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砖砌体房屋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573938 上传时间:2021-08-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砖砌体房屋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砖砌体房屋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砖砌体房屋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砖砌体房屋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砖砌体房屋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砖砌体房屋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砖砌体房屋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砖砌体房屋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陈学文 中铁工程设计院(天津)有限公司砌体结构是指用砖、石或者砌块为块材,用砂浆砌筑的结构,具有悠久的历史。迄今为止在很多中小城市或城镇中,新建房屋仍采用砌体结构。由于结构设计考虑欠妥或施工中的不当,导致砖砌体结构房屋普遍存在裂缝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建筑的美观,而且还造成房屋渗漏,甚至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久性和整体性,也给房屋使用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裂缝主要体现在墙体及楼板,因此防止墙体和楼板这两个部位开裂十分重要,但裂缝产生的原因较复杂,对此必须认真分析,妥善处理。下面就各种裂缝的状态、产生原理及预防措施作一下概述。1墙体材料自身因素砖

2、是脆性材料,其极限应变很小,它的抗拉强度只有混凝土的十分之一,且一般墙体为无筋砌体(局部拉结筋仅为构造设置),抗裂性能极差,且砌体内部应力分布很不均匀,因此在拉应力区域易产生裂缝。砖与砂浆强度的离散性较大,使砌体强度均匀性差;砌体在干燥的自然环境下,其收缩变形较大,导致墙体开裂。 烧砖用土的土质目前都较差,一般的机砖不满足抗冻性能的要求,经多次冻融作用后,就很可能出现砖砌体酥松脱皮现象,最终产生裂缝。2外界环境温度影响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砖砌体结构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差别大,前者约为1010-6,后者为510-6,如华北地区冬季和夏季极限温度在-15一+38范围,如果屋面保温和隔热层不符合要求,将使

3、钢筋混凝土层产生较大的膨胀和收缩、变形,砖墙对其产生约束作用阻碍其变形,这种附加温度应力导致裂缝的产生。据有关资料分析,环境温差超过10一15时,砖砌体就可能产生裂缝,现将一般温度裂缝产生的部位和机制概述如下:房屋顶层两端一至二开间的内外纵墙产生斜裂缝或八字形裂缝,如果端部有窗户,则在窗角应力集中部位产生斜裂缝,房屋越长,裂缝越明显,南墙比北墙严重,纵墙比横墙严重。钢筋混凝土挑檐一般不作保温层,夏天日光曝晒,其表面温度可达60左右,而到晚间就降温,致使砌体及钢筋混凝土挑檐圈梁的粘结应力破坏,砖墙产生水平裂缝,严重时在角部产生包角裂缝。当屋顶檐口采用女儿墙时,在转角出现裂缝,甚至周围水平裂缝,局

4、部女儿墙有明显外倾现象。在L型房屋的转角处,是温度应力集中区域,且双向墙体互为约束,导致在横墙和纵墙产生斜裂缝和垂直裂缝。 冬季大气骤然降温,墙体内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将会使墙体(含山墙)或者窗户下槛墙产生垂直裂缝。预防措施:a、屋面应设置保温、隔热层。b、屋面保温(隔热)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置分隔缝,分隔缝间距不宜大于6m,并与女儿墙隔开,其缝宽不小于30mm。c、采用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和瓦材屋盖。d、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与墙体圈梁的接触面处设置水平滑动层,滑动层可采用两层油毡夹滑石粉或橡胶片等;对于长纵墙,可只在其两端的23个开间内设置,对于横墙可只在其两端各/4范围内

5、设置(为横墙长度)。e、顶层屋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并沿内外墙拉通,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内宜适当设置水平钢筋。f、顶层挑梁末端下墙体灰缝内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纵向钢筋不宜少于24,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或26钢筋,钢筋网片或钢筋应自挑梁末端伸入两边墙体不小于1m。g、顶层墙体有门窗等洞口时,在过梁上的水平灰缝内设置2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6钢筋,并应伸入过梁两端墙内不小于600mm。h、顶层及女儿墙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j、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k、房屋顶层端部墙体内适当增设构造柱。3地基不均匀沉降影响

