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物必修三复习.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561409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生物必修三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二章生物必修三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二章生物必修三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二章生物必修三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二章生物必修三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章生物必修三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生物必修三复习.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阜阳三中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 编制人:王龙 班级: 姓名: 等级: 第二章 复习导学案一、神经系统:1、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树突组成)3、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包裹在外的髓鞘构成。 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而构成。二、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2、反射弧: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三、兴奋的传导:1、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

2、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3)传导特征: 完整性:神经纤维要实现其兴奋传导的功能,就要求其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兴奋即不可能通过断口;如果神经纤维在麻醉剂或低温作用下发生功能的改变,破坏了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则兴奋的传导也会发生阻滞。(了解) 双向性:根据兴奋传导的机制,神经纤维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能由受刺激的部位同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传导,因为局部电流能够向相反的两个方向流动。(双向传导)(理解掌握) 注意: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包含着许多条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各自传导自己的兴奋而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绝缘性

3、。传导的绝缘性能使神经调节更为专一而精确。(了解) 相对不疲劳性:有人曾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100次的电刺激连续刺激神经912小时,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着传导兴奋的能力。因此与突触的兴奋传递相比,神经纤维是不容易疲劳的。(了解)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生物电的传导) 神经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钠离子浓度比膜外低。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主要原因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外负内正,主要原因钠离子内流。2、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即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由突触前膜、突

4、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 突触小体:轴突末端膨大的部位;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膜; 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之间的空隙(组织液);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3)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合成:在细胞质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中逐步合成,合成后由小泡摄取并贮存起来。 释放: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在突触间隙。. 结合: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而发挥作用。递质

5、与受体结合后对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发生影响,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从而完成信息的跨突触传递。 失活: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很快就被相应的酶分解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递质被分解后的产物可被重新利用合成新的递质。一个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类型: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谷氨酸、天冬氨酸等);抑制性递质(-氨基丁酸、甘氨酸、一氧化氮等)。(了解)(4) 信号变化: 突触间: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前膜: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5)传递特征:单向传递。 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导给另一个神经元的

6、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导,这是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性或抑制性的变化,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式实质上是感受器把接受的刺激转变成电信号(局部电流)在传入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时电信号又转变为化学信号(化学递质)在突触中单向传递。化学信号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又转变为电信号在传出神经纤维上传导,所以效应器接受的神经冲动是电信号。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脑包括大脑、小脑、间脑(主要由丘脑和下丘脑构成)

7、、脑干(中脑、脑桥、延髓)2、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例如: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3、分级调节:(1)大脑皮层:最高级的调节中枢;(2)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3)下丘脑:水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等;(4)脑干:呼吸中枢等。五、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的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有关: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书写性语言中枢:W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2、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

8、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3、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4、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一、激素调节的发现:促胰液素的发现历程沃泰默:胰液的分泌是神经反射 贝利斯和斯他林:胰液的分泌是受某种化学物质促胰液素调节。促胰液素便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激素。巴甫洛夫:曾认为胰液的分泌属于神经反射,后认同促胰液素调节。二、激素调节:1、腺体: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构成的组织或器官,存在于器官内或独立存在的器官。(1)外分泌腺:又称“有管腺”,其分泌物通过腺导管输送到相应的组织或器官发挥其调节作用

9、。如唾液腺、胃腺、肠腺、汗腺、皮脂腺、乳腺、泪腺、肝脏、胰腺(外分泌腺部分)等。(2)内分泌腺:又称“无管腺”,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细胞周围的血管和淋巴,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输送到各细胞、组织或器官而发挥调节作用。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胸腺、胰岛(胰腺的内分泌腺部分)等。2、动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见教材全解三、激素调节的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来源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脂肪、氨基酸等)转变成葡萄糖去向细胞中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变成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2) 血糖调节的相关激素: 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

10、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还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注意:胰岛素是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3)血糖平衡中的激素调节(体液调节)注意:血糖调节既受体液调节也会受到神经调节。(4)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于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5)反馈调节:像这样,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素等激素)(6)糖尿病: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与人们的饮食状况和

11、生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主要症状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喝得多、尿的多、吃的多、体重减少。糖尿病的治疗必须以控制饮食、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病人应控制进食糖类食物,减少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适量增加高纤维食物。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对于较重的糖尿病人,除了控制饮食外,还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2、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注意:重点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了解性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解调节)四、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一、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

12、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1、体温调节:(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战栗,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肌肉和肝脏产热减少(减少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 水盐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饮水过少、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13、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饮水过少、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补充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注意:可参考课件中的水盐平衡调节图解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 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例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2)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例如:甲状腺激素)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3、免疫活性物质:各种抗体、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和溶菌酶等。注:淋巴

14、细胞是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但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分泌物。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没有进入细胞的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靶细胞)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对外毒素细菌(产毒菌)在生长过程中由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化学成分是蛋白质)称为外毒素。而脱去毒性的具有免疫原性的外毒素被称为类毒素,类

15、毒素注入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具有中和外毒素的抗毒素抗体。所以体液免疫发挥作用不起作用对细胞内寄生物(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胞内寄生菌以及病毒)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散播传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从靶细胞释放出来,再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关系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五、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疾病,如免疫功能过强时,会引起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免疫功能过低时会引起免疫缺陷病。 1、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3、免疫缺陷病:机体免疫功能缺乏或不足所引起的疾病。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