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波十五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一、世纪之交世界、ZG的旅游业1 .世纪之交的世界旅游业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进入新的千年之际,我们可以发现世界旅游业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1950年到1999年,世界旅游业以年平均7.1%的速度增长,1993年12月,世界旅行和旅游理事会(WTTC)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旅游业已是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通过表1可以看出,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旅游市场形成了“欧洲I、美洲和东亚太”三分天下的格局,但九十年代后欧洲、美洲在世界上所占份额有所下降,其余地区均有增加,但增长缓慢。其中东亚太地区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其次是非洲、中东和南亚。表1:世界国际旅游人数及收入地区构成
2、地区1970年1980年1990年1996年人数收入人数收入人数收入人数收入欧洲70.562.065.659.562.153.858.750.7美洲23.026.821.624.620.626.619.525.1东亚太3.06.17.48.411.614.915.219.5非洲1.52.22.62.63.42.03.31.8中东1.42.32.13.41.72.02.62.0南亚0.60.60.81.50.70.80.80.9(数据来源:WTTO21世纪旅游需求的蓬勃发展将会比20世纪上一个大台阶。同时,国际旅游市场成为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在其它市场上,发达国家和发展ZG家的产业分工和竞
3、争分层比较鲜明,而旅游市场则是各国都可以一展身手之处。在世界范围内,旅游业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兴产业。预计到2020年全球年接待国际旅游者人次数将达到16亿,国际旅游消费将达20000亿美元,国际旅游人数和年均消费增长率分别为4.35%和6.1%,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年均3%的增长率。从市场潜力来看,国际旅游人数占世界潜在旅游人数的7%,而欧洲目前为14%,美洲为8%,东亚太为10%,南亚为1%国内方面,发达国家的国内旅游业己经趋于稳定,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人数比例将保持在10:1,消费比例保持在3:1或4:1的水平。在未来20年间,世界旅游业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是远程旅游的增加,其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
4、5.4%,到2020年区域旅游和洲际旅游的比例将从目前的82:18上升为76:24。其中,欧洲作为世界头号旅游目的地的地位仍未改变,但占世界市场份额将下降到45%,其年增长率会保持在3.1%左右。美洲旅游业则难有突破性的快速发展,但最发达的经济大国美国和加拿大仍将是世界旅游业发展强国,1995年至2020年美洲的年均增长率预计为3.8%0东亚太地区的现代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30年来,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却相当惊人,由于该地区一些大国都表现出良好、稳定的经济发展势头。据WTO预测,到2020年东亚太地区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将增加到27%,同时将超过美洲地区,跃居世界第二。世界旅游业在未来20年中的
5、持续发展为我国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带来巨大的促进。国际旅游市场总量不断扩大,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尤其是洲际旅游速度快上加快,使我们有可能持续吸引远程主要客源市场。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如下表2,届时ZG将成为世界第一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表2:2020年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预测表国家地区接待旅游者人数(万人次)占世界市场份额()19952020年增长率()中国137108.68.0美国102406.43.5法国93305.81.8西班牙71004.42.4ZG香港59303.77.3意大利52903.32.2英国52803.33.0墨西哥48903.13.6俄罗斯联邦
6、47102.96.7捷克共和国44002.74.0总计7088044.2(数据来源:WTO)2 .世纪之交的ZG旅游业“九五”期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五年旅游生产力全面增长,旅游产品结构逐步完善,旅游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九五”计划确定的多项经济指标都超额完成。1999年我国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7280万人次,为1978年的40倍,其中过夜旅游人数为2705万人次,位居世界第五,旅游外汇收入141亿美元,为1978年的54倍,位居世界第七位,奠定了ZG作为亚洲旅游大国的地位。预计2000年,我国来华旅游入境人次可达7200万次,将超额36%完
