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标本制作.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556863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病害标本制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植物病害标本制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植物病害标本制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植物病害标本制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植物病害标本制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病害标本制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病害标本制作.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植物病害标本制作植物病害的标本是对其症状的最直观的记载和描述。所以,在进行植物病害的教学或研究过程中,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是首要的工作。在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过程中,应对症状的变化情况给以特殊的注意。例如,症状可能表现为典型症状,也可能表现为非典型症状,在采集时均应加以注意。一种病害,在同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表现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也可以先后表现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如谷子白发病。标本采集之后,除去需要及时分离和鉴定的标本外,其余的一般都要经过制作之后保存起来,以备需要时进行分离和鉴定;或者是在教学和研究时,供观察和识别;或者是供相关人员间进行交流。标本一般

2、都用干燥法或浸渍法保存,要求是能尽量保持原来的性状。一、目的要求 学会采集植物病害标本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常见的叶片和果穗等干标本以及对柔嫩果实的浸渍标本的制作,学习并掌握标本干燥制作和标本浸渍制作的基本方法。二、基本原理室外采集标本是获取植物病害标本的重要途径,也是熟悉植物病害的症状,了解植物病害发病情况的最好方式。植物病害的发病时期与植物的生育期及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采集标本前应对某种植物病害的发病条件有着比较清楚的了解。首先,应明确在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下,某种植物病害的始发期和盛发期;某种植物病害主要在植物的哪一个生育期间发病;以及某种植物病害主要发生在哪些

3、植物上等等。标本的制作是为了日后能较为方便地观察植物病害的症状,并能及时提供研究的材料。稳妥的保存方法可为教学及相关的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无论用干燥制作法保存标本,还是用浸渍制作法保存标本,都是为了尽量减缓所保存标本变质的速度或不使其腐烂霉变。同时,也是为了尽量使标本保持其原色,以延长标本的使用时间和提高标本的保存质量。三、采集和制作标本用具1采集标本的用具 采集夹、标本夹、标本纸、标本箱(筒)、剪刀、修枝剪、高枝剪、手锯、手铲、纸袋、标签、手持放大镜及采集记录本、海拔仪等。(1)采集夹。在野外临时收存新采标本的轻便夹子。一般由两个对称的用一些木条按适当的间距平行排列的栅状板(亦有用胶合板

4、或硬纸板组成的),其上附有背带,在接近四个角落的地方,设有长短可以调整的活动固定带或弹簧,以适应采集过程中标本逐渐增多的需要。(2)采集箱。用于临时收存新采集的果实等柔软多汁的标本。是由铁皮制成的扁圆箱,内侧较平,外侧较鼓,箱门设在外侧,箱上设有背带。(3)标本夹。是用来翻晒、压制标本的木夹。由两个对称的一些平行排列的栅状板组成。每块栅状板在接近上下端处钉一根厚实的方木条,木条端部向外突出约5cm长,以便于用绳捆绑标本夹。标本夹上:应附有约6m长的一条绳子。 (4)标本纸。主要用来吸收标本的水分,使标本逐渐干燥。般用草纸或麻纸作标本纸,它们的吸水性较好。旧报纸也可代替,但因其上有油墨吸水性较差

5、。(5)修枝剪。主要用于剪取较硬或韧性较强的枝条,高处的枝条要使用高枝剪,难于折断的枝干则要借助于手锯。手铲用来挖掘地下患病植物器官(如根、块根、块茎等)。2制作标本用具及试剂 剪刀、标签、标本瓶、玻璃瓶、玻璃板、塑料绳、水浴锅(或简单的加热装置)、水、硫酸酮试剂、明胶、石蜡等。四、实验操作(一)室外采集1病叶 用剪刀剪取病植物上的发病叶片。如小麦锈病的病叶、水稻稻瘟病的病叶、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病叶、大豆霜霉病的病叶、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叶、丁香白粉病的病叶及梨黑星病的病叶等,装入采集夹中。尽量剪取整个一致的。2病穗 用剪刀剪取玉米丝黑穗病的病穗、高粱丝黑穗病的病穗及谷子白发病的病穗等,装入采集筒

6、中。对于黑粉类的病穗,每种病穗要及时放入小的采集袋中,同时注意隔离,以防黑粉散落和不同病穗间相互混杂。3病果 用剪刀剪取茄子褐纹病的病果、番茄溃疡病的病果、辣椒炭疽病的病果以及梨黑星病的病果等,装入采集筒中。对于此类标本,特别是对于像番茄一类多汁的病果,要特别加以注意,应先以标本纸分别包裹后,置于采集筒(箱)中,以防相互挤压而变形。4病根 用铁铲挖取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病根以及葡萄根癌病的病根等,装入采集筒中。在挖取此类病害的标本时,要注意挖取点的范围要比较大一些,以保证取得整个根部。同时,对于像大豆胞囊线虫病害一类的病根,在除去根须上的泥土时,操作要谨慎,保证其根须上的胞囊不散落。一般情况下,各

