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河滨小学+杨静梅.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559579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树问题+河滨小学+杨静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植树问题+河滨小学+杨静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植树问题+河滨小学+杨静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植树问题+河滨小学+杨静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植树问题+河滨小学+杨静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树问题+河滨小学+杨静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树问题+河滨小学+杨静梅.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数 学 广 角 植树问题(一)【教学内容及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植树问题”第一课时,P117例1。“植树问题”的教学实质是研究间隔数与棵数间的关系。“植树问题”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如“公交车站问题”、“爬楼梯问题”、“钟声问题”等等。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成植树问题的常见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与“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学生分析】就本套教材而言,学生初次接触“植树问题”,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经历过植树活动、爬楼梯、钟声等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在此基础上渗透数型结合、一一对应的思想,是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教学目标】

2、认知目标:让学生通过解决条件开放的植树问题,并借助图式分析题意,初步体验到植树问题的常见类型,建立起相应的表象。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一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都种)时,棵数与总长、间距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7厘米宽的磁条、小树苗、4人小组实验纸、作业纸。【课前准备】1、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2、我

3、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在小小的手中,还蕴含着很多数学的奥秘,你们想知道吗?(师伸出一个手)看老师的手,你从中发现了哪个数字?(生:5,5个手指)师:老师也发现了另一个数字是4,你知道这个4指的的什么吗?(多媒体出示手掌图)生:手指缝(4个手指缝)师:对,是手指缝,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间隔。(板书:间隔)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发现间隔,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图中哪儿有间隔?(课件出示一组图片)(让生边观察边说说哪儿有间隔)师:其实时间也有间隔,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时钟敲整时的声音3下,有多少个间隔?)3、在数学王国里同样存在着间隔,而且它常常在数学问题中表现得很调皮,你想控制它吗?

4、那就让我们一起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吧。【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准备,让学生了解间隔,其目的是为下面植树问题中“间隔”的介入埋下伏笔,多媒体将空间和时间上的间隔以图片或声音的形式再现,为了让学生切实理解间隔的概念,我出示生活中的间隔,如斑马线上的间隔、树与树之间的间隔、路灯的间隔在这里还有意巧设了声音也有间隔为后面做奠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我们先来观察两个画面(课件先后出示:1、寸草不生的画面;2、绿树成荫的画面;最后1、2定格在同一版面)怎样才能拥有(绿树成荫)这样美丽的环境呢?(预设:生:植树)师: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让我们拥有一个充满鸟语花香的地方,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5、!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二、动手操作,感知模型 1、出示情境,获取信息园林工人打算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的一侧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要种多少棵? 师: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对照图理解“一侧”的意思就是“一边”,强调“每隔5米”两棵数之间的间隔是5米)师:你猜要种多少棵?(生: 4棵)2、动手操作,感知特征(1)同桌合作,用模型“种”树师:现在我们用这条磁条表示20米的小路,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种?(停顿一会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明白要先平均分成四份再种)。下面请同桌两人一起先设计一份植树方案,然后动手种一种,(用模型进行模拟种树)。看看与你猜想的结

6、果一样吗?(2)展示想法:(师将三种结果贴在黑板,逐一说,重点理解:每隔5米、间隔及两端)预设一:植5棵的情况: (两端都种) 预设二:植4棵的情况: (一端不种) 预设三:植3棵的情况: (两端都不种)生1:(两端都种)(引导解释“每隔5米”、“间隔”及“两端”)师:还有哪个小组也是这样种的?我们再来看这个小组的种法。师问生2:为什么开头的地方不种?生2(预设):因为如果在一条路的一头有房屋或其它建筑物时,这端就不能种了(随着学生的回答在小路的一端贴上小屋)。师:你想得真周到!是呀,如果在路的一端有建筑物就不能在这一端种了!是这样种的(生举手)这个小组的同学又是怎样想的呢?(指第三种)生3

7、:如果路的两端都有建筑物,那就两端都不能种了。师:还有这样种的吗?(生举手)比较这三种方法有什么不同?生(预设):只种一头,两头都种,两头都不种。师:我们可以说是一端不种,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边说边贴纸)这两端就是路的两头。这节课我们先研究植树问题中的两端都种的情况。(留下两端都种的情况,去掉后两种情况)(板书:植树问题)师:为了表示方便,我们将两端都种的模型图抽象成线段图。(课件显示,同时师在黑板上也画出来) 师画线段图,边画图,边强调要将线分平均分成四份,再画竖线,且要长短一致师:指着线段图说,你能找到间隔吗?(请生上台指出来)有几个间隔?(4个,4个间隔相当于平均分成了4份),能种多

8、少棵树?(5棵)小结:我们在两端都种的情况下有4个间隔,可以种5棵树。【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种一种,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一条路上植树的过程,从而自主探索到:在一条路上有三种不同的植树方法:两端种树、一端不种、两端都不种;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显示三种不同情况,让较差些的学生也能理解:植树方法不同,需要的树也不相同,从而进一步使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再通过模型抽象成直观的图示,即线段图。】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师:刚才我们给这条小路种上了树,如果路长是10米、15米、25米、30米,你还会种吗?请看屏幕(课件出示)在下面各条小路的一边,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都种),可以怎样种?(1)请一生读题,