7、成“九五”计划目标。我国国内旅游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活跃,到90年代走上了“快车道”,近几年则已发展成为广大城乡居民重要的消费领域和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九五”期间旅游人次数的年均增长率为3.34%,收入增长率年均为19.3%,预计2000年国内旅游人数可达7.4亿人次,形成世界上旅游人次数最多的国内旅游市场。我国旅游业凭借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较强的外汇创收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以及在促进对外开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促进区域间经济和SH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己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越来越受到各级ZF和SH各界的普遍重视。旅游业
8、对国民经济和SH发展的贡献日趋显著。1999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达4002亿元,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88%,我国的旅游外汇收入已占国家服务贸易创汇额的半数以上,与外贸出口创汇相比达到了7.23%o同时,尚需清醒认识到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与世界旅游强国的明显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在入境旅游接待和创汇水平上,我们现在还只是亚洲旅游大国,称不上世界旅游强国,我们还只是第二集团。除美国之外,我们与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的差距还在一倍以上。国内旅游人次数虽世界第一,但人均消费低,总产出不高,国内旅游收入与国际旅游收入的比例,国际水平一般为45倍,而我们只达到2.2倍。在其它经济指标上,
9、我国目前距世界平均水平也相差很远。1996年全世界旅游业总产出占全世界GDP总量的10.7%,全世界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11.3%,全世界旅游业的资本投资占总投资的11.9%,我国相比之下目前水平均达不到上述指标的一半。伴随着以上多种指标上的差距,我们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旅游交通、旅游管理、旅游人才培训、科技对旅游产业的贡献率以及产业运行的质量与效益等各个方面都与世界旅游强国应该达到的水平相差甚远。差距就是潜力,差距就是前景。“十五”期间,世纪开局之期的ZG旅游业又面临以下一系列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机遇。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入世
10、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世界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机遇。因而,21世纪前二十年,ZG旅游业将以更加成熟的姿态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国家旅游局于新千年伊始就提出了今后20年发展的宏伟目标:即要在前20年已实现从“资源大国,到“亚洲旅游大国,历史性跨跃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奋进,二十一世纪的前20年中要实现从“亚洲旅游大国响“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跃。按照上述战略目标,以1999年ZG旅游业发展情况的实绩为基数,全国旅游业发展远景规划的指标为:到2020年,我国入境人数达到L3-L45亿人次,为1999年的189%-200%,国内旅游收入1.9-2.73亿元人民币,为1999年的670%-950%o旅游业总
11、收入将超过3.3万亿元人民币,为1999年的825%,相当于届时国内生产总值的8%,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简言之,即旅游业总收入二十年翻三番,最终达到八倍的增长。二、“九五”期间宁波旅游业的发展宁波市旅游业起步于1984年,由点到面的开拓性发展主要集中于“九五”时期,由之基本形成了产业配套、市县联动的行业格局。L发展成绩“九五”期间,宁波市被列入全国首批“ZG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名符其实地成为了全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在这一大发展的五年中,全市旅游战线的同志在市委、市ZF的领导关心下,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有目共睹的创业性工作。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象山等县市实现了旅游开发的零的
12、突破;全市旅游促销高潮迭起;产业形象日益鲜明;行业地位不断提高;区域合作日益活跃。这段时间里,宁波市接待海外游客的人次数由“八五”期末的8.05万逐步增加到1999年的11.2万,其中外国人同期由3.9万增加到5.12万人次。同期旅游外汇收入由2127万美元明显增加到4810万美元,增幅一倍以上。“九五”期间,宁波市国内游客的人次数由“八五”期末的325万人次快速增加到1999年的1108万人次,实现了近两番的增幅,国内旅游收入同期由13亿元高速增加到101亿元,达到了接近三番的骄人增长量。这样在“九五”期间,宁波市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相当值由“八五”期末的2.42%跃进性增加到1999年的
