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与教学论.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580060 上传时间:2021-08-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视唱练耳与教学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视唱练耳与教学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视唱练耳与教学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视唱练耳与教学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视唱练耳与教学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视唱练耳与教学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唱练耳与教学论.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硕 士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2014 2015 学年第 1 学期)论文题目: 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方法的扩展与延伸 姓 名: 赵敏 学 号: 1310210306 课程名称: 视唱练耳教学论 授课教师: 闫震 学 时: 54 学 分: 3 学 院: 音乐学院 专 业: 音乐与舞蹈学 年 级: 论文成绩: 基本要求1、课程论文应包含论文题目、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等内容,摘要5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参考文献不少于6篇,相关专业应有一定的外文文献;全文文科应不少于5000字,理工科应不少于4000字。2、课程论文须符合相应学科学术规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凡经学校检查或

2、抽查不合格者,一律取消该门课程成绩和学分。3、课程论文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字体全部用宋体简体,题目用小二号字加粗,标题行用小四号字加粗,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字。经学院同意,课程论文可以用英文撰写,字体用Times New Roman,题目用18号字加粗,标题行用14号字加粗,正文内容用12号字。行距为固定值20磅,页边距左为2.5cm、右为2cm、上为2.5cm,下为2.0cm;其他格式请参照学位论文要求。聊城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设计)评价标准指标评价内容评分等级(分值)得分ABCD选题选题是否新颖;是否有具有较高的理论或实践价值;是否与本门课程密切相关。2016151110650论证思路

3、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结构是否严谨;研究方法是否得当;论证是否充分;是否具有创新性。2016151110650文献文献资料是否翔实;是否具有代表性;参考文献是否规范。2016151110650规范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流畅;数据是否真实、准确;体例是否规范;是否符合学术道德规范。2016151110650能力是否运用了本门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是否体现了科学研究能力。2016151110650导师评语: 总成绩: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此封面A4纸正反打印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方法的扩展与延伸摘要:视唱练耳课在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可采取固定调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相结

4、合、高效的数字化教学方法以及传统模式与数字化模式的互补等方式,以提高视唱练耳教学效果,并使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方法得到扩展与延伸。关键词:视唱练耳;教学方法;扩展延伸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任。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基础学科, 其教学是围绕着如何使学生学习、理解、运用音乐知识,分析、理解、表达音乐语言,发展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想象力来进行的。视唱练耳课程与其他音乐理论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符号性、操作性、人文性,可以说是知识和实践的高度统一。此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基本理念。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5、;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注重音乐实践、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一、 视唱练耳教学的内涵在我国,人们一般习惯于从对课程名称的解读中去认识课程的性质,因此视唱练耳课程常被认为是仅以识谱为教学目的的课程。而事实上,前苏联音乐教育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指出:“视唱练耳课的进行须与基本乐理、和声学和音乐分析课紧密地结合起来,视唱练耳技能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音乐知识为基础。”赵易山老师也曾提出: “视唱和乐理这个课,不光是视谱、认音阶、音名、音程,范围可以扩大一些,包括和声学的入门、对位学的知识和曲式学以及音乐史、作品欣赏的知识。”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基础学科, 涵盖了视唱、练耳

6、及音乐基本理论等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结构相互渗透的音乐教育基础学科。因此,在视唱练耳教学中不能只是视唱与听记, 而应在讲解了有关音乐基础知识以后再进行视唱与听记。例如:在听记大、小三和弦时,首先应讲解大、小三和弦的结构与不同,使学生在正确的理论知识引导下,进行大、小三和弦的性质听辨,以及关键的和弦构唱, 使学生对和弦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再进行听记。同时在教学中,应更广泛地涉及听辨训练,要听辨音程、和弦性质,听辨和声功能,听辨各种调式音阶,听辨音乐的织体和结构等等。二、 视唱练耳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视唱练耳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重要的基础技术理论课, 它融合了音乐基本技术技能、基

7、本理论、音乐审美和视唱练耳教学能力培养为一体,是一门技术性、艺术性和师范性都很强的学科课程。它担负着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开发音乐潜能,发展音乐才能,促进音乐能力全方位发展的任务。视唱练耳是为专业课的学习和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奠定坚实基础的一门课程,在专业音乐教育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高等专业音乐院校的现行课程结构中,视唱练耳这门课程具有唯一性, 也就是说无论是从低到高的哪个教学层次(譬如附小、附中、本科、研究生),还是同一层次的哪个专业(譬如作曲、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教育、录音艺术等),都必须开设视唱练耳这门课程。因此,我们把这门课程看作是音乐教育中的“万科之宝”。由此可以看出这门课程的基