6、 房屋长高比较大,中间沉降一般较多,使房屋产生纵向整体弯曲,在前后檐墙产生八字形裂缝,有时,两端沉降过大,产生倒八字形裂缝。一般裂缝八字形往上的指向对应着沉降较大的部位。 建筑地基范围内,局部有深坑、墓穴、污水井、旧房基、大垃圾硬块或者古河道等,如果处理不当,将会产生局部下沉,造成墙体开裂。 建筑地基范围内,土层分布不均匀,有时存在软弱下卧层和粉土粉砂层,导致不均匀沉降。 立面有错层或立面布置复杂,上部质量分布不均匀,也易造成不均匀沉降。 沉降缝处按双墙设计,荷载增加,相应基底面积不足,造成该处沉降过大,双墙倾斜,产生裂缝。 软土地基采用换土处理,压实密度不够,使承载力不足,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7、导致沉降过大。 地基基础施工不当,基槽泡水,扰动持力层,或在房基四周挖坑,抽水等均会产生不均匀沉降,影响房屋安全。 地基反力对薄弱墙段产生不利影响,最为明显的首层窗下槛墙,由于目前窗户开得过大,槛墙刚度降低,向上弯曲变形增大,造成上大下小的垂直裂缝。预防措施:要求勘察单位认真做好前期勘探工作,绝对禁止未做地址勘查就进行设计施工,应根据勘察资料合理建筑布局设计。根据规范要求设置沉降缝。设计施工时尤其重视软弱、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地基的处理。增大基础圈梁的刚度;同时要增加砌体部分的抗拉强度,在底层的窗台下墙体灰缝内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6钢筋,并伸入两边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板

8、,窗台板嵌入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4设计问题 基础刚度和强度不足,甚至内纵墙基础未拉通,从而造成房屋整体刚度较差,而导致整体弯曲变形过大;门窗洞口开得过宽,房屋整体刚度和强度下降,洞口部位应力集中加剧。建筑物过长,内纵墙过少,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整体弯曲变形过大,产生墙体开裂。外墙设置暖气炉窑,墙体局部减薄,该处室内外温差增大,墙体易开裂。墙采用240墙,外保温措施不满足热工要求,外墙的内外面温差梯度较大。电线及其他管线暗埋在墙内,处理不当,造成局部墙体强度减弱。进深梁或其他支承梁跨度过大,墙体局部承压承载力不足,或砌体对梁端的约束变形不协调造成墙体水平开裂。预防措施:a、增强多层砖混结构的

9、基础刚度和整体刚度。在基础处理上,降低回填级配砂石的厚度,严格控制每层夯实的高度,用提高级配砂石的密实度来减少持力层因承受上部荷载后将产生的最终沉降量和变形。在筏板基础每个大角往里2m处各增设一个490mm高构造柱至基础圈梁,增加大角放射筋的根数,以增加基础大角部位的整体刚性。b、每个楼层两端单元外墙大转角的现浇楼板虽然都已配置放射负筋,但针对呈45.绝大多数裂缝都产生于此部位的现象,在增设放射筋的同时,再增加双层双向与受力筋相同规格的钢筋,长度为2.5m,作为加强筋。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与放射筋相一致,有效地控制裂缝产生,由于增加了双层双向钢筋,明显地改善裂缝的产生和扩散。c、对大开间、

10、大进深的客厅板面构造筋进行加强处理。除支座处配设构造负筋外,增设抗温度变化筋,楼板设计厚度130mm(含130mm)以上板面负筋要通长设置,100130mm按50%通长设置,l00mm(不含l00mm)以下按原设计施工,以基本满足构造抗拉的要求。d、对现浇楼板中进行预埋的PVC线管敷设时将其与垫块、钢筋绑牢,保证线管在板中的位置,同线管走向尽量错开,不得叠放,错开间距不小于l00mm,上下采用250mm宽钢丝网进行加强。e、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配筋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30.5%之间。f、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g、在易裂的边