13、9.70%的台阶性水平。(高出浙江省平均水平2.70%,距1996年世界平均水平10.7%的指标缩短到相差一个百分点)。“九五”期末,宁波市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配套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全市共有涉外饭店58家,客房7009间(套),其中星级饭店48家(五星级1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15家,二星级23家,一星级6家),客房5698间(套)。全市有旅行社58家,其ZG际社5家,国际社分社3家,国内社50家。出租汽车3250辆,旅游商品定点生产经营企业23家。全市共有5家中专以上学历的院校开办旅游专业课程,其中本科2家,大专1家,中专2家。“九五”期末,宁波市辖3市3县5区的旅游局均已成
14、立运作,由点到面,合力兴旅的“ZF主导型,行政构架基本形成;同时,以市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旅游开发布局也初成框架,从观光产品到度假产品到专题产品的旅游产品体系的市县联动格局亦大体奠定。各市县区旅游管理机构是全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这支队伍的形成使“ZF主导型”的合力兴旅战略具备了执行载体,目前已有在编干部487人(其中行政人员146人,专业技术人员225人,其他人员116人)。市域内旅游开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推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溪口雪窦山、东钱湖、天童育王、河姆渡、海滨海岛等近十个各具自然和人文特色的旅游区。依托旅游资源,先后开辟了东南佛国朝拜、名人故里寻踪、湖光山色神游,服装名品领略
15、海岛渔村观光等特色旅游专线。举办了ZG国际服装节、ZG开渔节、ZG梁祝婚俗节等大型旅游节庆活动。进入“九五”的最后一年,1月3日ZF发布(2000)2号文件关于加快宁波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宁波市旅游业的产业定位、跨世纪发展目标、管理体制、支持政策、旅游工作重点等许多问题都作了明确,在体制和机制上提出了解决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实质性措施。7月中旬市委、市府提出了提高对宁波市旅游业发展认识水平的新要求,要求“树立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产业、抓经济结构调整,抓旅游就是抓文化、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可持续发展,抓旅游就是抓城市知名度、美誉度”的新观念、新思想(黄兴国)。各种大好形势的峥竦初显,说明宁波市
16、的旅游业正在驶入新一轮大发展的前奏期,号角已响。2.经验总结“九五”期间宁波市旅游业的跃进性发展,探索和创造了一系列对今后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宝贵经验。2.1 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及其旅游经济思想的伟大旗帜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ZG旅游业的立业之本和发展之纲。2000年3月28日,由Zy文献研究室和国家旅游局编辑的邓小平论旅游一书正式出版,全市旅游行业掀起了学习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的高潮。今后,我们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及其旅游经济思想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及其旅游经济思想统一认识,指导工作,推动我市旅游业大步迈向ZG旅游强市的目标。2.2 必须坚持ZF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方
17、针由于旅游业具有综合性产业的特点,关联带动作用特别明显;又由于旅游产品具有公共性产品的性质,其综合开发和形象宣传很难由企业直接运作,在发展过程也必须得到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根据这些特点,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总结国内兄弟省市经验,我市大力宣传提倡ZF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方针,并使这一观念逐渐形成共识。创建ZG优秀旅游城市的工作正是ZF主导型的发展旅游业的生动体现。今后我市旅游业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必须继续坚持ZF主导型的发展方针,只有各级D委ZF更加重视旅游业,旅游业才能开创出崭新的局面,达到发展经济、繁荣SH的目的。2.3 必须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方向“九五”时期,旅游需求已经成为S
