同时,学生也发现15、18、21各个位上的数相加的和也是3的倍数。于是形成新的猜想:一个数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它各个位上数的和也是3的倍数。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随即说道:“这么简单的数你

11、会了,那么大一点的数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接着我便又出示一组这样的数据:30、31、46、134、156、296、463、405、384。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算出各个位上的数的和,可以使用计算器,并让学生把结果填到各自的练习卡纸上,然后先跟同桌说说,再把结果汇报结果给老师,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四、归纳总结。在学习操作验证完成后,我用充足的时间让小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成果,说出各自的思考过程,对学生的回答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引导学生验证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最后达成共识: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 3的倍数(板书)。这样便巧妙地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了本

12、课的难点。五、实践应用。此环节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练习1:课本P19做一做1。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这是一个基本练习,使全体学生都能对新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练习2:P21页(5、6题),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我增设了3道发展题。把数娃娃送回家。题目如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判断、选择等题目,使学生在判断中明事理,提高找规律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练习3:P21(7题)7、在 里填一个数字,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 7 4 2 44 65 12 1(这是一个综合练习,以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13、,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六)拓展延伸 为增添课的趣昧性和挑战性,我让学生畅谈整节课的收获,并让学生式写出一些能同时是2、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和同伴交流,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 附:设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我说课完毕谢谢大家!07质数和合数p23一、说教材 “质数和合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它是在学习了因数和倍数以及2、3、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的重要基础。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具有较强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会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2、教学目

14、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根据它们的意义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熟悉100以内的质数。(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求因数找规律探究归纳验证等数学活动,学习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数学策略。(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比较,合理分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优秀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品质。 3、教学重、难点: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 说教法 我采用了探究发现、启发式教学、开心游戏活动等教学方法。三、说学法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我让

15、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归纳、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四、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在算式“45=20”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2、自然数分成几类?【设计意图】:复习内容必须是和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习题要生动有趣,使学生的注意力从上课开始就被吸引住,既从知识上起到迁移、铺垫的作用,又为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的认知环境。(二)学习新课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1)要求学生观察120这二十个自然数的因数个数,同桌讨论交流根据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这二十个自然数分成几类?(2)结合学生的汇报,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我运用了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的教学

16、方法,学生采用观察比较、分类归纳、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因为“质数和合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唤起学生亲切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知识才会内化学生自己的东西,同桌讨论交流就是让学生在探讨中提高学习的能力。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质数和合数这两个概念关键在于因数的个数,“只有两个”是质数概念的关键词。“除了还有”是合数概念的关键词。我针对这两个概念的关键处,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1)1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2)观察自然数2、3、5、7、11、13、17、19

17、的因数,这些自然数的因数有什么特征?(3)自然数4、6、8、9、10、12、14、15、16、18、20的因数也有1和它本身,为什么它们不是质数?(4)非0自然数按因数个数多少可分成几类?(师板书)(5)要求学生学会判断质数和合数。(课件)【设计意图】:我运用了质疑问难、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学生采用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因为学生在不断的新的问题面前,对概念已有的理解与新的问题产生了表面上的矛盾,于是通过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主动找出概念的本质关键,从而较深刻地理解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3、学习例1(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张质数表)(1)台下同学检查,纠正台上站错的同学并说出根据

18、。(2)了解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3)让全班判断自己的座号是否质数,座号是质数的同学举起座号卡片到讲台前集合。【设计意图】:我运用了快乐游戏活动的教学方法,学生采用观察思考、自主操作的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找齐100以内的质数。经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相互交流,使上述过程成了一个有效地巩固、应用,拓展巳经学知识的动太态过程。所以,我设计了这个全体学生参与的游戏。这样的游戏既检查了全体学生能否根据概念快速准确地判断出质数还是合数,又能调动起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注意力。(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学习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只有把知识内化为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学习才是一种成功的学习。说说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这样的自我评价,既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同时是学生初步理出本课知识眉目的一个好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