7、种病害的标本最好采集10份K上。对于较薄的较易失水的叶片,如小麦和水稻的叶片,在采集时应随时携带吸水纸或废旧的书,随采随压,以免叶片迅速打卷而不易展开。提示:在采集病斑类的叶片标本时,一个叶片上应只有一种类型的病斑。尤其是在各种病害混合发生时采集标本,更需进行仔细的选择;对于真菌病害,标本应带有子实体,无子实体在回到室内后,鉴定将非常困难。(二)采集记录采集时,要随时作标记。临时标签上一般应记录如下项目:寄主名称:俗名和学名都有时,应同时记下。采集时间:一般应记录年、月、日。采集地点:一般记录到省、市(县)即可,需要时也可记录到镇(乡)等。海拔高度:按海拔仪指示记录。生态环境:按照山坡地、平坦

8、地、沼泽地;砂质土、肥沃土等记录。采集序号:一般按照采集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录。提示:寄主名称如有不清楚的,能及时向当地人问明更好;如不能,应记下采集地的位置以及寄主的一些主要性状,以备鉴定时参考。必要时还应将寄主的花、果实以及其他部位标本一起采得,以便凭借寄主的标本对该寄主进行分类鉴定。(三)标本的携带田间采集后,茎或叶片类的标本装入采集袋中,每一种病叶放入一个小袋内之后,最好再放入一个大一点的采集袋内;对于根或果实类的标本,各种标本在装入采集筒之前应分别用小采集袋装好密封或用纸包裹好,然后,再装入采集筒中。对于黑粉类的标本(如玉米丝黑穗的病穗),或腐烂类的标本(如茄子褐纹病病果)等,要特别注意

9、,标本间不要相互接触沾污,否则,对于病原的鉴定和病害的诊断会有影响。(四)标本的整理在完成田间采集的过程之后,首先要在室内进行标本的取舍和初步的整理。对于同一种病害的标本,应尽量保留带有典型症状的标本。同时,对于真菌性病害,在发病部位应带有子实体,叶片或果实要保持完整。在整理时,应使其形状尽量恢复自然状态。对于采集到的比较稀少的标本,如症状不典型,或暂时观察不到子实体,也不要舍弃。应该同样制作成标本,以备日后采取措施进行鉴定。如果外出采集,每天晚上都要将当天采集的标本进行整理、压制,第二天及时换纸或晾晒,防止霉变。(五)干燥标本的制作1含水量小的标本的压制 对于像水稻和小麦等植物,其叶片比较薄

10、,它们的叶片病害标本,需要经过整理后,立即进行压制。对于此类标本,在压制时,标本间的标本纸最好要多放几层,一般每层至少用35张标本纸,以利于标本中水分的快速散失。2含水量大的标本的压制 对于像甘蓝、大白菜、马铃薯等比较厚、不易失水的叶片,最好经过一段时间(12d)的自然散失水分,然后,再进行压制。自然散失水分的时间不宜过长。在具体操作时,最好是在叶片将要卷曲但还未卷曲时进行,这与具体植物和环境条件有关。 3附临时标签 在压制时,每份标本都要附上临时标签,即将临时标签随着标本压在吸水纸之间。临时标签上的项目不必记载过多,一般只需记录寄主名称和顺序号即可,以防标本间相互混杂。写临时标签时,应使用铅

11、笔记录,以防受潮后字迹模糊,影响识别。4标本整理 在第1次换纸前,要对标本进行形状的整理,尽量使其舒展自然。在整理时,要十分小心。特另树于比较柔嫩的植物标本,更应多加注意,以免破损。5换纸 一般情况下,前一周的时间里要每天换干燥的吸水纸1次。以后的时间,可隔天换纸,视情况而定,直至标本完全干燥为止(在正常的晴好的天气条件下,一般经过10d左右的时间即完全干燥)。在换纸时,注意不要遗失临时标签;要特别注意不要混用已经污染了的纸张;对于完全干燥的标本,要特别小心移动,以防破碎。6果穗及较粗大茎的标本的干燥 对于这类标本应置于朝阳(但应避免强光直射)通风处,置于吸水纸上,进行自然干燥。同时,也要定期