18、H化的普遍需求,需求的普遍化引发了SH各界对旅游发展的关注和热情,大旅游培育了大市场,大市场发展了大产业。各市县区从旅游产业市场面宽、竞争性强、综合性大特点出发,大力推进旅游投资融资的SH化和市场化,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开创出全SH办旅游的工作局面,使多年以来始终实行的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体一起上,自力更生和利用外资一起上的方针在新时期得到了更好的发扬。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推进各市、县、区旅游产业化的进程,努力扩大旅游经济的覆盖面,让旅游业这轮朝阳更加光彩夺目。2.4 必须坚持以改革开放统揽旅游业发展的全局旅游业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
19、的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旅游业借改革开放之力,得改革之利,兴改革开放先导,改革开放既为旅游业创造了发展的条件,提供了发展舞台,也为旅游业提供了发展的手段和动力。多年以来,旅游全行业坚持以改革开放统揽全局,使旅游业成为开放领域宽、市场化程度高、与国际水平接轨快的行业。尤其在“九五”期间,旅游业的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内广州、北京、上海的中外合资旅行社开始产生和发展,造就了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型产业。旅游业也培育了一支富有改革开放意识、适应市场经济的产业队伍。今后,我市改革和开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将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我们要继续坚持
20、以改革开放统揽全局,紧抓机遇,开拓进取,争取我市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发展。2.5 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兴旅的战略旅游业在资源开发、配套建设、宣传营销、接待服务中牵与到SH行业的方方面面,自成一个参数众多、变化多样的复杂系统。越是复杂的系统其规划研究也就愈显重要,规划先行的SH意义和经济意义也就愈发明显。一本规划只要能修正一个投资导向的错误,十几万就可以节约几百万、几千万。因而“九五”以来,我市奉化、余姚、堇B县、宁海等县、市都委托专业机构,制定了所辖区域的行业规划,同时,各重要旅游目的地在旅游开发的论证期也都置先进行了许多开发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借助专业外脑的力量促进了全市旅游业的科学化、系统
21、化发展。三、本案规划的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十五”规划是宁波市进入新世纪后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也是落实全国范围的国民经济第三步战略部署和SHZY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研究编制好“十五”规划是关系到21世纪初宁波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国际港口旅游城市建设总体部署的重要工作。1 .规划依据1.1 世界旅游组织(WTO)在1997年12月土耳其会议中的旅游业:2020年前瞻之展望报告;1.2 国家旅游局1999)75号文件关于开展旅游业“十五”计划和到2015年长期规划的编制工作的通知;1.3 国家旅游局ZG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征求意见稿)。(2
22、000年6月);1.4 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3月);1.5 浙江省旅游局浙江省旅游业19982003年发展规划及20042010年发展纲要。1998年7月);1.6 宁波市人民ZF关于加快宁波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0年1月5日);1.7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L8宁波市旅游局宁波市旅游业发展规划(19962010)。2 .规划原则2.1 站位在跨世纪的高度,体现新世纪、新体制、新形势的特征“九五”期间,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九五”计划确定的各项发展指标提前一年全面完成,旅游业己经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经济产业之一。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
23、2020年ZG入境旅游人数将居世界首位,出境旅游人数将居世界第四位。“九五”期间,宁波市旅游业取得了台阶性、跳跃型的总量增长。在世纪门槛编制“十五”规划,世界看好ZG,ZG看好世界,ZG旅游业在快速发展,宁波旅游业要大力发展,新世纪旅游业的大趋势在改变,新体制、新形势下发展旅游业的观念认识、战略措施要有变化、要有创新。2.2 突出中长期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编制旅游业“十五”规划,注重于研究我市旅游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分析大趋势,提出大思路,制定全市为旅游业的宏观发展目标,对全市和各市县区的区域旅游发展进行引导。战略上要有超前性,措施上要有突破性,对旅游市场的发展预测力求准确,积极推
