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电子备课.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555416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电子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数学电子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数学电子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数学电子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数学电子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电子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电子备课.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题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55、59页,完美的图形-圆 信息窗1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圆的初步认识 第2课时:练习巩固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此时,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想学数学。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圆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接触,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同时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强的交流与表达的愿望,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可能。德育目标1、 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

2、,认识同一圆中半径、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2、 结合具体通过具体实践,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3、 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设计等设计中的应用,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阅读圆周率发展历史的资料,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态度。重、难点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归纳圆的特征,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课件、圆规等教学环节教 学 活 动设计意图问题导学师:秋季运动会马上到了,体育老师委托我负责设计投球项目,具体要求是这样的,请看屏幕:(课件出示要求:以小组为

3、单位,每组5人,每人6个球,在篮筐的3米外投球,投中多的小组获胜。)谁把要求给大家介绍一下?怎样设计这个项目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决出胜负呢?师:(电脑显示)每组桌上都有一张纸,这个点代表篮筐的位置,用1厘米代表一米,请在纸上表示出你们的想法。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收集学生作品。师:老师发现每组都有了自己的想法,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展示学生的设计图) 预设:a、站在固定点,一个投了,另一个接着投的方法(强调:引导学生学生说清楚站在什么地方)。行吗? b、从篮筐出发画出5条3米长的线段(强调:引导学生学生说清楚站在什么地方)。行吗? c、画出圆形白线场地,学生随便站在白线上(强调:一定要引导学生说清楚是

4、站在线内、线外还是线上),行吗? (学生出现的方案只评价行与不行,不过多评价)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觉得这三种方法都行,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呢?为什么?(引导从两个方面评价:公平否?用时多少) 学生可能答方法a公平,因为都站在同一点投篮。但是一个一个进行太慢了,方法b公平,5个点离中心点均为3米。比a省时间,因为每组的5个人可以同时投篮,但需要找固定点站位,耽误一点时间。方法c也公平,因为白线上每一点均离中心点3米。时间最省,每组的5个人只要站在白线上即可,找位置不耽误时间。 师:你们小组的意思是不是这样。(课件:出示每次加5个点)(距离篮筐3米的这5个位置可以,这5个也可以,这5个也可以,

5、这5个,越来越多的点形成什么了?圆。确实像他们说的这样,距离篮筐3米远的位置都正好在这个圆上,但是为什么呢?学完这节圆的认识,我想大家就明白了。(板书课题)师:你觉得圆是一种怎样的图形?(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合作探究师:了解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关于圆大家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教师简要板书。预设:圆的半径是否都相等?圆的直径是否都相等?半径直径有什么关系?圆的面积怎样求?圆的周长怎么求?怎么画?. 师:大家真厉害,提出了这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像怎样求圆的面积、周长,是这学期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后我们慢慢学到,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这几个问题。下面我们就小组合

6、作,借助学具袋中的材料和工具探究圆的特征,比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发现多。探究之前老师给大家几条小建议:1、借助身边的工具,合作探究,如有发现及时记录。2、如果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先小组商量解决,解决不了的请老师帮忙。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师:大家探究的太投入了,我们不但要会探究,而且要善于表达,哪个小组愿意带着你们的发现到前面来展示,(学生上前后说)交流时说清楚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如有不同想法,可以补充。(第一小组交流完后,其他小组交流前,教师要提醒同学,为了节省时间,刚才交流过的就不要再重复了。)学生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学生对圆特征的认识: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

7、并且半径都相等;同一圆中有无数条直径,并且直径都相等;同一圆中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预设:生:我们用折一折的方法,发现所有的半径都重合在一起,并且有无数种折的方法,所以圆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师板书:无数条 都相等)师:其他小组有这个发现吗?你们用了什么方法?生:我们用画一画、量一量的方法。师:不同的方法,同样的发现。师:还有没有其他发现?生:我们用折一折的方法发现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都相等。(板书 无数条 都相等)生:我们用量一量的方法发现同圆中,直径是半径长度的两倍。师:还有不同

8、方法吗?生:折一折,圆片对折这是它的直径,再对折是两条半径,所以同圆中直径是半径的两倍。(板书:d=2r)师:还有其他发现吗?生:圆是轴对称图形。师:为什么说它是轴对称图形?生:对折之后两边完全重合。师:对称轴在哪里?对折之后的折痕是什么?生:直径所在的直线。生:我们还发现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师:对于这些发现大家都同意吗?(生可能同意,这时师就说,那现在看老师手中的圆片跟你手中的圆片半径相等吗?那我们该怎么说呀?此处对比一定要明显)生:我们觉得应该是同圆中或等圆中。师:大家觉得谁说的更有道理?对,数学是非常严谨的,我们一定要把话说完整。(板书 同圆 等圆) 师:同学们表现太出色了,