11、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h、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缝,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缝间距2030m,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60天。5施工过程不规范 施工速度过快,有的一周一层,甚至更快,此时砌体的强度尚未达到设计强度,且地基快速变形,土应力调整滞后,使地基土过早产生沉降不均匀。导致在砌体内部已产生过大的初始应力和应变,形成潜在的裂缝因子,主体完工装修,居民入户后,进一步加载,裂缝因子发生作用,导致墙体开裂。 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如砂子含泥量较大,不均匀,不严格计量,配合比不准,甚至根本未采用施工现场材料进行试配,由实验室来确定配合比。仅依据

12、某些资料提供的参考配合比施工。 砂浆未充分搅拌,和易性差,操作时,饱满度不够,水平灰缝厚度不均匀,造成砌体强度下降。 夏季施工砖体缺乏水,水分过早被吸收,水泥水化反应不足。在冬季,机砖内吸收水分,未注意砌体蓄热保温,导致发生冻胀,严重时产生冻胀裂缝。 施工工艺错误,砌体施工缝处留直,甚至阴搓。浇筑构造柱时,外檐墙无支承,由于流动状混凝土的侧压力造成外墙向外倾斜,形成窗洞口下角部水平裂缝。预防措施:施工质量对裂缝也有明显影响,因此,必须加强监督,严格检查,确保砌体质量,具体来讲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a、保证施工用原材料的质量。如使用的水泥质量低劣、标号低于规定、稳定性差或含泥量多的细砂等拌制砂浆,

13、强度低、收缩性大、垂直性差、砖的质量不稳定、强度达不到要求,易产生裂缝。 b、保证砂浆的标号符合设计要求并要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拌制砂浆要严格计量,避免砂浆强度波动较大,并保证水平砖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 c、砌体的组砌方法要正确。砌筑前要提前摆砖,砖浇水湿润要适宜,严禁干砖上墙。 d、窗的钢筋边框与墙体结合处砌体均要适当留置马牙槎,后浇筑砼,以增强边框与墙体的连接。 e、加强模板施工的过程管理:模板支撑必须有足够的刚度,方木与模板的接触面不得有任何间隙,使每个接触面都要有可靠的支撑点,做到模板平整,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mm,在浇捣过程中派专人进行看模,防止扣件松脱下沉现象发生。拆模一

14、定要达到设计允许值,平台进料口等薄弱部位,模板和支撑必须到达到100%设计强度后才能拆除,有效地防止因拆模过早导致结构受损而产生裂缝。f、钢筋绑扎施工加强对负筋质量管理。加密负筋支撑马凳的间距不得大于lm,确保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的裂缝。g、强化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浇捣后的养护。浇捣过程中,不断用移动标志来控制混凝土板的厚度,确保达到设计要求;浇捣完毕后根据厚度控制点用4m铝合金刮杠进行找平,在混凝土终凝前采用三次抹压成活的施工工艺,减少混凝土表面的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养护是整个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尤其在高温下应增加浇水次数并使表面长期处于湿

15、润状态,并用塑料布覆盖,保持塑料布内有凝水,这样即可减少由于温差产生的裂缝,又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约束应力,有效地控制裂缝的产生。h、混凝土的成品保护:对浇筑好的现浇板面,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方可上人。如确因工期较紧,急需进行上一层砌体施工,应采取预防现浇板受集中荷载过早而产生裂缝的措施。如砖块边吊边用,堆放不得超过3层,砂浆不能用小车直接放置在现浇楼板上,用铁锹放在灰槽里等有效措施。对于砌体结构所出现的裂缝起因是多样的,但人们应从设计和施工阶段提早采取措施来加以预防,只要严格执行有关砌体规范,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经过合理的设计、精心的施工、正确的使用才能有效杜绝墙体裂缝的产生。参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主编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建筑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及处理 罗福午 主编混凝土结构工程裂缝的判断与处理 徐有邻,顾祥林 编著建筑的渗漏与防治 沈春林 主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