24、进旅游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促进科教兴旅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提出我市旅游业跨世纪发展的重大举措。把规划目标和政策引导相结合,提出促进宁波市旅游产品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各县市区旅游发展的具体政策。2.3 把“行业计划”和“产业规划”相结合,力求“十五”规划的实事求是和可操作性宁波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既是宁波市“十五”国民经济和SH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亦应当是宁波市“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总纲性规范,应该对全局性的旅游开发起到指导和引导作用。因而需要把行业计划和产业规划相结合,使形势的分析扎扎实实,问题的研究实事求是,产业的导向切中根要,发展的定位鼓舞人心。力求重大规划决策的科
25、学化、民主化,广泛吸收全行业意见,积极应用专家的判断研究,要在论证中形成全行业的共识。力争功能配置协调化、政策具体化,从而提高规划成果的可操作性。第二章宁波市旅游业在世纪开局的SWOT分析一、自身优势1 .宁波市SH经济基础雄厚,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已经具备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条件。2 .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到位,综合服务功能正在不断增强,1999年宁波市入列为首批ZG优秀旅游城市,标志着城市旅游环境已具备较高水平。3 .宁波市具有丰富的复合型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好,发展潜力大。4 .宁波市旅游行业的基础格局已经形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吃、住、行、游、购、娱相配套的旅游综合生产力体系在
26、九五”期间已有迅速发展。行业在新世纪具备了内求质量、外求规模的双向张力。5 .地方领导已经形成了高度重视旅游业全面发展的决策共识,ZF主导型的全市各行业“合力兴旅”的SH氛围已开始形成。旅游业的联动功能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二、自身劣势1 .旅游资源开发的配套深度不足,系列主打产品有待建设,策划运作能力有所欠缺。宁波市复合型旅游资源的显著特点是资源类型多,个体资源虽具有一定的旅游价值,但单纯就个体资源或某一类型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则缺乏知名度。宁波的自然景观在国内缺乏独特性和影响力,缺少在国内国际上叫得响的名山大川;宁波的人文资源则比较分散,绝大部分尚缺乏具有较强历史震撼力的景观载体。针对复合型旅
27、游资源的特点,一方面应抓住重点,深入挖掘,进行高水平的创意策划,塑造宁波市旅游的形象特色;另一方面,则应集中力量搞好几个复合型旅游区,形成规模,形成旅游基地,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功能区块和精品亮点,然而,宁波目前的旅游资源开发,表现有点多面广、不成规模的缺撼。系列主打产品有待建设重构。日常的具体工作中,对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认识尚有不足。因为策划力的欠缺,多数景点的旅游开发仅限于资源简单利用和大众化思路的开发,缺乏对文化的深度挖掘、特色挖掘,缺乏独到的创意力量,造成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单薄、生命力不强的现象。佛教、海洋、港口、服装、“宁波帮”等都是宁波的优势旅游资源,但由于策划创意的不足,上述
28、资源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很好发挥。2 .旅游业管理体制尚未全面理顺,旅游企业条块分割,小、散、乱的竞争劣势明显存在,行业整合度差。旅游管理体制有所制约了宁波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受计划经济影响,宁波的旅游资源被文化、城建、水利、林业、旅游等部门分割,缺少适应大旅游发展需要的顺畅的体制,缺少对全市旅游资源统一有效的保护、开发、利用、宣传促销的管理方法。由于部门分割,闻名遐迩的北仑港现在还只限于行政接待,不对普通游客开放;“宁波帮”也仅限于口头和文字上的表述,旅游项目难以组织。旅游主管部门对全市旅游行业管理难度较大,资源挖掘、产品开发力度与发展要求有很大差距。宁波市旅游业法制建设有所滞后,目前市ZF虽已
29、颁布了宁波市旅游业管理办法,但许多内容尚未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旅游企业条块分割,缺少集团化、规模化企业,抗风险能力差。旅游项目开发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缺少品位高、在周边和国内市场一枝独秀的大型旅游项目。目前,宁波市尚没有一家旅游集团企业单位,年产出在亿元以上的旅游企业也屈指可数,这种小、散、乱的局面必须在ZF管理和市场整合过程中有较大改变。3 .市域范围内科学到位的旅游开发规划、旅游形象策划和旅游拓展战略研究、市场比较研究等工作急待加强。因为经费的限制等原因到目前为止,宁波大市有专业水准的“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尚未编制出台。有所全面概括总结的旅游形象定位“东方大港、河姆文化、名人故里、儒商
30、摇篮、佛教胜地”因覆盖面太宽,传播难度加大,形象诉求的焦点太多,尚需进一步科学归纳、有所取舍。至于全市国民旅游计划、旅游拓展战略和市场比较研究等专项研究尚未涉及。这些宏观研究、专业研究的工作欠缺,使许多有关重大决策和长远方略的基础理论存有盲点,这些让人遗憾的局面亟待改变。4 .宁波市现状的城市文化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这对旅游业的质量性成长构成不利因素。城市型的旅游业发展是一种高文化含量的旅游产业拓展,发展进程和速度对城市的科技文化力量和历史文化氛围有较大依赖,宁波市现状的城市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有较大的滞后。21世纪是市场化时代、消费化时代,同时也是技术化的时代、个性化的时代。技术化