9、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发现了圆的这么多特征,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出示课件)。接下来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圆? (注意引导学生跟上教师思维。)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指导点播一、 动手操作,画画圆。师:大家会画圆吗?画圆我们一般用什么工具?(圆规)小组长从桌洞中拿出圆规, 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试试。学生画圆师:画的还真不错,谁来讲讲你怎么画的?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圆规,用心倾听它的发言,你一定收获很大。一生讲解(边画 边说) 师:说的真好,这是圆规的两脚,我们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看它两脚之间的距

10、离就是圆的什么?半径。我们想画半径是10厘米的圆就怎么样?想画半径是20厘米的圆就怎样?确定好了半径了,大家想让张老师把圆画在哪儿?这儿还是那儿?好,在这儿,把带针尖的一端固定在这里,针尖所在的位置就是什么呀?再把带粉笔的一端旋转一周,形成的这个封闭图形就是圆,最后标上圆心。师:刚才,同学们和张老师都画了圆,在画圆的过程中你有没有新的发现?生: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板书:大小 位置)师:办法大家也帮张老师想出来了,圆也会画了,运动会时我拿它到操场上画个圆,怎么了?那怎么办呀?学生交流不同的画圆方法预设:生:找个大圆规。师:好主意,到哪里找这么大的圆规。生:用木棍固定一点,拴上三

11、米长的绳子,绳子另一头拴上粉笔,绕一圈。师:大家同意吗?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是不是这样?(课件展示在操场上画圆的方法。)你想想木棍插的地方就是圆的什么?绳长呢?(课件要随着讲解木根变成点、绳子变成线。)如果学生提出别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圆的圆心什么是半径。说完后,看看老师这种方法可以吗?(出示课件)师:其实,2000多年前我国的墨子就对圆有这样的描述,“圆,一中同长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谁来解释一下?一中指什么?同长呢? 生答师:一中指圆有一个中心即圆心,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同长指同一个圆内的半径都一样长。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师:墨子的这一发现整整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

12、厉害吧!同学们的表现同样精彩,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发现数学中的很多秘密。二、 生活拓展,应用圆。 师:现在明白刚上课时我们的疑问,为什么距离篮筐3米远的同学都在圆上了吗?(课件)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吗?预设:学生提出车轮做成圆形的原因,并解释。学生提不出时,教师说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生答师:车轮如果做成方形的会怎么样?(课件)师:为什么很颠簸?生:方形有角。师:椭圆形没角,坐上会怎么样呢?(课件)为什么会这样?师:再看看坐在车轮是圆形的车上,并且车轴要安在什么位置?(课件)通过学习,你对投篮比赛的设计方案有没有新的想法?师:其实,数学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学好

13、数学能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问题。1、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及时进行趣味性练习,有利于巩固新知,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反馈 现在,我们就用刚才的发现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课件,已知直径求半径,以及已知半径求直径。1、说一说车轮为什么都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2、草地上的木桩上拴了一头小牛,想一想,这头小牛吃草的最大范围会是一个什么形状呢? 和同学们想的一样。可是,小牛虽然吃了一圈的草,还没有吃饱呢,你能帮帮它吗? 同学们想想,绳子在这里相当于圆的什么? 绳子变长了,圆也变大了,你能说说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的吗? 如果这头小牛还没

14、有吃饱,除了放长绳子外,你还可以怎样帮它? 同学们想想,木桩在这里相当于什么? 木桩移动了,圆的位置也变化了,看来圆的位置是由什么决定的?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认为哪个同学表现好?好在哪里?课本练习、讲评。回顾总结,深化认识。师:一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老师发现大家不仅能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而且能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对别人的观点敢于质疑,非常了不起。希望大家课下继续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收获包括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全方位的体会,表扬激励,激

15、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后反思 在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我把重点放在设计操作活动上,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领悟新知。在上述教学片断中,学生通过折圆形纸片,领悟到圆心、半径、直径的特征;通过画半径、直径,明白“在同圆中半径、直径都有无数条”;通过量同圆中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发现“同圆中的半径相等,直径也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等知识。这样把“讲授新知,操作演示活动”变成“教师设计活动,学生操作活动,领悟新知”,有了学生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动”的实践活动,有了学生在活动中自悟的学习基石,内化新知,发展提高之目的自然会达到。 从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看到: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我们教师应充分相信他们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种“做数学”的活动中素质会提高,能力就会发展。也终会体会到学数学的成功与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