8、础地位和重要性。三、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方法的扩展与延伸1、固定调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相结合固定调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是两种不同的音乐语言读谱思维方式。视唱练耳课程应根据不同情况,着重从固定调唱名与首调唱名的转换和结合方面改进训练方法,使这两种唱名法能够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例如:钢琴专业的学生已接受了绝对音高听觉, 所以再对他们进行固定调唱名的视唱练耳训练,实际上是不必要的重复。而对于早已形成首调观念的学生来说, 想要通过固定调唱名法来养成他们的绝对音高听觉,这一教学目的是较难达到的。相当一部分人虽然学习了固定调唱名法,但在听音乐时的音乐思维方式仍是首调的。这样就使得唱和听、唱和思维各执一法,相互脱

9、节。其中有些人甚至既不能熟练自如地应用固定调唱名法,又全然不谙首调唱名法来唱读线谱,因此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事实上,首调、固定调两种唱名法各有长短。所以在唱名法问题上应本着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态度,采用兼容并包、取长补短、因材施教等方法区别地对待。例如:音乐学院指挥、作曲、西洋管弦、键盘等专业依据他们己建立的绝对听觉能力和固定唱名思维,可采用固定调唱名法为主,兼用首调唱名法的音乐思维方式。而对于民乐、声乐及一般音乐爱好者来说采用首调唱名法为主,兼用固定调唱名法的方式将更有利于他们对调性音乐的学习、理解和记唱。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中, 可采用固定调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相结合的方式,根据

10、不同的乐曲特点侧重于不同的唱名法进行训练,使两种唱名法能够相互促进,从而达到更快更好地进行视唱和听记的目的。2、高效的数字化教学方法将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应用到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己渐渐成为当代高校视唱练耳教师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它一方面有效地丰富了传统听觉训练,另一方面缩短了学生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改善了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处于单一音响状态,听觉材料有限和风格单一的状况,并且对其它音乐基础技能教学的辅助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视唱与听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以钢琴为教具进行此项教学时,教师会遇到训练音色单一,要不断反复弹奏,无暇顾及学生学习效果等难题。而采

11、用计算机作为教具,教师则可以事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制作好训练内容,如:不同音色的音程、和弦、旋律、节奏、伴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对视唱曲与练耳内容进行编程、自动播放,可以使教师抽出身来,到学生中去进行近距离辅导。同时,在视唱训练时更可以减轻教师不停伴奏范唱的辛劳。因为制作合成的内容具有音高、节奏相当精确的特点,可以任意逐小节,逐句随教师意愿及学生熟练程度进行播放,其速度、音调和示范音色均可随机变化。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逐一播放出每一个声部,使学生唱会或感受各个声部,而后可同时播放多个声部,使学生能够整体感受到不同声部组合的效果。3、传统模式与数字化模式的互补视唱练耳传统

12、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语气、语调、动作、治学态度及人生观、世界观都会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强调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有利于教师组织、管理、控制教学活动的进程;有利于教师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系统而准确地学习知识,直接形成技能和掌握经验。但传统视唱练耳教学模式也存着一定的不足,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常被忽视和淡化,认知主体作用无法体现。学生始终处于知识和经验的接收地位,大大地影响了创造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传统模式中,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能力差异,教师很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视唱练耳数字化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自

13、学模式和合作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指导作用,利用数字化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创造意识。但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的“学”,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由以上分析可见,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其优势与不足,不能简单地否定某一种模式,也不能夸大另一种模式。而是应当彼此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目标,合理地设计、选择教学模式,

14、并根据需要积极恰当地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其最终目标是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由于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连续扩招、教育基础设施薄弱、教育经费紧张、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等原因,目前大多数音乐院校的视唱练耳课程仍长期采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将数字化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传统教学实践,并在自学模式中加强教师的主导调控作用,会使视唱练耳教学模式向着更科学、规范、高效的方向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模式的改进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对技术理论课的不断渗透,当代视唱练耳教学已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可对于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方法的扩展与延伸,我们仍需进行进一步地深入探索。改革旧的教学模式,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与现代化教育接轨,与时俱进,针对现行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进行根本意义上的改革,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参考文献1 陈建红.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对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12-114.2 赵易山.重视音乐基本素养教育、培养青少年全面人才N.北京:音乐周报,1997-10-03(6)3 李朦.数字化音乐环境中的高校视唱练耳教学J.美与时代,2005,(2):73-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