31、和个性化都需要文化底蕴做为支撑。“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到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于光远),即在强调文化性是旅游的一个重要性质。从旅游企业在市场的运作角度而言,第一层次的竞争是价格竞争,进一步上升到质量竞争,达到最高层是文化的竞争。旅游本身的文化功能是内在的,旅游者进行旅游,本质上也是在购买文化,消费文化、享受文化。旅游经济必须注重知识经济,旅游管理必须开拓知识化管理之路。1 .ZG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旅游业发展的波进式推动根据国家已将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许多地区已将旅游业作为当地经济的新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的总体形势,根据我国旅游发展所拥有的资
32、源条件、生产力条件和新世纪开局我国旅游业发展环境和前景的分析,国家旅游局在全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中,提出了一个二十年的持续倍增计划,明确了在综合性指标旅游业总收入上二十年翻三番,最终达到8倍的增长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体现了国家旅游局对今后长远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在新世纪扩大对外开放的一大战略举措,不仅对国民经济和SH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也会为我国旅游产业的突破性发展创造重要机遇。ZG需要开放的世界,世界需要开放的ZG。作为对外开放的产物和对外开放促进要素的我国旅游业,我国改革开放的每一次深入都推动了旅游业跳跃性的发展。因此,加入WTO对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影响是积极的、有力
33、的。2 .以上海为中心,浙江、江苏为二翼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将成为21世纪ZG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T”型推进战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21世纪的ZG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同时也是21世纪ZG旅游业极具活力的增长极。宁波是三角洲南翼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与上海及经济圈其他城市的交通联系和经济网络便捷、密切。地区经济的高度发达,将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坚实的经济基础,并同时带来广阔的市场。与经济格局相对应,长江三角洲地区,大致形成以上海为中心,浙江、江苏为南北两大片的旅游格局,上海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旅游类型以都市旅游和休闲娱乐旅游为主。江苏以南京、苏州、无锡
34、常州等为主要组成,以历史名城、江南园林、水乡古镇、人造景观为主要特色。浙东线目前是浙江旅游的最热地区,由杭州、绍兴、宁波、舟山为主要组成,以风景名城、历史名城、名人故里、海天佛国等为主要特色。3 .沿海大通道的贯通和北仑港腹地范围的扩展将极大地改变宁波市目前的交通区位,倍增宁波的要素市场。宁波现状的交通网络虽已十分方便,但“东海前哨”的位置使宁波历来有“网路角落”的感觉。而正在施工中的“同三”线沿海大通道的贯通和“十五”期末“京一甬”运河的全线通航将大大改观现状格局;同时杭州湾大桥、舟山跨海大桥和修建中的甬金(宁波一金华)高速等桥、路工程的完成,将全面构架出宁波市作为“浙东交通中心”的有利地
35、位。交通格局的改变将极大地改变宁波市的经济区位。随着北仑港辐射腹地的扩大,宁波市的要素市场将获得跳跃性发育,从而将极大作用地促进宁波商贸旅游、会展旅游和购物旅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市场的发展。4 .宁波溪口蒋氏故里与国民D的特殊关系,使我市在新世纪ZG统一大业的完成进程中,将长期受到世界目光的关注。ZG的统一事业在世纪之交已提上了重要议程,我们国家、我们D不会无限期拖下去。作为一代名人的故乡宁波溪口,其地缘、人缘与台湾国民D关系密切,意义别具。ZG统一后,溪口会迅速成为台湾人民回访观光、追悟历史的热点地区,宁波市也可以因之在对台关系民间交往中拨得头筹,从而形成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大机遇。四、外因的挑
36、战和威胁1 .周边同业的竞争关系旅游业的全局性发展必然带来旅游业的全方位竞争。在宁波市的周边,海洋、海滨、海岛有舟山市强有力的竞争;佛教胜地有天台国清寺、舟山普陀与宁波天童寺、雪窦寺的共存;历史文化名城、名人故里有杭州、绍兴的比翼争辉,因而宁波旅游业面临激烈的同业竞争。2 .集聚效应中上海对宁波人才体系的屏蔽效应宁波作为上海经济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这种关系对宁波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但同时对宁波市人才体系的屏蔽效应亦较为显著,人才体系既是任何一个地方和城市SH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所在,同时凡大规模的中心城市生产要素的集聚,必然形成周围中小城市人才引力的劣势地位,使文化科技也因之自然形成特大