9、全班理解题意。(2)师:明白这道题目的意思吗?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师强调:间距5米,就是每隔5米的意思)(3)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提示这些线段表示各条小路)图 示总长(米)间距(米)棵数(棵)105155255305(4)小组汇报结果。预设一:(生如果可以列式计算)生边回答,师边板书:105+13(棵) 155+14 (棵) 255+16(棵) 305+17(棵) 师:这里的每个算式只能表示一种情况,要是能用一个算式表示所有的情况,就了不起!预设二:(学生不会列式)A、生:从线段图中知道了棵数。师:刚才如果这条路不是30米,而是1000米、2000米,或者更长,你们还愿意画图吗

10、?那怎么办?B、师:请你们观察表中的数据,再结合线段图,你发现了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5)学生经过总结,得出算式:总长间距棵数(师同时板书),(同时让别的同学说说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引导出分步算式:总长间距=间隔数,间隔数+1=棵数) 师:我发现大家都先用“总长间距”,那它求的是什么?(间隔数)指着图来说一说?(几段就是几个间隔,间隔的个数就叫间隔数,而间隔数+1就等于棵数) 师:所以我们就说在两端都种的情况下,间隔数+1=棵数。 (师强调这个式子的前提是:两端都种)(6)同学们很善于思考,在摆、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们的数量关系,解决了问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种数学方法太可贵了!我们再来

11、看一下这个公式的发现过程吧!(出示课件:动态的种树过程。)(7)师引导学生理解:间隔数=棵数1;总长=间距间隔数【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接着让学生经历分析、思考的过程,进一步地探索这些数学概念之间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建立“一一对应”的思想,同时也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扫除障碍。】三、应用模型,解决例题 师:如果这条小路长100米,你还会算吗?请看题目(P117例1)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1)安静地把题目读一读。(2)学生独立应用公式解题。(3)列

12、式计算:10051=21(棵) (师板书算式)(4)学生汇报想法。(要求“棵数”必须先求“间隔数”。用“总长间距=间隔数”用“间隔数1=棵数”)(5)看书P117质疑: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师:书中的横线,你知道填什么吗?(21棵树)【设计意图:由于有前面概念和概念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解,学生已经能独立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在这个例题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列式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四、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师:生活中很多类似的实际问题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一起看看。师:咦!小丽一家在干什么呀?原来她们正准备去公园植树呢,在出发之前,他们遇到了一个小难题,请看(课件出示:

13、谁说得对?)师:他们都认为自己对,你认为呢?请你表态(用手势表示对或错,同时说说为什么?)。第一关:在计算植树问题(两端都种)时,谁说的对? (判断题)(爸爸)总长间距=棵树 ( ) (妈妈) 总长间距=间隔数 间隔数+1=棵树 ( )(小丽)总长间距+1=棵树 ( ) 第二关:有几个车站?(填空题) 师:为了支持环保,减少废气排放,她们全家决定坐公车去公园。这一路上有多少个公交车站?题目:5路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两端都有车站),一共有( )个车站。(生思考后,让几个学生进行口头回答,课件出示答案)师小结:这道题也是“植树问题”,相邻两站的距离相当于“植树

14、问题”中的“间距”,车站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棵树” ,两端都有车站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两端都种”的情况。(让生回答“间距”、“棵树”、“两端都种”)第三关:小路有多长?(选择题)师:到站了,她们再走一条林荫小路就到了公园门口啦,你知道这条小路有多长吗?题目:园林工作沿小路的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师:这是让我们求什么?(生:总长)小组讨论后再举手回答。(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A、(36+1)6=222(米) B、366=216(米) C、(36-1)6=210(米)第四关:几楼领小树苗?(计算题)师:到了公园,他们准备去领小树苗(课件出示

15、)题目:从一楼底层开始上楼,每走一层楼有20个台阶,共走了60个台阶。你知道在几楼领小树苗吗?学生独自解题,再投影学生作业,集体订正(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第五关:回家的钟声。师:在大家的努力下,把小树苗种完了,他们要回家了,这时钟声敲响了,刚好12时,小丽想知道敲钟时间是多长?请看屏幕(课件出示)公园的管理员告诉我们一个信息: 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师:请你想一想这道题应该从哪里着手解决?(停顿一会让学生思考)我们带回家再做,好吗?现在请同学们把作业纸收好。【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加深了学生对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这一规律的理解。同时让学

16、生扩大视野:“植树问题”不仅仅用于“植树”,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问题解决方法与“植树问题”一样,如“公交车站问题”、 “爬楼梯问题”、“钟声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预设:生:我们知道了 “植树问题”中,在两端都种的情况下,“总长间距1=棵数”师总结:其实“植树问题”不仅仅是解决植树方面的问题,很多事物间都存在着间隔,像刚才的“公交车站问题”、“爬楼梯问题”、“钟声问题”等等,它们的解题策略基本一致,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植树问题”。【设计意图: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简要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既是知识的再现,同时又是对自己能力和方法进行全面的反省。】【板书设计】 数 学 广 角植树问题(一)(5棵) (两端都种) 例1:1005121(棵)(4个)间隔 线段图 10513(棵)15514(棵)25516(棵)30517(棵)(两端都种) 总长间距1=棵数 总长间距=间隔数间隔数1=棵数【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力求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把知识要点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了解与掌握。】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