12、进行翻动使其整体较为均匀地干燥。对于此类标本的干燥,开始时,就要选择在比较宽敞的空间内进行,以免其整个形状不被挤压而发生变形。7装袋保存 用重磅道林纸(也可用牛皮纸,对于不用作交流的标本,也可报纸代替),折成纸袋如下图,纸袋的大小可据标本的大小而定,其折叠方式也可据标本的不同形状而做适当的改进。在装袋时,要随时贴上正式标签(六)浸渍标本的制作此法制作的标本易保持标本原来的形态和色泽,但保存的时间有限,且需占用比较大的空间。一般用于制作教学和示范标本。1常用的浸渍液(1)防腐漂白浸渍液。此种浸渍液是由亚硫酸饱和溶液、酒精和水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而成。亚硫酸饱和溶液,即指二氧化硫的饱和水溶液。(2)保

13、存绿色的浸渍液。常用的有如下几种:醋酸铜浸渍液。反复用多,次后保色能力会逐渐减弱,需定期补加适量的醋酸铜。硫酸铜亚硫酸浸渍液。用于保存绿色植物组织的效果很好,但应注意密封容器,必要时每年换1次亚硫酸浸渍液。此种方法也是实验室较为常用的液浸标本的保存方法。瓦查(Vacha)浸渍液。由亚硫酸、硫酸铜、酒精、乙酰水杨酸、福尔马林、香油和水等成分按比例配制而成。适于保存叶片和果实的绿色,也可保存梨和苹果等的黄色。(3)保存黄色和橘红色标本的浸渍液。配制方法是将亚硫酸(含二氧化硫56)配成410的水溶液(二氧化硫0205)。可保存如杏、梨、柿、黄苹果、柑橘和红辣椒等标本。(4)保存红色的浸渍液。瓦查(V

14、acha)保存红色的浸渍液。此种浸渍液分两部分:浸溃液1的主要成分为硝酸亚钴、福尔马林、氯化锡等;浸渍液的主要成分为福尔马林、亚硫酸、酒精等。将标本洗净后,在浸渍液1中浸两周,然后在侵渍液2中保存。可用于保存草莓、辣椒、马钤薯以及其他红色的植物组织,是一种效果比较好的浸渍液。2浸渍标本的保存 浸渍标本一般保存在标本瓶、玻璃瓶或试管中。浸渍标本最好置于暗处,以减缓药液的氧化,或防止气温过高时瓶口碎裂。瓶口一般需要密封,临时性封口时,可用蜂蜡、松香和凡士林配成的混剂封口;永久性封口时,可用酪胶和消石灰配成的混剂封口;也可用明胶、重铬酸钾和熟石膏调制而成的混剂进行永久性的封口。(1)配制硫酸铜溶液。

15、根据需要,一般配制1000m1 5的硫酸铜水溶液,在适当的玻璃容器中。配制溶液前,要考虑到所浸标本的大小,保证所浸标本全部位于液面下。(2)预浸病果。从室外采来新鲜的辣椒炭疽病的病果,在盛有5的硫酸铜溶液的玻璃瓶中浸24h。浸病果时,需临时将病果用塑料绳缚在玻璃板上,一起放人溶液中。否则,病果易浮在液面上,特别是对于像辣椒这样的空心的果实,更易漂浮在液面上。(3)漂洗病果。从5的硫酸铜溶液中取出病果,用清水漂洗6h。可固定在水笼头下,打开水谰用流水进行冲洗。在冲洗时,水流不宜太急,否则,易破损标本,或将子实体冲刷掉。(4)配制亚硫酸溶液。在标本瓶中将含5-6二氧化硫的亚硫酸溶液15ml加水1

16、000咖(也可用如下方法配制,即将浓硫酸20m1,稀释在1000血水中然后加亚硫酸钠16g)。提示:配制溶液时,要记住,将浓硫酸沿瓶壁缓缓倒入水中,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以防发生事故。(5)固定病果。将冲洗后的病果用甥料绳将其缚在玻璃板上,一起浸入配制好的亚硫酸溶液中。固定时,要小心操作,尽量不要损坏标本,保持其完整。(6)封口。先配制封口剂,具体方法是:取明胶200g,石蜡50g(此两试剂的量可据需要量而定,一般按照明胶:石蜡二4:1取量)。将明胶置于玻璃瓶中,用水浸6h,滤去水分。之后,在水浴锅中加热熔化;再加入石蜡,熔化后即可成为胶状物,趁热进行涂抹封口。提示:封口剂配制好后,要趁热及时涂抹封口。否则影响封闭效果。(七)贴标签无论是装干标本的纸袋,还是装液浸标奉的玻璃瓶,都需在其适当位置贴上正式标签。对于纸袋,应贴在其右上角的位置;对于玻璃瓶,应贴在瓶体的中央位置。标签的大小和位置,应根据具体的纸袋的大小和玻璃瓶的大小而定。同时,要兼顾标本袋或标本瓶的整体协调性和美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