37、城市对中小城市的辐射,中心城市对特大城市的依赖。这个现象的发生和存在将是宁波市在自身人才体系建设中必须要有战略应对的挑战性问题。3 .西部大开发带来的热点转移和游客分流西部大开发之重大决策的实施,将对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大发展产生极其巨大的促进作用,并带动旅游业登上新的台阶,形成ZG旅游业在新世纪发展的又一重大机遇。同时这一大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对宁波这样中小城市的影响将和上海、北京有所不同,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热点转移和游客分流问题,如不积极加入或介入不深将可能形成SH关注和游客流线比重额的下降,进一步在区域旅游发展中造成负面影响。4 .区域宏观环境和亮色不足区域宏观环境是决定资源配置能力的最重要
38、因素,集中体现在政治环境、政策环境、战略环境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宁波区域宏观环境在相对突出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新的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区域发展竞争的展开,缺乏内涵的深化和新亮色的体现:一是区域发展的取向尚未走向争取全国性及国际性的独特标志。二是港口发展仍相对孤立。三是宁波具备的政策优势逐步弱化。四是政治环境因素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坚定性、倾向性尚未完全落实到各贯彻系统和具体的行动和工作中。”(李万春)。5 .新形势对宁波适应性的要求世界在飞快地变,ZG在迅速地改变,新的科学技术、信息化浪潮、虚拟世界和新新人类日益成为SH组织的主流及ZG的老龄化问题
39、和资源压力问题等,都将在今后的20年里对SH发展进程构成重大影响。变化中既有机会也有威胁,历史上许多城市的起伏兴衰史均是在这样的大变革中埋下伏笔。宁波市的旅游业要乘势而上,必须有强大的适应性来借风扬帆,克服应变力不足的威胁。第三章建设ZG旅游强市:发展目标、发展阶段与发展战略一、指导思想世纪开局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创新思想、抓住机遇,以历史文化名城和滨海港口城市为定位,以市场为导向,实施ZF主导下适度超前的大旅游发展战略,努力把旅游产业提高到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发展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提升生活品质的文明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力争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里使宁波市发展成为全国的旅游强市,第
40、二个十年里使宁波市发展成为海内外闻名的国际性港口旅游城市。二、发展目标与发展阶段1 .发展目标1.1 数量指标体系宁波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的目标制定将以两个适度超前为原则:一是旅游业发展速度要比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适度超前,以体现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特征,在拉动市场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宁波旅游业发展速度要比全国旅游业平均发展速度适度超前,以体现出宁波市旅游业发展初级阶段的特点和建设ZG旅游强市的雄心壮志。按照上述战略目标,以1999年宁波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的实际为基础,规划数量指标为:到2020年我市入境旅游人数达到66-83万人次,为1999年的589.
41、3-741.1%,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25-4.22亿美元,为1999年的675.6-773.4%。国内旅游人数达到2503-3029万人次,为1999年的226.1-273.4%,国内旅游收入807.4-931.9亿元人民币,为1999年的769.0-922.8%,届时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834.4亿元人民币,为1999年的794.7%,相当于当时全市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的14.4%左右,旅游业真正成为宁波市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大支柱产业。(参见表3)上述规划发展指标体系,提出了一个二十年持续倍增计划,在综合性指标旅游业总收入上明确了二十年翻三番,最终达到8倍左右的增长的发展目标。1.2 定性目
42、标体系A. 20012005年“十五”期间通过投入拉动和战略性的外延拓展,扩大旅游经济的战场和阵地,达到旅游总收入翻一番的总体性产业成长,实现建成“旅游大市”的目标。B. 20062010年“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十年中,通过内涵性扩张和战役成果的深化,充分提高宁波市旅游产业的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在众多的机遇挑战中,乘势而上,达到旅游总收入相对于“十五”期末一番的增长计划,实现建成“旅游强市”的宏伟目标。C. 2011-2020年“十三五”期间的五年,通过对旅游行业和全市SH经济发展这一综合关系的全方位、多层面调整,完善、巩固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地位。随着国际性现代化港口城市的
43、建设步伐,实现建成“海内外闻名的港口旅游城市”的远景目标。2 .发展阶段宏伟的战略目标需要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以突出重点、便于把握、增强可操作性。在今后二十年的规划期间内,工作推进总体上分三个阶段进行。同时,由于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重点,因此,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也有所不同。2.1 提升阶段从现在起到2005年间,也就是在整个十五期间,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战略地位和产业规模,建成几个增长极性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经济的跳跃性启动。A.阶段发展目标到2005年,接待海外旅游者约20万人次以上,国际旅游创汇0.93-1.01亿美元,年均增长12%以上。国内旅游者1531-1683万人次,年均增长5-
44、7%,国内旅游收入212.7-214.4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旅游业总体产出为220多亿元,相当于即期全市GDP的12.1%oB.发展重点一是政策的突破,要形成全面系列支持旅游发展的宏观政策和各项具体政策。二是体制改革。一方面要在ZF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的基础上全面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减少或消除各个ZF部门之间在旅游管理方面的职能交叉,形成高效、有序的旅游宏观管理体制;另一方面要全面改革和构造旅游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培育新型的市场主体。三是通过“新、大”项目的开发投产,形成旅游发展的新的区域增长极,从而带动全市旅游业在“十五”期间的发展。四是市场促销的深化。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深入开发国内、国际
45、两个市场。2.2 腾飞阶段从2006年到2010年,要使宁波市旅游业的产业素质全面提高,使行业的产品质量、竞争效力和经济效益得到系统化的充实发展。A.阶段发展目标从2006年到2010年,“H一五”期未实现接待海外旅游者30.8-35.2万人次,年均增长9-10%,国际旅游创汇1.50-1.78亿美元,年均增长10-12%国内旅游者0.18-0.21亿人次,年均增长4-5%,国内旅游收入411-429亿元,年均增长14%-15%,旅游业总收入为425亿元,相当于即期全市GDP的15.82%oB.发展重点一是优化大环境,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使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城市环境和SH环境得到全面优化,
46、旅游大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二是培育大市场,深化产品的文化含量,通过内涵扩张促进旅游产出总体规模的继续发展。三是发展大集团,不断提高全市旅游产业的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四是参与国内、国际旅游业竞争,争取跻身全国城市旅游综合实力30强之列。表3:宁波市旅游发展指标体系总表年份项目“十五”时期“H一五”时期(2010年)“十二五”时期(2015年)“十三五”时期(202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入境旅游人数(万次)上限14.116.017.819.721.935.256.783.0下限13.615.016.518.220.030.847.066.0国际旅游创汇收入(亿
47、美元)上限0.610.690.780.891.011.782.874.22下限0.590.660.740.830.931.502.313.25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上限12841374147015731683214826133029下限12601323138914591531186321592503国内旅游收入(亿元人民币)上限125.4141.8161.8186.2214.4429.7664.3931.9下限124.5140.7160.4184.7212.7411.9605.2807.4旅游总收入(亿元人民币)上限130.5147.5167.3193.6222.8444.5688.2967下
48、限129.4146.2166.6190.6220.4424.4624.4834.4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相当值()上限10.0710.4510.8811.5512.1016.5517.4416.67下限10,0110.3610.8311.3712.0615.815.8214.39注:1.表中均以1999年各项统计资料为基础2.表中不考虑人民币价格变动因素,均按1:8.32计算2.3 完善阶段从2011年到2020年,要全面形成和完善国际性港口旅游城市的地位和形象。A.阶段发展目标到2020年,接待海外旅游者6683万人次,年均增长7-9%;国际旅游创汇3.2-4.22亿美元,年均增长8-9%o国内旅游者0.250.3亿人次,年均增长33.4%-国内旅游收入807-932亿元,年均增长7-8%,旅游业总产出为834亿元,相当于GDP的14.39%。B.发展重点一是全面推动SH发展。旅游发展的功能也将从目前以经济功能为主转换到多种功能并存,全面推动SH发展上来。二是开展跨地区经营。作为ZG的旅游强市,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